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秋樹是長什麼樣子
秋樹屬於紫葳科小喬木,它會在每年5~6月開花,之後便會結果,它的花朵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它的果實可用來播種。秋樹喜歡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生長,對土壤的要求很高,適合在疏鬆、肥沃、潮濕、深厚的中性土壤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長。
秋樹的樣子:
楸樹對水分的要求也很高,土壤中水分多時,植株很容易出現爛根的現象;土壤中水分過少時,植株葉子會出現乾枯泛黃的現象。楸樹不僅可供觀賞,它的莖皮、葉子、種子還能作為葯材入葯,可用來治療咳嗽、癰腫等症狀。
❷ 楸樹是什麼
(Manchurian catalpa)
學名:lpa bungei C.A.Mey.。又稱梓桐、木王、線楸、金絲楸。紫葳科,梓樹屬。
形態和用途
落葉喬木,高達30米,胸徑60厘米。幼枝無毛。葉對生,三角狀卵形或卵形,全緣或三五裂,長達15厘米,基部寬楔形、截形、圓形或心形,幼葉被單毛,後脫落。花冠鍾形,白色,內有紫色斑點;子房2室,有胚珠。蒴果長25~42厘米。花期4~5月,9~10月果熟。
楸樹樹干通直,樹冠狹長,是理想的林農間作和農田防護林樹種。材質細致,耐濕耐腐,作建築、傢具、船舶、礦山用材。葉蔭濃,花美觀,對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可作城市工礦區綠化樹種。樹皮和葉可治癰疽;種子治熱毒和疥瘡,並可利尿。嫩葉可食,葉可喂豬,又可搗敷豬瘡及毒殺金龜子幼蟲。花可炒食和浸提芳香油。樹姿優美,也可作庭園觀賞樹。
(李建文)
地理分布和生物學特性
楸樹分布於黃河中下游、淮河流域及長江以北的平原、丘陵、高原和低山地區,以山東、山西、江蘇、河南、陝西最為普遍。垂直分布多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區。
楸樹喜溫暖氣候,不耐寒冷,適生於年平均氣溫10~15℃、年降水量700~1200毫米的氣候,在山東和江蘇沿海地區生長良好。對土壤水分很敏感,對土壤肥力要求亦高,在深厚、濕潤、肥沃、疏鬆的中性土、微酸性土和鈣質土壤中,生長迅速;在積水低窪地和地下水位過高(0.5米以下)的地方不能生長。喜光,在庇蔭下或林分郁閉後均生長不良。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較強的抗性。深根性樹種,主根明顯,側根粗壯,在乾燥瘠薄的土壤中,側根水平伸展范圍較廣,根櫱和萌芽能力都很強。幼年生長較緩慢,樹高速生期在8~10年生以後,一直延續到15~20年,連年生長量1.0~1.5米;胸徑速生期出現在5~8年生以後,一直延續到15~30年,30年以後開始下降。
造林技術
①采種:應選擇15~30年生的健壯母樹采種。當果實由黃綠色變成灰褐色,頂端微裂時,即可採集。出種率約10%,種子純度70~80%,發芽率40~50%,千粒重4~5克。②育苗:方法有埋根、播種、插條等。楸樹結實少,根部萌櫱力強,埋根育苗是主要方法。選用粗1~2厘米的根,截成長15~20厘米,削成上平下斜形的根插穗,平埋或斜埋,株行距20×30厘米。出苗前一般不灌水。苗高10厘米時,及時灌水、鬆土、培土、除櫱。每根插穗上只留一個發育好、長勢旺的萌芽條。播種育苗多在春季進行。播種前用30℃溫水浸種4小時,撈出晾乾,再用3~5倍於種子的濕沙混合,堆在室內進行催芽。定時灑水、翻動,使內外溫度均勻。經70天左右,有30%的種子裂嘴,即可播種。一般採用低床落水條播法,行距20~25厘米,每公頃播種量15~30公斤。播後用細篩覆蓋0.5厘米厚的細土和細沙,然後,床面用葦簾等物覆蓋遮蔭。幼苗出齊撤除覆蓋物後,要加強肥水管理和鬆土除草、間苗等工作。當年苗高50~100厘米,每公頃產苗量15~30萬株。扦插苗育時,可采母樹的根櫱條和1年生苗作種條,截成長15~20厘米插穗,分級扎捆,放入地窖,一層插穗,一層濕沙。3~4月扦插,株行距20×30厘米,當年苗高可達1~1.5米。③造林:主要採用植苗造林,在春季或秋季進行。在山坡或溝邊造林,採用窄梯田、水平階或大穴整地;在平原地區採用帶狀整地後再挖大穴造林。楸樹是假二叉分枝,頂芽萌發力較弱,初植密度應稍大些,株行距1.5×2、2×2或2×3米。「四旁」植樹要選用樹高3~4米以上的大苗。④撫育管理:造林後每年鬆土除草2~3次,直到郁閉時為止;有灌溉條件地方在天旱時要澆水2~3次。營造片林可進行林農間作。對分枝角度大的枝條要及時短截,對於主幹低矮、分叉多的植株可採用平茬法。楸樹萌櫱生長很快,採伐後實行萌芽更新。
主要病蟲害有根瘤線蟲病、楸螟等。
(宋朝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