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小食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和服圖片唯美高清 2025-10-04 17:27:59
電腦圖片打亂照片順序 2025-10-04 17:26:39
呲牙的魚卡通圖片 2025-10-04 17:04:28

小食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4-05 09:08:57

Ⅰ 潮汕小吃來歷

1、潮州春餅

早在古代,潮州人就有吃春卷的習俗,在古時,春餅又稱「春盤」,相傳在距今一千六百年前的東晉時,就有春盤問世了。春盤,即在立春日用蔬菜、餅餌、果品、糖果等匯集成盤,饋贈親友,取其生發迎春之意,象徵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吉祥。

春餅傳至近代,又衍變成春卷,與春餅並行,是一種潮州民間著名小吃。不過,餅皮攤得更薄,捲入陷料封口後,再放入油鍋炸成金黃色,吃起來特別香脆可口,不僅立春日吃,一年四季均可吃了。

2、潮汕牛肉丸

在清末及民國初期,有許多鄉下農民挑著小擔,在潮州府城走街串巷,叫賣牛肉丸湯。聰明的潮汕人看到客家的牛肉丸很有特色,便將它移植過來。但潮汕人並不是簡單地將客家牛肉丸照搬過來,而是吸取其優點,不足之處加以改進。

如傳統鄉下捶打牛肉丸,是用菜刀的刀背,這樣效果差,且力度不夠,影響打出的肉漿質量,潮州人便改用兩根特製的鐵棒,每根3斤重,面呈方形或三角形,用雙手輪流捶打,左右開弓,直至把牛肉打成肉漿。

由於潮汕人製作的牛肉丸比傳統農夫技高一籌,更為精細考究,故潮汕製作的牛肉丸口感爽脆,具有濃郁的牛肉味,特別好吃,製作不久,很快便盛行整個潮汕地區,大受潮汕人的歡迎,成為一種最為大眾化的潮州民間小食。



(1)小食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潮汕牛肉丸特色:據說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許能作此表演,由於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機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現打丸機後,手打的傳統製作方式也便日漸稀少。

隨著來汕的外地人及老汕頭人希望嘗到那種「掉地上還能彈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強烈,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現「江湖」。

Ⅱ 冬日裡,有哪些溫熱小食讓你念念不忘

冬日的寒意,總讓人不禁想起那些溫熱的小食:飄散著香味的扁食,熱得燙手的海蠣餅,冒著吱吱熱氣的煎包,還有軟嫩香甜的麥煎??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於麥煎,我最初的記憶是凌晨五點廚房裡的轟隆聲。媽媽總是變著花樣做早餐,時而是白粥青菜,時而是清湯小面,時而是牛頌搏奶饅頭,而我最愛的則是豆漿麥煎。

"豆漿油條"在許多人心裡是最佳拍檔。然而,油條不是那麼健康,所以家裡會做麥煎來搭配豆漿。被窩里的我,每當聽到轟隆聲,就知道早餐一定有麥煎。無懼天多冷,我都會立馬起床。

細細想來,除了微波爐泡麵,麥煎算是我學會烹飪的第一道菜。

第一次做麥煎是和妹妹一起。那時候的我們,還不懂比例,只是把准備好的麵粉、白砂糖、水一股腦倒進小盆子里,用筷子不停地攪拌。太稠了就加水,太稀了就加麵粉。折騰好一番,覺得像模像樣才結束這第一道工序。原本只打算準備半盆子的麵粉漿,竟變成了滿滿一大盆。

接著,我們在鍋中倒油,燒熱後把麵粉漿倒進鍋中。以前在一旁看著媽媽做麥煎,覺得很簡單。當自己真正去做才發現如此艱難。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不是燒焦,便是半生不熟。控制火候真的是一門學問。一大盆麵粉漿很快便見底,我們大受打擊。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最後,我們想著"破罐子歷首破摔",攤了最後一個麥煎。沒想到竟然成功了!油鍋稍熱,我們便把火調小,舀幾勺麵粉漿下鍋。之後將它攤平,約兩至三分鍾後,麵粉漿由白狀逐漸顯金黃色。待差不多成型後,我們用鍋鏟將它翻過來煎另一面。當我們此次"麥煎初體驗"的唯一成品出鍋時,心裡的收獲感和成就感不亞於考試得100分。

麥煎是莆田的一大特色,有咸和甜兩種味道。長大後,我也試著做過鹹味肢櫻數的,加入蔥花、香腸、玉米粒、土豆絲等。雖然鹹味的麥煎味道更加豐富,但我最鍾愛的還是那甜味的麥煎。之於我,它不單單是一道小食,而是承載著我最珍貴的回憶。

冬日裡,你想起的小食是什麼呢?有什麼特殊的回憶嗎?

想了解更多本地資訊,請持續關注"頭條莆田"。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問題,請私信聯系小編)

Ⅲ 澳門有什麼好吃的美食,有什麼特產



1.葡式蛋撻

葡式蛋撻是澳門小吃中最著名的,它早已成為了澳門美食的代名詞。蛋撻底托為香酥的蛋酥層,其上層是松軟的蛋黃層,酥軟兼備,香甜可口。在澳門有兩家蛋撻店是最著名的,一家叫做」安德魯蛋撻」,另一家叫做」瑪嘉烈蛋撻」。其實這兩家店名分別是一男一女的名字,而且他們曾經是夫妻,現在和肯德基進行蛋撻合作的就是瑪嘉烈蛋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