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慌胸悶喘不過氣,常按哪些穴位,可緩解不適
心慌胸悶、喘不過氣來通常是一些疾病的前期徵兆,如冠心病、心臟病、高血壓、心律失常等,切不可忽視這些症狀。那麼當我們發現自己有以上症狀時,可以先通過按摩以下幾處穴位緩解不適,然後再就醫會診,通過葯物治療解除病痛。
按摩膻中穴。膻中穴位於我們胸前的正中線上,即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點,是人體穴位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穴位。膻中穴主治的是胸痹心痛、腹部疼痛、心悸、心煩、呼吸困難、氣喘等症。每天睡覺前建議大家按摩一下膻中穴,可以排遣一下一整天心中的悶氣,舒緩一下心情。膻中穴的按摩分為兩種:揉膻中穴和推膻中穴。揉膻中穴是指用你的食指和中指的指端按揉膻中穴,每次約揉50-100次;推膻中穴是指用你雙手的大拇指指腹從膻中穴向外推,每次約推50-100次。
以上三處穴位,平時有空時就可多揉揉,既可避免疾病,又可以增強身體素質。
2. 內關穴:緩解治療頭暈、心痛、暈車
內關穴歸屬手厥陰心包經,有抒壓、解除疲勞改善胸痛、心悸、盜汗,舒緩腹脹感,緩解治療頭暈、心痛、暈車等作用。
內關穴的位置:在手掌面關節橫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凹陷處。詳見本文圖解內關穴的准確位置尺迅圖及穴位療法。
【取穴位置】
位於手掌面關節橫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凹陷處。
【解剖位置】
在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深部為旋前方肌。有前臂正中靜脈、正中動脈和骨間前動、靜脈分布;布有前臂內、外側皮神經,深層有正中神經干及骨間前神經分布。
【作用功效】
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主治病症】
主治疾病:心痛,心陵圓此悸,胸痛,胃痛,嘔吐,孕吐、暈車、手臂疼痛;呃逆,健忘,失眠,癲狂,癇證,郁證,眩暈,中風,偏癱,哮喘,偏頭痛,熱病,產後血暈,肘臂攣痛。心絞痛,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無脈症等。
幫助入眠,可調節自律神經,抒壓、解除疲勞,改善胸痛、心悸、盜汗,舒緩腹脹感,緩解治療頭暈、心痛、暈車等。
【穴位配伍】
內關穴配公孫穴治肚痛;
內關穴配膈俞穴治胸滿支腫;
內關穴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脘痛、嘔吐、呃逆;
內關穴配外關穴、曲池穴治上肢不遂、手振顫。
內關穴配患側懸厘穴治偏頭痛;
內關穴配建里穴除胸悶;
內關穴腔森配大陵穴、神門穴主治失眠;
內關穴配郄門穴主治心痛。
【穴位按摩】
合並食指中指,兩指按揉內關穴100~200次,可緩解暈車、嘔吐、心痛等。
艾灸方法:用艾條溫和灸內關穴,每日一次,可以治療痛經。
3. 頭痛的時候按摩虎口能舒緩,這有科學依據嗎
一位網友分享了一種緩解偏頭痛的方法:我常常發生偏頭痛,用盡了所有緩解的葯物和方法都沒用。之後我看到一個「偏方」說,用夾子夾住食指和拇指間的虎口,就能馬上止痛。我試了一下,大概1分鍾後,頭痛就有所緩解,20分鍾後,頭痛居然減退了一大半。
其實,這位網友運用的是中醫的「穴位止痛法」。這種方法確有其道理,但是千萬不可盲從。
偏頭痛病因多,刺激合谷穴太片面上述網友說的用夾子夾虎口,實際是刺激虎口處的合谷穴。
背痛開關——搓捂後腰
腰部是中醫所指的帶脈所行之處,特別是脊椎兩旁,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經常按摩有助於緩解腰酸背痛。
4. 正確按摩腋窩有哪些好處呢
