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圖片 » 中國各省搞笑圖片
擴展閱讀
早上太陽的動態圖片 2025-08-03 19:25:04
ppt素材圖片大全 2025-08-03 19:06:58
英德的搞笑圖片 2025-08-03 19:04:24

中國各省搞笑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28 01:46:17

Ⅰ 我國各省份的簡稱分別是什麼

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如圖:

(1)中國各省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自元代開始,中國出現了一種新的行政區劃制度,其最高一級的行政區劃單位為行省(簡稱為省),因此稱為行省(省)制時期。此時期從13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歷經元、明、清三代。

省名起源甚早,魏晉時期已有尚書省、中書省之稱,然皆為中樞要署,不直轄地方。其間從伐金到滅宋,歷經70餘年,平宋以後成了元朝的行政區劃單位。

中國的一級行政區劃,地方最高行政區域名。源於古代省制。在古代,省指天子所居之所,宮禁。唐有三省六部,「尚書省」為其一。最初是金國在重要的地方設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元代中央行政機關叫「中書省」,又於各路(各行政區)設「行中書省」(中書省派出的機關),簡稱「行省」,最後簡稱為「省」。「省」由此發展而來。

參考資料

網路-省

Ⅱ 廣東省簡稱「粵」,中國還有哪些省的簡稱很奇怪

說到中國各省的簡稱,其中大部分諸位都比較熟悉,也很好理解。中國各省的簡稱來源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取名字中一個字,如甘肅簡稱“甘”,陝西簡稱“陝”,寧夏簡稱“寧”都是取首字;第二種情況是從歷史文化得來,如山東簡稱“魯”,山西簡稱“晉”等;第三種,就是從該省區的江河來作為簡稱,如湖南簡稱“湘”,江西簡稱“贛”。當然,中國也有兩個些省份的簡稱讓人難以理解,一個是湖北簡稱“鄂”,另一個是廣東簡稱“粵”。

因此,廣東簡稱“粵”而不簡稱“越”並非是為了避免和越南的簡稱發生重復。不過越南的名字出現卻和廣東有關。到1802年,越南阮朝建立,阮福映向清朝提出定國名為“南越”。因為歷史上,越南也屬於南越的的一部分,具體來說就是駱越。但是嘉慶不同意,認為南越的核心地區在廣東,因而確立起國名為“越南”,也就是“百越之南”,或者“南越之南”。

Ⅲ 中國各個省是省會名字

中國各省省會名稱

山東:濟南 河北:石家莊 吉林:長春 黑龍江:哈爾濱 遼寧:沈陽

內蒙古:呼和浩特 新疆:烏魯木齊 甘肅:蘭州 寧夏:銀川 山西:太原 陝西:西安

河南:鄭州 安徽:合肥 江蘇:南京 浙江:杭州 福建:福州 廣東:廣州

江西:南昌 海南:海口 廣西:南寧 貴州:貴陽 湖南:長沙 湖北:武漢

四川:成都、雲南:昆明 西藏:拉薩 青海:西寧 天津:天津 上海:上海

重慶:重慶 北京:北京 台灣:台北 香港 澳門

(3)中國各省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省會,或稱省治、治所,古稱「首邑」。清代稱為省城,為省行政中心(政府駐地)。中國的省會為國家一級行政區——一般為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交通中心,正式文件中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的行政中心並不稱作省會。自治區的行政駐地通常稱首府,在要求不嚴格的情況下有時也被稱為省會;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不稱之為省會,直接稱之為政府所在地、駐地或治所。

引證解釋

廣東省省會-廣州1. 會晤;相見。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 李公 既為丞郎, 永興魏相 為給事,因省會,魏公曰:'昔求府解侍郎為試官送一百二人,獨小生不蒙一解,今日還忝金章,廁諸公之列。'坐上皆驚。" 元 湯式 《望遠行·四景題情·冬》曲:"他若是來時節,那一場省會,玉纖手忙將這俏冤家耳腮上錘。"

