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你老了,你選擇如何養老
到老了,選擇去養老院養老,是最明智的選擇。主要理由如下,第一養老院有專業的團隊照顧老人,無論在飲食上,心理上還是醫療上都要優於業余水平。第二,養老院有很多同齡的,樂趣相似的老人可以和睦相處,相當於抱團養老。第三,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孩子,要工作要生活,照顧老人力不從心。第四老人身體差,需要照顧,沒有能力自己獨立養老。所以去養老院是明智的選擇。
2. 某原創音樂劇默劇劇本。【當你老了】
1
【老人遠望,回憶往事】
歌曲: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意昏沉。
地址:公園。
物品:輪椅、或公園石凳、護士服、三隻掛在口袋上的筆、照片和大文件夾。
人物:年輕護士、老人。
第一幕:老人坐在輪椅(石凳)上。(望著遠方,雙眼無神)
第二幕:老人目及之處,有一家三口坐在一起,相互歡笑。
第三幕:老人臉上無表情眼中有淚。
第四幕:站在遠處的護士,在大文件夾上記著什麼。
——————————
2
背景音樂:
當你老了背景音樂沒有唱詞輕音樂。
【溫馨的畫面】
人物:十歲女孩子、年輕的媽媽、年輕爸爸。
地址:家裡客廳。
道具:玩具或積木
第一幕:女孩子坐在地毯上玩(玩具、積木都可以)媽媽坐在一側陪著他。
第二幕:爸爸推門進屋,女孩子起身,跑向爸爸,抱著爸爸的腰。爸爸笑,摸孩子的頭。
第三幕:媽媽進屋端熱好的飯菜。
第四幕:爸爸擼起袖子坐在餐桌前吃飯。(一臉幸福)
第五幕:照一家三口全家福,畫面定格。溫馨的。
——————————
3
背景音樂:
當你老了背景音樂沒有唱詞輕音樂。
【孩子長大叛逆期】
人物:長大孩子、中年爸爸
道具:書、筆、砸不碎的一些道具
第一幕:中年爸爸指著孩子教訓。
(女兒背對著爸爸、微低頭,微聳肩、作委屈狀。)
第二幕:女兒怒起將桌上的書、筆全部揮手推向地上。
第三幕:女兒低頭跑掉,摔門而去。(不要拍臉,模糊一點最好)
第四幕:老人捂著頭慢慢倒到床上,呼吸困難狀,暈過去。
——————————
4
背景音樂:當你老了、眼眉低垂、爐火旁打盹、回憶青春。唱完這四句就輕音樂。
【老人住院】
人物:老年爸爸、老年媽媽
道具:病床、點滴、膠布
第一幕:老人躺在床上、面無表情、輸著液。
第二幕:老年媽媽拿毛巾給老年爸爸擦臉,擦完坐下擦手臂。
第三幕:老年媽媽給老年爸爸捏腿。
第四幕:老年爸爸面無表情眼角有淚。
——————————
5
背景音樂:當你老了背景輕音樂
【回到第一幕】
人物:老年爸爸、年輕護士
道具:和第一個梗一樣。相片三張。
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都和前面一樣。
第四幕:站在遠處的護士鏡頭被拉進,護士望向老年爸爸,擦了擦眼睛。低頭記些什麼。
第五幕:鏡頭放大,大文件夾裡面是全家福圖片。一張一家三口小時候拍的全家福相片。一張中年爸爸和中年媽媽中間站著年青的
女兒照片。
一張媽媽在病房裡為爸爸擦手臂的相片。(爸爸面無表情)
背景音樂:多少人曾愛你年輕時歡暢的時辰,唱到結束。
字幕:
爸爸,當你老了,我也長大,可爸爸回不來了。那我和媽媽永遠陪著你啊。
(完)
——————————
某劇本。
3. 想知道唯美意境的文學書籍。求解。
我很喜歡散步這篇散文,很美,也是初中的一篇文章,我覺的整本書都很唯美,就會很沒意思,所以可以選擇散文來讀下
4. 朗讀者觀後感
朗讀者觀後感(精選8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朗讀者觀後感(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朗讀者觀後感1
星期六晚上,我一如既往地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朗讀者》,本期節目的主題詞是堅持。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姚明。
