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教室牆面布置用的舊物利用的材料有哪些
幼兒園牆面環境該如何科學布置? 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環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學家羅伯特·索馬說過:「人離開環境,便無行為可言。」可見「環境」,對幼兒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幼兒的大部分學習活動,是在環境的潛移默化中進行,是一種有組織、有指導的環境教育。而幼兒園活動室和周圍環境的牆面布置,作為促進幼兒發展的不可缺少的「環境」,常常被認為是幼兒園的隱形課程 ,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所好的學校連牆壁也能說話。」 環境是一種隱性教育,也是幼兒園物質文化的載體。走進一所好的幼兒園,人們會被裡面濃濃的育人氛圍所感染。幼兒園環境除了應做到綠化、美化、凈化外,還有「童趣化」。從景點的布置到牆飾、家長園地等的設計,都要體現以幼兒為本的思想,使用孩子們喜歡的圖案、色彩、造型,讓他們置身在一個新鮮、有趣的氛圍之中。許多幼兒園都用鏡框將幼兒的繪畫、書法作品鑲嵌起來,以此裝飾活動室走廊,吸引幼兒駐足欣賞。有的幼兒園科學規劃學校的邊邊角角,添置了以「快樂」、「有趣」為特徵的運動器材,讓幼兒園成為孩子最樂意呆的地方。 《幼兒園牆飾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這一重要原則。幼兒園是以幼兒為主體的活動場所和環境,其中一切都是為幼兒的教育活動而准備的,所以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應把有利於幼兒的參與放在首位。在環境創設中重要的便是牆面的布置。但當前幼兒園的牆面布置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童話故事內容多,反映現實生活的內容少。 二、形式化的內容多、聯系教育(教材)的內容少。 三、舊的傳統內容多、反映時代特徵的內容少。 四,孤立形式內容多,情節形式內容少。 五、教師設置的內容多,幼兒參與設置內容少。 六、一成不變、一勞永逸的現象普遍存在。 七、牆飾布置的形式比較單調。 八、牆飾的位置普遍偏高。也至於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創作大型壁畫,美觀而華麗,而對幼兒的作用微乎其微。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幼兒園牆面布置也漸漸成為幼兒園工作的熱點。所以說,幼兒園牆面布置,絕不是裝飾品,也不僅僅是硬體設備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賴、相互包容、相互影響,它們兩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共同體。因此幼兒園牆面布置對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作用。它不僅具有裝飾、美化幼兒園的作用,而且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陶冶幼兒的情操,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以及思維、想像能力等。是對幼兒施以教育的有效途徑。我認為幼兒園的牆面布置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幼兒園的牆面布置應具有教育的功能性 大多數幼兒園不是根據各年齡班幼兒的年齡特徵與教育(教材)的內容需要來考慮,進行科學的有目的的選擇布置,而是本著裝飾、美化的需要,根據牆壁的寬窄,自己的興趣以及手頭現有的材料來確定。室內室外的牆壁上,盡管五彩繽紛,但是,大部分內容卻流於形式,只具有外在的觀賞價值,缺乏牆飾所具有的教育性。而教師的牆面布置要能促進幼兒的發展,要能配合各種保教活動的展開。如:中班在進行「馬路上的車「這個主題活動時,可讓孩子一起設想布置什麼樣的牆飾才能體現斑馬線、指揮台。甚至有的孩子設計出空中環形車道,並把自己設計的蘋果車、葵花車、環保車等放在環形車道上行駛。又如在布置「美麗的祖國」牆飾時,還可以讓幼兒收集有關風景圖、照片等資料,來一起豐富牆飾的內容。總之,教師在設計的整個過程中,盡可能運用牆飾所具有的教育性,使幼兒感到最大的滿足。 二、幼兒園的牆面布置應具有藝術性 牆面布置是幼兒獲得藝術經驗的有力手段和方法,必須精心布置和以美學觀點來挑選和組織牆面,並能針對幼兒年齡特點,使其具有鮮明性、生動性、感受性和多變性。如:大班欣賞籽散文詩《落葉》後,讓幼兒想像樹葉還會落到什麼地方,小動物撿到樹時後會怎麼樣。每個孩子都充分發揮想像:小螞蟻坐在樹葉上走親戚,小鳥把樹葉當作帽子,小花貓把樹葉當扇子……然後鼓勵幼兒把自己的想像畫出來,布置在牆上。孩子們可高興了,一起認真講討論和製作。活動中既發展了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也提高了他們對繪畫的認識,在布置牆飾時應該讓每個幼兒都有參與機會,根據他們水平的差異布置不同的內容。在藝術欣賞中進行藝術創造。對於每一個教育主題的環境布置,我們除了用它豐富的主題內容來教育幼兒外,也努力營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藝術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圍來感染幼兒。 三、幼兒園的牆面布置應具有潛在性 教師環境的牆面布置還應激發幼兒發問、思考的慾望,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蘊含在畫面之中,使牆面布置形成一種「潛在學習的氣氛」,使孩子們百看不厭,而且能不斷產生觀念和問題,充分發揮藝術作品的「暗示」作用。