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體的關節有哪幾種
按關節面的形狀可分為
1、球窩關節
關節頭呈球狀,另一骨的關節面呈窩狀,包裹著關節頭的一部分。因此關節頭與關節窩只是鬆弛地連接,能作屈、伸、內收、外展、環轉和旋轉運動,是活動性最大的一種關節結構。典型:髖關節。繞額狀軸做屈伸運動,繞矢狀軸做外展和內收,繞垂直軸做旋轉。
2、平面關節
此關節活動的發生繼發與其他活動。例如,當你屈曲和伸展肘關節時,沒有引起其他的關節運動。然而,腕骨運動不能僅靠一個活動運行。腕骨運動,需要腕關節在屈曲和伸展或外展和內收的前提下進行。
3、橢圓關節
由兩個分別是凸和凹的橢圓型關節面組成,可作前後和左右的運動。典型舉例:手腕。手腕以額狀軸為中心產生屈伸運動,以矢狀軸為中心做尺、橈偏。
4、鞍狀關節
兩個關節面均呈馬鞍型,彼此成十字形交叉接合,每一骨的關節面既是關節頭,又是關節窩,可作屈、伸、內收、外展和環轉動作,比橢圓型關節的活動能力大。
典型:大拇指關節。雖然大拇指能做屈、伸、內收、外展和旋轉動作,但是與腕骨運動相似,旋轉運動需繼發於其他關節活動出現。如果在不屈曲和外展的前提下,你試著轉動你的拇指,你發現無法做到。
當拇指內收的時候,請注意下拇指所指的方向;當外展和屈曲拇指時,所指方向大約改變了90度。這種旋轉動作並不是主動的,而是關節的形狀造成的。盡管大拇指關節不是一個真正的雙軸關節因為旋轉受限,但是因為主動運動還是繞兩個軸發生,因此還是歸位此類。
5、滑車(屈戌)關節
一骨凸起的部分嵌在另一骨凹陷的部分,只能作單一平面的屈、伸運動,仿如門鉸的操作一樣。肘關節中的肱尺關節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6、車軸關節
橈尺關節,展示了另一種類型的單軸運動—車軸關節。當前臂旋前旋後時,尺骨不動,橈骨頭繞於尺骨產生活動。車軸運動其實就是以縱軸為中心在水平面上做運動。
B. 求手的分解圖,各個部位的名稱
按照解剖學來說:手由腕骨,掌骨,拇指,指關節,指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構成。
其分解圖如下圖。
手的各部位解釋:
腕骨:是短骨,位於手骨的近側部,共有8塊,分為兩列,每列各4塊,均以其形狀命名。
腕骨包括:與橈骨相連的近側列的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以及與掌骨相連的遠側列的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鉤骨。
掌骨:共5塊,為小型長骨,由橈側向尺側依次為第1~5掌骨。
拇指:通常指手的第一個指頭,最粗而短的手指為大拇指,幫助我們握住東西。
指關節:由掌骨小頭與近節(第1節)指骨底構成,拇指掌指關節屬於滑車關節,其餘四指為球窩關節。
指骨:在靈長類動物中,拇指為兩節,其餘各指均有3節指骨,由近側向遠側依次為第1節指骨(近節指骨),第2節指骨(中節指骨),第3節指骨(末節指骨)。指骨是小型長骨,屬於附肢骨。
(2)手腕尺橈關節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1、長骨long bone
形似長管狀,分為一體兩端。體又稱骨幹,內有空腔容納骨髓稱骨髓腔。
兩端較膨大,稱為骺。
骺的表面有關節軟骨附著,形成關節面。
骨幹與骺相鄰的部分稱干骺端,幼年時保留一片軟骨,稱骺軟骨,成年後骨化遺留一線,稱骺線。
2、短骨 short bone
形似立方體,多成群分布於連結牢固且稍靈活的部位,如手腕、足的後半部和脊柱等處。
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常具有多個關節面形成微動關節。
參考來源:網路-骨骼
C. 手肘 手腕 手臂指的分別是哪個部位。謝謝
1、手肘
上臂和前臂相交接的部分。
2、手腕
手腕(wrist)人體連接手掌和前手臂的部位,也稱腕部 。主要局部結構:腕橈側管、腕尺側管、腕管。