腋窩是人們在日常活動中很少觸及的部位,更不會有人想到按摩它竟能治病。其實,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很重視腋窩的保健作用,有的醫學專家還將腋窩歸為人體五大保段纖健區之一。經常按壓腋窩對健康很有好處。腋窩處有一個重要穴位,中醫定名握孫仿為極泉。它的標准部位在腋窩頂點的腋動脈搏動處。中醫認為,針灸、按摩極泉穴有寬胸寧神的功效,可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病後遺症等循環系統疾病,以及肋間神經痛、癔病等神經系統疾病,還有乳腺疾病、肩周炎等。人體解剖學則揭示,腋窩處不僅有動靜脈血管,而且有大量的淋巴組織,擔負著血液輸送、免疫防禦功能。西醫認為,常按腋窩,通過改善血液供應、刺激淋巴,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進食慾,提高消化能力。
1、調氣和血,解痙止痛;
2、促進神經體液循環,使全身器官享受更多養分和氧氣;
3、增強食慾,提高消化能力;
4、增強肺活量,提高呼吸系統功能;
5、使體內代謝物中的尿酸、尿、無機鹽及多餘水分順利排出,增強泌尿功能,並使人體內外生殖器官和生殖細胞更健康,提高性功能;
6、還能緩解「心痛」,對肘臂冷痛也有一定療效。按捏時一定要注意方法得當,凱賣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運用腕力,帶動食、中指有節律地捏拿腋下肌肉3~5分鍾(至少108次)。按捏時兩肘要略抬高,切忌暴力勾拉。同時也應注意指甲剪短,避免觸傷皮膚及血管神經。
5. 按什麼穴位可以緩解心跳加速
少府穴、內關穴、 常用於治療心絞痛,心律不齊心肌炎等。
6. 可以緩解疼痛的穴位
可以緩解疼痛的穴位
可以緩解疼痛的穴位,生活中,每一個人身材都會有一下毛病,而這些毛病會讓人很疼痛,而疼痛是很令人難受的。那麼又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人在疼痛的時候,可以緩解疼痛?下面是關於可以緩解疼痛的穴位的內容。
可以緩解疼痛的穴位1
疼痛令人難受,偏偏疼痛的種類又多,頭痛、筋骨扭傷痛、月經痛、腰酸背痛、牙痛等等,很多人都無法忍受這些難熬的疼痛,選擇吃止痛葯。其實,在中醫的針灸科里有六大治痛要穴,只要記住這六個穴位的位置,以後面對惱人的疼痛就可以不吃止痛葯,而自己解除疼痛。
一些特定穴位可以解除人的疼痛有科學研究的證實,維也納大學附屬醫院麻醉與重症治療科醫學博士賀拉夫從中醫理論中,找到五個止痛的穴位點,他做了實驗,在救護車運送外傷患者的過程按壓穴位,希望能在葯物介入前透過穴位按摩替傷者止痛。
研究結果發表在《麻醉與鎮痛》期刊,在抵達醫院前,按壓穴位那組的患者不僅疼痛明顯降低,而且傷患的焦慮減輕、心跳趨於穩定,滿意度也較高。實例證實穴位按摩可以有相當程度的緩解疼痛。
中醫從各大經絡通過的位置找出人體的穴脈,以下是可以解除疼痛的6大穴位。
1、合谷穴
合谷穴是中醫臨床常用來治痛的要穴。它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道,可治療臉部五官的痛症:頭痛、眼睛痛、牙痛、喉嚨腫痛等。頭痛按合谷穴,臨床上遇到牙痛的患者,針刺合谷上方。合谷穴還能治療身體上肢痛、腰痛、肚子痛等。
如果無法找到正確的合谷穴,可以按虎口附近,愈靠近頭部的疼痛空蔽神就按愈上方、靠近下肢就按下方,左側按左手、右側按右手。其實合谷穴附近還有二間、三間、陽溪、偏歷等穴,只要按手的虎口即可止痛。
合谷穴的位置:把手指並攏平放在桌上,往最高的點壓下去,用力稍偏向食指,有酸麻脹痛的感覺即表示壓的位置正確。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顧名思義,按了此穴一天可以走三里路。換言之,足三里能緩解膝腿疼痛,沒辦法走路的人,按壓後可以讓雙腿變得比較有力,也可緩解走路後下肢疲勞。
它位於足陽明胃經,腸胃問題,胃痛、胃痙攣、脹氣、消化不良、十二指腸潰瘍、便秘、肚子痛等症狀,都可以按足三里穴,它是調理腸胃功能的保健要穴。
足三里穴位置:膝蓋外側有個有個凹陷處下方三吋(約四指寬)的位置。
3、三陰交穴
三陰交是三條陰經交會處: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處,它主要調理肚臍以下的疼痛,如經痛、產痛、更年期綜合症……等皆可按壓。中醫師提醒並攔,該穴有刺激子宮收縮的效果,懷孕期間最好避免按壓。
三陰交位置:腳踝內側最高點往上三吋(四指幅寬)的地方。
4、 委中穴
一些搬重物、坐姿不良的上班人士易腰酸背痛。按壓經過的委中穴,可治療腰、脊、背等疼痛,坐骨神經痛及背側下肢活動不便也可按委中。
委中穴位置:位在大腿後側,膝窩中央兩條筋之間的位置。