幼兒對於通過操作能夠產生變化的處於「半完成」狀態的牆飾更感興趣。所以教師要給幼兒創作留有餘地。如幼兒一起創作「春天」時,開學初可只布置幾個小朋友和一棵光禿禿和大樹,隨天氣轉暖,逐漸增添內容。先觀察小草、柳樹發芽,讓幼兒動手繪制嫩綠的小草、柳枝,剪貼上牆;然後引導幼兒觀察小草、柳葉變化,顏色怎樣從嫩綠變翠綠,繼續繪畫、剪貼;再引導幼兒觀察花蕾、花朵,動手繪畫或剪貼花兒,豐富完善畫面。這幅牆飾是幼兒通過各種感觀去觀察春天,逐步學習認識春天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幼兒一直保持積極的狀態。 四、幼兒園的牆面布置應具有參與創作性 幼兒在布置牆飾的過程中能自然而然地提高動手能力、想像力、創造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如大班布置「春天到了」的牆飾,教師先畫好背景,能力弱的幼兒可撕貼柳樹、桃花,或用紙團蘸色添畫草地,或用棉簽畫上小蝌蚪。面能力強的幼兒則可製作立體的花,還可以製作立體的房子,出來活動的小動物、風箏等等。如大班孩子創設的《美麗的花》、《我愛大自然》的主題,都是老師通過組織幼兒討論,按照幼兒的想法、看法,再同他們一起把大家的作品巧妙地組合在一個整體中的。這種把幼兒的作品組合起來進行環境布置的形式,也使每個幼兒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合作的樂趣。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在親手參與環境布置的教育過程中,獲取了新的知識經驗,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養。而幼兒對自己的布置的環境也有一種特殊的鍾愛和親切感,這樣會激發幼兒更充分地與環境相互作用。總之,牆飾布置應要求人人參與,讓每個孩子的聰明才智都能充分發揮出來。在幼兒參與布置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五、幼兒園的牆面布置應具有多變性 幼兒園的環境不是固定不變的,而需要定期評估和修改。應根據不同的季節特徵及結合幼兒園課程進展不斷更新環境布置,讓環境發揮最大的作用。一個班的老師要裝飾一面較大的牆壁,往往需花上三、四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手工製作也要用掉大量的吹塑紙、各色彩紙等,所以給人造成了牆面裝飾費時、費力、費錢的印象。除非領導有要求,老師一般都採取一勞永逸的辦法。更多老師在布置前就避開了明顯的四季景象,而選擇一些「海底世界」、「卡通人物」等,以免「自尋煩惱」。近段時間,幼兒園興起了直接用顏料在牆上繪制大幅圖案的方法,這種牆畫色彩鮮艷,極具觀賞性,但往往要等到幼兒園園舍進行維修粉刷牆面時,才忍痛割愛。而這種園舍維修往往在兩年以上。這自然導致活動室牆飾一成不變。幼兒園的牆飾是靜態的,但是通過它對幼兒的教育卻是一個動態過程,所以它不應是一成不變、一勞永逸
B. 幼兒園區角設計方案
幼兒園區角設計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區角設計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區角設計方案1
一、活動目標:
1、練習插、拔圖釘的精細動作,發展手眼協調性。
2、用橡皮筋創意地在模板上製作圖形畫。
3、培養幼兒的耐心和專注力。
二、活動材料:
裝在盒子里的圖釘、畫有各種形象塑料方塊、白紙、模板、彩色橡皮筋、記錄點圖
三、操作層次:
第一層;用拇指、食指拿起圖釘,對准形象圖的輪廓線上的某一點插下去,直至將整個形象圖的輪廓線全插滿。(如照片1)
第二層:自己畫形象,設計圖案,用圖釘去插輪廓線,組成一幅圖釘畫。(如照片2)
第三層:按模板所示,在塑膠板相應位置用橡皮筋製作一幅圖形畫。(如照片3)
第四層:按模板所示,製作兩幅或兩幅以上圖形畫。(如照片4)
第五層:自己構思,創造性地構圖,並記錄下來。(如照片5)
四、觀察指導:
幼兒園區角活動設計方案4篇幼兒園區角活動設計方案4篇
1、提醒幼兒選用不同顏色有規律地插圖釘。
2、鼓勵幼兒自己設計圖案進行插板,表揚那些認真專注,有耐心的幼兒。
3、鼓勵幼兒自己構圖,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同時,可將幼兒製作好的圖形畫作為能力較弱幼兒活動的模板。
五、提示
1、為保證物品的持久耐用,形象圖應封塑。
2、本活動適宜一人玩,也適宜兩人一組進行。為增強趣味性,可鼓勵幼兒開展競賽。
3、可陳列幼兒構思的作品,以不斷提高他們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區角設計方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自主選擇活動材料與活動夥伴,體驗與同伴合作並獲得成功的情感。
2、能專注、認真地進行活動,善於探索材料的玩法。有良好的收拾整理的習慣。
活動重點:通過活動體驗與人交往的快樂。
活動難點:活動結束後能收拾好各活動材料。
材料投放:
能乾的小手:做柳條、春天的花、打扮春天
小小建築師:建構示意圖、各種積塑 、建構春天的公園
纏繞的本領:各種材料做成的花、毛線、彩紙、皺紙
發現秘密:觀察種子的變化並記錄
聽聽講講:給字找朋友、圖書、兒歌的卡片、故事錄音
動動腦筋:數字卡片、吸鐵石、圖形配對、量一量、稱一稱
小舞台:小話筒、表演頭飾、各種樂器、節奏卡
活動流程:激發興趣——實踐操作——分享快樂
一、 激發興趣
我們又要開始玩分區活動了,今天我們又有一些新材料,小朋友可以去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看誰能玩得好,玩得開心!
