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成都馬拉松圖片在哪裡
擴展閱讀
給我搜索華動物園圖片 2025-10-07 21:23:33
圖片收藏app哪個好 2025-10-07 21:19:30
花開時節的唯美圖片 2025-10-07 21:15:59

成都馬拉松圖片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3-02-14 19:44:22

1. 2021成都馬拉松參賽服和完賽獎牌長啥樣

本屆賽事參賽服前胸設計以「CM」造型跑道搭建成馬歡動之路,用漢字筆畫勾勒水墨感大熊貓,二者產生的藝術融合,象徵著跑者歡快奔跑在成馬賽道之上;服裝後背「成馬」字體與毛筆書法的張力組合,和中國印章的賽事名稱可謂相得益彰,塑造成馬文化基因,傳承成馬精神標識。

今年的獎牌設計採用了簡約的設計語言,在視覺上直觀突出獎牌完整性的同時蘊藏著神秘感。翻開獎牌的那一刻,極簡的成都地標建築以及色彩鮮艷的抽象圖案以中式摺扇的方式徐徐打開,別具一格的構思和前後差異化的對比營造了精彩絕倫又令人稱奇的效果。

2. 你知道成都第一個馬拉松賽在哪裡舉辦嗎

1986年4月6日的成都第一個國際馬拉松賽。

在1986年,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先生有意在中國西部贊助一項賽事,在當時的各方人士撮合之下,他最終以個人名義贊助了1986年4月6日的成都第一個國際馬拉松賽,也是第一個大型萬人馬拉松賽。

雖然這場比賽最後僅舉辦了這一屆,但是在那個年代,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在當時,全國只有北京有一個國際馬拉松。

首個連接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的馬拉松賽道。

成都雙遺馬拉松——全球首個奔跑在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之間的馬拉松賽。賽道既有現代建築又有歷史遺跡,為跑者打造「跑步回到公元前」馬拉松之旅。

跑進成馬,你會猛然發現路邊列隊身著鎧甲,舉著大旗的古代戰士;古裝樵夫挑著稻草、古代山民背著玉米叫賣;仙風道骨的老者對弈。

3. 成都馬拉松在哪裡跑

成都馬拉松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鳴槍出發。

今年是「成都馬拉松」活動舉辦五周年,賽事路線依舊沿用其經典賽道,即選手們從金沙遺址博物館出發,途經杜甫草堂、寬窄巷子、天府廣場、九眼橋等城市地標,一路跑向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

馬拉松的知識如下:

半程馬拉松終點為天府國際金融中心,全程馬拉松終點為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值得一提的是,確保選手安全完賽、提升選手參賽體驗,是近年來成都馬拉松運營層面一以貫之的標准。

今年,賽事組委會在貫徹落實成都市疫情防控總體要求的前提下,繼續參照對標大滿貫賽事相關標准,為選手提供最專業的馬拉松賽場,選手成績依舊可獲得中國田協及世界田聯認證。

不僅如此,賽事組委會還在賽道上布置WBGT黑球指數儀,對賽時天氣數據進行監測,更客觀地反映選手在賽道上承受的熱負荷和風險預警參數,幫助選手更好完賽。

為了充分保障選手的參賽健康與安全,賽道沿途的19個醫療站將為比賽構築全方位的保護,近百名醫師跑者和近50名身背AED的移動巡查救護隊員將一路為跑者們保駕護航。

據悉,賽事組委會還在賽道沿途准備了音樂加油站、成都特色小吃補給站,助力每一名參賽者取得好成績。

為了滿足更多跑友參與到成都馬拉松的盛會當中,賽事組委會將聯合中國田協等部門,根據賽事進展情況適時推出線上馬拉松。

4. 成都馬拉松時間

截止到2020年12月25日,成都地區舉行過多次馬拉松比賽。以2019年為例,2019年10月27日上午7時30分,2019東風日產成都馬拉松(以下簡稱成馬)在金沙遺址博物館正式開跑。

賽事當天,來自世界各地的3萬名參賽者匯聚於賽事的起點——金沙遺址博物館,每個參賽者都姿態飽滿,蓄勢待發,場面甚為壯觀。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成都馬拉松的領跑車和計時車為東風日產旗下第七代天籟。

(4)成都馬拉松圖片在哪裡擴展閱讀:

隨著發令槍響,三萬名跑者踏上充滿人文氣息的最美賽道,九眼橋、環球中心、杜甫草堂、青羊宮、寬窄巷子等古今建築悉數登場,應接不暇。獨特的賽道設置讓參賽者體驗馬拉松運動魅力的同時,也將千年蓉城的大美風光和歷史底蘊盡收眼底。

作為成馬的親密夥伴,東風日產始終堅持「文化傳承」與「技術創新」雙核驅動的發展路線,「就像馬拉松比賽一樣,企業發展的每一步,需要耐力和持久力的支持,堅持到最後才是勝利者。」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陳昊表示。

5. 成都馬拉松在哪個

成都馬拉松在成都東部新區。

2022成都馬拉松將於2022年11月20日(周日)在成都市舉行。起點設置在金沙遺址博物館東門,終點設置在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

成都馬拉松賽道的區域和時間跨度均較長,為確保比賽期間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暢通,將對沿途路段將實行分時交通管制,有出行需求的市民建議錯峰出行或選擇乘坐地鐵出行。同時請市民朋友關注交管部門發布的實時路況,使用地圖導航軟體,收聽省市交通廣播電台。

