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太君」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日本人是怎麼說的
”太君“這兩個字,在這中國歷史上其實是對官員母親的尊稱,比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佘太君”。但是在抗日戰爭的影視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偽軍在日軍面前畢恭畢敬,說著”太君’如何如何。現如今我們大家只要一想到“太君”,馬上就會想到抗日戰爭。
不管是“將軍”“隊長”還是“大人”,都是高抬一句的詞,面對日軍的槍炮,老百姓只能奉承他們以求平安。
其實當時日軍可能也不知道“太君”這個詞到底是啥意思。
Ⅱ 舉起手來太君是誰演的
《舉起手來》太君的扮演者是胡曉光。
角色介紹:
太君,陸軍軍官,意圖在抗日戰爭末期將一尊金燦燦的佛頭像偷運回日本。
演員資料:
胡曉光,1965年出生,電影學院表演學院講師。
1987至1991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本科班學習,1991年獲得學士學位畢業留校任教。1987年曾參加演出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紅高粱》,1999年參加北京電影製片廠影片《再見我們的1948》,該片榮獲2000年中國電影華表獎。
影片介紹:
《舉起手來》由馮小寧執導,是中國笑星郭達、潘長江攜手打造的戰爭喜劇片。
《舉起手來》講述了一隊精銳的日本皇軍惡狠狠地沖進一個小山村,關起全村人,要尋找一件無價之寶,但一轉眼卻只剩下一個傻鬼子搖搖晃晃地走出來。
Ⅲ 日本鬼子專業戶矢野浩二,因演的太像回鄉遭人暴打,他現狀如何
中國和日本之間一直存在著歷史仇恨,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我們永遠無法替那些犧牲在戰爭中的先烈們原諒。為了讓後人銘記日本對中國侵略的歷史,不少的抗日戰爭片也被拍出,在拍抗日片的時候,是需要有日本演員的,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演「日本鬼子」專業戶的矢野浩二,因演的太像回鄉遭人暴打,他現狀如何?
如今的矢野浩二成為了中國最受歡迎的日本人,他經常活躍在社交平台上,大家也非常的喜歡他,在心底早就把他當成一個中國人看待了。而且他的女兒也長大了,長大很漂亮,並且他讓女兒加入了中國國籍,在中國上學、生活。雖然我們對於日本人還是有一點難以抹去的偏見,但是像矢野浩二這樣的日本人,我們還是非常歡迎和喜歡的,畢竟,我們要銘記歷史,但不意味著拒絕承認歷史。對此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
Ⅳ 舉起手來,那個搞笑的電影,去救美國人的, 那個日本太君,是光頭的,叫什麼片名
巧奔妙逃,潘長江黃宏演的。求採納
Ⅳ 都管日本人叫太君那太君是什麼意思
「太君」一詞就是中國漢奸自己造的,「太」的意思是大,輩份高,「君」是對男子的尊稱。日本沒這詞,日本叫閣下或者古代叫大君。
據有人考證,太君一詞純粹是中國人發明出來。而日本人對此也莫名其妙。綜合各方觀點,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1、「太君」可能是舊日本軍銜「大將」(taishou)的音譯。
也可能是「大君」(taikun)的音譯,意為強大將軍(shougun)。
2、也可能是對於1939年日本陸軍大隊長(大尉,tai-i)軍銜的音譯,太君就是大尉先生的意思。
3.也可能是日語隊長(たいちょう,tai-chou)的音譯,因為侵華日軍編制基本上都是聯隊、大隊、中隊、小隊,領頭的軍官都叫「隊長」,發音類似「太君」,所以漢奸就直接用太君這個詞稱呼日軍軍官。
4.也可能是大人(たいじん,taijin,對軍官的稱謂)的音譯,從聲音上來說最為接近。並且在日本陸軍的兵隊シナ語(陸軍中國語)中有出處。
5.「太君」是日語Tai-Jiong的拼音音譯,直譯為「軍曹」,與英文的Sir差不多。但抗日期間,「太君」卻成為侵華日軍臭名遠揚的代名詞
該「太君」的辭源解釋:日語和韓語"大"字的讀音為漢語的"太",如"大金"念"taikim".另古漢語中"大"和"太"其實是同音同義的異化字。所以「太君」同「大君」,日語taikun(日文漢字為「大君」)是對強大將軍(Shôgun)的尊稱。所以漢奸們講侵略者尊稱為「太君」,其實就是拍馬屁稱之為「強大的將軍」。
二戰期間日本陸軍大隊長(大尉)軍銜發音為 ta-i ,太君就是 大尉先生 的意思。
當時很多中國人不懂日語,舊日本軍隊是按照軍團、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這樣編制的,大致相當於軍、師、旅、團、營、連、排,部隊的長官分別是軍團長、師團長、旅團長、聯隊長、大隊長、中隊長、小隊長。
(5)日本太君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在日語中「隊長」的讀法和中文「太君」的讀法很類似,就象香港人管英國佬叫「阿瑟」(a sir)一樣. 北方日佔區的中國人是隨著日本人對長官的叫法來稱呼日軍的,南方由於方言比較復雜,中文「太君」和日文「隊長」的讀法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音,所以稱呼日軍「太君」僅局限於北方。太君也用作日本兵對上司的尊稱。
Ⅵ 當年日本鬼子為啥稱呼自己是皇軍為啥漢奸稱呼日本人為太君皇軍和太君分別是什麼意思
因為日本是天皇制,軍隊效忠於天皇,所以叫皇軍。至於漢奸稱太軍那是對日本官員的稱呼,可能日本太賤了吧!所以叫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