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紅樓夢《秋窗風雨夕》全文及鑒賞
1、全文: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譯文: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燈光使秋夜顯得更加漫長。已經覺得窗穗伍外是無盡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風雨使秋天更加凄涼。秋天的風雨來的何其迅速,驚破了夢中的綠色。懷著秋日的感傷無法入眠,向著屏風移動流淚的蠟燭。
晃動的燭焰點燃了短柄的燈台,牽動了愁怨和離別的情緒。誰家的庭院沒有秋風侵入,那裡秋日的窗外沒有雨聲?絲綢的被子無法抵擋秋風的力量,秋夜將盡的更漏聲催來更急的雨聲。整夜連綿的秋雨,就像陪伴著即將離別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霧籠罩下更加蕭條,窗前稀疏的竹葉上時有水珠滴落。
2、賞析:這首二十句的詩,竟用了十五個「秋」字,著力渲染轎橡了秋天肅殺、凄苦的氣氛。如果聯系全書其它詩詞來理解,這個「秋」字還應有它更深的含意。
(1)秋窗風雨夕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全詩環繞著秋字,通過一系列秋天景物的淋漓渲染,展示了陷於惡劣環境的孤弱少女的滿懷愁緒和無邊傷感,從而預示她難以逃脫的悲劇前途。全詩可分為三大部分:一、開頭四句,先寫秋夜景物,再寫秋風秋雨,造成一種「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氛圍,為主體部分的抒寫作了環境鋪墊。
二、中間十二句,具體地細致地抒寫孤寂凄苦的情懷。三、最後,通過徹夜未眠的詩人所見的晨景,抒發她對無休無止的悲劇的預感。全詩情景交融,景為情設,情因景生。
凄風苦雨的秋夜,一個重病少女酸苦的哀思,悲涼的情緒如濃重的暗夜壓在她的心頭。這個猶如嬌花嫩草的少女,孤單寂寞地住在瀟湘館里,聽著暗夜中淅淅瀝瀝的雨點敲打著窗欞,想著自己凄涼的身世和未來渺茫的前程,怎能不痛斷肝腸。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閉族旁秋夢綠」,突然到來的秋風秋雨,驚破了她綠色的幻夢,預感到她短暫的青春年華就要逝去了,這是多麼值得人同情。對黛玉將來因悲愁淚盡而死,《秋窗風雨夕》是一次重要的鋪墊。
Ⅱ 秋窗風雨夕,啥意思
《秋窗風雨夕》是清代小說家曹雪芹所作的古體詩,是《紅樓夢》第四十五回林黛玉所作。
初秋雨夜,薛寶釵來看談判穗望她,黛玉深感往日自己多心,疏遠了寶釵和寶玉,哀傷與寶玉的前途茫,兼聞窗外風雨凄涼,有感而作。
節選如下: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譯文如下: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燈光使秋夜顯得更加漫長。
已經覺得窗外是無盡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風雨使秋天更加凄涼。
(2)秋窗風雨夕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曹雪芹將《秋窗風雨夕》寫在了《紅樓夢》第四十五回,第四十五回寫到黛玉值秋分時節又犯了咳嗽病,沖困一天比一天重。一日傍晚,突然變天,漸漸昏黑,浙浙瀝瀝地下起雨來。
黛玉凄凄涼涼地拿起一本《樂府雜稿》來讀,看了其中《秋閨怨》、《別離怨》之類的詩,不覺心有所感,於是摹擬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調寫成《代別離》(代為擬作之意)一首,名之為《秋窗風雨夕》。
這首詩,細致地描寫了一個風雨交加、悲涼凄慘的秋夜,形象地好發了林黛玉在封建貴族勢力重壓下深沉的怨恨和悲哀,反映出封建禮教給她造成的沉重的精神壓力,以及她無法找到出路,也無力進行斗爭的苦悶心情。
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
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