手腕三個管道通過的結構不同,一個為肌腱管道;一個為血管神經管道;一個為肌腱和神經管道。腕後區有六條骨纖維管道,由腕背側韌帶及其發出間隔與橈、尺骨和腕骨形成。
3、手臂
指人的上肢,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位。
(3)手腕尺橈關節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手臂肌肉組成
上肢肌:上肢,運動靈巧,包括肩部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部肌分布於肩關節周圍,有保護和運動肩關節的作用。其中較重 要的有三角肌。 臂肌均為長肌,可分為前後兩群。前群為屈肌,有肱二頭肌、肱肌 和喙肱肌;後群為伸肌,為肱三頭肌。
前臂肌位於尺、橈骨的周圍,多為長棱形肌,可分為前、後兩群。 前群為屈肌群;後群為伸肌群。 手肌位於手掌。分為外側群、內側群和中間群。
D. 尺骨和橈骨的正確位置
一般來說尺骨位於前臂的內側,橈骨位於前臂的外側。如果尺橈骨的位置不對,或者是由於外傷骨折導致尺橈骨的這種上尺橈、下尺橈關節的位置對位異常,會造成前臂的旋轉功能嚴重的受損。
尺骨
尺骨是連接肱骨和腕骨的骨頭,上端呈三棱形。它是前臂的穩定骨,是兩根前臂骨中位於內側且較長的骨,分二端一體。
它的近側端有一半月形凹陷的滑車切跡。切跡上下兩端有兩個突起,上方的為鷹嘴,下方的為冠突。冠突外側的淺凹為橈骨切跡與橈骨頭相關節。冠突下方有一粗糙的尺骨粗隆。尺骨體呈三稜柱形,外側緣銳利為骨間嵴與橈骨的骨間嵴相對。遠側端細小,呈圓盤狀稱尺骨頭。
橈骨
橈骨(radius)位於前臂外側部,分一體兩端。。上端膨大稱橈骨頭,頭上面的關節凹與肱骨小頭相關節;周圍的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相關節;頭下方略細,稱橈骨頸,頸的內下側有突起的橈骨粗隆橈骨體呈二稜柱形,內側緣為薄銳的骨間緣。下端前凹後凸,外側向下突出,稱莖突,下端內面有關節面,稱尺切跡,與尺骨頭相關節,下面有腕關節面與腕骨相關節。
E. 橈尺關節和肘關節如何區分各自的運動方式
肘關節是由肱骨下端與尺、橈骨上端構成的復關節,包括3個關節:肱尺關節由肱骨滑車和尺骨滑車切跡構成,可在冠狀軸上做屈伸運動;肱橈關節由肱骨小頭和橈骨關節凹構成,能做屈、伸和旋前、旋後運動;橈尺近側關節由橈骨內環狀關節面和尺骨橈切跡構成,參與前臂的容旋前、旋後運動。
1、肱尺關節:由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的滑車關節。
2、唯纖肱橈關節:由肱骨小頭與橈骨頭關節凹構成的球窩關節,本應有三個方位的運動,但由於受尺骨的限制,不能做內收外展運動。
3、橈尺近側關節:由橈骨的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骨切跡構成的圓柱關節。
(5)手腕尺橈關節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相關疾病與治療
1、肘關節是人體中最易發生脫位的部位之一,年發生率約為0.006%~0.008%,其中49%可合並有骨折。肘關節脫位合並橈骨小頭骨折、冠狀突骨折這一損傷類型因肘關節解剖結構特殊、治療困難,即使由富有經驗的骨科臨床醫師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的預後仍不理想,故Hotchkis將這種特定的骨局和折損傷類型命名為「恐怖三聯征」(terribletriadinjury,TTI)。
2、肘關節僵硬是各種原因造成肘關節活動功能喪失的總稱,這些患者會有明顯生活障礙。現對此沒有一種標准治指臘仿療方法,但多數骨科醫生建議採用開放肘關節松解術治療,這項手術通過松解攣縮的關節囊、切除異位骨化以及增生的冠狀突和鷹嘴尖骨贅,來恢復肘關節活動度。
