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手父母必看:寶寶長牙的時間及順序
你知道寶寶長牙的時間和順序么?小寶寶出生後不久便會迎來長牙這件事,新手父母更要了解這時期的寶寶,以便更好的幫寶寶預防各種長牙帶來的問題。那麼,小編就來說一說寶寶長牙那些事。何時長?如何長?先長後長?這些問題今天統統弄清楚。
【part1】
下面是寶寶乳牙萌出時間,可愛卡通畫~簡單明了!爸爸媽媽們可以對照圖片來大致了解寶寶的牙齒哦~
在孩子換牙期間,乳牙與恆牙是共存的,恆牙剛剛萌出,特別是六齡牙,體積大,咬合面窩溝多,牙釉質發育不完全,很容易滯留食物殘渣,再加上孩子不注意口腔衛生或經常吃甜食、喝碳酸飲料,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齲壞。所以,在這個時期,家長更應該多注意孩子口腔衛生,及時進行窩溝封閉。
PS:換牙期間直接關繫到孩子今後牙齒是否整齊、美觀,所以,父母在這期間對孩子加強護理,讓孩子擁有一口好牙。以下幾種寶寶換牙期常見的情況,家長請注意,發現問題,請及時到意見檢查治療。
1、乳牙滯留
2、乳牙早失
3、乳牙恆磨牙齲齒
4、牙齒錯位咬合
5、多生牙
㈡ 寶寶出牙的徵兆、時間、順序是怎樣的如何護理
到了寶寶長牙時期,媽媽們就會討論,然後會發現寶寶們長牙的時間都不一樣,有的早有的晚,而且有的寶寶出牙的順序也不一樣,那麼,寶寶出牙的時間、順序和別人家娃不一樣,到底是否正常呢?
3、哭鬧、發低燒
由於出牙的不適感常使寶寶吃不好、睡不香、脾氣火爆、愛哭鬧,有一部分寶寶在出牙時會出現低燒現象,家長可以這么做:
戴上指套或用濕潤的紗布巾幫寶寶按摩牙齦,也可以將牙膠冰鎮後給寶寶磨牙用,可以幫助寶寶緩解出牙時的不適,還能促進乳牙的萌出。
前面介紹的就是寶寶出牙的時間和順序,但是也提醒了,並非每個寶寶長牙的順序和時間都一樣,所以當發現自家寶寶出牙和別人家娃不一樣時,不要認為是缺鈣或不正常了,只要在正常的出牙時間內都屬於正常的現象哦~
㈢ 兒童長牙齒順序圖
寶寶長牙順序,是幼兒牙齒生長順序。一般而言,寶寶約七個月大左右開始長出第一顆牙,不過牙尖卻可能在三個月大時就已稍稍瞧見。
一般嬰兒6個月的時候開始長牙,有時見寶寶一笑,上面或者下面露出兩顆小牙,尖尖的,很是可愛。那麼,寶寶長牙的正常順序是怎樣的呢?
寶寶長牙的正確順序
6-8個月:下齒槽長出兩顆中間的門牙,跟著上齒槽又長出兩顆門牙。
8-12個月:上齒槽長出外面兩顆門牙,然後下齒槽的兩顆外側門牙冒出牙齦。
12-16個月:先後在上下齒槽出現第一乳磨牙。
長牙
長牙
16-20個月:先後在上下齒槽長出犬牙。
20-30個月:長出下齒槽的兩顆第二乳磨牙,上齒槽的兩顆第二乳磨牙,至此20顆乳牙長齊了。
寶寶從6個月開始出牙,到2歲半左右乳牙基本出齊,長齊20顆乳牙。
以上是小寶寶長牙的正常順序。小編提醒,寶寶的出牙順序與遺傳和營養都有關系,通常寶寶是按順序出牙,但是寶寶長牙順序顛倒的也不在少數,只要牙齒的質量好,長牙順序紊亂也沒有關系。
長牙症狀
一般而言,寶寶約七個月大左右開始長出第一顆牙,不過牙尖卻可能在三個月大時就已稍稍瞧見;有的卻要拖到十二個月大才見長牙。長牙的速度身受遺傳影響,所以如果夫妻二人小時候長牙很早,則寶寶也大概如此。長牙的徵兆大約會比你真正能看到牙齒冒出早二、三個月出現,這些徵兆因人而異,不過大致不出以下幾種:
流口水:
寶寶約從十周到三、四個月大左右開始流口水,長牙尤其會刺激口水的分泌。
下巴或面部起疹。寶寶的下巴及臉部皮膚可能因和唾液長期接觸而過敏發疹。要避免這種現象,應該常擦拭寶寶流出的口水。當皮膚呈現乾燥時,不妨擦上溫和的乳液來滋潤。
