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潰瘍”的讀音是什麼
1、潰瘍的拼音[kuì yáng]
2、釋義:皮膚或黏膜表面組織的缺損、潰爛。常合並慢性感染,可能經久不愈。如胃潰瘍、口腔潰瘍等。
3、潰瘍的組詞:
(1)潰瘍
(2)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3)胃潰瘍
(1)潰瘍痛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症狀上腹痛為主要症狀,可為鈍痛、灼痛、脹痛或劇痛,但也可僅有飢餓樣不適感。典型者有輕度或中度劍突下持續疼痛,可被抗酸葯或進食所緩解。大約有2/3的疼痛呈節律性:早餐後1-3小時開始出現上腹痛,如不服葯或進食則要堅持至午餐才緩解。
食後2-4小時又痛,也需進食來緩解,約半數有午夜痛,患者常痛醒。GU也可發生規律性疼痛,但餐後出現較早,約在餐後1/2-1小時出現,至下次餐前自行消失。午夜痛也可發生,但不如DU多見。
部分病例無上述典型疼痛,而僅表現為無規律性的較含糊的上腹隱痛不適,伴脹滿、厭食、噯氣、反酸等症狀,多見於GU病例。隨著病情發展,可因發病症的出現而發生症狀改變。潰瘍痛是一種內臟痛,具有上腹痛而部位不很確定的特點。
如果疼痛加劇而部位固定,放射至背部,不能被抗酸葯緩解,常提示有後壁慢性穿孔;突然發生上腹劇烈迅速延及全腹時應考慮有急性穿孔;有突發眩暈者說明可能並發出血。
㈡ 十二指腸潰瘍的症狀有哪些
1.疼痛疼痛是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突出症狀。至少90%的病例有疼痛表現。一些病人沒有疼痛,然而感覺上腹不適。少數病人可以完全沒有症狀,即所謂無症狀性潰瘍病。約有10%的病人,第一個提示潰瘍病的徵象是嘔血、黑糞或二者兼有。極少數病人,潰瘍病的首發症狀是急性穿孔。
(1)疼痛的部位和放射: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疼痛位於劍突和臍之間,多在上腹部,靠近中線的任何一側,通常是右側。疼痛的范圍往往非常局限,病人常可用一、二個手指明確指出疼痛區域,直徑約在2~10cm之間。
一些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的疼痛部位可以不典型。有時疼痛的原發部位在右上腹而不在上腹部靠近中線處,這多見於球後十二指腸潰瘍或累及肝臟、胰腺、膽囊或胃肝網膜的穿透性潰瘍。偶爾,疼痛在背部中線T7~T12之間,而上腹部疼痛極為輕微或缺如。這一部位的疼痛最常見於潰瘍的向後穿透。個別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的疼痛位於臍部以下,在右下腹部。對於這樣一個不尋常的疼痛部位的出現原因,現在還缺乏滿意的解釋,它可能是胃回腸反射增強伴回盲括約肌運動功能障礙的結果。
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疼痛可以自上腹中線向其他部位,如背部、肋緣和胸部放射。疼痛的放射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
①刺激的強度:刺激增強時可以出現放射痛,最常見的刺激增強的原因是潰瘍向縱深穿透和潰瘍周圍具有明顯的炎性反應。
②病人的敏感性:病人對疼痛的敏感性增加時可以出現廣泛的放射痛。
③潰瘍與其他器官的接觸和黏連:疼痛自上腹部向背部放射常常提示潰瘍穿透到漿膜並和胰腺黏連。潰瘍穿孔並與肝臟和膽囊黏連時,疼痛向右上腹部和背部放射。
(2)疼痛的性質和強度: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的疼痛性質和強度變化很大。病人的感受可以不是真正的疼痛,而是一種「壓迫感」、「堵脹感」和「燒灼感」。有時病人的感覺很難和飢餓相鑒別。無並發症的病人即使感到疼痛,往往不是劇痛,而是「隱痛」和「鈍痛」。