人體從外形可以分為頭部,軀干,兩胳膊,兩條腿,四個部位。其中軀干是由頸部,胸部,腹部,背部等部位組成。上肢是由肩部,上臂,肘部,下臂,腕部,手部等部位組成。下肢是由跨部,大腿,膝蓋,小腿 ,踝部,腳部等部位組成。今天重點來說說我們的手臂主要由什麼部位組成,名稱叫什麼。手臂上面的各個關節的名稱主要有:鎖骨,肩鎖韌帶,肩峰,錐形韌帶,斜方韌帶,喙肩韌帶,喙肱韌帶,喙突,肩關節囊,肱二頭肌長頭腱,還有肩胛骨組成。
手臂上也有很多肌肉,上肢是由肩部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組成。肩部的肌肉主要分布於肩關節的周圍,可以保護運動的時候不受傷,其中最重要的的就是三角肌,臂肌主要分為前後兩肌,前面的由屈肌,肱二頭肌,肱肌和喙肱肌組成。後面的是由伸肌,肱三頭肌組成。前面的肌肉主要分布在尺骨和橈骨的周圍,被稱為長棱形肌,也可以分為前後兩個群。前面的叫屈肌群,後面的叫伸肌群。手部的肌肉全都坐落於手掌,分為外側肌肉,內側肌肉還有中間的肌肉。
G. 怎樣分辨尺骨和橈骨
尺骨和橈骨屬於前臂的兩根骨頭,最簡單的區別的方法為拇指一側為橈骨、小指一側為尺骨。
在肘關節後方摸到最突出的地方,也就是緊貼皮下的為尺骨鷹嘴,也是辨認尺骨的一個方法。
在腕部兩側可以摸到兩個凸起,在掌心向上的情況下外側的凸起為橈骨莖突(臨近大拇指),偏內側的凸起為尺骨莖突(臨近小指)。
(7)手腕尺橈關節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成人全身上下的骨頭共有206塊,可分為顱骨、軀干骨、四肢骨以及聽小骨,其中聽小骨有6塊,屬於感覺器。
顱骨共有23塊,彼此之間借骨連接形成整個顱,對腦、感覺器以及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起始部分起到支持和保護作用。
軀干骨一共有51塊,可分為椎骨、肋骨和胸骨。其中椎骨比較特殊,幼年時期和成年時期的椎骨數目是有區別的,幼年時期椎骨有33個,但成年以後就只有24個獨立的椎骨。肋骨是成對存在的,人體有12對肋骨。
四肢骨可分為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共有64塊,左右兩側每側有32塊,下肢骨則能分為下肢帶骨和自由下肢骨,共62塊,左右兩側個31塊。下肢帶骨有髖骨,髖骨由髂骨、坐骨和恥骨組成。
H. 功能解剖學3-7.下尺橈關節結構
《功能解剖學》讀書筆記之【7.下尺橈關節結構】
橈骨遠端有2個關節面(圖3-60和圖3-61):
※第1個是下關節面(腕關節面)呈凹形,其外側區(8)與舟骨成關節,其內側區(16)與月骨成關節。此關節面比較大,它的外側是橈骨莖突(1)。在腕關節中將會對它進行詳細的描述。
※第2個是尺切跡(3),位於骨間緣(2)的兩條骨嵴所形成的"叉"里。它朝向內側(圖3-61),從前緣到後緣,從近端到遠端都是凹陷的。如前所說,它可以"貼"在一個倒置的圓錐表面,與尺骨頭(4)相對合。
在它的遠側緣有關節盤(5)附著,關節盤位於水平面(圖3-62冠狀面),在正常情況下,它的橈側附著點的中部經常有一個縫隙(6)。它的頂點位於內側並附著在以下結構上:
※尺骨莖突(9)和尺骨頭遠端關節面的小窩。
※尺骨莖突的外側面。
※腕關節內側副韌帶的深面。
這樣,關節盤填充在尺骨頭和三角軟骨之間的空隙里,起到緩沖墊的作用。當腕關節內收的時候,關節盤被壓縮。它的前緣(10)和後緣增厚成真正的韌帶結構,因此在斷面(圖3-61)上,它呈一個雙凹形。關節盤的上表面被覆軟骨,與尺骨頭的下關節面(7)相對合(圖3-60)首答。它的下關節面也被覆軟骨,與橈骨腕關節面相連,和腕骨相對合。因此,關節盤具有以下特性:
※連接橈骨和尺骨。
※提供雙關節面,近端對尺骨頭,遠端對腕骨。
