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校園里一般有哪些比較常見的木本植物 急。。。我想知道我們學校里一種樹的名字但是不能貼照片。。。
S001螞蚱腿子,Myripnois dioica
落葉灌木,菊科。北京地區非常有特色的植物。通常菊科植物都是草本,螞蚱腿子比較特別,它為木本。高80厘米左右,枝、根均極脆。葉互生,基本上位於一個平面上。頭狀花序,生於葉腋。雌雄異株。兩性花(雄花)花冠略傾斜,白色,瓣片末端通常2裂,雄蕊5,不結實。雌花花冠淡紫色,花瓣5,反卷,柱頭4-6個,頂端有小的2叉分支,結實。在北京,4月初開花。
S002河蒴蕘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落葉灌木,瑞香科。莖直立,高50-70厘米。穗狀花序頂生,花被筒狀,黃色,裂片4。北京、保定、延安均有分布。有毒,可驅蟲。但黃色小花上通常有許多小蟲子,顯然它們不怕它的毒性。
S003木本香薷,Elsholtzia stauntoni
落葉亞灌木,唇形科。高1米左右。莖上部多分枝,葉對生,邊緣具粗鋸齒。輪傘花序,5-10朵,組成頂生的穗狀花序,長約10厘米,不對稱。花冠淡紫紅色,外被白絨毛,二唇形。雄蕊向外伸出。植株可提取香料。北京見於延慶松山、門頭溝百花山等地。
同科植物有許多種均有特殊氣味,如薄荷、紫蘇、荊芥等。
S004榛,Corylus heterophylla
又名平榛、榛子,落葉灌木,樺木科。株高100-140厘米。雄花序圓柱狀,長約4厘米,簇生。總苞葉狀,無剛毛。堅果。東北、華北、陝西等常見,果仁香脆可食。同屬中的植物毛榛(胡榛子)也常見,果實稍大,果苞外被剛毛。
S005火炬樹,Rhus typhina
灌木或者小喬木,漆樹科。奇數羽狀復葉,秋季火紅。圓錐花序,外形酷似高粱,「火炬」之名也可能來自於此。核果球形,深紅色,有毛。原產於北美東部,1629年從野生狀態轉入馴化,1959年引入中國,由於耐乾旱,適應性極強,迅速推廣到全國各地。有學者認為,中國大量種植火炬樹並不一件好事,它有可能變成為一種外來有害物種。目前北京的京昌高速路兩側大量種植此植物,四環與五環之間、虎峪溝、鳳凰嶺、北京市植物園等也都大量種植。電影《紫日》有一個鏡頭中竟然出現了此種植物(長在湖邊。這一鏡頭大概是在北京或者東北某個水庫附近拍攝的),而電影描述的是20世紀世紀30-40年代的事情,那時中國沒有此植物。
S006栗,Castanea mollissima
又名板栗,落葉喬木,殼斗科。花單性,雌雄同株。堅果2-3個生於總苞(殼斗)內,苞片針刺狀,像刺蝟的刺。種子是重要營養食品,糖炒栗子、栗子雞、栗蓉月餅等,原料都來自此植物的堅果。山東、河北、山西、江蘇、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同科植物如蒙古櫟、青岡等外形與它相似,殼斗結構明顯。
S007大花溲疏,Deutzia grandiflora
落葉灌木,虎耳草科。株高1米左右。葉對生,邊緣有小鋸齒。花稀疏。花瓣5,白色,表面不平整。與同屬的小花溲疏(D. parviflora)的主要區別在於花少而大。
S008紫枝忍冬,Lonicera maximowiczii
落葉灌木,忍冬科。花冠二唇形,紫紅色。小枝帶紫色。漿果,紅色。忍冬科植物非常多,它是其中不太常見的一種,但在植物園中還比較常見。
S009淡紅莢(艹迷),Viburnum erubescens
落葉灌木,忍冬科。葉對生,邊緣具細鋸齒。花冠白色或者帶粉紅色,高腳碟狀,裂片5。
S010探春,Viburnum farreri
又名香莢(艹迷),落葉灌木,忍冬科。葉頂端尖,基部楔型,葉緣有鋸齒,嫩葉葉脈凸起明顯。圓錐花序多花,花先葉開放,十分芳香。花含苞是淡黃色,開時為白色。花冠高腳碟狀,裂片5。區別於其他同屬植物的重要特徵是有濃香,距離60米外就能聞到香味。北京潭柘寺、頤和園、中科院香山植物園等有栽培。
S011皺葉莢(艹迷),Viburnum rhytidophyllum
又名枇杷葉莢(艹迷)、山枇杷,落葉灌木,忍冬科。葉對生,多皺,葉脈清晰。聚傘花序。花白色或者淡黃色,花冠5裂,雄蕊5,花絲較長,伸出花冠,花葯黃色。
S012天目瓊花,Viburnum sargentii
又名雞樹條莢(艹迷)、薩氏莢(艹迷),落葉灌木,忍冬科。葉常3裂。聚傘花序組成復傘形花序,邊緣具不育花,淡黃色。核果,紅色。秋季葉火紅,可觀葉和觀果。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等地。
S013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落葉灌木,芸香科。奇數羽狀復葉。有皮刺,木質堅硬。聚傘狀圓錐花序。蓇葖果,球形,熟時紅色。莖葉及果皮有香氣,可作香料。春季花椒芽可淹制、油炸而食用。華北地區有一道家常菜叫油炸花椒芽,春季在北京周邊景區農家均能吃到。花椒樹易成活,全身均可利用,在華北一帶,如果家裡有空地可以試栽一株。
S014柘樹,Cudrania tricuspidata
又名柘桑,落葉喬木,桑科。莖具少量極堅硬的皮刺。葉全緣,雌雄花序均為頭狀。聚花果,球形,肉質,紅色。見於北京潭柘寺、中科院香山植物園等,據說潭柘寺的命名就與柘樹有關。一定要小心此樹堅硬的皮刺,在中科院植物園,我穿著厚底旅遊鞋還曾被重重刺中腳心過,格外疼痛。
S015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又名續骨木、馬尿騷,落葉灌木或喬木,忍冬科。枝具皮孔。莖中空,小時候我們曾用其莖製作「水槍」噴水玩,能噴出20-30米。奇數羽狀復葉,小葉5-7枚。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或淡黃色。漿果狀核果,紅色。《本草綱目》記載,可治折傷筯骨。