輕微的咳嗽:
過多的唾液會使寶寶出現反胃或咳嗽的現象。只要不是感冒或過敏,那就無所謂。
啃咬。長牙的寶寶可能見人(或物)就咬──從他自己的手到媽媽的乳頭、甚至陌生人的手指頭──無非是想借啃咬的施力來減輕牙床下長牙的壓力。
疼痛:
發炎是柔緩的牙床纖維對付迫近的牙齒唯一的辦法,對某些寶寶它會造成劇痛,有些寶寶則絲毫沒有感覺。尤其是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最不舒服(不過臼齒大約是在一歲以後才會長)。
易怒:
當齒尖愈來愈逼近牙床頂端,發炎的情形愈嚴重,不斷的疼痛使寶寶變得易怒。
拒絕進食。長牙的寶寶在餵奶時常變得浮躁不定。他可能因為很想塞個東西進嘴巴而顯得急欲吸奶,但一旦開始吸奶又會因為吸吮的動作而使牙床疼痛,於是又顯得對吸奶毫無興趣。已經開始吃固體食物的寶寶也會拒絕進食固體食物,那就得靠喂母乳或配方奶粉來補充營養。如果寶寶拒絕進食的情況嚴重,就要帶去看醫生了。
腹瀉:
有些醫生認可腹瀉與長牙有關聯──可能是吞下太多的口水造成大便松軟;有些醫生則否決此說。無論有無關聯,父母都不應該輕忽寶寶腹瀉的現象。
你家寶寶出牙了嗎?還沒出?那要做好當人肉磨牙棒的心理准備(其實有沒有心理准備都一樣)。出了?還是哺乳時被小崽子咬疼的?好吧,爸媽的必經階段來了——寶寶出牙是啥時候、有啥徵兆、出牙順序如何、怎麼護理那些小「米粒」……爸媽關心的,都在文章里。
時間方面爸媽都知道得差不多了,那麼先出什麼牙後出什麼牙知道嗎?
出牙的先後順序會遵循一定規律,左右牙齒對稱發育「排排坐分果果」:
一般來說,6-7個月時,寶寶會先長下頜的2顆中切牙,再長上頜的2顆中切牙。
只要寶寶在1歲前萌出乳牙,個體差異都屬於正常范疇。
有些寶寶的順序可能會有偏離,這跟遺傳、營養等都有關系,只要最終牙齒的排列成形,一般問題也不大。
也有的寶寶可能牙齒不整齊,一般來說用牙齒正畸就能解決,也不用太擔心。
㈤ 糖豆媽育兒漫畫:「一年之計在於春」,孩子出牙長個慢這里瞧
春天一到,
有很多媽媽開始關注寶寶的 出牙
和長個 情況了,
只要稍比周圍同齡孩子慢,
就擔心是發育遲緩。
乳牙 的形成,
其實 在寶寶還沒有出生
(更確切點講:在媽媽剛剛懷孕兩個月)
的時候已經悄然開始了 ,
只不過那時候牙齒的發育都在骨頭裡面,
外面是一點動靜都沒有的哦!
牙齒在剛開始的時候,
其實 沒有牙根,只有牙冠 。
隨著牙根開始形成,
就像雨後春筍一樣開始「破土」而出!
等到乳牙的牙根完全發育完成,
則是 三周歲 之後了。
其實,
乳牙的萌出也是有先後順序的 。
現在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
一歲還沒長牙齒正常嗎?
因此,
即便一歲了還沒有長牙齒的跡象,
我們也沒必要太焦慮。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可以 透過薄薄的牙齦
看到即將萌出的乳牙的影子 。
不過也有時候 啥都看不到 ,
可以帶孩子去 拍X片 ,
看看是不是 牙齦里
埋著那些正在發育的牙齒 。
下面是糖豆媽整理的一些
寶寶長牙小建議 。
說完了牙齒,
咱們再來說說 長個兒的問題 。
孩子成長期間,
如果媽媽在 短時間內
多次測量 寶寶的身高體重,
往往會 很難看到明顯的變化 。
孩子的個頭 與基因也是有直接關聯的 。
父母個子高,
孩子通常也長得高,反之亦然。
先天基因 對身高的 影響作用佔70% ,
後天的30% 我們還是可以
好好把握一下的。
飯吃多吃少了都不好,
食物建議 可以參考之前發布的這篇文章,
有詳細介紹
如果寶寶在 喝奶階段,
奶量也相當重要 !