二、 實踐操作
1、幼兒按意願自選活動區和玩伴。
2、 師觀察幼兒與新投入材料的互動性,加以引導。
3、 重點觀察:美工區,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與操作。
三、 分享快樂
1、幼兒說一說,今天在哪裡玩?玩了什麼?怎麼玩的?玩的時候有沒碰到困難?怎麼解決的?
2、幼兒評一評。你覺得他今天成功了嗎?什麼地方最成功的?(為什麼沒成功?你覺得可以怎麼做?)
3、教師對孩子的閃光點再次肯定,引發他們再次探索的興趣。
幼兒園區角設計方案3
一、活動區創設背景本學期,我們主要研究兩個內容,一是探索大班年齡段幼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中面臨的空間小的問題。二是揭示大班年齡段幼兒在主題背景下的區域活動環境創設中的材料的設計和投放。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與研究,我們有實踐與研究,我們有一些心得體會。就本園空間小的實際情況,本學期本班研究重點首先放在"有哪些空間可以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些空間"上。實踐下來,我們有以下一些心得體會。
(一)充分利用好三維空間。幼兒園的區域環境創設,要充分利用好室內外的地面、牆面和空間,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知識或信息刺激的機會和條件,以便提高幼兒的無意識學習能力。
1、在室內外地面可 各種圖形和格子、數字等。在區域活動時,孩子們可以和同伴一起協商,制定游戲規則,一起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規則意識,促進了幼兒合作能力的發展。
2、空間布置主要是通過吊掛各種具有教育性和裝飾性的物品實現的我們在屋頂掛了幾根自製的吊飾,將孩子們和家長自製的月餅盒燈籠吊掛起來。這樣,不但裝飾了環境,培養了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充分利用好牆面,讓牆飾成為孩子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記錄。以往,牆飾多是老師的事情,牆飾的作用主要是為了裝飾美化教室,孩子很少參與牆面裝飾,他們與牆飾很少產生互動。本學期,我們布置牆飾時,主要以幼兒參與為主,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讓他們畫老師、畫好朋友並進行裝飾。促進了主題的進展。我班的牆飾成了孩子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記錄。
(二)充分利用好櫥櫃、桌面及窗檯、窗戶,創設了一個有利於幼兒發展的區域活動環境。例如:角區利用每個櫥櫃放日用品、飲品做了標記。
(三)充分利用好室外空間。為了實現資源共享,在戶外活動時利用大操場、還有平整的地面供幼兒使用。
二、活動區設置說明1、圖書區:園內發放及幼兒自帶的圖書,根據課程需要提供字卡、紙偶、識字玩具的材料。書架、書袋、小椅子、小桌子等設施。
2、建構區:四種以上的塑料拼插玩具,廢舊材料2至3種,每種數量有利於5至6名小朋友玩游戲{紙盒、紙筒、易拉罐等}。
3、美工區:園內發放的各種美術工具{筆、剪刀、泥板、毛筆、彩筆}等材料,根據課程需要收集的.半成品、廢舊材料等。
4、益智區:幼兒游戲棋、五子棋、牌等,根據需要幼兒收集的各種雜糧、筷子、毛線等,老師自製的益智區材料《半成品》。
5、角區:幼兒收集的各種廢舊物品紙箱、奶盒、礦泉水瓶子等,還有各種模擬的蔬菜和水果,各種文具類的用品。
三、活動區名稱1、圖書區:開心書吧。
2、建構區:我是小小建築師。
3、美工區:小巧手。
4、益智區:益智區。
5、角區:月亮班超市。
四、活動區目標圖書區:
1、閱讀時保持安靜,不大聲講話,不影響別人。
2、注意用眼衛生,眼睛與書保持一定距離,坐姿端正,看完書要及時整理,擺放整齊。
3、對文字感興趣,能在成人的啟發上認讀漢字,願意學說普通話,初步養成愛惜圖書的好習慣,能初步看東圖畫書中的主要內容,並能夠表演。
建構區:
1、構建比較復雜的,有大型主題組成的建築。
2、能自行設計、自行構造。
3、和同伴一起構建,並解決過程中的問題。
4、樂意在原有的作品呈現的基礎上,圍繞主題繼續創作。
美工區:
1、對動手製作活感興趣,願意通過自己動手製作作品2、能夠正確使用剪刀、正確分辨各種線型,進行製作活動。
3、在製作活動中不怕困難,相互幫助,獲得成功的體驗。
4、養成良好的手工製作活動常規。
益智區:
1、正確運用多種材料(七巧板、數字、圖形等),探索多樣化的玩法,發揮創造性,一物多用。
2、活動有目的,操作認真。