S016龍牙楤木,Aralia elata
又名刺嫩芽、刺老鴉、鵲不踏,落葉小喬木,五加科。葉互生,大型,2-3回羽狀復葉。葉柄、葉軸和小葉軸均有刺。春季嫩芽生於枝頂,為東北著名野菜之一,可用鹽淹漬。也可用開水焯後炒食、裹面油炸。可活血、袪風、補腎益精。
我大約從六七歲開始隨母親到山上采山菜,記得刺嫩芽屬於最好的山菜,其次是大葉芹、槍頭菜等,但刺嫩芽最不容易採下來,弄不好會被莖上的老刺刺著。有一次自己上山,遇到好大一片刺嫩芽,帶有小筐裝不下,最後想了個辦法,把褲子脫下來,用山核桃樹皮扎住口,兩只褲腿裝滿後杠在肩上,路上不斷休息,總算運到了家。後來每年我都到那一帶采刺嫩芽,從不落空。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園中能夠見到幾株,中國科學院香山植物園中也有。另外我曾在陝西華山見到野生的。
S017桑,Morus alba
又名家桑、白桑,落葉喬木,桑科。單葉互生,葉緣鋸齒的先端不具刺芒尖(依此可與蒙桑區分)。雌雄花均柔荑花序。聚花果稱桑椹,成熟時黑色或白色,可食。食用部分其實是肉質化的花被(萼片)。葉可養蠶。民間有一種說法:「前不栽桑,後不栽柳。」其實是忌諱「喪」字(諧音),這根本沒有道理。在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昌平區虎峪均有大片野生桑樹,每年6-7月份,到哪裡可以吃個夠。
S018紫藤,Wisteria sinensis
木質藤本,豆科。奇數羽狀復葉,互相。小葉7-13。花冠紫色。莢果,種子狀若圍棋中的黑棋子。莖右手性(按數理科學中手性的定義),即呈現右手螺旋向上生長。為優質綠化用樹,中山公園、北京大學校園等均有栽培。區別於多花紫藤(見於新街口科影廠院內、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葯用植物園)主要有兩點:(1)多花紫藤莖左手性;(2)多花紫藤小葉更多些,堇青色。
許多植物園不區分這兩種不同的紫藤屬植物,看了這里的說明,但願我們大家都能嚴格區分開。提一個小問題:是不是同科同屬植物,均有相同的手性?答案是:通常如此,但有例外,如薯蕷科薯蕷屬植物兩種手性均有?
S019多花紫藤,Wisteria floribunda
木質藤本,豆科。纏繞莖呈現左手性(按數理學科的定義)。奇數羽狀復葉。總狀花序,下垂,花堇青色,較紫藤(W. sinensis)的花稍稀疏。花序較長,上下近均勻,往往根部已經敗落,前端(朝下的一端)還沒有完全開完。通過花、莖纏繞方式及小葉個數等,可以與紫藤區分開來。對照紫藤XX。在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園中、北京市植物園中均可見到。
S020衛矛,Euonymus alatus
又名三棱茶、鬼箭,落葉灌木,衛矛科。枝具木栓質翅。葉對生。花黃綠色,花萼4,花瓣4。蒴果,紫紅色。秋季著名觀葉植物,顏色火紅,非常好看。東北、華北、華東、北美均有分布。嫩葉可製作山茶。
1998年訪美時,我們在所租的房屋前面有一個停車場,周圍栽種了許多衛矛,深秋時節葉子像血一樣紅。隨著天變冷,紅葉一點一點掉落,整個過程能夠持續一個多月。北京昌平虎峪、延慶松山、門頭溝百花山均有分布。北大哲學系四院也種了一株,但長得較緩慢,也許是水土不服。
S021山皂莢,Gleditsia japonica
又名小皂莢,落葉喬木,豆科。樹干與老幹上略有扁刺。偶數羽狀復葉,3-4枚叢生,小葉10-22枚。莢果,帶狀。與皂莢的主要區別在於樹幹上刺較少,豆莢不平直。對照皂莢XX。在北京大學未名湖北岸,有數株較大的山皂莢樹。
S022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落葉喬木,豆科。偶數羽狀復葉。枝刺粗壯,分枝,柱狀圓錐形。莢果,挺直,長20-30厘米。對照山皂莢XX。
S023國槐,Sophora japonica
又名槐,落葉喬木,豆科。奇數羽狀復葉。圓錐花序,花黃白色。莢果,念珠狀。果皮肉質不裂。從果的形狀易與洋槐區分。這種植物極常見,北京大學南大門進去,馬路兩側行道樹便是。我也曾在美國堪薩斯城見過此植物。對照洋槐,參見XX頁。
S024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
又名刺槐,落葉喬木,豆科。小枝葉柄基部有2個托葉刺。奇數羽狀復葉。總狀花序,下垂。花冠白色或者紫紅色,長10-20厘米,芳香。莢果,條帶狀。原產於美國東部,我國普遍栽種。但我在多處發現,成片的洋槐林長到一定年頭(直徑約20厘米),便集體從樹梢開始死亡,如北京百望山後山和保定望龍湖附近的洋槐林,原因還不清楚。對照國槐,參見XX頁。
S025檉柳,Tamarix chinensis
又名檜檉柳、山川柳、西河柳,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檉柳科。檉音讀作「成」。葉披針形,鱗片狀。總狀花序,花小,花瓣5,粉紅色或白色。蒴果。原生於甘肅、陝西、山西、河北等地,常生於鹽鹼土上,可固沙,是一種值得重視的植物。
S026蕤核,Prinsepia uniflora
落葉灌木,薔薇科。生長在陝西、山西等地。在陝西延安,當地人稱之「馬茹」、「茹茹」,名字十分動聽。有枝刺,果實非常好看,外被有蠟粉。本頁照片2002年7月11日攝於延安革命聖地楊家嶺的山坡上。樣子很像東北野生的扁核木(當地人叫扁擔核子),兩者同科同屬。兩者的區別在於蕤核外形更圓一些;扁核木嘗起來味道更酸一些。對照扁核木XX。
S027扁核木,Prinsepia sinensis
薔薇科。落葉灌木,枝具刺,葉互生。核果扁球形,核扁而堅硬,核表面有突起。果肉酸甜可食。東北常見,當地人稱「扁袋骨子」,北京有栽培。與蕤核同科同屬。