因為腕關節盤在下尺橈關節和腕關節之間形成了一個分隔,所以圓芹耐尺骨頭不與腕骨直接接觸(圖3-63)。從解剖上講,這2個關節也是獨立的,除非雙凹盤的中部出現明顯穿孔。需要注意的是,有時這樣的穿孔可能是由創傷引起的。關節盤基底部的附著處有時是不完整的,會有一個裂隙(6),一些作者認為,這是一個與年齡相關的退行性變化。關節盤像一個"懸掛的半月板"那樣,與橈骨的尺切跡一起形成了一個與尺骨頭相對的,具有一定彎曲能力的關節面(圖3-65)。 關節盤也承受著不同的應力:牽拉力(綠色水平箭頭),壓縮力(紅色垂直箭頭)和剪切力(綠色水平箭頭) 。這些應力可以發揮協同作用,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關節盤在腕關節外傷中經常被損傷。
關節盤是主要,但不是唯一的連接下尺橈關節的結構(圖3-66)。它被關節的前側韌帶(14)和後側韌帶(未在這里顯示)所加強,還有其他一些結構的作用最近也已經被證明:
※背側橈腕韌帶的掌側延伸部(13),它包繞著腕關節的內側緣。
※尺側腕伸肌腱(15),外麵包繞著堅韌的纖維套,走行於尺骨頭後面、尺骨莖突內側的溝內。
上述所有結構形成了我們稱之為 腕關節內側韌帶復合體的交叉結構 。
橈尺關節間隙的方向因人而異,絕大多數人(圖3-62冠狀面)的關節間隙向下內側傾斜(紅色箭頭)橘春;少數人(圖3-63)是垂直地;極個別人(圖3-64)是向下外側傾斜。
I. 如何找到橈骨是哪個部點陣圖片
橈骨在前臂外側,與尺骨通過上尺橈關節、下尺橈關節相連接,尺橈骨體之間有骨間膜。橈骨近端為橈骨頭,與肱骨小頭相關節;下端膨大與腕骨組成橈腕關節,橈骨下端向外下突出形成橈骨莖突。
前臂有一個重要功能是橈骨以上尺橈關節與尺骨頭連線為中軸旋轉。前臂深筋膜深入,與尺橈骨及骨間膜形成骨筋膜室,前臂骨折容易發生前臂缺血性肌攣縮。
對干骺端皮質塌陷者將骨片撬撥復位後予以植骨維持,術後石膏外固定配合早期康復治療。AO分型系統是公認的較為全面實用的分型方法,對手術入路的選擇、固定方式以及預後評價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C型骨折應盡可能解剖復位牢靠固定,早期功能鍛煉,盡早恢復勞動力;B型骨折可試行復位,復位不滿意可選擇手術治療;A型骨折復位石膏固定的療效可靠。
J. 撓骨在什麼位置
人的橈骨位於大拇指側,上端為扁圓形的頭,上面參與肘關節的組成,而以其周緣與尺骨構成橈尺近側關節(組成肘關節的一部分),下端粗大,下面參與橈腕關節的組成,其內側面與尺骨下端相接,構成橈尺遠側關節。
頭下方略細,稱橈骨頸(neck of radiusa)頸的內下側有突起的橈骨粗隆(radial tuberosity)橈骨體呈二稜柱形,內側緣為薄銳的骨間緣。
由於橈骨與尺骨上、下端之間均有關節,橈骨可以環繞尺骨做140°-160°的迴旋運動,即前臂和手的旋前和旋後運動;當橈骨下端旋至尺骨前方稱「旋前」,此時橈骨與尺骨交叉,與此相反的運動稱「旋後」,此時兩骨並列;這樣大大增加手的活動范圍。
如果跌倒時用手掌撐地,由於橈骨須承受所有力量,有可能因此發生骨折。
(10)手腕尺橈關節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相關疾病與治療
橈骨遠端骨折是指距離橈骨遠端關節面3cm以內的骨折,是臨床上肢骨折中最常見骨折,大約佔全身骨折的1/6。
AO組織於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新的AO分型法,其分型的主要依據是橈骨遠端骨折的嚴重程度。AO組織將橈骨遠端骨折分為A、B、C3型,每型又分3個亞型:
1、 A型,即關節外骨折:A1,孤立的尺骨遠端骨折;A2,橈骨遠端骨折,無粉碎、嵌插;A3,橈骨遠端骨折、粉碎、嵌插。
2、 B型,即簡單或部分關節內骨折:B1,橈骨遠端矢狀面骨折;B2,橈骨遠端背側緣骨折(背側Barton骨折);B3,橈骨遠端掌側緣骨折(掌側Barton骨折)。
3、 C型,即復雜關節內骨折:C1,關節內簡單骨折(2塊),無干骺端粉碎;C2,關節內簡單骨折(2塊),合並干骺端粉碎;C3,粉碎的關節內骨折。
該系統是公認的較為全面實用的分型方法,對手術入路的選擇、骨折固定方式以及預後評價有很大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