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圖片 » 虎王坦克卡通圖片
擴展閱讀
手機屏幕動漫圖片 2025-05-25 08:51:22
竹露圖片唯美 2025-05-25 08:39:56
胃下面是哪個部點陣圖片 2025-05-25 08:37:09

虎王坦克卡通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09 12:46:38

⑴ 虎王坦克歷史上有沒有這種塗裝呢有的話可以給我詳細資料嗎

1. 二戰德軍後期的三色迷彩,一般被稱為「光影迷彩」。適合使用田宮系水性純色調噴塗:
TS-3 深黃
TS-2 深綠
TS-1 紅棕

2. 就塗裝效果而言三者並無大體差異,只要比例得當,效果都不會令人失望。
三者的差異在於如下:
以乾燥的速度為基準,快慢程度依次為硝基系,油性系,水性系。
以乾燥後塗裝的耐磨程度為基準,由強到弱為硝基,水性,油性
以對塑料和樹脂的磨損程度為基準,由強到弱為硝基,油性,水性。

硝基漆一般選用LACQUER,GUNZE和仙盈
水性漆一般選用田宮,HUMBROL
油性漆就靜態模型的塗裝而言很少用到。

3.如果使用田宮水性系漆,注意一定使用田宮溶劑(壓克力樹脂類有機溶劑),個人偏好漆和溶劑的比例為1:1(如果是噴罐漆則不用溶劑),切毋使用水稀釋。水性漆為有機塗料,必須以有機溶劑稀釋,如果用水則噴出的顏料會呈顆粒狀。則噴塗失敗。

4. 對於光影迷彩,由於覆蓋色系大於兩種,底色的效果會被淡化。
打底:
1. 全車罩噴1000號水補土檢查有無氣泡,有氣泡的地方須磨平。
2.建議底色不使用田宮系水性漆(乾燥速度慢且易與上層三色相混)。使用GUNZE 33號消光黑和41紅棕硝基系漆,以1:1比例調和為深咖啡色,罩噴全車。
3. 噴塗光影迷彩時需要將噴筆流量調到最低。在車身邊緣凸起處所有底漆予以保留。噴塗順序為:深黃-深綠-紅棕。

⑵ 二戰德國的虎王坦克

後期都是三色迷彩,但也不一定,東線戰場的505重型坦克營的坦克是二色迷彩,虎王剛出場時是沒有塗裝的,分發到各,個部隊時,每個部隊都將其塗上該部隊的塗裝…… 【總的來說,後期的德國作戰車輛的塗裝並沒有做嚴格規定,車組就可以任意塗裝,還可以加一些特殊的標記,如車長女友的名字~】

⑶ 虎王式重型坦克的缺陷

「虎王」坦克有很多技術上的問題,其中最顯著的問題是轉向控制系統由於過大車重帶來的壓力,經常突然報廢;而且襯墊容易漏油。
另外,坦克的發動機不僅油耗驚人,還很容易過熱甚至熄火。這是因為虎王坦克並沒有採用為其專門開發的發動機,而是直接採用現成的700匹馬力邁巴赫HL230 P45,該型發動機原本配用於較輕量級的黑豹(46噸)和虎式(57噸),使其驅動重達70噸的虎王坦克,是一種「小馬拉大車」的行為,發動機必須時刻保持全速運轉才能帶動坦克,這必然會極大程度的減損發動機壽命並降低其可靠性。
行程方面「虎王」也較差,在公路上1升油只能走162米,為此即使裝滿864升的油箱,其公路行程也不過140千米,野外時還要減少一半。這對大戰末期燃料不足的德軍來說真是雪上加霜。當時,不少「虎王」在沒有受到任何損壞的情況下,因燃料用光而經常被遺棄在荒涼的路旁。
設計廠家亨謝爾的員工,虎王的總工程師埃爾溫·阿德勒戰後解釋道:「虎王坦克的故障頻出,主要歸因於未經測試驗證便倉促投入量產。」動力系統的過度負荷是重型坦克的通病,而在虎王坦克上表現的尤其明顯。
本來,已經有一款專門為虎王坦克定製改良的邁巴赫HL 234 P45發動機被設計出來,准備為虎王坦克換裝。該機採用機械注油技術(燃料直噴)取代HL 230系列的化油器結構,提高了燃燒效率,新款發動機的額定輸出功率預計在850-1000匹馬力左右,甚至還有增壓方案能讓發動機輸出更多的動力。但是,由於第三帝國末期戰事吃緊,資源匱乏,加之工廠和研究機構時刻受到空襲威脅,這些動力升級方案直到戰爭結束,都還只能停留在圖紙階段,連一台工程樣品都沒能製造出來。