他的理想之火,是在十七歲那年盛夏被點燃——要做一個出色的運動員。自此,他告誡自己,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堅持不懈。姚明在堅持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從中國男籃最優秀的球員到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的超級球星;從上海大鯊魚俱樂部老闆到中國籃協--。在籃球的世界裡,他實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
奧運會時,姚明左腳骨裂,有幾套治療方案徵求他的意見。姚明說:「任何治療方案,都要將奧運放在第一位。」他堅持要參加奧運,決不放棄。
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是誰,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然後在挫折面前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往往一念之差。是放棄還是堅持,對一個人的成長尤為重要。姚明成長的故事告訴我們,選定了目標,只有堅持才能到達彼岸。
記得上六年級時,我的數學常不及格,我一度心灰意冷,埋怨自己怎麼這么笨,直到有一天老師找我談話,說:「丁麗潔,數學該加把勁啦,不然上初中時會很吃力的。你要知道,努力終有回報,你再堅持堅持,說不定數學就上來了。」老師的談話對我觸動很大,現在放棄不學就等於宣布讀書的路已到盡頭,我越想越害怕。事實上學習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選擇放棄,就好似游戲闖關一樣,一旦放棄就會滯步不前,硬著頭皮堅持一下,或許能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堅持有時候是一瞬間的閃念,有時候是一輩子的執念。它是一筆財富,擁有了堅持不懈的精神,就擁有了改變命運的力量。海倫?凱勒一個聾啞人,正因為她不懈努力,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最終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作家。再比如剛逝世不久的偉大的科學家--
史蒂芬·霍金,小時候醫生診斷他活不到三十歲,但他不向命運屈服,一心搞科研,正因為他的堅持,為我們後人留下了一筆筆的財富。
只瞄準,不射擊,不是好獵手;只吶喊,不沖鋒,不是好士兵!
所以,不要為失敗而彷徨,更不要畏縮不前,只要我們堅持行動付出努力,就一定會穿過暴風雨,到達成功的彼岸!
記住:堅持就是勝利!
朗讀者觀後感2
近段時間,學校的同學都在談論著一個很火的節目,就是cctv4的《朗讀者》,趁著假期,我也瞄準了時間,按時坐在沙發前,打開電視,看看這很火的《朗讀者》到底是何方神聖。原先,《朗讀者》是一個綜藝節目,是以朗讀名著作為主要資料的。
我看得這一期,主題是《第一次》,這一期的嘉賓很多,有演員王學、棋手柯潔、作曲家許鏡清。這些名人嘉賓都說了他們人生中許多難忘的第一次,並且這些第一次都是他們人生中十分難忘的經歷,帶給他們許多的感悟。
在這么多的名人第一次中,令我影響最深刻的是許鏡清的故事,他是著名電視劇《西遊記》的作曲家,也就是說電視劇裡面的主題曲、插曲都是他的作品,為此,他花了整整四年的時間去進行創作,四年裡他夜以繼日,十分艱苦。那時候,他還有一個夢想,舉辦一個自我作品的演唱會,可是,面臨的困難不是沒有好的作品,而是沒有錢,他缺錢。他嘗試過許多頒辦法去實現願望,卻都一一失敗。就在堅持了多年後,最終在確定夢想的二十多年後,最終迎來的曙光,有人提議他進行眾籌。他理解了這個提議,最終成功在人民大會堂第一次舉行了他的兩場《西遊記》演唱會。在演唱會過後,他深有感觸,就是這樣的一個夢想,二十多年以來,自我都能夠堅持下來,真的不容易,幸好在這二十多年中沒有放棄,最終圓了自我的夢想。同時還感嘆:只要還活著,這一點都不晚。
是啊!夢想只要經過自我的努力,能夠在自我活著的時候實現了,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晚。同時,堅持也很重要,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就放棄,更不能因為一次的失敗而自暴自棄。我們要向許鏡清一樣,二十多年的堅持換來的自我夢想實現的一刻。這不正是我們求學、求藝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嗎