3、能有重點的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結果,有探索慾望。
4、能自覺、有條理的收拾游戲材料。
角區:
1、積極參與角色游戲,對福州小吃游戲有濃厚的興趣。
學會協商分配角色,積極主動地與同伴交往,友好合作,能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
2、能正確反映角色的社會職責和角色之間的社會關系。
在游戲中能遵守游戲規則、能在游戲中正確使用禮貌用語,歸類擺放和收拾游戲材料。
3、了解家鄉的飲食習俗,萌發愛家鄉的感情。
五、材料投放說明圖書區:
1、活動室中的小桌子和小椅子;2、充分展現圖書封面的書架或書袋;3、定期更換圖書,維持讀書的興趣圖書的來源:可以由幼兒園一方提供擴展到家長捐贈,或幼兒可從家帶書到幼兒園,4、圖書的變化:如果有大量的圖書,應該一次只陳列一部分,然後定期更換,將全部書都擺在圖書區,會使幼兒眼花繚亂,無從選擇,一般每隔2-3個星期更換一次。
5、圖書的整理:圖書應以最吸引入的方式加以陳列,如果封面破損或撕掉,就要及時修補或者更換,一本破損的圖書不但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而且暗示幼兒書並不重要。
幼兒園區角設計方案4
一、幼兒園區角游戲內容
區角游戲的區域包括角色娃娃家、建構區、閱讀區、音樂表演游戲區、美工區、科學發現區、自然角、益智區、操作區、玩沙玩水區等。
二、區角游戲的設計與指導的原則
區角游戲的設計與指導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適宜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整體化原則。
三、各年齡層區角安排
小班:娃娃家、建構區、閱讀區、美工區、自然角、操作區。
中班:娃娃家、建構區、閱讀區、美工區、自然角、操作區。
大班:娃娃家、建構區、閱讀區、美工區、科學發現區、益智區。
幼小銜接班:表演游戲區、建構區、閱讀區、美工區、科學發現區、益智區。
四、各年齡層進區時間
進區時間:小班每天保證2小時,中班每天保證1個半小時,大班每天保證1小時,幼小銜接班每天保證40分鍾。
進區時間參考:餐前、餐後、下午游戲時間、離園活動等等。
五、區域活動要求
1. 各班教師設計適合本班幼兒特點的區域活動,並根據主題活動的更換不斷更新區域材料,。
2. 教師要保證每天幼兒進區的活動時間和活動質量,並做好相關的記錄。
六、各年齡層區域活動內容參考、目的及教師指導
幼兒園區角設計方案5
一、娃娃家
家,通常讓人感到溫馨、親切、有安全感。因此,幼兒(特別是小班幼兒)喜歡在這安全的港灣中,放鬆自己,體驗親情,扮演角色,得到滿足。幼兒只需用幾塊積木圍合起來,放進「小床」、「小鍋」、「小灶」等玩具,就可以再現家庭成員的言行與關系。為了讓幼兒玩得更投入、更開心,教師可以從環境布置、材料投放以及知道等發面動一番腦筋。
首先,「娃娃家」的布置應貼近家庭並充滿童趣。在場地布局上,最好用小屏風或積木將「娃娃家」分隔成「廚房」和「卧室」,以便活動的開展。「廚房」擺放「飲具」,「卧室」里放置「傢具」,再掛上一張反映家庭生活或合家歡的圖片,有條件的話,鋪上一快地毯,使「娃娃家」變得更加舒適溫馨。
幼兒園裝飾中「娃娃家」所投放的玩具與道具,應是幼兒在家常見的東西。如搖籃、布娃娃及日用品(奶瓶、菜籃、小桶、掃把、簸箕、圍裙、抹布)等。此外還需准備一些反映角色特徵的服飾、道具或小標志,使角色更加形象逼真,也使扮演者牢記自己的身份和職責。尤其對年齡較小的幼兒,可促使他們有始有終地扮演。
「娃娃家」游戲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重要的是觀察幼兒的活動,並適時適度的介入指導。一般年齡較小的幼兒對成人的依賴性強,他們喜歡游戲,但又缺乏經驗,活動的內容十分單調,常常是沉浸在玩具材料的擺弄之中。這時教師不妨扮演「外婆」的角色適度地幫助幼兒回憶各角色的言行與職責,提醒「媽媽」給「娃娃」「喂飯」、「洗澡」哄「娃娃」「睡覺」,「爸爸」去「買菜」,「姐姐」去「上學」……幼兒明確了自己所擔任角色的職責,便能逐漸使游戲的情節更加豐富和深化。年齡較大的幼兒已能共同協商,自選角色了,應獨立開展游戲。教師只需採取間接的指導方法來幫助他們拓展游戲的內容和情節,引導幼兒向健康的主題及更深的扮演技巧發展。如:給 「家庭成員」「過生日」,開「家庭聯歡會」,或到「商店」「購物」,到「美容廳」「理發」,促進「娃娃家」與其他主題的聯系。有時侯也可在一個班內多設幾個「娃娃家」讓各個「家庭」互相往來,到「鄰居家」中「串門做客」,培養文明交往能力。
「液化氣灶」: 在扁長形的紙箱上方挖兩個洞,並加上「開關」,然後稍加裝飾。
「鍋」: 用廢舊皮球切半或用大竹節等做「鍋」。
「搖籃」: 用毛巾或繩網固定在兩張小椅子靠背上,就成為一個簡易的「搖籃」。也可用一個長形籃子或木版鋪上小床單,四個角安上繩子吊起當「搖籃」。