2. 曉諭,吩咐。《元典章·禮部五·醫學》:"近按臨 衡州路 省會本路醫學保舉到後進醫生名數升習科業,已督所屬依例訓誨外,今准前因看詳。"《前漢書平話》卷上:"陳豨號令省會諸軍,無得與 王陵 打話,牢守城門。"《三國志平話》卷上:"若我要你用度,有文字到時,火速前來。但有徒弟,都依省會。"

3. 領悟;明白。 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一折:"敢把你拖到官司便下牢,我先教你省會了。" 元李文蔚《蔣神靈應》第二折:"親書退字參詳去,待教我自省會,莫躊躇。"

4. 省行政機關所在地。 清馮桂芬《重儒官議》:"移書院於 明倫堂 側,建精廬,可容一二百人,郡縣主之,省會則督撫學政主之。"茅盾《尚未成功》二:"六個月前,他告別了'教鞭',來到這內地的省會一個清閑衙門里當一名科員。"

變遷原因

1、因政權的更替而變化,這是造成省會變遷最直接的因素。新政權往往與原政權有著不同發展思維戰略,對原政權的遺留問題往往會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同時受到的阻力較小,因此省會的遷移絕大多數都在政權更替之後的1912年、1950-1954年這樣的年份。

2、安全要求的需要。如廣西因邊防原因在桂林南寧間遷移省會。

3、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發展的要求便利的交通和居中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位於鐵路交匯點的新興城市如哈爾濱、鄭州等。

4、像南京這樣因首都的得與失的因素而造成的省會的失與得

Ⅳ 全中國有多少個省每個省的簡稱是什麼

中國有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二十三個省,五個自治區,四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

1、河北省,簡稱「冀「;

2、河南省,簡稱「豫」;

3、山西省,簡稱「晉」;

4、遼寧省,簡稱「遼」;

5、吉林省,簡稱「吉」;

6、黑龍江省,簡稱「黑」;

7、青海省,簡稱「青」;

8、湖北省,簡稱「鄂」;

9、湖南省,簡稱「湘」;

10、江西省,簡稱「贛」;

11、安徽省,簡稱「皖」;

12、山東省,簡稱「魯」;

13、江蘇省,簡稱「蘇」;

14、浙江省,簡稱「浙」;

15、福建省,簡稱「閩」;

16、廣東省,簡稱「粵」;

17、海南省,簡稱「瓊」;

18、台灣省,簡稱「台」;

19、甘肅省,簡稱「甘」或「隴」;

20、陝西省,簡稱「秦」或「陝」;

21、雲南省,簡稱「滇」或「雲」;

22、貴州省,簡稱「黔」或「貴」;

23、四川省,簡稱「蜀」或「川」;

24、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

25、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

26、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27、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2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4)中國各省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關於中國省份的順口溜:

遼吉黑蒙,冀晉陝寧。(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

魯皖蘇浙,渝滬津京。(山東、安徽、江蘇、浙江,重慶、上海、天津、北京)

川黔滇桂,甘新藏青。(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甘肅、新疆、西藏、青海)

豫鄂湘贛,台閩粵瓊。(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台灣、福建、廣東、海南)

港澳回歸,舉國歡騰。(香港特區、澳門特區)

Ⅳ 我國各省的地形圖像什麼

山西象平行四邊形,陝西象跪著的秦檜,山東象向右的大拇哥,黑龍江象天鵝,廣東象大象的鼻子,甘肅象啞鈴或骨頭或玉如意.雲南 像孔雀,湖南和湖北像戴帽子的警察,江西像一個人頭,海南島像菠蘿,台灣像香蕉,內蒙像老鷹,青海像玉兔。