5、內關穴
按壓內關穴能夠防治心血管疾病,舒緩心絞痛、心律不整。此外,內關穴是聯絡三焦經的絡穴,所以它能調節三焦氣機、活血止痛;同時它又與奇經八脈中分布於胸腹的陰維脈交會,因此可治胸中諸疾,如咳嗽、氣喘、嘔吐、胃痛等症狀。按壓內關穴還能達到安寧心神,消除緊張心情。
內關穴位置:手用力握拳,前臂內側會有兩條筋浮起來,在兩筋之間,手腕橫紋上兩吋(三指幅寬)的位置。
6、陽陵泉
陽陵泉穴在足少陽膽經上, 一般外傷或筋骨方面如拉傷、關節炎、五十肩、肩頸酸痛、運動傷害、扭挫傷、落枕,通常只要將陽陵泉疏通,筋就自然鬆了。
陽陵泉位置:小腿外側,腓骨小頭下方凹陷處。
下次哪兒感覺痛得難受,別急著吃止痛葯,先按按身體的止痛穴位,讓自己緩解一下疼痛,可以免去吃止痛葯。
可以緩解疼痛的穴位2
頭痛
揉兩眉間
無論感冒還是心煩,頭疼總是緊緊相連。
緊鎖眉頭時,不妨輕輕舒展,可有助於舒緩頭疼。頭疼時,不妨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輕輕揪揉這個部位皮膚,以局部感覺微麻、發脹為宜,如果真有疾患,這個地方會出現一個紅或深紫的印子,像被刮出的.痧一樣。一般揪揉2分鍾即可。動作宜慢不宜快,但要稍微有點力度。一般的頭痛立刻能見效。
這兒有個穴位叫「印堂穴」,位於督脈之上斗虧,按摩印堂穴所在的這個部位有助於推動督脈氣血運行,緩解頭痛、鼻部不適等症狀。
背痛
手助後腰暖
如果腰酸背痛,不妨嘗試一下雙手搓搓後腰,你會發現腰酸背痛的症狀有所改善。先將兩手對搓發熱,緊貼後背脊柱兩側的腰眼處,稍停片刻,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腰部是中醫所指的「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經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自然有助於緩解腰酸背痛啦。
牙痛
按虎口下關
牙痛讓人坐卧不安,這時不妨按壓一下這兩個部位:一個是在百姓常說的「虎口」附近,中醫的合谷穴也在這個位置。揉壓「虎口」時,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並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發揮此穴道療效。
但要注意,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刺激。另一個是在面部,耳朵前方,顴骨下方的凹陷處。感覺牙痛,可以用手指或指關節按壓這個部位,也是下關穴所在。中醫認為手陽明經的脈絡入下排牙齒,足陽明經的脈絡入上排牙齒,合谷、下關兩個穴位都是陽明經穴,按摩這兩個地方能有助止牙痛。
肩痛
提揉肩上「井」
很多人經常幫肩痛的父母揉肩,但很少有人知道揉肩止痛的原因及標准動作是什麼。揉肩止痛除了舒活了肩部氣血,還有一個原因是揉到了肩上的一口「井」——肩井穴。
按摩肩井穴能直接或輔助治療肩膀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症狀。很多父母年事已高,常感腰酸背痛,「拿肩井」是好辦法。
具體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坐直,按摩者立於被按摩者身後,雙手虎口張開,四指並攏,搭在被按摩者雙肩井部位,四指與拇指相對用力做有節律的拿捏動作。如果再用空心拳幫老人捶捶後背,效果會更好。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過重、過久,尤其血壓高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心痛
手腕上「玄關」
手腕橫紋往上約三指寬處,有一把解除心痛的「鑰匙」,是內關穴所在。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絡」穴,是中醫用來治療心臟疾病的核心用穴,幾乎所有與心臟異常有關的症狀均可使用。
心臟不好者若突發心絞痛,除了含硝酸甘油,還可按內關穴,對其行點、按能活血通絡,止痛。一般需按5分鍾。僅作輔助治療以及急救使用。
胃痛
點按足三里