小時候,我家(在通化四道江壩壕的板廟溝)房子旁的一條山路邊有一大片扁核木,秋天樹葉差不多已經掉盡,紅黃色的累累果實成排掛滿細細的枝條,那風景確實好看。近幾年也偶爾見到一些扁核木,但均不成規模,看起來一般般。對照蕤核XX。
S028醉魚草,Buddleja lindleyana
灌木,馬錢科。高1-2米,葉對生。樣子與互葉醉魚草相似,但葉明顯不同,後者的葉互生。花序穗狀,長達20厘米,頂生,開花時能吸引大批蝴蝶和蜜蜂。分布於江蘇、浙江等地,北京多處有引種,但《北京植物志》沒有收錄。對照互葉醉魚草XX。
S029互葉醉魚草,Buddleja alternifolia
灌木,馬錢科。高達3米。枝弱,葉互生,披針形。圓錐花序,簇生於細枝中間。與醉魚草
明顯區別是葉著生方式不同,醉魚草的葉是對生的;花序的位置不同,醉魚草的花序是頂生的。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香山植物園有幾株。對照醉魚草XX。
S030梣葉槭,Acer negundo
又名復葉槭,落葉喬木,槭樹科。小枝綠色,羽狀復葉,小葉3-7。雄花聚傘狀花序,雌花總狀花序,下垂。花絲細長,花葯紫紅色。翅果。原產於北美,我國東北、華北廣泛栽培。小的時候,曾把其翅果成把地摘下,拋向天空,看著翅果旋轉著下落。
S031平基槭,Acer truncatum
又名元寶槭,落葉喬木,槭樹科。葉對生,掌狀5深裂。花黃綠色,萼片5,花瓣5。春季樹干可採集楓糖漿。優質綠化樹種,秋季可觀葉。種子盟發能力很強,容易繁殖。但不知為什麼,中國很少以同屬植物為行道樹的,而在美國和加拿大,多以此屬植物為行道樹,秋天非常漂亮。
S032 雞爪槭,Acer palmatum
落葉小喬木,槭樹科。小枝紫色或淡紫色。葉近圓形,7-9掌狀深裂,裂片先端銳尖,邊緣有重鋸齒。產於東北、華北,江蘇、浙江等地。
S033三花槭,Acer triflorum
又名擰勁槭,落葉喬木,槭樹科。高10餘米。樹皮褐色,有薄片脫落。幼枝有疏柔毛,老枝紫褐色。復葉,小3小葉組成,紙質,邊緣有鈍齒。木材堅硬。分布於東北,北京植物園有栽種。
S034花楸樹
又名馬加木、百花花楸,落葉小喬木,薔薇科。奇數羽狀復葉,小葉4-8對。復傘房花序生於枝端。果實近球形,橙色或紅色。產於俄羅斯、中國東北和華北等地。北京見於懷柔喇叭溝門和門頭溝百花山。有一次到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旅遊,我們下塌的旅館門口所用的行道樹就是花楸樹,當時是8月份,橙色的果實格外吸引人。也許我國北方的城市街道可以考慮採用它來做一種行道樹。
S035番木瓜,Carica papaya
又名木瓜,軟木質小喬木,番木瓜科。莖一般不分枝。葉大,生莖頂,7-9深裂。漿果,矩圓形,長達30厘米,著名熱帶水果,可直接食用或者榨汁。果肉可提取木瓜素,助消化。果肉富含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原產美洲熱帶,我們南方廣泛栽培。這里的圖片攝於越南和南寧。注意,薔薇科中的一種植物的果實有時也稱「木瓜」,兩者完全不同。
我原來以為番木瓜是非常珍貴的水果,產量不高,但在雲南和越南旅遊時發現,每株小樹上就能結幾十個、幾百個果子,而且可以不斷地結果子,才知道北方人的思維方式是不對的。
S036銀杏,Ginkgo biloba
又名公孫樹、白果,落葉喬木,裸子植物,銀杏科。葉片扇形,有長柄。雌雄異株。種子核果狀,橢圓形至近球形。外種皮肉質,有白粉,熟時黃色。中種皮骨質。內種皮膜質。胚乳豐富,加工後可食,稱白果。種仁及葉可入葯。我國白果產量每年在8000-10000噸。銀杏可稱作「活化石」,我國特產,堪稱「國樹」,在國際范圍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我國有許多千年以上樹齡的銀杏樹,其中山東莒縣浮來山定林寺有一株3000歲的古銀杏。《中國植物志》和《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各卷的封面均採用了銀杏圖案。
S037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落葉灌木,豆科。奇數羽狀復葉,小葉全緣,9-25枚。密集穗形總狀花序組成頂生圓錐花序。莢果,月牙形,上面有瘤狀腺體。當年生枝條細長,常用來編筐等,通常每年秋季割去當年生枝條。生長力強,保持水土、固沙的優良植物。原產於美國,東北、華北多有栽培。種子極多,一般用種子繁殖。
我小的時候曾用它的當年生枝條編過「土籃」,雖然技術不算好,但那籃子盛土或者其他東西是沒問題的。
S038旱榆,Ulmus glaucescens
又名灰榆、黃青榆,落葉喬木,榆科。一年生枝紅褐色,無毛。葉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鈍鋸齒,側脈8-12對。北京大學靜園草坪北端有幾株。
S039大果榆,Ulums lamellose
又名黃榆、山榆、毛榆,落葉喬木,榆科。枝常具木栓質翅。翅果長2.5-3.5厘米,兩片和邊緣被毛。分布於東北、華北、陝北。細枝條可編筐;幼果可食。
S040懸鈴木,Platanus acerifolia
又名法國梧桐、二球懸鈴木,落葉喬木,懸鈴木科。株高20米,樹上光滑,片狀剝落。葉闊卵形,3-5裂,秋葉有強烈氣味。果枝有球形果序,通常2個,也有1個或2個以上,下垂。據我觀察,南京、上海、大連、上海、北京等經常用作行道樹,一些城市小區也不斷栽種,清華、北大、語言學院校園也有許多,似有過濫之嫌。以北京為例,應當多考慮把當地野生樹種馴化作為行道樹來栽培,以豐富城市景觀,苦木、平基槭、花楸、山核桃楸、甘肅山楂、野酸棗、暴馬丁香、柿樹等等,都可以在考慮之中。當然,側柏和銀杏等優質並有深遠文化內涵的樹種,應當永遠保留。