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的疼痛性質和強度受一些因素的影響。潰瘍的大小影響較小。和胃酸的水平也沒有明確的關系。病人的痛閾和對疼痛的反應性這兩個因素影響較大,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潰瘍病疼痛的性質和強度。痛閾因人而異;對疼痛的反應性,不但人與人之間有很大差別,即在同一病人,不同時間亦大不相同。漿膜受累是一個重要因素,潰瘍穿透至漿膜時,疼痛劇烈而持久。並發症的發生常常改變潰瘍病疼痛的性質和強度。例如,出血後疼痛常常緩解,急性穿孔時疼痛極為劇烈,發生梗阻時典型的空腹疼痛常常被上腹脹滿感或痙攣性疼痛所取代。
(3)疼痛的節律性:十二指腸潰瘍病疼痛的另一特徵就是和進食有固定關系。疼痛往往發生在胃處於空虛狀態時,即上午11:00時,下午16:00時左右,進餐後消失。因此,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疼痛發生於餐前。餐後疼痛消失是酸被食物緩沖的結果。夜間痛很常見,病人常常在凌晨1:00~2:00時因疼痛而醒來,稍進食物或服抗酸葯即可緩解。疼痛很少發生在清晨起床時。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的胃分泌一般在夜間最高,高峰在凌晨1:00~2:00時,其後胃分泌減少。在清晨6:00~7:00時達最低水平。這可能是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常見夜間痛,且常在夜間1:00~2:00時痛醒的原因。
如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在潰瘍發作時失去其既往的疼痛節律則應視為一不良的徵兆,它多表示潰瘍向深部穿透累及漿膜。或具有並發症,如穿孔、梗阻的發生。十二指腸潰瘍病伴發慢性胃炎時,疼痛亦缺乏典型的節律特徵。
(4)疼痛的周期性:這是十二指腸潰瘍病的另一特徵性表現。所謂周期性系指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症狀逐天出現,持續數天、數周或數月而後緩解,緩解數月至數年後又行復發。十二指腸潰瘍病的復發常常在春季和晚秋,整個冬季都在復發也並不少見。大多數病人在夏季感覺良好。對於這樣一個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季節因素,現尚無合理的解釋。十二指腸潰瘍病的周期性特徵與胃分泌水平沒有肯定的關聯。世界各個地區均有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發病,從而排除了氣候因素的影響。除季節因素以外,其他常見的復發因素有疲勞、情緒緊張、焦慮、呼吸道感染、飲食失當、縱酒、應用致潰瘍葯物等。隨著時間的推移,潰瘍疼痛的發作在頻度、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上均有所增加;病人可以幾乎每天都有明顯的疼痛。這種周期性的消失多見於穿透性和梗阻性潰瘍。然而也有一些病人,復發逐漸減少,嚴重程度逐漸減輕,最後疾病完全痊癒。
(5)疼痛的長期性:如上所述,十二指腸潰瘍病具有反復發作和自然緩解的特點,因此疾病持續時間較長。多數病人就醫時已有數月、數年,甚至20~30年以上的病史。
(6)疼痛的原因: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疼痛系胃內容中的鹽酸引起。酸引起化學性炎症。從而降低了潰瘍邊緣和基底部神經末梢的痛閾。血管充血進一步使痛閾降低。在無並發症的潰瘍病,疼痛屬於真性內臟痛,疼痛感覺來自病變處,經內臟神經傳至中樞神經系統。動力異常、蠕動增強或胃內壓增高都不是潰瘍疼痛的原因,然而蠕動增強或肌肉痙攣可使疼痛加重。應用抗毒蕈鹼葯物後疼痛消失不能歸因於迷走神經的抑制或胃腸動力性的降低,而是由於胃排空延緩從而鹽酸不能達到潰瘍所致。
