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69種淡水魚名稱和圖片
常見的淡水魚如下:
1、草魚
草魚的俗稱有:鯇、鯇魚、油鯇、草鯇、白鯇、草魚、草根(東北)、厚子魚(魯南)、海鯇(南方)、混子、黑青魚等。體延長,亞圓筒形,體青黃色,頭寬平,口端位,無須,咽齒梳狀,生長快,肉味美,魚膽有毒。
棲息水的中下層,性活潑,游泳迅速,常成群覓食。以水草為食,在幹流或湖泊的深水處越冬。是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B. 淡水魚有哪些有圖片
望採納!!!
一、魚類常識
1、幾種常見淡水魚在我國的分布狀況,活動水層及食性。
A 白鰷,分布極廣,江河湖庫各大水系都有它的行蹤。活動於水的中上層,體形不大,但性情兇悍,屬雜食性魚種,我國東南部區域是它活動的主要水域,也是釣取的主流地區。
C. 淡水鱸魚長的什麼樣子
淡水鱸魚如下圖所示:
淡水鱸魚,是真鱸科下麥鱈鱸屬的一種肉食性淡水魚。盡管在當地方言中稱為「鱈」(cod),但是這種魚其實與北半球海洋的鱈屬(Gas)魚類毫無關系。墨瑞鱈發現於澳大利亞墨累-達令流域,無論從經濟還是生態學角度上講,它都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有脊椎野生動物之一。墨瑞鱈是澳大利亞純淡水魚中最大的,也是世界上純淡水魚中最大的一種。 墨瑞鱈的學名曾有一段時間被改為M.peeliipeelii,以與墨瑞河鱈區別,當時墨瑞河鱈被認為是墨瑞鱈的亞種。2010年,墨瑞河鱈成為完全的種,得到種名M.mariensis,於是墨瑞鱈的種名改回M.peelii。 雖然原本墨瑞鱈棲息於幾乎自整個墨累-達令流域,但是自澳大利亞英國殖民時期以來,墨瑞鱈的數量因過度捕撈和環境破壞而急劇減少,現在已成為瀕危物種。 墨瑞鱈是一種肉食性魚類,靠捕捉其他魚類為食。在春季產卵後,親魚會盡職盡責地保護卵。在澳大利亞水族館,墨瑞鱈是一種很常見也很受歡迎的魚。
D. 圖片上的魚是什麼魚,在廣西地區,是淡水魚
如圖 , 筍殼魚 學名
塘鱧科 Eleotridae 尖塘鱧屬 Oxyeleotris 魚類
下圖為 斑駁尖塘鱧 Oxyeleotris marmorata , 俗稱 雲斑尖塘鱧、筍殼魚
E. 淡水魚品種大全及圖片
淡水魚品種大全:
一、鯽魚
鯽魚是我國最常見的淡水魚類之一,為鯉科鯽屬淡水魚類的統稱,俗稱鯽瓜子、土鯽、鯽殼等,全國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庫、沼澤等水體中均有分布,雜食性,喜群集而行、擇食而居,主要以水生植物、藻類、水生昆蟲及幼蟲等為食。
F. 我國鄱陽湖裡淡水魚有哪些最好要有圖片、名稱及生活習性!!!
1、鯉魚。中文別名:鯉拐子、鯉子。鯉科(Cyprinidae)中粗強的綠褐色魚,學名Cyprinuscarpio。原產亞洲,後引進歐洲、北美及其他地區。鱗大,上齶兩側各有二須,單獨或成小群地生活於平靜且水草叢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雜食性,尋食物時常把水攪渾,增大混濁度,對很多動植物有不利影響。因此,常被認為是不受歡迎的,人們要花很大力量才能除掉它。
2、青魚。青魚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長江以北較稀少;它是長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漁業資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養殖對象,為我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3、草魚。草魚(Ctenopharyngodonidellus)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草魚屬。草魚的俗稱有:鯇、油鯇、草鯇、白鯇、草魚、草根(東北)、混子、黑青魚等。英文名:Grasscarp。棲息於平原地區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於水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性活潑,游泳迅速,常成群覓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在幹流或湖泊的深水處越冬。生殖季節親魚有溯游習性。已移殖到亞、歐、美、非各洲的許多國家。因其生長迅速,飼料來源廣,是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4、鰱魚。鰱魚(Chub)又叫白鰱、水鰱、跳鰱、鰱子,屬於鯉形目,鯉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體形側扁、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白色。頭較大。眼睛位置很低。鱗片細小。腹部正中角質棱自胸鰭下方直延達肛門。胸鰭不超過腹鰭基部。各鰭色灰白。形態和鱅魚相似,鰱魚性急躁,善跳躍。鰱魚是人工飼養的大型淡水魚,生長快、疾病少、產量高,多與草魚、鯉魚混養。其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是較宜養殖的優良魚種之一。為我國主要的淡水養殖魚類之一。分布在全國各大水系。