S041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
又名華北珍珠梅,灌木,薔薇科。株高2米左右。奇數羽狀復葉,小葉披針形,全緣。大型圓錐花序,花白色。叢生,公園、庭院常栽培。作用綠化,有一個缺點,長幾年後易老化,老枝應當剪除。
S042白鵑梅,Exochorda racemosa
又名金瓜果,灌木,薔薇科。總狀花序,6-10朵。花瓣5,白色,倒卵形。蒴果,具5棱脊。原產於河南、陝西、江蘇等地。我在陝西華山山頂上見過野生種。北京市植物園和中科院香山植物園均有栽培。
S043紅花錦雞兒,Caragana rosea
又名金雀兒,灌木,豆科。小枝有棱。托葉宿存,硬化成針刺。小葉4枚,假掌狀排列。花冠黃色或者淡紅色,龍骨瓣凋謝變為紫紅色。莢果,圓柱形,先端尖。
S044朱槿,Hibiscus rosea-sinensis
又名扶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錦葵科。葉闊卵形或者狹卵形,不分裂。花單生葉腋。副萼6-7,線形,綠色。萼5裂。花冠鍾狀,紅色,直徑7.5厘米,花瓣5。雄蕊柱超出花冠,花柱5裂,柱頭呈頭狀。蒴果。原產我國南方,為馬來西亞和斐濟國花。
S045木槿,Hibiscus syriacus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錦葵科。花單生,顏色通常為粉紅、紅、白等。單瓣或重瓣。副萼6-7,線形。雄蕊柱不甚超出花冠。蒴果,長圓形,具毛,鈍頭。原產我國中部,適應性強,各地均有栽培。花可食用,我曾用它做過湯,味道還不錯。
S046梧桐,Firmiana simplex
又名青桐,落葉喬木,梧桐科。樹皮光滑,灰綠色。葉掌狀,3-5裂,基心形。圓錐花序頂生,花黃綠色。蓇葖果,葉狀,種子球形,著生於心皮基部的邊緣上。可作行道樹,不耐寒。北京一些公園有栽培。
S047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又名山核桃、楸子,胡桃科。樹皮光滑,老時淺裂。奇數羽狀復葉,小葉9-17枚,小葉與葉柄具毛。雌雄同株。大型核果(實為假核果),內果皮(核殼)硬骨質,種子腦狀。果實略尖,比核桃略小。在東北農村,人們常從春季幼枝取皮,晾乾,當細繩用(用時需要用水泡,再撕成細條),用來為捆綁黃瓜、西紅柿苗。種仁黃色,可食,味道好於華北的家核桃仁。在東北、華北野生分布極廣。其中北京昌平十三陵碓臼峪的雙龍山一帶分布極廣,但山核桃長得稍小。木材平直,可製作傢俱、滑雪板等。對照核桃XX。
S048核桃,Juglans regia
又名家核桃,落葉喬木,胡桃科。奇數羽狀復葉,無毛,小葉5-11枚。雄性柔荑花序,雌性穗狀花序。核桃仁營養價值頗高。果實近圓形,比山核桃略大。在華北一帶廣泛栽培。對照胡桃楸XX。
S049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
又名麻柳,落葉喬木,胡桃科。羽狀復葉,多數為奇數。葉軸具翅。柔荑花序。果長橢圓形,具翅。果序下垂呈總狀。北京市植物園黃葉村(相傳為《紅樓夢》作者之一曹雪芹的故居所在地)有大量種植。另外,我在西安植物園也見過。
S050梅,Prunus mume
又名干枝梅,薔薇科。著名觀賞植物,我國十大名花之首。品種繁多。歷代詠梅詩極多,北宋詩人林逋,隱居孤山,種梅養鶴,無子無妻子,人稱「妻梅子鶴」,他在《山園小梅》中寫道:「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古杭紅梅記》中曾引一首劉元載妻詩《早梅》:「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憑丈高樓莫吹笛,大家留取倚闌干。」末兩句說,梅花宜雅不宜俗。麻九疇有《紅梅》詩:「一種冰魂物已尤,朱唇點綴更風流。歲寒未許東風管,淡抹濃妝得自由。」 其中「冰魂」指梅花,「朱唇」指紅梅花瓣。
S051榆葉梅,Prunus triloba
落葉灌木,薔薇科。單瓣5,粉紅色。北京有野生。各地有栽培,但通常是其重瓣變種。華北一帶街心公園和城市小區多栽培此植物,每年均修剪。所結果實外表類似小桃子,但不能食用。對照重瓣榆葉梅XX。
S052重瓣榆葉梅,Prunus triloba f.Plena
落葉灌木,薔薇科。葉與毛櫻桃葉相似。公園與城市小區多種植,多種重瓣變種。在北方的春天,緊接著迎春、連翹、玉蘭而開放。對照梅XX與毛櫻桃XX。
S053毛櫻桃,Prunus tomentosa
落葉灌木,薔薇科。產於東北、華北、西北均有野生。花瓣5個,白色。「落英繽紛」可用來極好地描寫大片毛櫻桃的花瓣隨風而落的場面。子房密被短柔毛。核果,近球形。果食鮮食,果肉雖不及市場上出售進口大櫻桃,卻也別有風味。北京海淀金山、櫻桃溝有大量野生。對照榆葉梅XX,梅XX,櫻桃XX,日本櫻花XX。
S054日本櫻花,Prunus yedoensis
落葉喬木,薔薇科。株高可達14米。原生日本。品種很多。花5-6朵成總狀花序。花梗較長,達2厘米。萼筒被柔毛。賞櫻在日本是一文化盛事。北京玉淵潭有大片栽種,頤和園也有幾株,每年我都要去觀看。風吹櫻落是一種特別的場景,不可不看。對照毛櫻桃XX,櫻桃XX。
S055櫻桃,Prunus pseudocerasus
落葉喬木,薔薇科。株高達8米。北京等地有栽種。花3-6朵成總狀花序,先葉開放。花梗長1.5厘米。子房無毛。核果,近球形,紅色,直徑約1厘米。對照毛櫻桃XX,日本櫻花XX。
S056紫葉李,Prunus cerasifera
又名紅葉李,落葉小喬木,薔薇科。花梗長1.5厘米,一般不結實。作為觀葉植物,已有泛濫之勢。不過,我個人認為此植物實在不值得推廣,它既不結實,葉也不夠美觀,只是開花時稍有觀賞性。對照山杏XX。
S057垂柳,Salix babylonica