2.其他症狀在多數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上述典型的潰瘍疼痛是唯一主要的症狀。然而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還可出現一些其他症狀。現擇其重要者,簡述如下
(1)反酸和泛口水:一些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可以反復反流上來大量不含有食物的酸性胃液,稱為反酸。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還可有泛口水,即口中迅速湧出大量水樣唾液,這是迷走神經活動度增強的表現。
(2)燒心:燒心,即胸骨後燒灼感,是潰瘍病病人極為常見的症狀。它的發生可能是酸性胃液反流至食管造成刺激,也可能是反射性食管痙攣的結果。燒心時有時有酸性胃液反流至口腔。
(3)食慾和體重: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食慾通常良好,而且往往由於頻繁進食以緩解疼痛,體重常常增加,然而發生慢性十二指腸梗阻時,體重可以減輕。
(4)結腸症狀:不少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伴有腸易激綜合征。這些病人可以表現為便秘和左下腹痛。疼痛呈持續性或絞痛性,排便後緩解。
(5)貧血症狀: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有時因潰瘍慢性失血而導致貧血和力弱。
無並發症的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體征貧乏,即使在活動期,體格檢查亦可無陽性發現。常見的陽性體征是上腹部,特別是中線右側有限局性輕壓痛。在穿透性潰瘍周圍有較多的炎性反應時,壓痛范圍可能較大,甚至出現腹肌緊張,並且可以在上腹部觸到具有壓痛的包塊。活動性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特別是伴有後壁封閉性穿孔(confinedperforation)病例,分別在胸椎10、11或12棘突的左側和右側出現壓痛點(Boas壓痛點),然而Bockus發現背部壓痛點的位置往往較高,常在胸椎6~10之間。活動性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還可分別在左側和右側臀部出現壓痛點(小野寺臀部壓痛點)。相似部位的壓痛點也可出現於上腹部的其他疾病,如膽囊疾病的急性發作,因此診斷意義較小。
典型的節律性、周期性上腹部疼痛是診斷潰瘍病的重要依據,但要注意有10%以上的潰瘍病人可無症狀。此外,慢性胃炎病人雖有類似潰瘍病的上腹疼痛症狀但無潰瘍。疼痛發作可持續幾天至幾周或幾個月。症狀易於復發的,十二指腸潰瘍常無痛復發或發生合並症。緩解周期通常是幾個月或幾年,幾乎經常長於發作痛的時間。然而在一些患者疼痛是更為侵襲性的,症狀頻繁和持續發作或發生並發症。潰瘍疼痛性質的改變可能是產生合並症的信號。例如潰瘍疼痛變成持續性,不再為食物或抗酸葯物所緩解,或放射至背部,可顯示穿透(常向後穿透至胰腺)。
許多活動性十二指腸潰瘍沒有潰瘍症狀。用內鏡上消化道檢查顯示近半數的十二指腸復發潰瘍是沒有症狀的。內鏡檢查亦顯示在潰瘍活動,症狀緩解和潰瘍癒合間缺乏良好的相互關系。沒有潰瘍疼痛並不能排除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是急性或慢性胃腸出血,胃出口梗阻或潰瘍穿孔的潛在原因。
X線鋇餐檢查見十二指腸龕影可作為十二指腸潰瘍診斷依據。內鏡檢查是最重要的診斷方法,活檢胃竇黏膜組織可作HP檢查。胃酸測定在診斷胃素瘤有意義,但對十二指腸潰瘍的診斷作用不大。
㈢ 胃潰瘍的疼痛特點是
1、為慢性疼痛
慢性經過,除少數發病後就醫較早的患者外,多數病程已長達幾年、十幾年或更長時間。
2、痛呈周期性