具體線路:

金沙遺址博物館東門(起點)→中環路青羊大道段→光華村街→青華路→青羊上街→青羊正街→琴台路→蜀都大道通惠門路→蜀都大道金河路→蜀都大道少城路→祠堂街→西御街→人民南路一段→人民東路→人民南路一段→東御街→二環路南一段→科華中路輔路→航空路。

航空路→新希望路→長壽南路→中環路火車南站東路段→天和西二街→南三環路三段輔路→天府大道北段輔路→天府大道北段→天府大道中段→天府大道南段(南湖路+200米折返)→天府大道南段→桂溪生態公園東區→世紀城路→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終點) 。

6. 成都馬拉松跑多少公里

成都馬拉松跑42.195公里。

2022成都馬拉松於2022年11月20日(周日)在成都市舉行。起點設置在金沙遺址博物館東門,終點設置在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本次馬拉松線路全程42.195公里。

賽道的區域和時間跨度均較長,為確保比賽期間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暢通,將對沿途路段將實行分時交通管制,有出行需求的市民建議錯峰出行或選擇乘坐地鐵出行。

馬拉松

馬拉松(Marathon)長跑是國際上非常普及的長跑比賽項目,全程距離26英里385碼,摺合為42.195公里(也有說法為42.193公里)。分全程馬拉松(Full Marathon)、半程馬拉松(Half Marathon)和四分馬拉松(Quarter Marathon)三種。以全程馬拉松比賽最為普及,一般提及馬拉松,即指全程馬拉松。

2019年10月12日,維也納的普拉特公園里肯亞選手埃魯德·基普喬格跑出了1小時59分40秒的成績,最終成績不會得到國際田聯的官方認可。

2020年9月5日,在捷克布拉格半程馬拉松比賽中,肯亞選手佩雷斯·傑普契奇爾(Peres Jepchirchir)1小時05分34秒的成績,打破了女子比賽的世界紀錄。

7. 2019年,還有《成都國際馬拉松賽》嗎

成都國際馬拉松,由成都市政府和中國田徑協會聯合主辦。2019年將迎來第三屆~

首屆成都國際馬拉松將於2017年9月23日舉行。這是國際馬拉松賽在成都城區主幹道上的「第一次奔跑」,也是西南規模最大的馬拉松賽。

8. 都江堰游記~2019成都雙遺馬拉松(上)

        今天上午的時間安排得比較緊湊,我就記一記流水賬了:早上6點半床,8點20上重慶西站的高鐵,大概10點20到成都東,然後11點半到成都犀浦站,最後下午1點到都江堰站。

        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成都的交通,有兩點。其一,成都東到犀浦站的地鐵整整橫跨成都主城區,要一個小時時間,而且幾乎全程都是在地下跑的,不能讓列車出來透透氣兒,看看成都的風貌么?其二,旅遊小貼士: 想要去都江堰旅遊景區的朋友,從犀浦站出發,應該買票坐到離堆公園站。 為什麼?我今天下午1點到的都江堰站,而那裡離都江堰景區還有7-8公里!而離堆公園站就在景區附近。

        因為我是報名馬拉松來的,所以一到都江堰,就去領了參賽包。東西比想像中要少,但是衣服質量很好,可以說是同等賽事中上等的了,樣式也不浮誇,夏天的時候穿最好不過了。

      在領參賽包的地方,一般都有很多贊助商的展覽,有些是免費的,有些是有實惠的,有些則是好玩的,比如一些小機器人:

      參賽包領了,到酒店也把東西安置好了,剩下的時間,就是浪了!到了都江堰要做什麼?當然是去看都江堰啦!都江堰北臨岷江,南起崇州,別稱灌縣,它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是一做因堰而起、因水而興的城市。

          今天有幸看了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大件」和「三小件」。三大件指的是都江堰景區的「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這三個地方。而三小件指的是「卧鐵」、「榪閘」和「石籠」。

      魚嘴,就是都江堰水利的第一道屏障,有「六四分水,二八分沙」的作用,岷江也因此在這里被分為了外江和內江。外江帶著八成的泥沙,流到長江去。而內江則把多餘的泥沙交給下一道工序。但是,我們仔細看看,就會發現,岷江的水不分之前,其實就已經很清澈了。說是因為岷江的水,是從阿壩州的雪山融化而來的。

      飛沙堰,就是都江堰防洪分沙的第二道工序了。「卧鐵」,就是用在「飛沙堰二」畫面的石碑下的江里了面的。「卧鐵」,是用來標記挖掘深度的。石碑旁邊被人工挖了一個口子,讓水流形成漩渦,把泥沙卷到水面上,等水漲起來,沙就被卷到左邊的岸上,再等水沉下去了,左岸的泥沙就留在上面了,工人們就能清理泥沙。

      寶瓶口,因形似瓶口得名,它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洪。經過它之後的內江水,已經達到可以直接飲用的質量了。離堆,本來與玉壘山是一體的,當年因開鑿寶瓶口而與山體分離了,所以叫離堆。後面的公園,也就自然叫離堆公園了。而附近的高鐵站,也就自然叫離堆公園站,不叫都江堰站了。

    當然,離堆公園還有很多有典故的人文景物,比如,「堰工道」,「十二銅像」,「248噴水龍頭」,「伏龍觀」,「碑亭」,「安瀾索橋」,「二王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