⑷ 最近在做虎王坦克模型,設定是春醒行動時期但是缺乏資料特別是參戰虎王坦克的照片以確定塗裝。請大俠幫忙

1945年的早期,盟軍開始從東西兩線發動最後的攻擊。這時候德國國內的資源短缺已經到極限,幾乎所有新出廠的車輛都只有深黃色的基色,沒有其他任何偽裝和修飾。

大多數裝甲師都只剩一個編制而已,一個師只有十幾輛坦克。在這種情況下再細致的進行塗裝已經毫無意義,一般的裝備僅僅幾個星期後就會被報銷了。防磁塗料在1944年底就不再怎麼使用,所以1945年生產的車輛很少可以看到有塗防磁塗料的。


http://tieba..com/p/1964282234

⑸ 虎王坦克的兩種型號都長什麼樣子

兩種型號的話,主要就是一個像直角梯形,另外一個像圓形類似於橢圓形,特別的容易分辨。

⑹ 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在外形上有什麼區別

二戰中的德國的虎王坦克。「虎王」重型坦克採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的部件。 「虎王「坦克裝備一門KwK 43/L71型88mm加農炮,這種火炮是二戰期間德軍裝備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長6.3m,它能在2000m的距離上直接擊穿美製M4「謝爾曼」坦克的主裝甲,所用的彈種包括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不僅是「謝爾曼」坦克,它幾乎可以擊穿二戰中盟軍所有型號的坦克。1944年晚期,克虜伯公司曾打算讓所有的「虎王」坦克換裝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徑的KwK L/68火炮,不過最終沒有實現。「虎王」坦克的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焊接結構,防彈外形較好。正面裝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有較大提高。成為盟軍的一種很難對付的坦克,僅有一些火炮在較近的射擊距離上可以對它構成威脅。不過「虎王」坦克同其他德國重型坦克一樣,弱點在於它的機動性能。由於它的全重很重,單位功率較低,且行動裝置也經常出問題,所以這成為「虎王」坦克的致命薄弱環節。
1944年5月,「虎王」坦克首次在明斯克附近參戰,接著又在7月在波蘭作戰,第503坦克營的兩個連隊的「虎王」坦克也參加了諾曼底戰役,由於技術原因,這兩個連隊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到1944年8月結束之前,這兩個連隊的「虎王」坦克全部被摧毀了。此後,「虎王」坦克參加了東西兩線很多戰役直到1945年4和5月柏林戰役。盡管機動性不好,但在一些有經驗的坦克手裡,「虎王」是一種威力很強大的坦克,它火力強大,防護超群。不過由於「虎王」坦克生產數量少,參戰時間短,並沒有對二戰的最終結果起到很大的影響。

2戰中德國的虎式(虎1)型坦克。
虎式坦克於1937年春季開始研發,開發過程幾經周折。到1941年亨舍爾和其它三家競爭對手(保時捷,MAN,和戴姆勒•賓士) 分別提交上一款35噸左右,配備75mm火炮的坦克設計方案。然而,蘇聯T-34型坦克的誕生宣告了這些設計的過時。於是虎式坦克的定製標准立刻提高,包括車重增加到45噸,並配備一款88mm火炮。新坦克的原型車必須在1942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的生日上亮相。由於研發時間有限,原先較輕的底盤設計被保留。增加的重量使得一些部件需承受更大的壓力,因而該車可靠程度、穩定性相對降低了。虎I在1942年8月開始生產,而在1944年8月生產了1,355輛後停止。開始生產時平均每月25輛,而1944年4月已增長至 每月104輛。
虎I坦克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它的非常高生產成本。對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了 40,000輛美國M4謝爾曼式坦克和58,000 輛蘇聯T-34系列坦克,與1,355輛的虎I 坦克和 500輛的虎II坦克比較。德國的設計在時間、原材料和費用(德國馬克)都是昂貴的。虎I坦克的成本相當於當時Ⅳ號坦克的兩倍和Ⅲ號突擊炮(游戲中四號突擊炮)的四倍。
虎式坦克能夠在1600米內有效摧毀絕大多數對手,比如T-34、M4謝爾曼式坦克或是丘吉爾坦克(包括丘吉爾IV)。M4謝爾曼式坦克的75mm火炮只能在100米內擊穿虎I坦克的側面裝甲,零距離也無法擊穿正面。M4謝爾曼式坦克的76mm火炮理論上可以在600米擊穿虎I坦克的首上裝甲,300米擊穿炮盾,在1300米擊穿虎I坦克的側面。理論上如果發射HVAP彈葯(經常短缺),甚至可能在1200米左右擊穿虎式的首上。但是美國士兵撰寫的《死亡陷阱—M4坦克》一文中指出,M4/76也不能在正常距離擊穿虎I的正面,沒有任何M4坦克在273米以外擊穿虎I坦克正面的記錄。
SS-Haupsturmführer(軍銜名)麥克•魏特曼(所屬 第101 SS-坦克部隊),他被後世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傑出的坦克指揮官之一。他從基層做起,指揮過各式各樣的車輛,直到他成為一位專職的虎式坦克指揮員。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以後的一星期,6月13日由魏特曼領導的第101獨立重坦克營的第二連,在波卡基村遭遇英軍,當時魏特曼擊毀盟軍超過24輛軍用車輛,其中當然包含了不少英軍的主力坦克,直到波卡基村戰斗當晚,魏特曼的虎式毀於英軍的空襲轟炸。

參考資料上有詳盡的圖

虎王http://act.coho.sdo.com/project/bingzhong/wztk_l.html

虎式http://act.coho.sdo.com/project/bingzhong/6ztk_l.html

既有現實中的圖又有游戲中的3D模型,十分直觀。

⑺ 虎王坦克圖紙

⑻ 二戰時期的虎王坦克到底有多厲害

攻擊力猛,虎王用的是71倍口徑的88mm炮,長身管使得精準度極高,破甲深度很大,對陣美軍的潘興和蘇軍的IS-2重型坦克,虎王基本可以在1500米左右很有把握地擊穿對手,而這兩者在500米內才能對虎王造成威脅,至於中型坦克就更不在話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