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齶舌弓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哪個可以圖片搜索 2025-10-07 09:53:28
女人的精子卵子圖片 2025-10-07 09:17:27
穎寶圖片大全唯美 2025-10-07 09:16:42

齶舌弓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25 02:09:14

1. 請問口腔這個圖片上的器官是什麼 器官專業名字叫什麼畫紅色圈裡

俗稱小舌頭,醫學上稱之為懸雍垂,懸掛的懸,雍和宮的雍,垂直垂直的垂。這是一個特殊的結構,它位於齶部的正中。它參與齶咽閉合。齶咽閉合是由懸雍垂、軟齶、舌齶弓、咽齶弓和舌根部共同形成。有了齶咽閉合,發音才能准確。臨床上一些齶裂的病人,由於懸雍垂缺如或者軟齶比較短,所以齶咽閉合不良,會出現一種含糊不清的語音,醫學上稱之為齶裂語音。所以在齶裂手術以後需要進行語音治療才能達到齶咽閉合。懸雍垂還是比較重要的。

2. 能幫忙給找一份詳細的口腔結構圖嗎學習音標用.謝謝了

口腔結構(圖)
口腔(oral cavity)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與外界相通,後經咽峽與咽相續。口腔內有牙、舌等器官。口腔的前壁為唇、側壁為頰、頂為齶、口腔底為黏膜和肌等結構。口腔借上、下牙弓分為前外側部的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和後內側部的固有口腔(oral cavity proper);當上、下頜牙咬合時,口腔前庭與固有口腔之間可借第三磨牙後方的間隙相通。臨床上當病人牙關緊閉時,可藉此通道置開口器或插管,注入葯物或營養物質,同時防止舌的咬傷。

(一)唇與頰

口唇(oral lips)構成口腔的前壁,分為上、下唇。兩唇之間的裂隙稱口裂,其兩側結合處稱口角。上唇的外面正中線上有一縱行的淺溝稱為人中,是人類特有的結構,昏迷病人急救時常在此處進行針刺或指壓刺激,促使病人蘇醒。

頰(cheek)構成口腔的兩側壁,與上唇之間的淺溝為鼻唇溝。

(二)齶

齶(palate)構成固有口腔的頂。其前2/3為硬齶,主要由骨齶為基礎,覆蓋黏膜而成。軟齶後部斜向後下,稱齶帆(pala- tine velum)。齶帆後緣游離,中央有向下的突起稱齶垂(uvula)。齶垂的兩側有兩對黏膜皺襞分別連於舌根和咽的側壁,前方的一對稱齶舌弓(palatoglossal arch),後方的一對稱齶咽弓(palatopharyngeal arch)。兩弓間的窩稱扁桃體窩(tonsillar fossa),內容納齶扁桃體。齶垂、兩側的齶舌弓與舌根共同圍成咽峽(isthmus 0f fau- ces),是口腔與咽的分界線。

(三)舌

舌(tongue)位於口腔底,是一肌性器官,具有感受味覺、協助咀嚼和吞咽食物以及輔助發音等功能。

1、舌的形態 舌分為上、下兩面。上面稱舌背,其後部以呈「八」形的界溝(terminal sulcuc)分為前2/3的舌體(boay of tongue)和後1/3的舌根(root of tongue),舌體的前端稱舌尖(apex of tongue)。舌的下面正中線上有一連於口腔底的黏膜皺襞,稱舌系帶(lingual frenulum),其根部的兩側各有一小黏膜隆起,稱舌下阜(sublingual caruncle),是下頜下腺與舌下腺大管的開口處。舌下阜的後外方延續為舌下襞(sublingual fold),其深面埋舌下腺。

2、舌的構造 舌主要以骨骼肌作基礎,表面覆以黏膜而成。

舌背的黏膜呈淡紅色,有許多的小突起,稱舌乳頭(1ingual papillae)。根據形態與功能的不同分為四種:絲狀乳頭(filiform papillae)數量最多,呈白色,具有一般感覺功能;菌狀乳頭(fungi—form papillae)呈鈍圓形,鮮紅色;輪廓乳頭(vallate papillae)體形最大,排列在界溝的前方;葉狀乳頭(foliate papillae)在人類為退化的結構;後三種乳頭中含有味覺感受器。

