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試述一個多極神經元的形態結構
多極神經元可分為胞體,樹突和軸突三部分。胞體表面有細胞膜,有接受刺激和傳導神經沖動的功能。胞核大而圓,核膜明顯,常染色質多,著色淺,呈空泡狀,位於胞體中央,核仁大而明顯。
有豐富的尼氏體和神經原纖維。其中尼氏體強嗜礆性,粗大呈斑塊狀,為粗面內質網和游離核糖體構成;神經原纖維由神經絲和微管構成。運動神經元有多個樹突,其結構和胞體基本相似。樹突分支上常見大量短小突起,稱樹突棘。
僅一個軸突,較樹突細、長,直徑均一,分支少,分支呈直角分出,末端分支較多,形成軸突終末。胞體發出軸突的部位稱為軸丘,軸丘和軸突內無尼氏,但軸質內有大量與其長軸平行的微管和神經絲及滑面內質網、微絲、線粒體、小泡等。
(1)小腦肢體運動神經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細胞體生有許多突起(有長有短,能夠傳遞神經沖動);長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層鞘——神經纖維。神經纖維的末端的細小分支叫神經末鞘(它的作用是與肌肉協調相配合,使肌肉收縮和舒張)。
各個神經元的突起末端都與多個神經元的突起相連接,形成非常復雜的網路。這個復雜的網路就是人體內的信息傳遞和處理系統。
⑵ 怎樣鍛煉小腦平衡能力
鍛煉小腦平衡能力方法:退步走。
由於倒走屬於不自然活動方式,可以鍛煉小腦對方向的判斷和對人體的協調功能。對於青少年來說,倒走時為了保持平衡,背部脊椎必須伸展,還有預防駝背的功效。
退步走鍛煉注意事項:
1、進行退步走要注意安全,不要跌倒。
2、鍛煉時不要向後扭頭,否則,不但達不到鍛煉的效果,你的頸椎也吃不消。
3、可以前後走交替進行。
(2)小腦肢體運動神經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小腦通過它與大腦、腦乾和脊髓之間豐富的傳入和傳出聯系,參與軀體平衡和肌肉張力(肌緊張)的調節,以及隨意運動的協調。小腦就象一個大的調節器。
小腦的功能與作用:
1、調節軀體平衡
小腦對於軀體平衡的調節,是由絨球小結葉,即由小腦進行的。軀體的平衡調節是一個反射性過程,絨球小結葉是這一反射活動的中樞裝置。軀體平衡變化的信息由前庭器官所感知,經前庭神經和前庭核傳入小腦的絨球小結葉,小腦據此發出對軀體平衡的調節沖動。
2、調節肌緊張
肌緊張是肌肉中不同肌纖維群輪換地收縮,使整個肌肉處於經常的輕度收縮狀態,從而維持了軀體站立姿勢的一種基本的反射活動。小腦可以調節肌緊張活動,其調節作用表現為抑制肌緊張和易化肌緊張兩個方面。
3、協調隨意運動
隨意運動是大腦皮層發動的意向性運動,而對隨意運動的協調則是由小腦的半球部分,即新小腦完成的。小腦半球與隨意運動的協調有密切的關系。小腦半球與大腦皮層有雙向性聯系,大腦皮層的一部分傳出纖維在腦橋換神經元後,投射到小腦半球。
⑶ 大腦的各個部分及其所控制的區域是什麼啊
1、皮質運動區:
位於中央前回(4區),是支配對側軀體隨意運動的中樞。它主要接受來自對側骨骼肌、肌腱和關節的本體感覺沖動,以感受身體的位置、姿勢和運動感覺,並發出纖維,即錐體束控制對側骨骼肌的隨意運動。
2、皮質運動前區:
位於中央前回之前(6區),為錐體外系皮質區。它發出纖維至丘腦、基底神經節、紅核、黑質等。與聯合運動和姿勢動作協調有關,也具有植物神經皮質中樞的部分功能。
3、皮質眼球運動區:
位於額葉的8樞和枕葉19區,為眼球運動同向凝視中樞,管理兩眼球同時向對側注視。
4、皮質一般感覺區:
位於中央後回(1、2、3區),接受身體對側的痛、溫、觸和本體感覺沖動,並形成相應的感覺。頂上小葉(5、7)為精細觸覺和實體覺的皮質區。
5、額葉聯合區:
為額葉前部的9、10、11區,與智力和精神活動有密切關系。