「洗衣機」、「冰箱」: 選擇較大的紙箱,在上方割成兩個可翻開的蓋,裝飾成「洗衣機」。如果在紙箱的側面割成兩個可打開的「門」,加上「拉手」,就是一個「門冰箱」。若有條件,用木材製作成外觀像家用電器的櫃子,將更加牢固,能長期使用。
二、美工區
區角材料:
在美工區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往往來自於材料,幼兒的各項發展更依賴於對材料的操作。 所以要盡可能多的准備材料。例如: 各種各樣的筆(油畫棒、水彩筆 、毛筆、彩色鉛筆等),繪畫紙,也可准備些有造型輪廓的紙, 顏料,橡皮泥,廢舊報紙、紙盒等物品,剪刀,膠水。
環境布置:
美工區的位置最好選在離窗檯近一些的地方,採光要好這樣有利於保護幼兒視力,室內要為幼兒提供作品展台,展台的高度要適於幼兒擺放作品和操作。美工區不單單張貼展示幼兒的美術作品,還要准備一下自己動手製作出來的成品,供幼兒模仿。
區角開展:
美工區是獨立的一個區域,也可以體現老師其他學科的教學,比如,在老師教幼兒認識數字時,便可以在美工區准備一些描有數字體輪廓的作業紙,讓幼兒在輪廓內塗色或進行碎紙粘貼。老師在引導幼兒對樹葉進行認識時,則可以在美工區准備各種各樣的葉子供幼兒創意拼貼或是進行樹葉拓印。()對於有些繪畫能力差、但有一定講述能力的幼兒,可以請他們講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的知識,請教師或家長用文字記錄,並展示在區域牆飾上。這樣創設的牆飾內容豐富,表現的形式也可以使其涉及到藝術、健康、科學、社會、語言等領域,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各方面發展。
老師要為幼兒准備充分的筆、紙、剪刀、橡皮泥等活動材料,以滿足幼兒隨時的劃線、撕紙、剪紙及玩泥的願望,如果當幼兒想畫卻沒有紙、想剪卻沒有剪刀,這樣就很容易挫傷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對美工的活動再也提不起興趣來。
其次,老師在各項美工材料的准備上,都要從幼兒的角度來進行考慮,比如,在剪刀的選擇上,就要選擇圓頭,適合幼兒手掌大小的剪刀,最好有各種卡通選型,從吸引幼兒的目光,供幼兒隨意塗鴉的紙張准備上,則可以打破傳統的長方形,為幼兒准備一些各種各樣外輪廓的紙,比如花的形狀,半圓形、扇形等,在繪畫用筆的選擇上,中班幼兒可以選擇油畫棒、筆觸較粗的水彩筆,大班幼兒則可以提供排刷讓幼兒進行大面積塗色、細的彩色鉛筆及水彩筆進行細小輪廓的描繪。
另外,在美工區一定要設置一些必要的清洗工具,比如供幼兒粘貼活動時用的小塊方巾,擦試桌面顏料的海棉塊,以及方便幼兒提水用的小桶等,還可以准備一些防水圍裙,這樣就能避免幼兒在美工活動中將衣服或手弄臟時手足無措的情況 。
三、圖書角
作為一種典型而有效的早期閱讀環境,不僅是現代幼兒園教育環境不可或缺的板塊,還是國內外幼兒園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幼兒的早期閱讀、語言表達、社會認知、人際交往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優化;班級圖書角
投放豐富的閱讀材料,滿足幼兒個性化的閱讀需求
1、投放的圖書內容 閱讀材料投放要符合以下特點:
(1) 符合幼兒的年鈴特點 投放適宜的、符合年齡特點的閱讀材料是優化圖書角的根本保證。對大班幼兒來說可提供主題及內容豐富的、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圖書。大班幼兒的圖書數量、種類要多,內容要在中班基礎上增加理性的成分,並適當增加各類型的圖書:如網路知識圖書、世界名著童話作品、智力開發叢書、歷史故事等,大班孩子們對連環畫、漫畫和有文字的圖書也很感興趣,也可投放此類圖書。在投放圖書時教師應注意避免提供那些充滿暴力和打鬥場面的圖書,因為幼兒極易模仿其內容而出現過激行為。
(2) 符合幼兒的興趣愛好 幼兒碰到感興趣的內容,話題講起來往往會滔滔不絕。因此我們在幼兒中開展了問卷調查,請家長協助調查,及時掌握幼兒的閱讀興趣趨向,更及時、有效地充實圖書類型,調整圖書角各類書的比例,力求不同類型的讀物為不同層次的孩子提供不同的營養。如據調查:幼兒對有關迷宮的內容很感興趣,於是我們就及時補充各類走迷宮的書給幼兒,幼兒就非常喜歡,一有空就到圖書角去。
(3) 結合主題的活動內容 我們結合各階段主題活動內容,投放相應的圖書,如在進行「恐龍」主題時,就在圖書角投放了許多有關恐龍方面的圖書。有幼兒帶來的書和從網上下載來的資料合訂本,也有教師從圖書館借來的和書店購買的恐龍圖書。此類圖書的添置為幼兒對主題內容的深化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寶庫。
2、投放的圖書來源