落葉喬木,楊柳科。枝細長並下垂。葉條狀披針形。通常用作風景樹行道樹。有詩雲:「落霞反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宋代詞人周紫芝《踏莎行》詞曰:「情似游絲,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覷。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雁過斜陽,草迷煙渚,如今已是愁無數。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其中「游絲」指細長的柳枝。「飛絮」指柳絮。「閣定」,靜止不動。據文獻,柳葉有毒,但在農村有道菜涼拌柳芽,吃起來也不錯,可能是在加工過程中去掉了一些毒素。
S058連翹,Forsythia suspense
又名黃壽丹,小灌木,木犀科。葉對生或三輪生。小枝中空。花瓣4,花先於葉開放。春季緊接著迎春開放。蒴果,果皮可入葯,有清熱消腫之效。
S059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is
又名山萸肉,落葉灌木或喬木,山茱萸科。單葉對生。花小,開葉開放。花萼裂片4,花瓣4。核果,長橢球形,熟時紅色。
S060四照花,Cornus kousa var. chinensis
又名山荔枝,落葉小喬木,山茱萸科。葉對生,頭狀花序近球形。具4個白色花瓣狀總苞片。花瓣4,黃色。果序球形,熟時紫紅色,可生食。
S061北美鵝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
落葉大喬木,木蘭科。葉先端截形。單花頂生。萼片3,淡綠色。花瓣6,金黃色。翅果。優質綠化樹種,此屬僅剩下兩種,一種在北美一種在中國。兩者的外在區別僅在於葉的不同,北美鵝掌楸葉在每側多出一兩個小裂片。對照鵝掌楸(馬褂木)XX。
S062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又名馬褂木,木蘭科。葉先端截形,整體呈鏟狀。與北美鵝掌楸的區別在於兩側圓滑,缺少一個或者兩個小的裂片。北京市植物園兩種鵝掌楸都有種植。在中國,現在最常見的是中美兩個種的雜交種。對照北美鵝掌楸XX。
S063沙棗,Elaeagnus angustifolia
又名銀柳,落葉小喬木,胡頹子科。幼枝及葉被白色鱗片。葉似柳葉。花銀白色,芳香。核果,似棗,長圓形。果實甘甜可食。我曾在山西大同的一個寺院中觀賞並品嘗過沙棗。
S064新疆楊,Populus alba
落葉喬木,楊柳科。側枝一律向上伸展,樹皮光滑。長枝上的葉3-7深裂,上面光滑,下面密生白色絨毛。在北京,京昌高速路旁沙河北段,中科院香山植物園中,均有栽種。
S065毛白楊,Populus tomentosa
落葉喬木,楊柳科。幼樹皮灰白色,老樹皮褐色,縱裂。長枝上的葉三角狀卵形,基部葉稍心形。雌雄異株,柔荑花序。雄花序10-20厘米,苞片三角狀,先端撕裂。在北京廣泛栽培。
S066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又名黃波蘿、黃柏,落葉喬木,芸香科。樹皮厚,木栓層發達。內皮黃色。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5-13。漿果狀核果,徑約1厘米,成熟時黑色。木材花紋美麗,可做傢俱,樹皮為重要葯材,這也是它經常被盜伐的原因。
S067山刺玫,Rosa davurica
又名刺玫果,落葉灌木,薔薇科。高1米左右。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5-7。萼片5,宿存。花瓣5,粉紅到深紅,有香氣。果球形或卵球形。花淹制後做餡,而製成美味食品。果富含維生素C。對照月季XX,玫瑰XX。
Ⅱ 杏花村在什麼地方
詩中杏花村是指杏花深處的村莊,位於南京市秦淮區鳳台山一帶。
《清明》
作者:唐代詩人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白話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請問哪裡有酒賣?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深處的村莊。
(2)黃葉村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杏花村原址位於今南京城西南隅,鳳台山、花露崗南側低丘地帶。春秋戰國時,毗鄰長干里鬧市區,為人煙稠密之地。南朝劉宋年間,杏花村以出售「金陵春」佳釀聞名於世,村內酒令飛揚,酒香四溢,時有「來到杏花村,不飲也醉人」之說。
晚唐大詩人杜牧,時任池州刺史,於大和七年(833)春,由宣州赴揚州淮南節度使府,途經江寧(今南京),以吟詠七言絕句,描述他沽酒的場景。詩人以這種清雄俊逸的筆觸,抒寫了現實廣闊的題材。富有鮮明特色的《清明》詩,一時唱響了大江南北,千百年來,「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句世人傳誦不衰,杏花村亦隨詩文而名揚四海。
Ⅲ 請問什麼是植物園的功能
植物園是活植物的博物館,是進行科普、科研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地,是群眾游覽、休憩的場所。利用植物材料開展科普活動;利用特色花卉舉辦賞花活動,展開生態環境;利用人文景觀宏揚祖國文化.科教興園,可持續性發展,將植物園建成現代大都市的標志性文化設施,增強人們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熱愛科學的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振奮民族精神.
