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知道有哪些影視作品是在北京故宮拍的嗎
能夠進入故宮拍戲,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特別的允許,一般的人可進不去的,如《甄嬛傳》等都是在橫店拍攝的。不過下面幾部電視劇,都曾是在故宮拍攝的。
《末代皇帝》大決戰三部曲之《平津戰役》講述了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後,蔣介石只好宣布接受和平解決北平的協議的故事,該片於1992年01月01日在中國上映。值得一說的是這部電影的拍攝完全真實,空曠的太和殿,連裡面難得一見的千龍吐水也有鏡頭,此外盧溝橋也是真實的,景山萬春亭,中南海等都是實景,規模也是非常宏大了!
真正能得到允許進入故宮實景拍攝的影視作品是很少的,進入拍攝基本上允許的范圍也是局限在外景拍攝,內景方面為了保護故宮的文物起見,一般只允許紀錄片這些拍攝,像影視劇當中出現的比如像「太和殿」、「乾清宮」和「養心殿」等這些內景的場景基本上都是劇組在影棚里搭景拍攝。
⑵ 攝影愛好者經常拍攝的故宮角樓在故宮的那個方向
一般拍角樓比較好的位置是:
東北角樓:常見的是傍晚夜色(天未全黑的時候)、夜景;
西北角樓:黎明、下午的角樓和故宮城牆全景、傍晚夕陽灑在角樓上映射出金色的色彩的圖片;
這兩個角樓都可以很方便的在對岸的草坪邊尋找到拍攝角度,因此很受北京的色友們歡迎。
東南角樓、西南角樓由於需要分別到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中去拍攝,因此比較麻煩,拍的人比較少,不過也有不少在角樓腳下拍攝的照片,採用仰視角度拍攝,可以得到另一種感覺。
你可以去我的picasa相冊看一下,基本上就是這么幾個角度拍攝的效果。
http://picasaweb.google.com/autarki/tCCRPH02#
⑶ 全景故宮是怎麼做的
拍攝製作VR全景圖的步驟:
1、選擇器材、拍攝照片:
目前市面上除了網路地圖等大平台在用全景相機拍攝VR全景圖以外,大部分的個體或從業者都是使用單反相機+廣角鏡頭或者魚眼鏡頭為需要的企業拍攝VR全景圖。VR全景圖是由多個照片拼接起來的,因此拍照的時候各個角度一定要有一部分的重疊,這樣才能保證拼接的時候更好操作。
在拍攝時找好定點以後,在放置三腳架和雲台時,一定要檢查好相機、雲台刻度等細節問題,然後針對不同的焦距鏡頭選擇拍攝張數。
做完這三部基本上一張完整的VR全景圖就出來了,上傳到九商VR雲平台以後還可以把做好的VR全景圖分享給朋友,供朋友欣賞,對於專業的從業者,則只需分享鏈接就可以向客戶交差了。
⑷ 有哪些連續劇是在故宮拍攝的
1、《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在中國內地拍攝期間,相關部門全力配合,並且第一次開放皇城故宮的實景為該片提供拍攝場景便利,片中百官上朝、軍機議政、木蘭秋狩、圓明殘垣,皆是實地實景實物展現。
2、《日落紫禁城》
1997年由斯琴高娃和劉若英領銜主演的《日落紫禁城》這部電視劇的一些室外場景是在故宮內實景拍攝。
3、《垂簾聽政》
《垂簾聽政》是中國香港與中國內地合作拍攝的電影。李翰祥要求劇組盡可能在故事發生的地方拍攝場景。影片的實景拍攝地點包括故宮、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承德外八廟、清東陵等等。
(4)拍攝故宮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作用價值:
博物作用:
故宮博物院的創立,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勝利,是對復辟勢力的一次致命打擊;其二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業績。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舉行故宮博物院成立典禮。博物館是以文化教育為目的,收藏、研究、展示和保存食物的機構。將作為君主法統象徵和僅供皇帝觀賞享用的珍貴文物,變為全民族的共有財富。
故宮博物院成立時,就制定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理事會章程》。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頒布了《故宮博物院組織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關博物館的法律,後來又頒布了《中華民國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條例》。
這兩份文件在故宮博物院的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標志著博物院已由草創走向成熟,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走上正軌的開端。
遺產價值:
1987年,北京故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組織對故宮的評價是:「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使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而且有著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歷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
把它們結合起來,就可看到,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具備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宮廷文化博物館等特色,並且符合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基本原則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樣性,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角度,人們努力挖掘和認識故宮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價值。
「文化遺產」觀念的引入,突破了傳統的「文物」觀念的局限性,強化著遺產的環境意識、共享意識,以及全社會都必須承擔管理和保護的理念,促使人們從「大故宮」的觀念來看待故宮保護。這在故宮保護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不僅要保護故宮本身,還要保護它的環境。過去只重視對故宮本身的保護,後來認識到與皇宮連在一起的護城河也是皇宮的當然組成部分,必須治理,於是就有了20世紀90年代投資6億元人民幣、費時三年的護城河治理,改變了長期存在的臟、亂、差面貌。
學術價值:
故宮學是故宮博物院於2003年提出的,它是以北京故宮及其豐富收藏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故宮學研究主要包括紫禁城宮殿建築群、文物典藏、宮廷歷史文化遺存、明清檔案、清宮典籍及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六個方面,有著豐富深邃的學科內涵。故宮文化是以皇帝、皇權、皇宮為核心的皇家文化。故宮學的提出並確立將使其研究進入自覺階段,從整體上提高故宮學研究的水平。
⑸ 介紹一下北京故宮對稱的美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
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北京故宮的北面是萬歲山,南面是金水河,恰好符合古人「負陰抱陽,沖氣為和」的建宮原則,萬歲山是專門為營造皇城風水而築城的一座人工山,完成於明初,位於元代寢宮延春閣舊址,用開挖護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積而成。
此山的堆築,一方面滿足了皇城要「負陰」的原則,另一方面又鎮住了前朝的風水,故萬歲山又有「鎮山」之稱。北京四九城的布局是二龍出水護著紫禁城。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星(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
故宮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故宮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50米,面積72萬多平方米,現存房屋8000多間。它周圍有高10米的城牆,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四面各有一座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紫禁城內由外朝、內廷兩大部分組成。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東有文華殿,西有武英殿為兩翼,是朝廷舉行大典的地方。外朝的後面是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以及東、西六宮等,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皇帝、後妃們居住的地方。此外,東側還有寧壽宮區域,是清朝乾隆皇帝為做太上皇退位養老之所。
建造
紫禁城最初的建設投入工匠23萬人,民工士兵上百萬,前後延續了15年之久。
供應建設紫禁城的楠木木料,從西南各省、長江沿岸及浙江江西的深山老林中砍伐後利用江河運送出去,運到崇文門外的神木廠存儲加工。
楠木如從四川運達北京往往要三到五年。地板的金磚是蘇州、松江等五府生產;大城磚和青磚來自山東臨清;紅色顏料取自山東魯山、博山;漢白玉來自房山縣大石窩;京西門頭溝提供青石、白石;花崗石來自曲陽縣;河北宣化煙筒山提供杏黃色刷牆包金土。
其中石材的運送最為困難,例如保和殿後面的雲龍石雕,是冬天時在地板澆水凍成冰後,下鋪滾木用人力從房山花20多天拉到北京。