(1) 幼兒園訂購的各種圖書 如幼兒畫報、看圖說話、多元智能游戲等。
(2) 開展「圖書捐助」活動得到的圖書 為了保證幼兒的閱讀量,我向孩子和家長提倡「捐2本看60本,讓圖書流動起來 」的「圖書捐助」活動,把孩子在家裡看過的圖書捐給班級作為公用圖書。捐來的書適合幼兒自己看的,就定期定量地投放在圖書角里,不適合的,教師就講給幼兒聽。這樣不用再另外花錢孩子們的閱讀量就可直線上升。
(3) 自製的圖書 即自畫的或用廢舊圖書剪貼製作成的圖書。讓幼兒嘗試做小畫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說的事畫成一頁一頁的故事,或從廢棄的圖書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圖片,幼兒口述後,教師或父母幫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後訂成一本圖書,同伴間可相互介紹、交流自己的作品。
不同的閱讀材料滿足了幼兒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幼兒在豐富的閱讀材料中,充分感受書面語言,潛移默化地接受有關的語言知識,主動去探索、發現,以獲得成功的喜悅,圖書角成了班中幼兒最喜愛的地方
1、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看書時一頁一頁地翻開,不用手沾唾液翻書,不躺著、歪著看書等,會取書和擺放書。每天給孩子集體閱讀和個人閱讀的時間,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教給幼兒正確的閱讀方法 教師可組織認識圖書活動,讓幼兒了解書的基本結構(封面、封底、頁碼等);教幼兒從左到右按頁正確翻閱的方法等。
3、指導幼兒學會有序的觀察 引導幼兒學會觀察畫面,觀察角色的表情和動作;學會尋找畫面的共同點與不同點,會發現故事發生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關系),從而想像畫面上沒有的情節和心理活動。在指導中,採用啟發提問法較能發展幼兒思維力,促進幼兒積極思維。例:擺圖講述中,我啟發幼兒觀察背景圖是怎樣的?有可能發生什麼事?然後出示動物,小動物有可能會怎樣呢?等等。讓幼兒通過想像畫面上的情節及心理,發展語言。
4、注意運用藝術性的指導語 對於大班幼兒,教師就要運用帶有啟發性、建議性的語言來指導孩子們主動地去進行閱讀。大班幼兒在理解分析問題上都有了一定的經驗和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這樣教師拋給孩子們的指導語要趨於理性,使幼兒能進行思考並從中能悟出一定的道理。
四、植物角
幼兒園的植物角是常識教育任務的一部分,是促進幼兒觀察力發展、增長和豐富知識的途徑之一。通過設置植物角,既可以美化環境,使活動室美觀、充滿生氣,也可使幼兒的生活更加生動有趣,豐富多采。同時,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幼兒參與種植活動,可使他們積極主動地仔細觀察植物,從中發現平時不易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徵和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從而激發起幼兒對自然的興趣以及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求知慾望,使幼兒認識得更深刻、全面,掌握的知識更豐富、更鞏固。植物角的特點是:在活動室內所佔面積小,所需材料簡單、易備,效果直觀、易懂,適合於各年齡段的幼兒,尤其對於活動面積比較窄小的教室更為合適。植物角的活動內容是供幼兒觀察和勞動,可以在課外時間以個別的或幾個人為小組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地選擇觀察對象。在勞動時,教師可有目的地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本班的勞動。如:小班幼兒的體質弱,動作發展差,那麼主要就讓幼兒觀察和協助教師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像給植物澆水等。大班的孩子已有了初步的觀察能力,除了繼續鞏固中班的教學成果外,可以逐步由淺到深引導幼兒做觀察記錄。布置植物角時,應考慮季節因素。如太陽花夏天開花,冬天擺出來,則不合時宜。布置植物角時,生長周期短、生長過程快的要擺在前排,便於幼兒經常拿取、觀察、作記錄;生長周期長、生長過程不那麼顯著的要擺在後排較固定的地方。如果有條件,植物角應安排在經常有陽光照射的角落。也要適當安排值日生照顧植物角或組織幼兒集體清掃植物角。讓他們自己商量都做哪些工作,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及責任心。