關鍵詞:植物園科普教育植物多樣性
植物園是活植物的博物館,是進行科普、科研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地,是群眾游覽、休憩的場所。北京植物園自1956年開始建園,規劃面積400公頃,已建成開放區200餘公頃。主要由植物展覽區、名勝古跡游覽區和自然保護區組成。植物展覽區包括觀賞植物區、樹木園和溫室花卉區。觀賞植物區由牡丹園、芍葯園、月季園、碧桃園、丁香園、絢秋苑、木蘭園、海棠木旬子園、集秀園(竹園)、宿根花卉園和正在籌建中的梅園等11個專類園組成。樹木園由銀杏松柏區、木蘭小檗區、槭樹薔薇區、椴樹楊柳區和正在興建的懸鈴木麻櫟區、泡桐白蠟區組成。溫室花卉區由展覽溫室、低溫溫室、生產溫室和盆景園組成。名勝古跡游覽區包括卧佛寺、曹雪芹紀念館、隆教寺遺址、12.9紀念亭、梁啟超墓地等名勝古跡。植物園建有科普館,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樹木茂密品種繁多的櫻桃溝已開辟為自然保護區。植物園共引種栽培植物62萬余株6000餘種(含品種),鋪草90萬平方米。豐富的科學內容與優美的園林外貌相結合,植物園越來越受到群眾的喜愛。但是,與世界先進的植物園相比,北京植物園還存在著不足。如:在收集植物的數量上;在對所收集物種數據的積累上;在對「尖端」植物的收集上;與世界一流植物園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2000年是世紀之交的一年,面對21世紀新的挑戰,要建設國際一流水平的植物園,使其成為現代大都市的標志性文化設施,必須堅持科教興國,可持續性發展,走「文化建園」的道路。科普是植物園第一位的任務,也是植物園「文化建園」的主要內容。為了加強科普工作,充分發揮植物園功能,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一)努力增加植物種類,展示生物多樣性;(二)利用各種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三)利用特色花卉舉辦賞花活動,展示優美的生態環境;(四)利用人文景觀宣傳祖國文化;從而增強人們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熱愛科學的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振奮民族精神。下面分別進行論述。
一、增加植物品種,展示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植物園永恆的主題,豐富多樣的活植物是植物園成功程度的主要標志。一座高水平的植物園是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特徵,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水平的重要標志。世界先進的植物園植物品種均在上萬種,如:英國邱園已收集59000種(品種),莫斯科總植物園收集21000餘種。北京植物園地處首都,肩負著為中央領導服務、為科學研究服務、為廣大市民服務、為國際交往服務的任務。十幾年來,植物園始終把增加植物種類當作重要任務,完成植物引種方面的科研課題18項,其中「一批美國園林樹種的引種、篩選、繁殖、栽培及初步應用的研究」、「竹亞科植物的引種及防寒品種篩選」、「幾種國外木本植物的組培」等課題獲得了市級獎。植物園成立了新優植物種苗中心,開辟苗圃200餘畝。種苗中心與國內外植物園及苗圃進行廣泛的聯系,下力量做好引種工作,先後從國內外引進新優植物1000餘種,在植物園內應用並推廣到全市綠化行業,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北京植物園的植物引種馴化技術走在國內同行的前列。
溫室是集中展示植物多樣性的中心,是對物種實行異地保護的場所。現代化的大型展覽溫室,被譽為植物園王冠上的明珠。它不但代表了植物園的建設水平,也反映了國家的科技水平。在各級領導努力下,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自1997年開始籌備,1998年3月底動工,經過一年零九個月的奮戰,於2000年1月日建成對外試開放。新建成的展覽溫室是亞洲面積最大、國內設備最先進的溫室,是首都現代化城市的形象工程、標志性文化設施。總佔地5.5公頃,其中展覽溫室建築面積9800平方米,試驗溫室6000平方米,附屬建築1200平方米,改造老溫室2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9000平方米。投資2.6億元。展覽溫室為造型優美的異型玻璃幕及鋼架建築,室內植物生長環境實行多系統一體化控制和自動化管理。溫室分為熱帶雨林、沙漠植物、專類植物和四季花園四個主要展區和蔭生植物區,並設有高山植物展箱。從國內外收集植物3100種60000餘株。在熱帶雨林展區,有世界溫室內最大的、板根徑2.8米的活板根植物;有溫室內干徑最大、胸徑1.5米的大榕樹;有世界溫室內最大的、15米高、胸徑50公分正在絞殺當中的黃葛樹絞殺伊拉克蜜棗。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與恐龍同時代的樹蕨「桫欏」。沙漠植物展區的仙人掌和多漿植物已經達到1000多種,數量和規模已居全國之首。有直徑80公分的「金琥」,直徑1.2米的多頭金琥;5.5米高的「巨人柱」,國內獨有的菊科沙生植物「龍樹」;珍奇的「棒槌樹」、「龜甲龍」等。專類園中有1000多個品種的鳳梨和觀賞效果極佳「蝴蝶蘭」、「石斛蘭」、「兜蘭」、「文心蘭」等熱帶蘭。還有食蟲植物「豬籠草」、「瓶子草」、「捕蠅草」;隨著音樂搖擺的「跳舞草」。四季花園中上千年的「龍血樹」,巨大的「雞蛋花」、「鳳凰木」;絢麗的「球根秋海棠」、「幾內亞鳳仙」、「八仙花」、「長壽花」,別致的「地涌金蓮」、「寶蓮燈」,來自世界各地的花卉構成了多彩多姿的畫卷。
展覽溫室的建成極大地豐富了植物種類,創新了大樹移植的科研資料,積累了實踐經驗,增加了北京植物園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內涵,為市民提供了科普教育、展示生物多樣性、宣傳環保知識的場所和高品位的游覽點,也為植物研究和國內外學術交流提供了基地。
與國外同等規模的大型展覽溫室相比,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工期最短、投資最少、苗木規格最大,在諸多方面都創造了新的記錄。如此大面積的溫室國外需要3—5年才能建成,而我們只用了一年零9個月的時間。日本夢之島和英國邱園的溫室,面積只有4000多平方米,投資均高於我們數倍。世界各國溫室中樹木的最大胸徑為80公分,而我們最大的榕樹胸徑達1.5米。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成功的大樹異地保護創新,受到來溫室參觀的英國、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園林專家、植物學家的一致稱贊。
二、利用植物園豐富的植物材料,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寓教育於觀賞之中