每日奶量建議:
·1 歲前每天 600-800ML(剛出生的寶寶可能攝入更多)
·1 歲後每天的奶量在 300~500ML
不同年齡段睡眠時間 可以參考這個表
關於寶寶的 身高也可以參考下面這個表
這些指標圖片都可以單開保存哦!
算完是不是覺得沒有那麼焦慮啦?
糖豆媽也是因為看了這個才吃下了定心丸~做到上面幾點,
牢牢抓住那30%!
糖豆媽茶話會
黃金生長期和長個兒三要素一定要記住哦!
你家寶寶身高達標了嗎?
老地方留言,跟大夥們分享一下!
㈥ 如何找到嬰兒長牙順序圖片
嬰兒長牙順序圖片
先出下面的兩對正中切牙,再出上面的正中切牙,然後是上面的緊貼中切齒的側切牙,而後是下面的側切牙。小兒到1歲時一般能出這八顆乳牙。
1歲之後,再出下面的一對第一乳磨牙,緊接著是上面的一對第一乳磨牙,而後出下面的側切牙與第一乳磨牙之間的尖牙,再出上面的尖牙,最後是下面的一對第二乳磨牙和上面的一對第二乳磨牙,共20顆乳牙,全部出齊大約在2-2.5歲。
牙齒萌出時間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個體差異的存在,有的孩子牙齒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晩,但只要在個體差異的范圍內,就是正常的。
㈦ 嬰兒的長牙順序圖
寶寶出牙是一種生理過程,爸媽不需太過擔心,但有些情況,媽媽們還是應有所了解的,這樣才好幫寶寶的長牙的過程中保駕護航呀。那麼,寶寶長牙的順序是怎樣的?會有哪些症狀?媽媽應該怎樣幫助寶寶護理牙齒?
一、兒童長牙順序圖
二、讓孩子擁有一口好牙的方法
1、2-6歲
口腔清潔:20隻乳牙已經全部長出,媽媽應從2歲起為孩子備有一支牙刷,每天讓孩子早晚刷牙。
飲食習慣:每天定時進食三餐,要注意適當的分量。盡量少吃零食,正餐之間最好只讓孩子喝白開水。
口腔檢查:每隔半年至一年帶孩子檢查一次口腔,從小進行定期檢查有助於培養孩子與牙醫之間的良好關系,形成正確的護齒觀念。
2、6-12歲
口腔清潔:從6歲開始,「六齡牙」出現,乳牙開始脫落,恆牙開始長出,進入了一生中護齒最重要的換牙時期。
指導孩子正確的刷牙順序:
(1)順著牙縫刷,刷上牙時,從上往下刷。
(2)刷下牙時,從下往上刷。
(3)刷牙齒咬合面時,前後來回刷。
(4)每一個地方至少刷五次,里里外外都要刷。
(5)輕輕刷刷舌頭,清除舌頭上的細菌。
飲食習慣:餐前一小時吃葡萄、蘋果等水果。少喝碳酸飲料,少吃漢堡包、巧克力、甜餅干、奶糖,尤其不要睡前吃。飯後、零食後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幫助堅固牙齒。
口腔檢查:在換牙過程中出現任何口腔困惑,須帶孩子去專業的牙醫處進行診治。「六齡牙」孩子可到口腔科進行窩溝封閉(在磨牙窩溝上塗一層粘結性樹脂),以保護牙釉質不受細菌及代謝產物侵蝕,增強牙齒抗齲能力。
3、12歲以後
口腔清潔:除了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外,還可配合其他的口腔護理工具全面護理牙齒,比如使用牙線,牙線使用的最佳時機是晚餐後睡覺前。使用牙線後必須漱口,將脫落的碎屑沖洗干凈。對於牙齒間隙大的或不能熟練使用牙線的小朋友,推薦牙間刷或者牙線架進行清理。
飲食習慣:選擇含糖量比較低的食物,如粗糧、核桃、牛奶、玉米、花生、青豆、蘋果、胡蘿卜、芹菜、白菜等食物等。同樣的糖量,一次吃完比幾次分吃,對牙齒的傷害要小。
口腔檢查: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檢查。牙齒排列不整齊可找牙醫幫忙,預防齲齒很重要。
三、請警惕的壞習慣
1、亂舔舌頭:孩子在換牙期間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常用舌頭舔松動的乳牙或新長出的恆牙,從而形成吐舌頭或是伸舌頭的壞習慣。舌頭常在上下牙之間形成局部開合,牙齒之間會出現縫隙。
2、咬嘴唇:如果經常咬上嘴唇可能造成前牙反合,下頜向前突出。咬下嘴唇則會導致上前牙凸出,下頜後縮,上嘴唇會變得厚而短,呈張開狀態,牙齒外露。