五、構建區
內容:
可以引導架構高樓大廈,公園,大橋等。要求能平整勻稱的構造,學會選擇使用輔助材料。另外結合基本技能確定搭建內容,還可以構造馬路、圍牆等。
材料:
1、給幼兒提供各種形狀的積木。
2、還可利用一些飲料瓶、牛奶盒等廢舊物品進行搭建。
3、提供一些場景道具,如:小樹、汽車模型等,適合幼兒搭建停車場和公園等。
4、有物品同時可給他們提供一些積木構造圖,讓他們按圖搭建。
5、多讓孩子們共同合作完成一個物體的搭建。
設計:
建構區場地應平整,活動可以有連續性,上午沒搭建完可以下午接著搭建,所以架構去應靠牆設計在一個固定的角落,避免來回走動破壞搭建的物品。
幼兒園區角設計方案6
活動目標
1、能按意願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區域,遇到問題能進行協商,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2、活動中能遵守游戲規則,愉快游戲。
3、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評價自己地游戲過程。
活動准備:
各區游戲材料。美工區增添裝飾拖鞋地各類材料,如包裝帶、鄒紋紙、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活動區域及內容。
1、請幼兒自由觀察各區游戲內容。
益智區:打牌、下棋。
數學區:完成作業、自編題目。
語言區:拼、復習漢字
美工區:設計拖鞋。
生活區:穿鞋帶。
建構區:建造游樂場。
釣魚:看誰釣得多。
2、請幼兒提出不清楚地地方,和不會玩的地方,教師正對幼兒提問介紹玩法。
二、提出遊戲注意點。
1、安靜游戲,小聲商量。
2、不爭搶玩具,相互謙讓。
3、遵守各區游戲規則。
三、幼兒自選游戲,教師巡迴指導。
1、幫助引導幼兒合理選擇區域。
2、鼓勵幼兒有始有終地完成游戲。
四、結束活動。
1、在音樂聲中集中幼兒,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游戲情況。
2、教師小結游戲。
C. 如何有效的進行幼兒園區域的創設
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情況直接影響著幼兒是否有興趣自願參與區域活動,也直接影響著幼兒在區域里是否能夠獲得個體的自主的發展等等。如何創設一個美觀有序、尊重幼兒發展差異的、支持幼兒持續發展的屬於幼兒自己的區域活動環境?如何使班級里的區域成為幼兒樂意參加的個性化學習的快樂天地?以下是我們在實踐中的一些思考。 一、區域環境創設中的空間規劃 區域活動把活動室的空間劃分成幾個活動區角,各種空間是促進幼兒交往、促進探索型主題開展的催化劑,若空間沒有適當的分隔,則容易使幼兒感到雜亂無序,從而產生不穩定的情緒。設置科學、合理的區域分隔,建構豐富的區域布局,是區域設置中一定要考慮的。 (一)區域的數量 區域數量的多少主要依據活動空間和幼兒人數而定。如果區域數量過少則會造成活動擁擠的現象,如:娃娃家人數過多則容易引起角色的分配不均而爭吵;區域數量過多則會出現區域的人數太少,幼兒之間缺乏交往合作,或造成區域活動空間太小,使得各區域間易互相干擾。因此,一般設置5~7個區域為宜。 (二)區域的劃分 結合區角活動,首先,我們把教室設計、劃分為若干個區域。其次,充分利用材料,使各個區域活動相對獨立而又開放。如:利用一些矮櫃,圖書架等作為區域之間的隔牆,使每個區域有家的感覺,各區域既保持通暢又互不幹擾。再次,設置多區單一內容或是多區多種內容。多區單一內容,即圍繞一種主題內容設置多個活動區域,如:在大班的「春夏秋冬」這個主題活動中,教師在秋天的季節背景下,設置了「有趣的蟲子」「秋天的樹林」「秋天的果園」「水果店」等活動區域。多區多種內容,是按照多個活動內容設置不同的區域活動,如:壘高屬於建構區,閱讀、講故事屬於語言區,時裝表演屬於表演區,繪畫剪紙屬於美工區。 (三)區域活動格局 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室、櫥櫃、桌面等室內空間和走廊等室外空間,創設有利於幼兒發展的區域活動格局。如:用櫥櫃、矮櫃分隔出大小不同的區域,提供不同顏色和形狀的花和葉子讓幼兒製作、粘貼成門簾,以分隔益智區和美工區。我們充分利用室外空間,將「劃龍舟」「抬轎子」等比較熱鬧的區域設置在教室外,以免干擾教室內各區域的活動,有利於形成和諧、寧靜的氛圍。 二、區域環境創設中的教師支持策略 操作材料,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便是操作材料,是區域游戲開展的物質基礎。教師在區域活動材料的提供上,應注意以下幾種策略。 (一)不斷替換和更新材料 單調、枯燥、一成不變的材料,會使幼兒失去興趣,在每個主題活動中,教師可有意識地先投放一部分材料,在觀察到幼兒對材料的興趣減弱時,再投入一些新的材料,以滿足不同幼兒的興趣和發展的需要,推動主題的不斷深入和開展。如在中班「秋天」的主題活動中,我們投放了很多各種各樣的材料,有樹葉、畫好輪廓的水果、水粉顏料、毛筆等。剛開始,幼兒對印樹葉、塗畫水果很感興趣,塗上顏料拓印在紙上,再貼上各種畫好的水果,後來他們的興趣逐漸減弱,該區的幼兒也越來越少,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滿足其發展的需要,我們投放了新的活動材料:小材料筐、皺紋紙、扭扭棒、報紙、毛線等,幼兒對新材料產生了興趣,有的用蠟筆描畫樹葉,有的用皺紋紙粘貼菠蘿,有的把毛線剪碎粘貼獼猴桃。隨著主題活動的深入,幼兒充分發揮想像,用樹葉粘貼、添畫出了富有童趣的動物、人物、房子等各種畫面。 (二)提供有層次性或遞進性的材料 材料的提供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根據主題開展的情況和幼兒能力發展的不同水平,提供相應的層次性或遞進性的材料。如在「蘋果與橘子」主題活動中,首先,把不同水果放入不同水果盒子里,邊放邊說說水果的名稱、顏色、形狀和特徵;其次,把不同的水果棒棒糖分到相應點數的盒子里。再次,把不同點數的水果棒棒糖分到相對應點數的盒子里。 (三)提供可以與幼兒互動的材料 材料一般蘊涵著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讓幼兒在動手、動腦中與物體相互作用,不僅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而且有助於幼兒獲得有益的經驗。我們在探索區增加了「沉與浮」的實驗,並為幼兒提供了紙、回形針、玻璃、橡皮泥、鐵塊、海綿、橡皮、木頭等材料。幼兒在自己動手記錄和探索中,發現有的東西會沉,有的東西會浮,這引發了他們對沉與浮的興趣。再如,在益智區,我們提供了兩個粗細一樣的杯子和兩個粗細不一樣的杯子。幼兒在反復玩倒水的游戲中發現:一樣多的水在粗細不同的杯子里水位的高低不同;在不同形狀大小的杯子里的水看似不一樣多,倒進相同的兩個杯子里卻是一樣多,幼兒在反復操作中了解了液體容積守恆的概念。 三、區域環境創設的幼兒本位體現 區域是幼兒非常喜歡去的一個場所,因為這里很多東西是屬於他們自己的:自己的興趣、自己的選擇、自我的游戲,還有自己的成果。 在區域游戲內外的環境布置中要盡量體現幼兒本位。布置一個屬於幼兒自己的環境。一般有三類: 1.幼兒的作品展示。 幼兒在區域中的作品一定要在環境中展示出來,平面的可以張貼,立體的可以陳列在桌櫃上,擺放的、建構的可以拍攝圖象。這樣一方面是對幼兒勞動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讓幼兒體驗成就感的重要途徑,這些能激發幼兒持續參與活動的願望。 2.暗示引導幼兒的圖文。如:服裝設計區可以張貼幼兒收集來的時裝式樣,汽車城可以掛上師幼共同收集的汽車圖片,美工區里張貼上折紙的圖示……這些是他們收集的、關注的、支持他們學習游戲的環境展示。都和他們的游戲息息相關的,同樣也是屬於幼兒自己的環境元素。 3.幼兒的設計圖紙或規則標志。區域的規則是小朋友自己商定不斷變化的,為了提醒大家遵守規則,幼兒自己畫了標志放在了區域里。 四、區域環境中氛圍的營造。 例1:在區域活動「揚州工藝坊」中,教師根據揚州工藝創設了剪紙鋪、玉器坊、漆器室三個游戲區。由於年齡特點,自主操作對於孩子們來說具有一定挑戰性。因此教師在背景牆上布置了親手製作的漆器、玉器、剪紙作品。一來起到了美觀的作用,二來可以幫助、提示能力較弱的孩子,讓他們在模仿的基礎上提升能力。 例2:又如區域活動「木偶小劇場」中,教師製作了屏風,以便在表演過程中遮住孩子的身體,增加表演時的趣味性、神秘感。並且由於孩子年齡小,多人合作有一定的難度,教師便將故事內容以圖片的形式,按順序張貼在背景牆上,可以幫助忘記台詞的孩子回憶、表演。 例3:再如「淮揚風味館」內,教師准備了自製美食(手工製作),張貼了醒目的淮揚特產圖片,上面寫著名稱價格。這樣的布置能夠充分的調動孩子的興趣,讓他們身臨其境的游戲著,彷彿自己就是飯店的小廚師亦或是即將大飽口福的美食家。 以上的這些都是為了營造一種氛圍,再現部分生活場境,讓幼兒游戲時的情境更加逼真,角色意識更加強烈,實踐操作更加深入,活動效果更加突出。 區域游戲的開展,對每個幼兒個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區域活動中環境的創設可以優化對幼兒自我學習的服務,讓我們創設最優化的環境,使之更接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為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