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蝗蟲危機是不可以忽視的,沙漠蝗是如何引發糧食危機
我們從小學開始就知道:民以食為天,用通俗的話來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因此糧食就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基礎。然而今年上半年發生非洲和南亞的沙漠蝗蟲危機就直接吃光了當地沒有收割的糧食,已經引發了當地的糧食危機。
當地羊群無綠被可吃
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糧農組織在10月14日關於沙漠蝗蟲的最新情況通報中指出,衣索比亞東北部的裂谷西側地區和阿法爾地區已形成大量未成熟蝗蟲群體,觀測到許多蝗群正在從裂谷向東南移動進入索馬里,預計11月中旬蝗群將到達肯亞北部。糧農組織警告,隨著從紅海到索馬里新一代蝗蟲的孵化,以及從葉門入侵的蝗群,將使衣索比亞和整個非洲之角地區蝗害形勢惡化。如今整個東非和南亞國家都加強了對沙漠蝗蟲的防治工作。
因此沙漠蝗蟲危機已經導致非洲和南亞的民眾的糧食危機,只有全球一起努力才能夠制止沙漠蝗蟲危機,防止其進一步惡化。
Ⅱ 山東出現蝗災,唐朝宰相姚崇是如何治蝗的
提到蝗災,相信很多人對它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為縱觀人類的歷史,蝗災似乎是一直跟隨著歷史發展的,翻開史籍,處處可見蝗災的身影,但很多人對蝗災的認識又是不足的,僅僅知道蝗蟲和蝗災,但對蝗災的認識多依靠對文字和圖片的想像,卻很難真正知道蝗災究竟有多可怕。
其實,古代滅蝗史上,如姚崇這樣的鑒定滅蝗者並不多,但百姓也逐漸開始進行力所能及的滅蝗,而不是束手無措的祭拜。就滅蝗的辦法來說,有姚崇這樣讓百姓夜間燒火引蝗捕殺掩埋的和抓捕扔進水中的,還有抓捕後進行烹食的。
還有一種就是蝗蟲出現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蝗蟲的天敵:一種飛鳥。但這種情況並不多,也是看運氣,比如同樣是唐玄宗執政期,有一年貝州出現大量蝗蟲,然後“有白鳥數萬,群飛食蝗,一夕而盡。”這算是百姓的福音了。
但這樣的福音畢竟很少,大部分時候還是。應該依靠人力去治蝗,如果能出現姚崇這樣的實幹家,從實際出發,解決真正的問題,才能讓蝗蟲不成災,讓蝗災迅速遠去。姚崇治蝗正應了一句話:只有直面災難,災難才能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