3、偏側咀嚼:孩子在乳牙發展的後期容易出現偏側咀嚼習慣,由於乳牙脫落,一側牙齒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響,所以只能用另外一側咀嚼。這會造成面部左右發育的不對稱,而不常咀嚼的一側因為缺少食物的沖刷更容易堆積牙垢,出現齲齒和其他牙周疾病。
4、咬東西:很多孩子喜歡啃手指甲或者咬衣角、袖口、被角、枕角及吮吸奶嘴等,因為在咬這些物體的時候一般總固定在牙齒的某一個部位,因而容易形成牙齒局部的小開合畸形。
5、不良睡眠習慣:有的孩子習慣在睡覺時把手肘、手掌、拳頭等枕在一側臉的下方,或是喜歡經常用手托著一邊的腮部,這些習慣對於孩子頜面部的正常發育及面部的對稱性都有影響。
6、亂剔牙:孩子如果形成了剔牙習慣,牙縫會慢慢變寬,食物容易嵌進牙縫里。另外,剔牙的牙簽如果不衛生,在剔牙時牙齦的黏膜被剔破後細菌進入,可能會形成感染。
分享
㈧ 寶寶什麼時候出牙出牙順序、表現和護理方法是什麼一文說清
寶寶出生後,身體的每一個變化都牽動著家長的心。隨著月齡增加,寶寶逐漸接觸輔食,牙齒也很快就能萌發出來。只是寶寶發育具有個體差異性,有些出牙較慢,讓家長非常著急。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位寶媽的求助帖子: 寶寶8個月了還沒有出牙,是不是營養不達標?用不用去醫院看醫生?
注意,寶寶8個月不出牙實屬正常,家長不用太擔心。就拿我家孩子來說,他出牙非常早,4個月直接出了2顆牙齒,我擔心他營養過剩,特地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被醫生朋友說了一頓,嫌我大驚小怪。孩子發育不同,出牙時間自然不同,只要不超過標准時間,早點晚點都是正常的。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孩子的出牙時間、出牙順序以及護理方法, 新手爸媽可收藏學習。
寶寶出生時是沒有牙齒的,平均出牙時間是6個月。只不過,孩子的狀況不同,有的4-5個月開始出牙,有的1歲左右才開始出牙。對於這些狀況,家長不需要擔心,只要不是疾病引起的出牙晚,都屬於正常情況。
《美國兒科學會 育兒 網路》里提到, 孩子出牙時間可能由基因決定,出牙較晚並不意味著孩子發育有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一方或者雙方小時候出牙晚,孩子可能會遺傳這種情況,出牙也較晚。
《美國兒科學會 育兒 網路》里還提到了幾個出牙徵兆,比如孩子 過度流口水、喜歡啃咬物品(硬物)、牙齦紅腫、煩躁哭鬧或者伴低熱 ……面對這些問題時,家長一定要用心陪伴和護理,幫娃度過難關。
至於出牙順序,家長可以參照下面的圖片。
像大動作發育一樣,出牙也有一定的順序。一般來說,寶寶的牙齒是 對稱生長 的,先出兩顆下門牙,再出兩顆上門牙,然後是旁邊的牙齒,由中間往兩邊擴散。如果寶寶不按常理出牙,先出兩邊不出中間,建議帶娃去醫院檢查看看,是不是中間牙齒的牙根有問題。
寶寶出牙是牙齒最脆弱最容易受到傷害的時候,要想牙齒 健康 成長,家長一定要幫孩子好好護理,比如: 清潔牙齒(牙齦和牙床)
出牙時,牙床和牙齦都非常脆弱,如果孩子飯後不清潔牙齒,食物殘渣和奶漬很可能會讓紅腫不適的牙齦發炎。所以,家長需要幫孩子清潔牙齒,比如飯後漱口,擦洗牙床/牙齦(手指裹上棉紗布沾溫水,輕輕擦洗孩子的牙床/牙齦) 。
出牙後,家長可以使用專用牙膏和牙刷,早晚幫孩子擦洗牙齒。
每天早晚刷牙不僅能清潔衛生,促進牙齒 健康 ,還能給娃養成好習慣,以後再護理就更輕鬆了。
PS:對牙齒的護理,《美國兒科學會 育兒 網路》里提到: 孩子長出第一顆牙齒後的6個月里,應該帶他們去看牙醫,而且這個時間不能晚於12個月 (尤其是到了12個月還沒有出牙的孩子)。看牙醫不僅能知道孩子的牙齒狀況,做好基本護理,還能跟牙醫學習科學有用的護理妙招,讓家長少走「彎路」。
