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故宮磨砂質感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小精通手機圖片 2025-10-07 22:49:11

故宮磨砂質感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12 17:45:36

1. 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圖片及相關介紹

1、《游春圖》:《游春圖》是隋朝畫家展子虔創作的繪畫作品,絹本、青綠設色,畫上有宋徽宗題寫的「展子虔游春圖」六個字。畫作高43厘米,寬80.5厘米。畫卷描繪出明媚春光和遊人在山水中縱情游樂的神態。各種花樹點滿山野,桃紅柳綠,相映成趣。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游春圖

網路-寫生珍禽圖

網路-碧玉光素大盤

網路-御題駝磯石長方硯

網路-中秋帖

2. 故宮有哪些歷史背景

1、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

當時普通人連走近紫禁城牆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於明清宮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備的最高統治中心,不尋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圍繞皇權的傳承與安危展開的。

如明代正統皇帝復辟的奪門之變、嘉靖皇帝被宮女謀刺的壬寅宮變、萬曆四十三年梃擊太子宮的「梃擊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紅丸案」、泰昌帝病死後圍繞著新皇帝登極的「移宮」風波。清朝初諸王大臣為確立皇權的三官廟之爭、清末慈禧太後謀取權力的辛酉政變等等。

2、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了故宮。

於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對外開放。1925年以後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隨著清王朝的沒落,特別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宮建築日漸破壞,有多處宮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1年,國務院宣布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五六十年代起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1988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辟為「故宮博物院」。

(2)故宮磨砂質感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遺產價值

1987年,北京故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組織對故宮的評價是:「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使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而且有著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歷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

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把它們結合起來,就可看到,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具備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宮廷文化博物館等特色,並且符合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基本原則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樣性,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角度,人們努力挖掘和認識故宮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價值。

3. 這種大氣的流沙質感背景怎麼做的

方法/步驟

  • 打開PS新建畫布,給背景填充一個純色。

4. 圖片拍攝於故宮,圖片中間是什麼字啊求大神解答

中國流傳千年的壽文化現象,形成了「壽」字千百種寫法。

舉例如下:

5. 北京故宮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正統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天順三年(1459年),營建西苑。經歷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代,整20年。

(5)故宮磨砂質感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的外廷以三大殿為主。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殿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基台三層重疊,每層台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三台當中有三層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檯面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

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台,造型重疊起伏,這是中國古代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檯面的排水管道。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龍頭流出。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

6. 故宮圖片 急!

1.故宮導游圖

7. 為何現在都沒人看懂那副藏在故宮的南宋時期的「鬼畫」

「木偶戲」最出名的地方莫過於福建,當地又稱木偶戲為「嘉禮戲」,古代又叫做「懸絲傀儡」。作為民間常見的表演游戲,出現在許多古籍、古畫中。

其中就有一副古畫在故宮沉睡多年,那就是《骷髏幻戲圖》,它以木偶戲入手,只不過畫的內容卻讓人細思極恐、不寒而慄。

其畫風古怪、構圖陰森,甚至被稱為鬼畫。多年來,一直沒有人能看懂其「畫中意」,這究竟是怎樣一幅詭異的畫作?

內容詭異

首先,從畫作內容上來看,一位身份疑似藝人的大骷髏席地而坐,上下頜張開嘴巴微動似乎正在說話。

他右手提線以懸絲操縱一個小骷髏,小骷髏呈戲耍狀,右足接地,左足抬起,雙臂向前伸展。



按照黃老先生的說法,他認為李嵩是為了表達民間藝人的凄慘現狀,風餐露宿,餓成白骨,四處漂泊。

也有人稱這是作者在抨擊社會現實,因為當時靖康年間,南宋政權一味退讓,天下戰火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底層藝人難以生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