北京植物園建園40多年來,始終把普及植物科學知識當作第一位的任務。1999年,被北京市辟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北京植物園有大型室外科普展區,包括專類園、櫻桃溝自然保護區、展覽溫室等。隨著建園與科研工作的開展,我園的科普工作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局面。新建科普館2670平方米。每年接待大專院校和有關單位參觀交流與實習、中學生專題夏令營活動上千次,接待遊客逾百萬人次。同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
(一)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活動
1、1998年4月我園與英國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聯合舉辦題為「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家園——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科普展」的展覽。以展板和實物相結合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人們展示了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地球環境與人類的關系,呼籲人們,特別是青少年朋友都來做地球的衛士和環保的先鋒。
2、1999年、2000年4月17日—5月17日舉辦「北京市生物多樣性科普活動月」活動。
3.在每個周末舉辦「專家系列科普講座」。邀請有關園林、植物的專家學者,就市民普遍關心的環境、植物、生物多樣性、家庭養花、種草等問題進行科普講座,市民與專家有問有答,為市民提供與專家見面、討論的機會,力求做到科普深入人心、深入到人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到目前為止,已舉辦「專家系列科普講座」20場,越來越受到群眾的歡迎。
4.舉辦「中小學生科普一日游活動」。以科普館為中心,參觀植物展覽;舉行「珍稀瀕危動植物拼圖比賽」;觀看環保錄象片並進行「環保知識搶答競賽」;組織參觀植物園應季專類園,專人講解應季桃花、牡丹、月季等專類花卉知識;充分利用新建成的熱帶植物溫室,組織「綠色之旅」青少年植物主題活動,發現植物的奧秘。
5.專家咨詢活動:邀請有豐富經驗的養花專家,回答遊人提出的各種家庭養花方面的問題,並組織發放「中國觀賞植物多樣性」、「中國生物多樣性」、「中國植物多樣性」、「花卉與健康」、「綠色植物」、「善待生靈」、「綠色包裝」等科普宣傳品近萬份。
(二)、利用科普館舉辦展覽,開展群眾參與性活動
科普館面向廣大遊人特別是中小學生,向人們普及植物和環境科學知識,使遊人了解植物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認識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向人們展示植物園在保護物種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強人們對日益嚴竣的城市環境及生態問題的關注。同時,科普館還成為人們學習園藝技術的場所。目前科普館日常展覽項目包括:「植物與人類生活」主題展覽、「植物園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展覽。利用現代化展示手段,展廳大屏幕滾動播放《卧佛寺身旁的明珠——北京植物園》、《地球——最後的家園》、《熱帶雨林》、《植物》、《樹木》等有關植物和環保主題的錄象片;利用6台多媒體觸摸屏播放「北京植物園」、「中國植物園」、「世界植物園」、「北京植物園熱帶植物展覽溫室」、「十萬個為什麼——植物篇」、「高等植物多樣性」等多部多媒體光碟。展示捕蠅草模型,遊人通過親身參與,了解到捕蠅草捕食昆蟲的機理。在科普館設置造紙工坊,遊人可以利用廢舊的報紙、木屑,經過浸泡、打漿、抄片、烘乾等一系列步驟,親自製造出一張嶄新的再生紙,從中了解到傳統造紙術的工藝流程,並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設置資料台,發放有關養花知識等科普宣傳材料。
(三)、利用展覽溫室開展科普活動
新建的展覽溫室內設置了科普廳,20台觸模式電腦為遊客提供豐富的植物知識,兩台大屏幕彩電滾動播放植物介紹和人與自然的科教片;導游講解採用先進的數碼語音導覽系統;使遊人在游覽的同時受到科普知識的教育。為了讓人們認識植物,我們懸掛植物名牌,設置說明牌,形象生動的介紹重點植物和四季花園經常展出的主要花卉。
(四)、設立科普畫廊,懸掛科普牌示,出版科普讀物,
自97年開始,我們建立了科普畫廊。開辟科普櫥窗12個、45平方米,每年更新兩次展覽內容。用圖片和文字生動活潑地宣傳植物知識和環保知識。
植物園自行設計製作、懸掛植物名牌近萬個;出版植物園導游圖5000份 ;桃花明信片5000套;溫室導游圖5000份 ;溫室明信片5000套;溫室科普導游冊25000份;並製作溫室導游多媒體光碟 ;錄制專題片,製作VCD光碟等。
(五)建立植物園網站,運用高科技手段做好科普工作
為了充分發揮北京植物園作為科普宣傳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大植物園的宣傳力度和進一步普及植物知識,2000年1月,正式開通了植物園網站。設立了植物園信息、新聞追蹤、近期花事、植物園游歷、植物天地、兒童專板、園藝樂土、人與植物、植物俱樂部等欄目。一方面介紹植物園的應時展覽,發布植物園的最新消息,另一方面通過植物園網站普及植物學知識,培養公眾愛護植物,保護環境的意識。與此同時,植物園網站還是國際間植物園交流、植物園科研科普等工作的重要媒介。目前,網站正在不斷完善中,爭取年內訪問人數達到5萬人次。
三、利用特色花卉舉辦賞花活動,展示優美的生態環境,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如何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使人們在游覽的過程中認識植物.人.環境三者的關系,認識植物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達到喚起人們熱愛生命、珍惜環境的目的,是植物園科普的又一重要任務。桃花是代表春天的名卉,自古以來就受到我國人民的喜愛,並逐漸形成了以桃花為主題的桃文化。為了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展示優美的生態環境,自1989年以來,植物園每年四月都要舉辦「新春踏青桃花節」。以賞花為主,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對遊客進行科普教育。我園多年來下力量收集桃花品種,設立了桃花科研課題,為遊客提供了解桃花資源、桃花品種多樣性的園地。植物園原有桃花5000株,十多個品種,到目前為止,已收集桃花10000餘株,64個品種。從樹型上分有直枝桃類、帚桃類、壽星桃類、垂枝桃類。從花型上看有單瓣型、梅花型、月季型、牡丹型、菊花型。植物園已經成為世界上桃花品種最豐富的園地。每年春季,經過園藝工人精心的組團布置,絢麗多彩的桃花與迎春、連翹、榆葉梅、海棠、丁香、牡丹等20多種春花相映開放,襯著蒼松嫩草,形成賞心悅目的優美景觀。桃花節期間,我們舉辦與桃花有關的文化展覽,如:布置「人面桃花」、「林黛玉重結桃花社」、「桃花源記」等景點;在桃花叢中配置歌詠桃花的詩詞;製作「春之聲」、「桃吟」、「春歸」等大型插花作品;舉辦桃花書畫展覽等等。同時,還組織豐富多彩的群眾活動,如:邀請優秀教師和三好學生代表開展「桃李滿天下」植樹活動;邀請書畫家、作家來園題詩作畫;組織中小學生開展桃花節作文比賽等。