氣血虛或消化不良的人,稍吃多一點就會引起腸胃脹痛。中醫認為,通過穴位按摩,可起到調整胃的機能、鎮痛、降逆氣化濁氣的養生功效,進而緩解胃痛胃脹等不適症狀。足三里穴位於膝蓋邊際下三寸(相當於四個手指並攏的寬度),在脛骨和腓骨之間。以兩手拇指端部點按足三里穴,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痛經
腳背對點按
痛經讓許多女孩子痛苦。按摩哪個部分能緩解痛經?答案就在腳背上,在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這是太沖穴的位置。按揉這個點,具有明顯疏肝止痛作用,有助治療痛經。
具體按摩方法如下: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鍾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鍾
7. 別依賴止疼葯!按按身上6個止疼開關就能緩解
【導讀】:人生在世,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身體不適。如果不是發生病變性的疼痛,不妨找找身體的幾個止疼開關,可以幫你緩解疼痛不適感。下面就來看看女人身上有哪些止疼開關吧!
身上七個止疼開關 早看早知道
頭痛開關——揪揉眉間
無論你是感冒還是心煩,頭疼總是如影隨形。在你緊鎖眉頭時,不妨輕輕舒展開來,因為解除頭痛的開關就藏在兩眉之間。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推拿科副主任中醫師戴奇斌說,兩眉間有個「印堂穴」, *** 這個位置有助於緩解頭痛、鼻部不適等症狀。頭疼時可以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地揪揉這個部位2分鍾左右,動作宜慢不宜快,稍微用點力,以感覺微麻、發脹為宜。一般的頭痛立刻就能見效。
背痛開關——搓捂後腰
背痛時,用雙手搓搓後腰,腰酸背痛的症狀會有立竿見影的改善。腰部是中醫所指的「帶脈」所行之處,特別是脊椎兩旁,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經常 *** 能有助於緩解腰酸背痛。具體做法是將兩手搓熱後,放在後背脊柱兩側的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至尾骨處。經常背痛的人可以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牙痛開關——按虎口或下關穴
「牙痛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牙痛總會讓人坐卧不安,此時不妨試試身體兩個止牙痛的穴位。一個在「虎口」附近,即拇指、食指合攏時肌肉的最高處。揉壓虎口時,應朝小指方向用信鋒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發隱櫻揮療效。需要提醒的是,孕婦不要 *** 該位置,以免耗損胎氣。另一個在耳朵前方,顴骨與下頜之間的凹陷處,即下關穴。牙痛時可以用手指或指關節按壓這個部位,也有止痛作用。
肩痛開關——提揉「肩峯」
很多人經常幫父母揉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揉肩止痛的標准動作是什麼。戴奇斌介紹說,揉肩除了能舒活肩部氣血,還能按壓「肩井穴」,即 *** 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肩部最高處,有助於緩解肩膀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落枕等症狀。具體操作方法是,雙手虎口張開,四指並攏,自然地搭在被按者肩部,五指用力拿捏,如果再用空心拳捶捶後背,效果會更好。需要提醒的是, *** 不要過久、用力不要過度,尤其是血壓高或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不可久按、重按。
心痛開關——點按手腕
手腕橫紋往上約三指寬處,即為心痛開關,此處也是中醫所指的內關穴。若突發心絞痛,除了含服硝酸甘油外,還可以點按此處5分鍾,能夠活血通絡,起到止痛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此法僅作輔助治療滑攜晌以及急救使用,為了以防萬一,發病時務必及時就診。