5、鱅魚。鱅魚(Aristichthysnobilis)又叫花鰱、胖頭魚、包頭魚,大頭魚、黑鰱(還有的地方叫麻鰱)。外形似鰱。側扁。是淡水魚的一種。頭部大而寬,頭長約為體長的1/3。口亦寬大,稍上翹。眼位低。
6、鯽魚。鯽魚屬鯉形目、鯉科、鯽屬,是一種主要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喜群集而行,擇食而居。鯽魚肉質細嫩,肉味甜美,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並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鯽魚葯用價值極高,其性味甘、平、溫,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濕利水、補虛贏、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鯽魚分布廣泛,全國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產,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鯽魚最肥美,為我國重要食用魚類之一。
圖:
G. 這是家鄉的小溪里的魚有那位知道叫什麼啊~照片付下
鯉科Cyprinidae白甲魚屬(突吻魚屬)Onychostoma 魚類
下圖為 多鱗白甲魚 Onychostoma macrolepis ,(多鱗鏟頜魚Varicorhinus macrolepis)
分布於長江、淮河、渭河及海河的上游滹沱河等,常棲息於山區河溪、水質清澈以及多礫石的水。
H. 請問這種圖片中的這種淡水魚學名叫什麼
就是普通的沙鰍,沒什麼特別的呀。全國各地都有的,只是顏色形狀可能會略有不同。干凈的河流裡面才能生長,一般體長10~20厘米
沙鰍,又稱沙墜,通身亮黃色。體長而側扁,頭側扁。吻尖。體被細鱗,頰部有鱗或裸露。眼側位,眼下刺分叉或不分叉。口下位,呈弧形。須3對或4對,其中吻須2對,聚生於吻端,口角須1對,在頦下的1對須有時為 1對突起所取代或缺如。骨鰾囊是由第二椎骨橫突的背、腹支與第四椎骨橫突的腹肋和懸器構成的;鰾前室部分為骨質或全為骨質囊所包;游離的鰾後室發達或退化。側線完全。尾鰭分叉。臀鰭分枝鰭條5根。分布范圍東至中國黑龍江和日本,西至巴基斯坦,南至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為淡水中小型底層游泳魚類。——《網路》
I. 淡水魚種類大全圖片
淡水魚種類大全圖片:
1、鯽魚
我國分布最廣的魚類之一,品種眾多,常見的有土鯽、銀鯽、白鯽、湘雲鯽等等。鯽魚對溫度的要求相對其他魚並不是那麼苛刻,幾乎是全年可釣,而且生命力極強只要有水就能生存,因此它也成了釣魚人首選的目標魚。
J. 如何找到169種淡水魚名稱和圖片
1、中華鱘:鱘科英文名:Acipenser sinensis Gray俗稱:鰉魚、臘子頭背部骨板光滑。背鰭前骨板一般為12~14。幼體骨板之間的皮膚光滑,成體較粗糙。頭部皮膚布有梅花狀的感覺器一陷器。鰓耙14~28。為洄遊性魚類,棲息於大江河及近海底層。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為礫石的江段繁殖,產卵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卵為粘性。一般成熟雄魚重80市斤以上,雌魚重240市斤以上。親鱘在生殖期間基本停食,幼鱘主食各類底棲動物,成魚食昆蟲幼蟲、硅藻及腐殖質。
2、長江鱘:鱘科英文名: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俗稱:鱘魚、沙臘子各行骨板問的皮膚遍布顆粒狀細小突起,極為粗糙,頭背面在幼體具有明顯的小刺。背鰭前有10~12塊骨板。鰓耙33~54。為淡水定居性魚類,棲息於長江上游水流較急、石質河底的十流中。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達到性成熟的個體,雌魚體重為20市斤左右,雄魚體重10市斤上下。魚卵可加上成魚子醬,鰾和脊索能製作魚膠。
3、白鱘:白鱘科英文名: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俗稱:象魚、鱘鑽子頭部特長,占體長的1/3,小個體約占體長的1/2,布有梅花狀的感覺器一陷器。吻延長,呈劍狀,其腹面具短須1對。眼甚小。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頜均具細齒。鰓孔大。鰓膜後緣尖。體表光滑無鱗。棲息於江河中下層,有時進入大型湖泊。健游,性兇猛,主食魚類,也食蝦、蟹等。春季在長江上游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