就如我們班的刁子俊同學,他已經練習武術有五年了,在這五年期間,每一天放學、節假日都回到學校進行訓練,最終,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參加番禺區武術比賽獲得了一等獎、在學校的舞台上為我們表演,這也是堅持夢想的結果。
好吧,夢想,我堅持,我來啦……
朗讀者觀後感3
我有一個非同一般的父親。
觀看了《朗讀者》第七期以後,我感觸頗深。尤其是對惠英紅的父親印象深刻,可能是緣於我們的父親很相像吧。
在我的記憶里,總有那麼一道背影,笨拙、沉默、不善言談。毫無疑問,他——就是我的爸爸。爸爸是個不太會表達愛的人,但是他給我留下的記憶,總是有溫度的。
小時候,我對他的記憶是淡薄的。他幾乎從未管過我,他和媽媽都是雙職工,只是下班回家了才抱抱我,給我洗衣服,給我買許多好吃的,但是陪我的時間卻很短暫,我是外公外婆帶大的。所以,我對他的印象很少,很模糊,也很陌生。依稀記得,他很高大。
懂事之後我一直和父母生活,他上班總是很忙,不太見得到他。他只要一回家就會先將我抱在懷里,什麼也不說,只是靜靜地看著我。我緊緊地盯著他的大眼睛,希望從中看到些什麼。在那清澈的眼眸里,有著深深的思念和無限的愛意,可惜,他不會表達。只是將我的小臉貼在他的大臉上,感受我的溫度。他只會抱抱我,因為對他的愛讓我無限眷戀他懷抱的溫度。又到了分離時刻,他提著沉重的大背包,在我和媽媽的注視下登上了火車,他很刻意地挑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沖我和媽媽擺了擺手,意思是他要走了,讓我和媽媽多保重。我失落地低下頭沖他大喊:「一定要走嗎?」他苦澀地笑了笑,笑容充滿了無奈,然後點了點頭。我眼中盡是失望,充滿不舍地看著他,沖他揮了揮手,他落寞的目光定格在我的記憶中……火車「嗚嗚」開動了,帶走了爸爸,也帶走了屬於我的愛。
現在爸爸在家的時間多了,調動到了離家近的車站工作,只為方便照顧我。我別提多高興了。可是隨著我漸漸長大,和他的共同語言愈來愈少,每天不過問的是些瑣碎的小事,他也逐漸變得更加沉默,兩個人的關系越發淡了。我伏案寫作業時悄悄觀察他,哎!歲月不饒人,絲絲白發已向我說明了一切,他彷彿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位垂暮的老人,而他望向我的目光,永遠是慈愛的。是的,他還是愛我的,只是愛得有些笨拙。
是的,我的確有一個非同一般的父親,可他也同其他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都深愛著自己的子女。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唯有父親那慈愛的目光永不會變。
朗讀者觀後感4
《朗讀者》中的眼淚不少,但細細想來,這些眼淚,與文章本身,有多大關系呢?
濮存昕和醫生的故事感人,卻多多少少和老舍與宗月大師的故事隔著層皮;姚晨作為一個媽媽感激月嫂,和魯迅感激自己的保姆阿長又存在著些許出入。人設和情感與文章最恰切的一段,恰恰不是來自本土,而是我早先並不看好、香港的羅家英、汪明荃夫婦。他們的幽默、淡然、豁達、開朗,才正應了馮驥才的《老夫老妻》,既沒有搶戲,又很合適。
當我看到羅家英和汪明荃拌嘴,突然感到比眼淚更加深刻的力量,那是兩個經歷了幾十年風雨的人,看透世事的平靜。
雖然他們的故事是喜劇收場,但相信許多的悲情故事,也能被演繹得哀而不傷。因為,我們要向孩子傳達的是,比感動更遠的領悟,是即使面對苦難,也能平靜處之,淡然微笑的風度。
學會節制,比只會哭泣更重要。
學會內心深藏悲愁卻不顯露,而不是滔滔不絕去訴苦抱怨。
《朗讀者》好,但它更像藝術人生,講的是嘉賓的故事;但如果它更專注文章,學會控制情緒,我會給更多掌聲。
有人會說,讀書的境界本來就分為兩層,一是我注六經,二是六經注我,也就是說一種是用自己的話解釋好文章,一種是用文章的觀點來說自己的故事,《朗讀者》顯然屬於後一種,它的境界更高呀!
這種觀點似乎也說得通,但對於孩子,連第一種我注六經都還沒有親自體會,直接給第二種不應該是過度拔高嗎?
所以,如果要給孩子看《朗讀者》,還是先讓他讀文章,看書,讓他理解原文的內涵,再看節目更好。
反觀也還算熱的《見字如面》,請兩位教授來解讀文章,就來務實得多。但無奈,比起一本正經地討論文本,還是煽情火得快!