痛經開關——揉捻腳背
痛經開關在腳背上,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凹陷處。具體 *** 方法如下: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腳,以有酸脹感為宜,1分鍾後再用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腳即可。
8. 心俞的准確位置圖作用 按摩緩解心痛讓你安心睡個好覺
5心俞穴的取穴方法
取穴時患者一般可以採用正坐或俯卧姿勢,心俞穴位於人體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或左右約1.5寸)。
6人體穴位閉圓配伍
配悉態如巨闕穴、內關穴治睜啟心痛、驚悸;
配內關穴、神門穴 治失眠、健忘。
7心俞穴的刺法
向內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沿季脅到達前胸。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氣胸。
8心俞穴的灸法
掌灸3~5次,太陽灸灸5~7天。
9. 乾咳嗽伴有心痛按什麼穴位
你好,考慮還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症狀。建議服用葯物對症治療。可以按摩肺腧和膻中穴 。
10. 心臟有點問題的患者,平時該做怎樣的按摩保養
心臟有點問題的患者,平時該做怎樣的按摩保養?
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心臟病患者那麼心臟有點問題的人,平時該做怎樣的按摩保養呢我們一起來聊聊看吧。
心絞痛患者在大量體力活動時,可能會出現胸悶、胸痛、氣短等症狀,穴位按摩能擴張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緩解症狀。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心臟按照整齊、適度的節奏跳動,但有的時候心臟會跳動的過快或過慢,或者節奏變得不整齊,讓我們出現或輕或重的心慌感覺。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心律失常。臟病是心臟系統疾病的總稱,包括的疾病有: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種心臟病,其常見症狀有心悸、呼吸困慧咐旦難、發紺、咳嗽、咯血、胸痛、水腫、少尿等。心臟病的發病率在人類疾病中居於首位,一旦確簡喊診心臟病就好像身體里埋藏著一個“定時炸彈”,可能隨時會發生生命危險。
適當的運動對我們的心臟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生活中我們要經常運動,每天適度運動20分鍾,可使患心臟病的幾率減少30%。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主要治療心痛,胸悶等心系疾病。如圖,位於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伸肌健與橈側腕屈肌間之間,內關還是個神奇的穴位,它既可以在心動過快的時候讓它慢下來,又能在心動過緩的時候讓它快起來,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按摩穴位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作用,心律失常之所以發生,根本原因是心臟血液供應不足,以及在此基礎上發生的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異常、心肌細胞離子通道紊亂以及心臟起搏傳導功能異常。這被稱為引發心律失常的四根“導火索”。
經過以上大概的了解你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吧,平時一定要多注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