除少數(約10-15%)患者在第一次發作後不再復發,大多數反復發作,病程中出現發作期與緩解期互相交替。反映了潰瘍急性活動期、逐漸癒合、形成瘢痕的潰瘍周期的反復過程。發作期可達數周甚至數月,緩解期可長至數月或幾年。發作頻率及發作與緩解期維持時間,因患者的個體差異及潰瘍的發展情況和治療效果及鞏固療效的措施而異。發作可能與下列誘因有關:季節(秋未或冬天發作最多,其次是春季)、精神緊張、情緒波動、飲食不調或服用與發病有關的葯物等,少數也可無明顯誘因。
3、痛呈節律性
潰瘍疼痛與胃酸刺激有關,臨床上疼痛與飲食之間具有典型規律的節律性。胃潰瘍疼痛多在餐後半小時出現,持續1-2小時,逐漸消失,直至下次進餐後重復上述規律。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多在餐後2-3小時出現,持續至下次進餐,進食或服用制酸劑後完全緩解。腹痛一般在午餐或晚餐前及晚間睡前或半夜出現,空腹痛夜間痛。胃潰瘍位於幽門管處或同時並存十二指腸潰瘍時,其疼痛節律可與十二指腸潰瘍相同。當疼痛節律性發生變化時,應考慮病情發展加劇,或出現並發症。
4、痛部位常位於劍突下正中或偏左
胃潰瘍疼痛多位於劍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腸潰瘍位於上腹正中或偏右。疼痛范圍一般較局限,局部有壓痛。內臟疼痛定位模糊,不能以疼痛部位確定潰瘍部位。若潰瘍深達漿膜層或為穿透性潰瘍時,疼痛因穿透部出位不同可分別放散至胸部、左上腹、右上腹或背部。
5、瘍疼痛的程度不一
潰瘍疼痛的程度不一,其性質視患者的痛閾和個體差異而定。可描述為飢餓樣不適感、鈍痛、噯氣、壓迫感、灼痛或劇痛和刺痛等。
㈣ 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疼痛症狀有哪些
一、口梗阻。慢性十二指腸潰瘍均可引起瘢痕形成,從而影響胃的排空,這種情況稱為胃出口梗阻。患者常主訴進食後上腹脹滿、早飽感及嘔吐幾小時甚至幾天前的臭宿食,嘔吐可在晚上加重。
二、緊張、生活起居、飲食不規律、食物不潔以及神經功能失調等原因可導致胃、十二指腸抵抗力降低,加之胃所分泌的胃酸及消化酶過多,侵蝕了胃、十二指腸的表面,造成潰瘍。潰瘍的疼痛,是胃酸對破潰的粘膜表面發生刺激作用所造成的。
三、上腹部疼痛。多為鈍痛、灼痛或飢餓樣痛。典型的潰瘍疼痛具有長期性、周期性及節律性。十二指腸潰瘍多在空腹或夜間疼痛明顯,胃潰瘍則在進食後疼痛加劇。
㈤ 口腔潰瘍長在牙齦上,巨痛!怎麼辦
口腔潰瘍個人認為還是免疫力低下引起的,說什麼缺維生素啊,上火啊那些都太片面,吃點維生素和下火葯還是好了犯,犯了又好,來回的折騰,還不如創面上塗點雲南白葯好的快,你可以試試。以前我還塗蜂蜜,感覺也管用。不過免疫力這個東西還是中葯調理比較好。我就記得以前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個叫李文霞的大夫,說中葯的一味葯起好多種作用,像這種免疫力低下引起的疾病,還是中醫中葯調理好
㈥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區別是什麼
胃潰瘍跟十二指腸潰瘍的症狀區別
臨床上以十二指腸潰瘍較胃潰瘍為多見,最近的統計為1.56:1。而胃潰瘍一般比十二指腸潰瘍的面積大。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均常同時伴有慢性胃炎,而以胃潰瘍時發生率為高。
胃潰瘍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痛或腹部不適,典型的位於上腹部劍突之下,有時偏左,疼痛缺乏典型的節律性,餐後腹痛出現得早。
而十二指腸潰瘍的腹痛大多有節律性、周期性和長期性,局限的上腹痛常發生在胃內排空之時,特別是在上午10—11點鍾,下午3—4點鍾和晚上10—11點鍾左右,在凌晨1—2點鍾時還會把患者痛醒,如服用些制酸劑或者吃些食物可使腹痛緩解,這種節律性很突出,患者均能清楚地向醫師敘述;疼痛的部位大都在劍突下偏右。周期性發作和緩解是十二指腸潰瘍突出的表現。每次發作時間長短不一,大約有半數為2—4周,其餘短的可只有幾天,長的可達8—10周。發作間的緩解期也長短不一,有些為1—3個月,有些短些,有些則更長,偶然見到在一次發作後緩解期長達十餘年者。在緩解期,患者可以任意進食而不發生疼痛。有不少病例,這種周期性發作呈季節性,常在春季和秋季時金病,而在夏季及冬季緩解,與氣候的變化呈相關性。另外胃潰瘍可以有部分癌變,而十二指腸潰瘍癌變率則極低。