舌根的黏膜內,有由淋巴組織構成、大小不等的小結節,稱舌扁桃體(1ingual tonsil)。

舌肌為骨骼肌,分舌內肌與舌外肌。舌肌收縮時改變舌的形狀。舌外肌收縮時改變舌的位置。舌外肌中最重要的是頦舌肌(genioglossus mus-cle)。該肌起自下頜體內面中線的兩側,肌纖維呈扇形止於舌。雙側頦舌肌同時收縮拉舌向前下方(伸舌);單側收縮時可使伸向對側。當一側頦舌肌癱瘓時,舌尖偏向癱瘓側。

(四)牙

牙(teeth)嵌於上、下頜骨的牙槽內,分別排成上、牙弓。

1、牙的形態 牙分為牙冠、牙頸、牙根三部分。暴露於口腔內的牙冠(crown of tooth),色白而光澤;嵌於牙槽內的稱牙根(root of tooth);介於牙冠與牙根之間的部分被牙齦包繞,稱牙頸(dental neck)。

牙的內部空腔稱牙腔(dental cavity),位於牙根內的稱牙根管(root canal of tooth),與牙槽相通。牙腔內有牙髓(dental pulp),其中富含有血管和神經,當牙髓發炎時,可引起劇烈的疼痛。

2、牙的構造 牙主要由淡黃色的牙質(dentine)構成,牙冠表面覆有一層白色光澤的釉質(enamel),牙根與牙頸表面覆有一層黏合質。牙齦、牙周膜和牙槽骨共同構成牙周組織,對牙有保護、支持和固定作用。

3、牙的名稱及萌出時間 人的一生中有兩套牙發生。人出生後,一般在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乳牙(decious teeth),3歲左右出齊,共20個。乳牙分切牙、尖牙和磨牙。6歲左右乳牙開始脫落,更換成恆牙(permanent teeth),在12~14歲出齊。恆牙分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第三磨牙萌出較晚,有些人到成年後才萌出,稱遲牙,甚至終生不萌出,成人恆牙有28--32個。

4、牙的排列與牙式 牙呈對稱性排列。臨床上為了記錄牙的位置,以被檢查者的方位為准,用「+」記號記錄牙排列形式稱牙式,並用羅馬數字I~V表示乳牙,用阿拉伯數字1--8表示恆牙。

(五)口腔腺

口腔腺(salivary dand)是開口於口腔的各種腺體的總稱。口腔腺分大、小兩類,能分泌唾液。小唾液腺包括唇腺、頰腺等。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三對。

腮腺(parotid gland)為三對大唾液腺中最大的—對,整體略呈三角楔形,居外耳道的前下方。腮腺管(parotid ct)發自腮腺的前緣,在顴弓下一橫指處向前越過咬肌表面,最後穿頰肌,開口於上頜第二磨牙牙冠相對的頰黏膜上。

下頜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位於下頜體的深面,略呈卵圓形,腺管開口於舌下阜。

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位於舌下襞的深面,腺管開口於舌下阜與舌下襞。

3. 扁條體在哪個位置

扁條體即扁桃體,位於扁桃體窩內。扁桃體位於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會處,此處的粘膜內含有大量淋巴組織,是經常接觸抗原引起局部免疫應答的部位。口咽部上皮下的淋巴組織團塊。在舌根、咽部周圍的上皮下有好幾群淋巴組織,按其位置分別稱為齶扁桃體、咽扁桃體和舌扁桃體。如圖所示:

扁桃體前下部分被子齶舌弓遮蓋,其上端未被覆蓋的部分由結締組織構成的扁桃體體囊包繞,此囊僅借疏鬆結締組織與咽肌相連。此處常是扁桃體周圍膿腫形成部位。

4. 軟齶在哪

軟齶:齶(口腔的上膛)的後部,由結締組織和肌肉構成。指口腔上壁的後1/3,主要由肌、肌腱和黏膜構成。附著於硬齶後緣,向後下方延伸,為齶的能活動部分,又名齶帆。主要由黏膜、黏膜下層組織、齶腱膜及齶肌所組成,厚約1cm。

