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圖片 » 茶詩傾心搞笑圖片
擴展閱讀
女人私處彩繪圖片 2025-08-17 23:47:55
脫離偶像框架搞笑圖片 2025-08-17 23:31:37
女人裸體體藝術圖片 2025-08-17 23:27:52

茶詩傾心搞笑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09 06:00:37

㈠ 描寫松陽景色的古詩

一:《松陽縣志》雲:「廣谷大川,足征靈淑,名山偉澤,壯觀東南。」
二:唐代詩人王維的「按節下松陽、清江響饒吹」,
三:宋代松陽狀元沈晦的「惟此桃花源,四塞無他虞」的千古詩句,正是對松陽自然環境的深刻描繪和衷心詠嘆!松陽以她獨特的山水田園,融匯於浙江綠谷、秀山麗水之中,成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四:「道人曉出西屏山,來施點茶三味乎……東坡有意續茶經,會使老謙名不朽。」這是北宋蘇軾與居住松陽的祖謙禪師飲瓊品茗所留下的千古詩句,
五: 茶文化在松陽具有悠久的歷史,隨著茶文化應運而生的首首茶詩、款款茶聯,又可堪稱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絕。在縣境各地的名山名寺、道觀佛廟,多有文人雅士撰寫的茶詩茶聯,其狀物敘事、曉喻說理、插科打諢、消疲解乏、廣告招徠等,不乏妙趣橫生的匠心佳作。
老衲供茶碗
斜陽送客舟
這是唐代詩人戴叔倫游松陽縣城南橫山時,寫《橫山》詩中的一副茶聯。戴叔倫,字幼公,潤州金壇人(今江蘇金壇縣)。一次,偶來橫山寺,老和尚供上大碗茶。因茶好,詩人品茶至日西斜才上船返回。詩中還描繪了「松翠掩山寺,溪深山路幽。烹茗綠煙裊,不得更遲留」的景象。
元至正二十年舉人,官至侍御史的劉回翁為懷念先賢,表達以好茶待友、築室藏書、勤讀治學的高潔志向,撰有一首《卯山》詩,詩中有茶聯一副:
石室夜明燒葯火
雲軒曉暖煮茶煙
石室是松陽著名道士葉法善在卯山修道、讀書、點易、煉丹之所。雲軒指雲霧山中的茶館或書齋。此茶聯寫道人徹夜煉丹,拂曉煮水泡茗品嘗卯山仙茶以解乏之情景。
烹茶清鶴夢
剔燭共僧禪
此茶聯是明朝貢生葉之綱寫在松陽萬壽山白鶴殿,與僧人煮茶品茗,松鶴長壽,讀經論道欲成佛之情懷。將飲茶的保健作用與修身養性相提並論。
明代貢生占嘉卿雨後登萬壽山寫下一首茶詩:
苔滑自來人跡稀,
簾空偏覺下方低。
空廚竹畔無煙火,
細和茶聲有竹雞。
詩以茶生輝,茶以詩益醇。詩人在空廚中一邊品萬壽山茶,一邊聽竹雞叫。韻味惟妙惟肖,令人叫絕。為萬壽山如今開發為「松陽銀猴茶」,榮獲國家農業部名茶證書奠定了基礎。
春色滿懷金谷酒
清風兩腋玉川茶
此茶聯是明朝進士詹雨在松陽城東一公里處的景福觀而作。此聯對仗謹嚴,平仄協調,節奏相稱,用詞妥貼,上下縱橫,以小見大。聯語緊扣風光特色,明快上口,雋永深長,耐人尋味。史載,晉代就有賣茶的營生,到了宋朝,茶攤、茶亭已相當普遍,多建在市肆、舟楫交匯的橋邊、河渠縱橫的渡頭,南來北往行人必經之道旁,半山涼亭,名山寺觀。或賣茶營生,或修福行善。三教九流借喝茶品茗,交換信息,廣交知己,暢談見聞等,頗能怡人生情。
清代詩人周聖教上西屏山,留下一首《西屏山懷古》:
有泉一泓名偃月,
披雲挹注長不竭。
汲水煮茶氣味清,
一飲人疑有仙骨。
茶詩道出了特有的泉、茶、味。詩人贊頌以長久不竭、永不幹涸的偃月井泉水煮茶,味道特佳,飲用之後,似乎有超凡脫俗、脫胎換骨、飄飄欲仙之感。
在眾多的茶詩、茶聯中,不少文人雅士表露了人生的苦樂,抒發了人生的感慨,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留給人們許多思考。清道光二年舉人楊孫芝有一首《游卯山歌》雲:
瀨泉啜茗滌塵襟,
起來共訪神仙跡。
維時正午日輪高,
下方俯視見秋毫。
斗轉星移,隨著交通事業的發展,世態的變化,昔日的茶館、涼亭、寺觀,不少已失去了昔日的風味,但茶詩、茶聯卻給人以藝術的享受而流傳下來,業余時間,細細品味確能怡情悅性。

㈡ 最美的茶詩有哪些

【攤破浣溪沙】等茶香 • 亞洲茶人鬥茶會山根雅集

    麗日山南古樹旁,

    青岩流水水流長。

    梅和琴觴小軒外,

    好風光。

    .

    松月朦朧唐意象,

    竹雲迢遞宋詞章。

    杯盞洗空天下事,

    等茶香。

    .

    七絕.食茶至禪

    食調五味理陰陽,

    茶飲千家論短長;

    至道中和天地意,

    禪香不二草花香。

    註: 悟得不二,茶酒飲食皆有禪趣,故句首嵌「食茶至禪」。禪茶緣一味,花佛自同香。

    格根塔拉草原上的小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