㈦ 口腔潰瘍圖片
口腔潰瘍圖片如下:
1.輕型口瘡好發於口腔粘膜角化差的部位,潰瘍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數目不等,散在分布,邊緣整齊,周圍有紅暈,感疼痛。有自限性及復發史。愈後不留瘢痕。
2.皰疹樣口瘡潰瘍小且數目可多達20個以上,分布較廣泛,無成簇及融合現象。患者有疼痛及伴有頭痛、低熱等全身症狀。愈後不留瘢痕。
3.腺周口瘡好發於唇內側及口角區粘膜。潰瘍多單個發生,且大而深,呈「彈坑」狀,邊緣隆起,底不平微硬。病程長,愈後可留下瘢痕。
堅持使用杏林集口腔修護凝膠。中葯治療更講究全面調理,故需耐心堅持,方能達到預期效果。
㈧ 口腔潰瘍的痛是幾級的痛
口瘡屬於第一級疼痛,可用漱口液或局部麻葯噴灑,避免各種不良刺激,2周左右即可自行癒合。WHO把疼痛劃分為5級,0度為不痛,1度為輕度,間歇痛,2度為中度痛,必須用葯才能緩解;3度為重度,持續痛,非葯物無法緩解;4度為劇烈痛,疼痛伴局部血壓、脈搏改變。就口腔潰瘍而言,它的發作時間約為兩周,在不同的發作時期,疼痛的症狀會有不同的程度,因此口腔潰瘍的疼痛分級為1級,嚴重者可達2級。對發生口腔潰瘍後,雖然是可自愈的疾病,但如果局部疼痛明顯,可採用外用葯進行治療,例如可使用一些康復新漱口水,或使用含麻葯的外用葯噴霧。這類外用葯的作用是在口腔潰瘍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阻止食物進入口腔,以及物理機械的刺激,作用完成後,在外噴葯後,可阻隔外界刺激,促進口腔潰瘍的癒合,一般我們的口腔復發性潰瘍,只要護理得當,在兩周左右就能痊癒。
㈨ 胃潰瘍症狀表現有哪些
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疾病,它的臨床症狀最突出的表現是上腹部疼痛。
胃潰瘍的主要症狀就是疼痛,常稱它為潰瘍痛。據資料統計,80%以上的胃潰瘍病人都有疼痛發生。
1.節律性:
疼痛的發生常與進食有密切關系
。根據進食後疼痛發生的早晚,可區分為早發性疼痛和晚發性疼痛兩種,早發性疼痛是在進餐後30分鍾至2小時出現,持續1~2小時逐漸消失,直到下次進食以後,疼痛再次出現。早發性疼痛多屬胃潰瘍。晚發性疼痛一般在進餐後2~4小時發生,也有的發生於夜間或飢餓情況下,因此,有些病人隨身攜帶食物,一疼就吃一點,可緩解疼痛。晚發性疼痛多屬十二指腸潰瘍。上面談的疼痛由於發作比較規律,稱為節律性疼痛。
2.部位:
胃潰瘍疼痛多在心窩部劍下或偏左,疼痛部位多比較明確和局限
。
3.性質:
多數為隱隱作痛,表現為鈍痛
,少數人偶發絞痛或刺痛,或劇烈疼痛,不同病人不同時間疼痛輕重不一。
4.周期性:
胃潰瘍疼痛呈周期性反復發作
。疼痛可以短時間內緩解或減輕,吃東西後,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分泌,尤其飯後半小時到2小時之間胃液分泌最多,胃酸和食物在胃內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攪拌之前,酸性胃液與沒有保護層的胃潰瘍面相接觸,加上潰瘍病人胃酸分泌比較多,於是引起劇烈的疼痛。另外,其發作以季節交換、情緒波動、過度勞累等誘因時多發作。
5.長期性:胃潰瘍復發率高,病程長,所以疼痛具有長期反復發作的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胃潰瘍不一定都發生節律性疼痛,如潰瘍的慢性穿孔、潰瘍病惡變等,常表現為持續性疼痛。
胃潰瘍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並發症,潰瘍出血、急性潰瘍穿孔,輕則表現腹痛,重則丟了性命。胃潰瘍需要時間去治癒,但是需要病患與醫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