Ⅵ 中國有34個省,每個省都有一個簡稱方便記憶,你知道各省的簡稱是什麼么

1、北京市 京

2、上海市 滬

3、天津市 津

4、重慶市 渝

5、黑龍江省黑

6、吉林省 吉

7、遼寧省 遼

8、內蒙古 蒙

9、河北省 冀

10、新疆 新

11、甘肅省 甘

12、青海省 青

13、陝西省 陝

14、寧夏省 寧

15、河南省 豫

16、山東省 魯

17、山西省 晉

18、安徽省 皖

19、湖北省 鄂

20、湖南省 湘

21、江蘇省 蘇

22、四川省 川

23、貴州省 黔

24、雲南省 滇

25、廣西省 桂

26、西藏 藏

27、浙江省 浙

28、江西省 贛

29、廣東省 粵

30、福建省 閩

31、台灣省 台

32、海南省 瓊

33、香港 港

34、澳門 澳

(6)中國各省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省份簡稱,指中國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為止,劃分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個一級行政區,之後數量一直穩定不變。

簡稱歌

遼吉黑蒙 冀晉陝寧

魯皖蘇浙 渝滬津京

豫鄂湘贛 台閩滇瓊

川黔粵桂 甘新藏青

港澳回歸 舉國歡慶

中國省級行政區簡稱順口溜:

京津滬渝直轄市,蒙寧新藏桂自治,

一國兩制台港澳,東北三省黑吉遼,

冀晉魯歸華北,蘇浙皖贛在華東,

湘鄂豫歸華中,華南還有粵閩瓊,

川滇黔歸西南,西北還有陝甘青。

Ⅶ 中國各個省的簡稱 分別是什麼

北京(京)

天津(津)

黑龍江(黑)

吉林(吉)

遼寧(遼)

河北(冀)

河南(豫)

山東(魯)

山西(晉)

陝西(陝)

內蒙古(內蒙古)

寧夏(寧)

甘肅(隴、甘)

新疆(新)

青海(青)

西藏(藏)

湖北(鄂)

安徽(皖)

江蘇(蘇)

上海(滬)

浙江(浙)

福建(閔)

湖南(湘)

江西(贛)

四川(川、蜀)

重慶(渝)

貴州(黔、貴)

雲南(滇、雲)

廣東(粵)

廣西(桂)

海南(瓊)

香港(港)

澳門(澳)

台灣(台)

中國的一級行政區劃,地方最高行政區域名。源於古代省制。在古代,省指天子所居之所,宮禁。唐有三省六部,「尚書省」為其一。

最初是金國在重要的地方設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代中央行政機關叫「中書省」,又於各路(各行政區)設「行中書省」(中書省派出的機關),簡稱「行省」,最後簡為「省」。「省」由此發展而來。

(7)中國各省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元朝實行的行省制是現代省級行政區的開端,行省屬於中央行政機構中書省在地方的派出機構,全稱「行中書省」。

腹里地區(今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東、內蒙古部分)則由中書省直轄。時全國共10個行省、1個中書省轄地、1個宣政院轄地。

明朝初沿元制,後以行省權力太大,將行省一分為三。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合稱為「三司」,皆為省級行政區最高機關,分別掌握行政、司法、軍事權力。

時全國共14個布政使司、2個直隸地區以及其他邊疆行政區。

清朝承襲明制,保留各承宣布政使司,但布政使司轄區直接通稱為「行省」,並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設置固定製的總督、巡撫掌管全省軍民事務,布政使成為巡撫屬官。

時全國共18個布政使司(省)等25個省級行政區。

中華民國初年,行政區劃沿襲清朝。後歷經變動,又由於戰亂或時局原因,區劃不常固定;1945年收回台灣省,1946年外蒙古獨立。至1949年全國依法共有35個省等50個省級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全國一級地方行政單位曾一度是大行政區,後歷經多次變動,1965年基本穩定下來;

1967年設立天津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1997年設立重慶市,同年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門。目前全國共設有34個省級行政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