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杭州 開車的交通和規則的注意事項
1、進入主路:進入主路後,沿最外側車道行駛一段距離,逐漸加速,直到把速度加到,與主路原有行駛車輛吻合的時候,再根據需要,決定是否往裡並線。
2、出主路:距離出口500米的時候,用比原有速度略微低一點的車速,逐車道地向外並線,保證在距離出口100-200米的時候,車已經行駛在了出口車道上,進入出口車道之後,再把車速徹底降低,以保證安全出主路,同時又不影響主路各車道的流動。
3、減少車道:在減少車道的瓶頸處,各位駕駛者自覺地採用輪流制,一邊一輛依次通過。
4、路口起步:跟垂直的路口開始閃燈了,就可以踩離合掛檔,這邊只要變了綠燈,松開手剎跟上油,車子很快就能駛過路口。
(1)開車請讓路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出發前注意咨詢氣象信息,最好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微博以及電視、交通廣播等途徑提前了解路況信息。風雨較大的天氣盡可能不要出行,以免遇上危險或耽誤行程,給出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2、出發前檢查車輛:尤其對燈光、制動、雨刮器等機件要檢查到位,貨車駕駛人上高速前要做好貨物的捆紮。高速公路上橋梁、隧道多,風口橫風影響較大,車輛如果遭到強橫風的襲擊,要注意握緊方向盤,發現車輛偏移時,應微量轉動方向盤,矯正行駛方向。
3、遇強暴雨時處理技巧:當遇到暴雨天氣時,能見度比較低,示寬燈和前霧燈已經不夠用了,紅色後霧燈的穿透力比較強,能較好的提示其他車主,所以這時候我們應該開啟後霧燈。
2. 少女因為未讓路遭車主毆打,對此你怎麼看
我認為這位車主的行為是十分不應該的,開車行駛在路上時,禮讓行人是最基本的道德,而這位車主卻反過來,因為行人沒有讓路,就做出打人的行為。反觀這位女孩子也並沒有什麼大的過錯,走在路上可能一時沒有看到來車,在車輛要進行倒車的時候自己還往前走,就引發了車主的不滿。
但是事情本身對女孩的影響可能遠遠不止於此,據女孩的媽媽介紹,女孩每天晚上都做噩夢,可能以後走在車上看到車輛也會有心理陰影了。其實像這樣的事情,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車主在當時能多一些寬容,不要那麼急躁,或者能跟女孩把事情好好的說開,而不是一上來就大打出手。這樣的車主,難免會讓人把她跟路怒症聯系在一起,有這種心理的人,行駛在路上對別人來說是很危險的,可能因為一點小事,她的一點不順心,就去傷害別人,這樣想想也是很令人害怕的。希望這位車主在經歷了這件事情之後能夠做出反思,在以後開車時能不要那麼暴脾氣。
3. 16歲少女因未讓路遭車主毆打,家屬對此有何回應
女孩的母親對記者說孩子現在的情緒非常不好,經常做噩夢,嚴重掉頭發。而肇事者因為事情被曝光了,所以才同意了進行賠償,之前一直都是漠視的態度。
顯然這件事的過錯方就是車主,女孩只是沒有為你讓路就遭到毆打,這道理在哪裡也說不通啊。現在孩子精神受到了驚嚇,身體也多處受傷。如果不是媒體報道,車主根本就是漠視的態度。這種隨意打人,拿他人生命不當回事的態度,真不知道是誰給他們的勇氣。車主如此蠻橫霸道,不知道是何道理,難道現在的個別車主就可以如此橫行了嗎?
你對這件事是什麼看法呢,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4. 最近刷到女司機停車開窗頭伸出去開雨刷對向車倒車讓路是什麼梗
這個梗是貶義詞,意思是女司機開車不穩當,容易出現誤操作,當對向女司機停車開窗頭伸出去開雨刷,對方看到後就會很害怕,自己馬上退回去,以防止出現不必要的損失。其實這些都是網路梗,事實並不是這樣,不用放在心上。
網上經常曝光女司機開車事故,引起人們對女性駕駛能力的議論,漸漸形成了「女性是馬路殺手」和「女性不適宜駕駛」的認知印象,女司機一詞也有了新的意義。
反駁
交管部門給出的統計數據可能讓人感到驚訝,女司機在嚴重事故方面的表現,比男司機要好得多。以2007年的北京為例,當年北京有139.8萬女司機,佔全體駕駛員總數的30.7%。然而,女司機負同等以上責任的一般事故,總共只有176 起,僅佔一般程序處理事故總數的3.3%。
而造成了死亡的重大和特大事故中,女性肇事24起,死亡24人,分別僅占當年事故總數、死亡人數的2.2%、2%。換言之,女司機肇事事故死亡人數僅為男司機的50分之1。這與女司機是馬路殺手的結論簡直完全相反。
或許有人懷疑這是因為女司機開車總時長要遠遠少於男司機的緣故,從案例數多得多的交通執法情況來看,不支持這個結論。
2007年,北京市機動車駕駛員受處罰的交通違法行為386.3萬起,其中女性駕駛員74萬起,佔19.2%,女性開車總時長不會比男性有幾十倍的差距。即便考慮上大型車基本由男性駕駛的情況,女司機在嚴重肇事方面的記錄也遠比男司機來得好。
因此,惡意揣測女司機是因為人數少、不常開車導致肇事比例比男司機少的結論是不成立的。
5. 看圖說話,司機請開車
今天我遇到了一位文明的駕駛員!他是308路公交車的駕駛員,他的工號是:108307
他的文明的事情是:每到一個站點就用廣播告訴乘客:「本站點可以換乘幾路幾路公交車」。
「下車時請慢一點,請注意安全」。
如果我們都能象這位駕駛員一樣講文明講禮貌,那我們的社會就會前進一大步。
6. 開車表示感謝怎麼鳴笛
「嘀」,短按一聲,表示謝謝。
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對向行車,比如在狹路相逢的時候,對方倒車回去把路讓開化解擁堵,你在開到對方旁邊的時候需要短按一聲喇叭打招呼致謝。
當兩車面對行駛相遇時,一聲短促的「嘀」是一種招呼語言。一般用於兩車駕駛員互相打招呼,或者是駕駛員與行人打招呼,也可以是錯車的時候相互表示的一種禮儀用語。
短促的兩聲「嘀嘀」一般可以用於超車時,一般情況下是小轎車先行,或是快車先行。當你要超車時,除了要用燈光示意前車,最好可以加上短促的兩聲--「嘀嘀」。但是這種方式要掌握好尺度,不能讓前面的駕駛員反感。
三次鳴笛聲「嘀嘀嘀」起提示作用,在正常行駛中,需提醒前方的行人及非機動車注意,為自己讓路時。可以採用短促而有節奏的三次鳴笛聲--「嘀 嘀嘀」加以提示,以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6)開車請讓路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1、「嘀——」
在多彎的山路中,彎角內是看不到的,所以在入彎前必須長按一聲喇叭,意思是「請趕快讓一讓,我剎不住啦!」
2、連續的嘀嘀:
這樣鳴笛,是因行人車輛較多,請行人、車輛注意或讓路。
3、狂按喇叭
大多是在催促的意思,「請讓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