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感冒了為什麼老是出虛汗
出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具有調節人體體溫的作用,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出汗可散熱降溫、減少中暑。中醫認為,汗是人體津液受陽氣作用蒸發從毛孔排出的液體。生理性多汗見於炎熱的天氣、過高的室溫、過厚的衣褥或精神緊張等情況。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則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種提示,應引起重視。以下是中醫對一些常見的異常出汗現象所作的解釋:
自汗:不因天氣悶熱、服用發汗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津液外泄所致,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陽氣虛損的症狀。多見於患有佝僂病的孩子及甲亢患者。
虛汗:顧名思義,這種多汗乃因體虛所致,它既可以單獨出現,也可發生於多種疾病過程中。多見於兒童,有些兒童入睡後出汗不止,間或身體冰涼,這便是醫學上所說的「出虛汗」。有些兒童因為身體虛弱、感冒發燒或患肝炎等炎症使用大量抗生素(或其它葯物)後,導致出虛汗。成人也會出虛汗,一些體質虛弱的人在安靜情況下,或無原因而全身或局部出汗,甚至大汗淋漓,這也是「虛汗」。某些患急慢性疾病者或產後婦女體質特別虛弱,往往也會出虛汗。
盜汗:是中醫學上的一個病證名,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出盜汗的人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汗量相差懸殊很大。其中,重型盜汗病人往往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等症狀。中醫學認為,自汗和盜汗都屬於虛汗。
治表固本
中醫學認為,汗為心之液。若病人出汗太多或自汗、盜汗的病程持續時間過久,將導致精氣耗傷,出現精神倦怠、臉色蒼白、四肢乏力、不思飲食、容易感冒、睡眠多夢等陰陽失調的症狀,損害人體的身心健康,甚至誘發其他疾病。對兒童患者的影響尤其明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出汗過多會導致體內必棚遲漏需的微量元素流失和電解質失衡,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常出虛汗的孩子,會導致記憶力下降,鏈爛智力發育遲緩。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會使病情惡化,向「脫症」發展,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治療虛汗症,首先應找出導致虛汗的原因,如果是因疾病引起,應在止汗的同時積極治療疾病;如果是病後體虛,則應在止汗的同時加強調養,適量活動,以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對於原因不明的虛汗,最好請醫生幫助找到原因。
由於虛汗症由來已久,我國民間總結出了大量葯食兩用的止汗方。如用太子參8-10克,紅棗6顆,加一大碗水煮開後小火煎10分鍾,稍微當茶喝,每天一次;桃未成熟的乾果名碧桃干,有止盜汗、虛汗的功效。葯物方面,據了解,目前用於治療虛汗症的葯物尚不多,其中以廣州奇星葯業生產的「虛汗停顆粒」較為有名。該葯以宋代著名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中的「牡蠣散」為基礎,經對原處方進行調整和旦碧改進,運用現代制葯技術和先進生產工藝精製而成。根據中醫「虛則補之」的法則,精選煅牡蠣、黃芪、浮小麥、糯稻根、大棗等諸味葯材科學組方和配伍,達到益氣養陰、固表止汗的目的,尤其對氣虛或氣陰兩虛引起的自汗、盜汗效果顯著。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該葯在止汗的同時還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補鈣、調節植物神經的功能。
❷ 怎麼扎針灸
針灸根據我們人體的穴位來進行取穴,然後對穴位進行刺激,通過這種方法來幫助我們治療各種疾病。
一個人身上的穴位有很多個,僅僅是經穴就有360幾個,還不包含一些不常見的奇經脈絡。我們從針灸治病的各種成功案例可以分析出,很少有病人只針刺一個穴位就把病棚臘弊治好的,往往需要針刺很多個穴位,這些穴位共同作用,才能有效治癒我們的疾病。我們需要熟悉身體的各個穴位以及作用,並且掌握扎針的手法。
(2)出虛汗針灸扎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扎針手法:
1、進針練習: 一般來說,以左手扶持,右手進針(左撇子則相反)。具體方法是:以左手的拇指或食指爪切在紙墊或棉團上,右手持針,將針身垂直快速直接或捻轉刺入,以此反復練習。
2、另外進針需要掌握一定的准確度,務必要正中你要刺入的穴位。練習方法:准備一些半圓形的黃豆,將其放在每層棉墊的不同位置,黃豆的平面朝下,在棉墊的上方固定一點(用筆做一下標記)。
要求:在進針位置不變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扎到不同平面的黃豆,只允許改變針頭的方向,保證針扎到每個黃豆都是直線,針體不能彎曲,多次練鏈族習以達到要求為止。
3、捻轉練習:將毫針插入紙墊或棉團後,以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夾持針柄,在原處來回不停地捻轉毫針。
要求:幅度保持一致,速度要均勻。 開始的時候動作可慢些,針體要保持筆直,不能有彎曲,然後逐漸增加捻轉頻率。捻針和進針速度要均勻,不能時快時慢,不斷練習,達到頻率150~200次/分鍾即可。
4、具體的捻轉練習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小幅度捻轉法。 用右手拇指、中指前端(指腹的前三分之一)捏住針柄,食指指端壓在針尾上,用拇、中兩指捻轉,食指加壓,同時左手的食中指分開1~2厘米局孝,壓在棉墊上,右手持針垂直刺入左手食、中指之間,邊捻邊進針,到達針根處將針取出,重復操作,每次訓練30分鍾左右。
5、一種是大幅度捻轉法。右手的拇、食、中指同時捏住針柄,三指同時用力且均勻(不要出現中指不動,拇指、食指捻轉的情況),其他操作方法同小幅度捻轉法。
6、接下來小編將講述一下提插的練習。提插的練習還是比較簡單的,主要練習的是指力和腕力,在之前都練習到了。我們所要掌握的有這幾點:針刺入棉墊後,拇、食兩指捏住針柄,做上提下按的動作,針體不要彎曲,並練習斜插,橫插等多方向的提插練習。
網路經驗-如何學好針灸?(入門篇)-手法練習
❸ 總是出虛汗,中醫有哪些好的理療方法
氣為津之主,對津液有固攝作用,能防止津液無故丟失。汗液也是人體津液的一種,汗液平常被氣「封存」在人的體表之下,如果封存的力量不強,汗液就不能很好地被固攝住,自然像開閘的洪水四溢而出。可以先用虛汗停,治療表證,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比如平時的飲食應該均衡,可以用黨參,黃芪等泡湯煲粥等,小米粥等。或者找個中醫診斷治療!