每逢桃花節,人們扶老攜幼來到植物園,欣賞艷麗多姿的桃花,享受清新純凈的空氣。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祖國山河的旖旎風光,給人以美的享受,格調高雅的桃花節陶冶了人們的情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桃紅柳綠萬象爭榮」、「攬勝行來身入畫,看花歸去袖盈香」,遊客的留言表達了對桃花節喜愛的心聲,桃花節受到各級領導和群眾的好評。黨和國家領導人朱金容基、楊尚昆、萬里、尉健行、宋平、容毅仁、錢其琛、吳邦國、姜春雲、賈慶林、宋健等同志都曾來園視察和游覽。通過舉辦桃花節,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極大地提高了植物園的知名度,普及了桃花知識,展示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提高了植物園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舉辦桃花節以來,遊客逐年上升。第一屆只有遊客12.8萬人,到了今年第十二屆,遊人已達到45.9萬人。桃花節遊人數佔全年總遊人數的30%。門票收入也從第一屆的9.6萬元增加到今年的182萬元。(門票價格從3元調至5元)。
此外,每年秋季植物園都要舉辦「月季、菊花市花展」,到去年已經舉辦了七屆。市花展以月季園、絢秋苑為中心,大面積栽植菊花,與月季園10萬株月季交相輝映。通過精心設計,布置了「菊花樹」、「菊花傘」、「花車」、「花籃」等立體景觀,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賞、攝影留念。夏季舉辦的荷花展,清新、優雅品種繁多的荷花為炎熱少花季節增添色彩,給遊客帶來美的享受。
四、利用植物園的人文景觀宏揚祖國文化,培養愛國主義,振奮民族精神
坐落在植物園北部的卧佛寺是建於唐朝的古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寺內元代銅鑄的釋迦牟尼卧像,長5.3米,重54噸,是世界罕見的珍貴文物。寺內精美的琉璃牌坊,巍峨的殿堂,是清朝的建築。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慈禧皇太後題寫的匾額和碑刻,增添了卧佛寺的文化氛圍。寺內千年的古柏,合抱的銀杏,古老的臘梅,更顯出古剎歷史的悠久。
為了向遊客展示卧佛寺深厚的文化內涵,植物園一方面加強對卧佛寺的文物保護,另一方面深入調查有關卧佛的資料,豐富講解內容。80年代初期,首先維修了殿堂,重塑了在動亂中被毀壞的佛像,更換了破損的幔帳、供桌,基本恢復了卧佛寺的本來面目。1995年,植物園派出四名人員分赴陝西、山西、四川、河南、湖北、江蘇、福建、上海等省市,對全國的30尊卧佛進行調查。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掌握了有關卧佛的詳實的第一手材料,同時也增長了佛教的知識。經過調查研究我們確認,卧佛寺的銅卧佛是全國最大、最古老的銅鑄釋迦牟尼卧像,其文物價值是無以替代的。利用收集的資料,我們組織講解人員學習培訓,提高了服務人員的素質,豐富了解說內容。
卧佛寺內有百餘棵上千年的側柏,有兩人合抱的銀杏,有北京最古老的臘梅。為了展示古剎風貌,植物園加強對寺內古樹名木的管理,鋪設透氣磚,定期澆水、施肥、打葯,採取各種措施復壯。近年來又新植臘梅百餘株。蒼翠欲滴的古柏,枝繁葉茂的銀杏,芬芳四溢的臘梅,使卧佛寺更增添了幾許深邃、清幽和雅緻。
植物園通過貫徹落實規范化服務,殿堂講解員實行服務承諾制度,定時為遊客做熱情詳細的講解。遊客來卧佛寺游覽,不但了解了卧佛寺的歷史淵源,了解卧佛的文物價值,還能學習一些佛教知識。卧佛寺成為享譽京城的名勝古跡,每年的遊人量佔全園總人數的38%。
我國的文學巨匠曹雪芹以及他創作的《紅樓夢》,早已風靡全國,廣傳世界。50年代初,在以世界名人命的名26顆行星中,曹雪芹是我國唯一被推薦的名人。根據紅學家的考證,曹雪芹晚年曾在西山附近生活和寫作。為了表示對文學大師的敬仰,也為了宏揚祖國文化,1984年植物園在其東南部建立了曹雪芹紀念館,1996年又在原基礎上進行擴建。為了藝術地再現曹雪芹晚年的生活環境和寫作《紅樓夢》的情景,紀念館擴建為1.8公頃,矮籬環護,庭院毗鄰,石逕蜿蜒,小巷幽深。紀念館分為四個院落、五個展室,系統地介紹了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寫作環境以及《紅樓夢》的研究成果及其影響。70年代發現的「題壁詩」,作為部分紅學家「故居說」的依據向遊客展出,引起人們極大的爭論興趣。根據史料布置的「曹雪芹生活場景」,再現了200年前旗人的生活氛圍。院內多植黃色葉樹木,開辟菜園,搭置瓜棚豆架,古樸而獨具風韻。為了增添紀念館的文化內容,我們邀請紅學界的12位書法家題寫體現曹雪芹生活環境的詩文,做成石刻立於院內。村頭設置的茶館、酒肆、箭場,讓參觀者體味著曹雪芹和旗人的生活習慣。
由於曹雪芹寫作《紅樓夢》時經常光顧的緣故,給植物園的許多景物付與了文學色彩。據紅學家考證,主人公「賈寶玉」的取名,是曹雪芹受了櫻桃溝的「元寶石」的啟發;而「石上松」又象徵著小說中代表寶黛愛情的「木石前盟」。 櫻桃溝口的大槐樹下,曾經是曹雪芹經常喝茶的小茶館;現存的三座碉樓,就是曹公好友曾經登臨的「古墩」;紀念館外面「澄碧湖」畔,是曹公經常走過的「河牆」;卧佛寺就是曹公詩文中的「黃葉寺」。在紀念館的講解中,我們結合植物園的相關景物介紹曹雪芹的生活、寫作環境,既能使展覽活潑生動、引人入勝,又使植物園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增添靈氣、具有文化內涵。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成為人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歷史、學習祖國文化、緬懷文學大師的場所,也是培養愛國主義、增強民族自豪感的課堂。
綜上所述,北京植物園在文化建園方面,既利用植物品種繁多的優勢,運用高科技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又利用園內的人文景觀挖掘文化內涵,普及傳統文化知識,多方位地開展活動,寓教育於游覽、娛樂之中。通過「文化建園」,植物園在文化內涵和園林景觀方面均有很大提高,越來越受到群眾的歡迎。植物園的遊人從十年前的71.8萬人,增長到101.2萬人,遊人量增加了41%。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以世界一流水平為目標,為建設一座與現代化大都市相稱的北京植物園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