出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就像孩子出生一樣,由一個小小的「胚胎」逐漸發育成牙齒,然後不斷地向著口腔方向移動,突破口腔粘膜長出來。
出牙時,孩子往往會遭遇很多不適,最常見的有牙齦紅腫發癢、口水過度流出、情緒煩躁、哭鬧厲害……有的孩子還會伴隨低燒或者腹瀉(我家孩子出牙時,有輕微腹瀉)。
這個階段,孩子會變得非常難帶,需要家長更用心的護理才行。
1、用心陪伴: 嬰幼兒時期,孩子睡眠有個「倒退期」,其中一個時期就是乳牙萌出階段,因為牙齦紅腫不適,孩子煩躁不安,經常夜醒哭鬧。媽媽需要耐心陪伴,用心陪伴,耐心哄睡,千萬不要對他們不耐煩、發脾氣。
2、緩解不適: 牙齦紅腫不適,是孩子煩躁哭鬧、啃咬物品的主要原因。對於這個問題,應對方法並不難,家長可以這樣做:
3、外出玩耍: 白天多帶孩子外出玩耍,或者在家做 游戲 ,這樣可以轉移孩子對牙齦的注意力,讓他們忘記不適,緩解痛苦。
叮麻寄語: 孩子出牙是一個重要時期,它意味著孩子進入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也伴隨著很多不適,需要家長的用心陪伴和細心護理。建議家長早學習早了解,幫娃度過出牙難關,擁有一口 健康 牙齒。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路,侵立刪】
㈨ 孩子出牙順序圖片序及時間
很多父母並不太重視口腔的健康,通常只有在出現牙齒問題的時候才會去看牙醫,但是寶寶的牙齒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牙齒的出現時間和順序如果亂了,可能表明寶寶自身存在著某些問題,那麼寶寶的具體出牙順序和時間是怎樣的呢?
很多媽媽們都發現寶寶最先出現的牙齒,通常都是下門牙。這個牙齒一般是在寶寶6~10個月的時候最先長出來的。接著就是上門牙,上門牙通常是在寶寶8~12個月大的時候長出來的,這個時候,寶寶都喜歡開懷大笑,笑的時候露出上下門牙的牙齒,看起來特別像一隻可愛的小兔子。
上下門牙長出來之後,接著就是兩側的牙齒,通常是在寶寶9~13個月的時候出現。接著在10~16個月的時候就會出來下門牙兩側的牙齒。同時在13到19個月的時候會出現上第一磨牙,這顆牙齒的個頭通常會比較大,但是只有當下面的第一磨牙長出來的時候,這兩個牙齒才能發揮它們的作用。
那麼下第一磨牙長出的時間是在寶寶發育14~18個月的時候,這時候寶寶就可以吃一些堅硬的食物,例如餅干。在寶寶長到16~23個月的時候,就會出來上尖牙和下尖牙,而在寶寶大約25~33個月的時間,會長出來上下第二磨牙,這是最靠近裡面的牙齒,也是最後的兩顆乳牙,通常到這個時候寶寶的20顆牙齒就全部都長齊了。
㈩ 寶寶長牙的順序是怎麼樣的圖片
經常有朋友問關於寶寶出牙換牙的順序,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重溫一下寶寶換牙的那些知識。當兒童到了差不多要換牙齒的年齡,爸爸媽媽會尤其關注兒童換牙順序,根據寶寶換牙順序圖能夠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兒童在哪個年齡階段要開始換那顆牙齒,隨意留意看是否能拔掉,保證牙齒長得整齊。
一般情況下,兒童換牙是按照牙齒上下排左右對稱,先下後上的原則。兒童換牙順序為:
1、在兒童6-8歲時開始長第一顆恆牙,即中切牙,第一磨牙也慢慢長出;
2、當兒童長到8-9歲時,開始長出側切牙;10-12歲的兒童的雙尖牙開始長出,首先會長第一雙尖牙,即在側牙旁邊;
3、兒童在11-12歲的時候,上下排的尖牙已經逐漸長出;
4、12-13歲的兒童開始長第二磨牙;
5、最後的第三磨牙,即智齒,要到兒童17歲後才開始長出,而且維持生長的時間會到21歲,因人而異。
兒童換牙順序圖如下:
小兒換牙雖然不是什麼大事兒,但如果是提前換牙家長須得注意是不是乳牙損壞、脫落甚至是牙周炎,這些都不容小覷。一旦發現問題及早就醫,以免發生咬合功能受損,影響恆牙及頜面部的正常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