紫禁城所用琉璃瓦件,是北京海王村(今天的琉璃廠)和黑窯廠(今天的陶然亭北一帶)燒制的,白灰則是京西大灰廠製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京故宮
⑹ 在故宮拍攝的影視作品有哪些
在故宮拍攝的影視作品有《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一代妖後》。
有不少影視劇是在故宮拍攝或取景的,比如第一部在故宮實景拍攝的《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一代妖後》電影三部曲。
大量影視作品就將故宮作為背景進行拍攝,電影《末代皇帝》和電視劇《宰相劉羅鍋》都在故宮進行了取景。
故宮介紹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
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
⑺ 故宮雪景刷屏了,你有哪些拍攝故宮雪景的小技巧
路過了秋天,如今冬天也如期而至。冬天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季節,因為他總是喜歡把人關在家裡,下著濃厚的大雪,不讓別人出門。那這個時候有很多人也特別的喜歡呆在家裡面取暖,因為出門實在是太冷了。有一句話也是說,北方凍皮,南方凍骨。不過,雖然南方也冷但是它不下雪,而北方現在也已經迎來了冬天的第一場雪。那麼,在北方的故宮也是迎來了屬於她的冬裝。他說那個場景是非常美的,我們都去過故宮,是非常有年齡的一個建築了。人們都喜歡看古裝劇的人,都知道故宮拍攝那種漢服的照片是非常好看的。
其實就是你可以選擇一些道具,就比如說糖葫蘆。這樣就非常的有畫面感了,因為拍出來的照片會凸顯你整個人物非常的有色彩,然後皮膚細膩,又配上下了雪的故宮,那個畫面是非常的絕的。所以我覺得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故宮看一場雪,這真的是人生一大樂事。
⑻ 每個角落都是人,故宮怎麼拍出大片感
在節假日的時候,我們都想要出去去印一些著名的景點,觀賞不同的人文風光或者是自然美景,在這個過程當中自然都會想要留下一些自己來過的證據,就會想要拍照。但是在故宮當中一年四季人都非常的多,所以非常的不利於拍照,想要在故宮當中拍攝出好看的照片,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⑼ 景山看故宮全景在哪
景山公園上面可以看到故宮全景。
去景山公園的交通路線?
去景山公園的路線:
公交
至景山公園東門
東門位於景山東街,可乘坐111,124路等到達, 在【景山公園】站下車。
至景山公園西門
西門,位於景山西街,可乘坐5、609等抵達,在【西板橋】站下車。 景山公園西門北側方向有停車場,可以停放大小型旅遊客車40餘輛。
至景山公園南門
南門與故宮博物院的北門隔馬路相望,有地下通道連接景山公園與故宮博物院的北門,方便遊客到景山公園參觀游覽。遊客可乘坐101、103、109、124、609、614、619、685【故宮】站下車,並有前門至故宮專1路公交線路可到達景山公園。
景山公園地處北京城的中軸線上,是明、清兩朝的皇家園林。公園內的中峰曾經是老北京城的制高點,中峰上的亭子叫「萬春亭」,是遊客來到景山公園必去的地方,在這里可以俯瞰整個北京中心城區及故宮全貌,也是拍攝故宮全景的好地方。
景山公園有東、西、南三個門,大多數遊客從南門(故宮神武門對面)進入。公園內面積不大,景點指示牌也挺多。
景山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景山前街景山公園遊玩注意:1.景山公園是個看故宮全貌的好去處,也是眾多攝影愛好者的聚集地。可以再此體會紫禁城的雄偉壯闊。
2.公園內有牡丹、芍葯等花卉幾萬株,春、夏、秋季都有花卉展覽。此外,公園還有一處拍攝服務點,你可以在這里換上清朝服裝拍攝皇帝像或格格像,需要另外付費。

⑽ 河南古建築攝影師往返80趟拍出三萬張不一樣的故宮,你如何看待他的堅持
我們會發現身邊有很多喜歡拍照的朋友,他們善於捕捉一些生活中美好的鏡頭。還有一些人是用拍照來記錄自己的生活,定格住生命中的那些美好時刻,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前段時間有一位攝影師往返80趟故宮拍出了3萬張不一樣的照片,應該怎麼看待他的堅持?
三、攝影的好處
隨著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的增大,攝影可以讓人的身心得到放鬆。通過攝影還可以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使人跟大自然更接近。攝影可以讓人認識到更多的朋友,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攝影還可以提升自己的氣質,同時攝影還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觀察力以及感知力和敏銳力。通過攝影,可以讓人對美好的生活充滿嚮往,減少焦慮的產生。攝影可以記錄下美好瞬間利於促進家庭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