體虛一慶耐困般是正氣不足,正氣中醫講的正氣,分脾氣和腎氣,體虛乏力多是陽虛陽虛和氣虛是分不開的,中醫講的動升陽人氣血充盈好動精神足,氣虛的人一般伴有虛症,寒氣濕氣重才懶言少語四支無力,在中醫學里,這種叫陰虛,假如是男人叫陽虛,有這種病的人,最好去看中醫,起碼中醫能治本。
❹ 手腳經常出虛汗是怎麼回事是腎虛導致的嗎如何有效緩解
手腳出虛汗,這種情況一般是腎虛導致,當然也有許鎮鬧鋒多其他問題。
我的同學小李,他是一位健身達人,平時都喜歡泡在健身房裡,而且學校舉行運動會的時候,每次他都能夠拿到冠軍,無論是千米長跑,還是百米速跑,小李的成績都是第一。
當然手腳經常出汗也有可能是腎虛,只有腎虛才會導致這樣的情況,使得自己體質變弱,那麼除了鍛煉之外,我們還應該進行一些食御晌補。比如早晨起床之後,我們可以喝一杯牛奶,牛奶裡面還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這對於我們的恢復是極其有幫助的,當然我們還可以吃一些核桃,以及一些黑芝麻,這些都是補腎的好食物,我們千萬不要選擇忽略,雖然這些食物看起來不起眼,但卻有著無窮的妙。
❺ 小孩出虛汗用艾針灸,灸什麼穴位
灸湧泉,足三里,太溪,關元,氣海,肺俞,脾俞,腎俞穴。
❻ 頸椎病針灸常用哪些穴位
最近這些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的生活壓力也是越來越大,996基本上都是常態。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上班族,由於每天的時間都是坐在辦公室前工作,久而久之,就會引發頸椎病,這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病症,深深地折磨著上班族。事實上,人們患上頸椎病之後,基本上是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的,但是不少人會嘗試用針灸治療頸椎病,雖然不能根治,但是也比一般的方法要好。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針灸治療頸椎病應該針灸那些穴位,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總而言之,以上五個穴位都是針灸治療頸椎病非常適合的穴位,如果你也有頸椎病的話,不妨也嘗試一下。
❼ 針灸都有哪些功效
現在有很多人不管是看病還是養生,都愛採取中醫方法,因為中醫療法的副作用是比較小的,而且能功效相當不錯。中醫針灸就是很常見的中醫療法,也就是通過用針法來刺激人體的穴位,就可以達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我對針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那麼針灸的作用與功效?我們一起來看看!
針灸是用來治療經絡不通造成的身體的疼痛的理療的方法,它可以幫助調理經理不通和血液流通不暢的情況,通過刺激穴位以後可以幫助活血和通絡。其次針灸還可以用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疾病、肩周炎、勞損、落枕、扭傷等等疾病,以及一些運動損失,包括崴腳等都是可以治療的。而且通過刺激穴位還可以達到減肥和治療痘痘的作用,也可以幫助調理內分泌的情況,起到調理陰陽平衡的作用。
針灸是有悠久歷史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隨著現代醫學科技的發達,在生活當中針灸既能治病,而且發展成日常保健手段了,所以要想保持身體健康,不妨嘗試一下針灸保健方法,大家可以試一下。
(圖片來自網路。)
❽ 針灸會痛嗎,腳底針灸哪個部位
針灸分為很多種,也有一些無痛的,侯國文教授的多功能套針就是無痛的,而且專治各種疼痛。針灸具體扎哪裡是根據疼痛的部位來說的,要根據需求選擇怎樣針灸。
❾ 總是出虛汗,中醫有什麼好的理療方法
有些人總是愛出虛汗這是體內氣虛表現,是因為沖肢外界原因出的汗,而是不由自主出汗。出汗都是因為肺氣不足,一般都表現為乏力,出汗,口乾,心悸,眩暈。嚴重的人還會因為虛汗伴有腰酸疼痛,手足心熱的症狀。總的來說,其實出汗並不是稀奇事,出汗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況,但是有些人是因為身體原因出虛汗。沒有外界被動出汗就要重視一下了,記得要調理自己的身體。
❿ 初學針灸扎自己哪裡
針灸是屬於針刺和艾灸的兩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合在一起稱虧沖為針灸,廣泛應用於中醫臨床,可治療多種疾病,比如一些急性病症昏迷,暈厥,休克等,慢性疾病,頸腰椎疾病,在臨床上都有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