軟齶前部幾近水平,後部斜向後下,稱齶帆。後緣游離,中央有向下的圓形突起,即懸雍垂。自齶帆向兩側有前、後兩條皺襞:前方者向下移行於舌根,稱舌齶弓;後方者移行於咽壁,稱咽齶弓。兩弓間的三角形凹陷,稱扁桃體竇,容納扁桃體。

解刨結構:

軟齶可看作是一個大而肥厚的粘膜皺襞,其粘膜下含有齶腱膜、血管、神經、縱橫交錯的橫紋肌纖維束和大量腺體等。軟齶向前附著於硬齶後緣,而硬齶的骨膜向軟齶內延伸,並夾雜有齶帆張肌的腱纖維。

軟齶向後下方懸垂呈帆狀,故稱齶帆,其向前下面凹陷,後上面略凸隆。軟齶後緣游離而下垂,中央有一個乳頭樣的突起,叫齶垂,其形狀大小均有個體差異。自齶垂兩側沿著軟齶游離緣向咽側壁下降,形成前後兩條弓狀皺襞,前者叫齶舌弓,其末端以三角皺襞止於舌緣;後者叫齶咽弓,較齶舌弓顯著,下降並消失於咽側壁內。在兩弓間有一隱窩,稱扁桃體竇,齶扁桃體位於其中。

由左右兩對齶弓、軟齶的游離緣和舌根之間所圍成的狹窄區域,稱為咽峽,此乃口腔入咽腔的隘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軟齶

5. 硬鄂和軟鄂和上齒齦在哪裡圖片解釋

一、伸出舌頭,先舔上面的門牙,向牙齦方向移動, 上邊門牙的牙齦即上齒齦。舌頭繼續向後,舔到口腔的上部,這里是硬的,是硬齶。繼續向後,一直到盡頭(舌頭向後舔能達到的極限位置),這是口腔上部快到咽的部分,是軟的,感冒時常常會腫痛,這就是軟齶。

二、上齒齦簡介:脊椎動物復蓋在牙頸和牙槽突表面的口腔粘膜。正常健康的齒齦應該是堅實而粘附著牙槽下的骨,不同種族的人齒齦顏色也有所不同,通常是淡粉紅色,而黑人的齒齦可能是啡色或灰色。

三、硬鄂和軟鄂簡介:軟齶是在兩側各向下方,前方一對為齶吞弓,延續於舌根的外側,後方的一對為齶咽弓。齶垂、齶帆游離緣、兩側的齶舌弓,它是口腔通向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間的狹部。軟齶的上提運動主要由齶帆提肌的收縮來完成的。

四、圖片:

6. 扁桃體是在人體的那個地方。

扁桃體位於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會處。

扁桃體位於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會處,此處的粘膜內含有大量淋巴組織,是經常接觸抗原引起局部免疫應答的部位。

口咽部上皮下的淋巴組織團塊。在舌根、咽部周圍的上皮下有好幾群淋巴組織,按其位置分別稱為齶扁桃體、咽扁桃體和舌扁桃體。

/iknow-pic.cdn.bcebos.com/b8389b504fc2d562fae01d80e81190ef77c66cf7"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8389b504fc2d562fae01d80e81190ef77c66cf7?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imagebunk.com/pic_b8389b504fc2d562fae01d80e81190ef77c66cf7"/>

(6)齶舌弓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相關作用

扁桃體可產生淋巴細胞和抗體,故具有抗細菌抗病毒的防禦功能。咽部是飲食和呼吸氣的必經之路,經常接觸較易隱藏病菌和異物。

咽部豐富的淋巴組織和扁桃體執行著機體這一特殊區域的防禦保護任務。不過此處也易遭受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等致病菌和侵襲而發炎。

這些細菌通常就存在於人的咽部和扁桃體隱窩內。正常情況下,由於扁桃體表面上皮完整和粘液腺不斷分泌,可將細菌隨同脫落的上皮細胞從隱窩口排出,因此保持著機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