在朗讀面前,每一個讀者都是平等的,他無關乎名望、地位、金錢、曲折的經歷,你可以飽經滄桑,也可以不諳世事,閱讀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套用簡愛那句話,我們的靈魂穿過書本,站在作家面前,我們是平等的。
唯有熱愛書本身,才會給孩子終身閱讀的習慣,並賦予他們豐富的精神、情感世界。
朗讀者觀後感5
關於朗讀者這個節目啊,真的是有太多想說又不知道怎麼說的話了。
很開心可以去到現場參與錄制,聽她聊著第二季選擇嘉賓的用心,聽她對著對講說「面光要有『傾瀉』的感覺」,看她在對嘉賓朗讀的場景鏡頭不滿意時,告訴工作人員要降低背景圖片對比度,聽她在燈暗工作人員摔倒時「在樓梯上貼一個反游標志」的建議,看她拿出手機打開微信一遍又一遍地看著剛剛錄好的部分………聽她對嘉賓娓娓道來的采訪,看她對節目鏡頭,燈光的.用心。看著她眼含熱淚對觀眾說,「其實做這個節目就是想和大家分享,分享很多很多人的故事,分享很多很多人的感情,分享這些經典的文字里,用淚,用血,用命換來的思想,希望給大家在成長的道路上帶來一些寬慰。」感受過她在現場給觀眾放宣片之後問大家,「好看嘛?」的驕傲。聽她講著做這個朗讀者的初心,「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在看,還有人在讀,我們這個節目就一定要做好,獻給大家。」也看過在觀眾表達對第一季節目的喜愛時,她眼中的小驕傲「第一季很棒是吧?第二季更棒!第三季更更棒!」看過她在多次錄制不滿意時生氣的「最後一次啦!」也感受到過她對於錄制出彩的嘉賓結束後說「完美。」小雀躍。還記得她在導演讓嘉賓再錄一遍的時候走上台說「不用啦,我都想好後期怎麼做啦!」她也曾開玩笑般地對我們說過「真羨慕你們,只要鼓掌就好啦。」記得她說過的「唱歌比主持容易,主持一個字都不能錯的,唱歌我只要哼哼就好啦。」記得差點又把她自己唱哭的當你老了,記得全場起立大合唱的至少還有你,記得她無數次的哽咽……
能陪她錄到凌晨,也是再幸福不過了。
雖然現在都還是未知數,但感覺一切又已經近在咫尺,於是忍不住腦補,那個需要她全身心投入的節目。即使看過所有的錄制內容,我也仍願意安靜的坐在電視機前面認真的看完節目,只有看過了播出的版本,你才知道,她的努力,她的用心,遠不止我們所能看到的。訪談內容的摘取,朗讀鏡頭的剪切,一切的一切,都只能讓我由衷感慨,董卿,真強大!
所以別回頭了,親愛的,驕傲地向前走吧。
朗讀者觀後感6
「眼淚是無色的,但它飽含著生命豐富的色彩」。這是《朗讀者》第六期的引子。在這一期四位朗讀者的朗讀中,最最打動我的是演員斯琴高娃的朗讀,從她的朗讀中,我深切感受到了這位一直飾演媽媽的演員,對自己母親深深的眷戀之情。
在講述自己的經歷時,斯琴高娃無可不表現出自己的堅強,拍片時受的再重的傷,她也只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可當她說自己的老年妝使母親流淚時,我心裡的那根弦被深深地觸動了———天下母親,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快塊的老去,她希望兒女青春永駐。在母親心中,兒女永遠是年輕地模樣。
斯琴高娃已成為舉世矚目地出色演員,可她母親仍處處為她擔憂,為她牽腸掛肚。要知道,在母親眼中,兒女永遠是兒女,不管你地年齡,身份或是地位怎麼改變,兒女永遠是母親牽掛地心頭肉。這讓我聯想到我和我的母親。
有一次我數學考砸了,媽媽比我還著急,每天幫我找錯因,出題目,反復練習,那段時間每天晚上回來媽媽一見到我放鬆,拖拉時間,就無心備教案,苦口婆心地勸我努力。可我卻任性地頂嘴,傷透了媽媽地心。晚上睡覺時,我也經常聽到媽媽說夢話:「女兒,怎麼辦呀?」那時的我覺得這是當媽媽都有的嘮叨,嫌媽媽聒噪。現在想來,那是媽媽在為不爭氣的女兒擔憂啊!可憐天下父母心!
斯琴高娃的朗讀讓我為自己當時的逆反羞愧不已。高娃老師用《寫給母親》來表達自己的心事。她的朗讀每一句都飽含著深深的情感,那樣親切,那樣深沉,讀到高潮處,朗讀者與聽眾都會情不自禁潸然淚下。其實,坐在電視機前的我早已被感動的泣不成聲……
文中作者的母親走了,母親在世時,他嫌母親啰嗦,可等他們娘倆陰陽兩隔了,他卻時刻都在懷念母親,懷念她對自己的叮嚀,呵護,懷念母親生前說過的每句話,做過的每件事情……
人們往往都會如此,失去才倍感珍惜。慶幸的是,我終於意識到,我能每天聽到母親的啰嗦,聽到媽媽發自肺腑的教誨,何嘗不比斯琴高娃等名人幸福呢?我想,我不能向他們一樣,任著母親的叮嚀、啰嗦與愛隨著時光一起悄然溜走……
無色的淚,多彩的情。我要牢牢把握住母親對兒女的這份愛,這份情,我決不等時間老去而蹉跎了歲月……
朗讀者觀後感7
周六晚八點,我准時打開電視,觀看《朗讀者》。
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讀者》的第一次"遇見"。就像董卿阿姨在節目開始的時候說的那樣,有時候,就算遇見也沒有什麼印象,有的"遇見"卻會從此改變我們的生命。這改變生命的"遇見",濮存昕就經歷過。他小時候是一個殘疾孩子,被同學們嫌棄,體育課上跑步的時候,也沒人願意和他一組。同學們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綽號——"濮瘸子"。我想,那時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幸運的是,他遇見了榮國威榮大夫,榮大夫為他做了整形手術,那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他從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了!可以跑、可以跳了!這對榮大夫來說,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手術,是他做的許許多多手術中的一個,也許他對此毫無印象。但對濮存昕來說,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見"。他朗誦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師》節選,內容講的是老舍對曾經將自己領進學堂的劉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會對幫助過我的人心存感激。
還有蔣勵,他和他的三個同事都曾擔任過"無國界醫生",在戰亂和災難中救死扶傷,平均每天接受四十個新生嬰兒,在工作中,他們隨時"遇見"生死。《答案在風中飄揚》讓我們明白平靜的生活多麼值得珍惜。柳傳志"遇見"失敗,許淵沖"遇見"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見,是多麼美好,願我們一生中,都擁有無數次美好的"遇見"。一季比一季低,倒是時不時的有一些文化類清流綜藝節目博得了更多的眼球。
受眾品味早已開始改變,一貫的套路開始得不到人心,國內的綜藝節目究竟該怎麼辦?這創新的道路道阻且長啊!
綜藝節目這么多,質量卻良莠不齊,看的人真是心累。何不這個時候反思一下自身呢?讀信、詩詞,這些不走尋常路的文化類清流綜藝就是很好的證明。
朗讀者觀後感8
看《朗讀者》第一期,濮存昕老師談了自己生命中的貴人。患小兒麻痹症的他受盡小夥伴的譏笑,是一位醫生給他做了手術,使他成為一個能跑能跳的普通孩子。在當知青的日子,是一位工作人員給他做了回家鄉的批示,他不再是一名天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還有一位人民藝術學院的領導,讓他免試入學,最後他走上了演藝的道路。可以說,是這幾位人改變了他的命運。
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改變自己命運的人,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命中的貴人吧!
記得我上中專的時候,以級部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這所職業學校。當然成績比起靠高中的同學來說,是比較低的。在這里我遇到了改變我命運的人。那就是我的班主任張老師。她當時任命我為班裡了團支書,讓我得到了鍛煉。後來我們學校的畢業生第一次可以參加師范的成教師資班的考試,是張老師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參加考試。然後我就順利地考上了。如果不是張老師,我現在肯定不會走上講台,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張老師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剛考入師范的時候,五千多元錢的學費讓我們家又一次陷入了借債的窘況。我上中專的時候,第一次學費加轉戶口的費用就教了七千多。當時父親是民辦教師,工作極低,每個月也就是170多元。母親除了種莊稼,還到鄰村的窯場幹活,補貼家用。這七千多元的學費父母借了親戚朋友一圈,才給了我一次上學的機會。後來考入師范後,又要借錢。大姑說,女孩子家上什麼學呢!可是父母寧願自己背著飢荒也要讓我上學。於是,雖然我比別的同學多繞了一個圈子成為一名教師,但是我也是幸運的。我靠我自己的努力爭取到一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在這里,父親和母親也是我的貴人。
現在,我是一名從教18年的教師,經歷過工資低、地位差的年代。而現在教師的地位越來越高,我們的生活質量一步步提高。我很慶幸生活在一個尊師重教的年代,讓我和家人衣食無憂。干教師是良心活兒,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成長的影響非常重要。因此,我會用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善待每一個學生,因為我知道,我對孩子們的影響是巨大的,即使當不上他們的貴人,我也要做他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讓他們在若干年後,還會回想起有一位用心的老師曾經教過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