6、視覺皮質區:
在枕葉的距狀裂上、下唇與楔葉、舌回的相鄰區(17區)。每一側的上述區域皮質都接受來自兩眼對側視野的視覺沖動,並形成視覺。
7、聽覺皮區:
位於顳橫回中部(41、42區),又稱Heschl氏回。每側皮質均按來自雙耳的聽覺沖動產生聽覺。
8、嗅覺皮質區:
位於嗅區、鉤回和海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區的大部分)。每側皮質均接受雙側嗅神經傳入的沖動。
9、內臟皮質區:
該區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帶回前部、顳葉前部、眶回後部、島葉、海馬及海馬鉤回等區域。
10、語言運用中樞:
人類的語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動在一側皮層上也有較集中的代表區(優勢半球),也稱為語言運用中樞。
(3)小腦肢體運動神經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大腦的運動功能:
大腦的運動系統負責產生和控制運動。產生的運動從大腦通過神經傳遞到身體運動神經元,達到控制肌肉的作用。皮質脊髓束將運動信息從大腦,脊髓傳遞至到軀乾和四肢。腦神將運動信息傳遞至眼睛,嘴巴和臉部區域。
大幅度運動(如運動和手臂和腿的運動)在運動皮質中產生,分為三部分:在前額葉回內的初級運動皮層,其負責用於不同身體部位的運動的部分。
這些運動由位於主運動皮層前面的另外兩個區域支撐和調節:前運動區域和輔助運動區域。在運動皮層中手和嘴比其他身體部位有更大的面積,這使得更加精細的運動成為可能。
小腦和基底神經節在精細,復雜和協調的肌肉運動中發揮作用,皮質和基底神經節之間的連接控制肌張力,姿勢和運動起始,並被稱為錐體外系統。
⑷ 腦的組成
腦的組成
大腦結構主要包括端腦、間腦、小腦、中腦、腦橋和延髓。
人的大腦是由胚胎時期神經管的前部分化發育而成,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位。通常情況下由6個部位構成,分別包括端腦、間腦、小腦、中腦、腦橋和延髓。
4.端腦由左、右大腦半球和半球間連合及其內腔構成,包括枕葉、頂葉、顳葉、額葉等區域,控制人體聽說讀寫等主動功能。
每側半球內部都有一個腔,稱為側腦室,內部充滿著腦積液。
小腦包括左右半球以及中間的上下引部,以上、中、下腳與腦干相連接。間腦位於大腦,兩半球之間。其外側面與大腦兩半球之間側面相連。
其間由深而窄的垂直正中裂隙,稱為第三腦室。腦干是由中腦,腦橋以及延髓所組成的,並相互連接。背後連接小腦,頭端連接間腦,尾端與脊髓連接,腦干與小腦之間有第四腦室。
⑸ 大腦結構
人類的大腦可以區分為三個部分:腦核(Central Core)、腦緣系統(Limbic System)、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
腦核部分是掌管人類日常基本生活的處理,包括呼吸、心跳、覺醒、運動、睡眠、平衡、早期感覺系統等。
腦緣系統是負責行動、情緒、記憶處理等功能,另外,它還負責體溫、血壓、血糖、以及其它居家活動等。
大腦皮質則負責人腦較高級的認知和情緒功能,它區分為兩個主要大塊----左大腦和右大腦,各大塊均包含四個部分----額葉腦(Frontal Lobe)、頂葉腦(Parietal Lobe)、枕葉腦(Occipital Lobe)、顳葉腦(Temporal Lobe)。
(5)小腦肢體運動神經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大腦的功能
1、運動功能
大腦的運動系統負責產生和控制運動。產生的運動從大腦通過神經傳遞到身體運動神經元,達到控制肌肉的作用。皮質脊髓束將運動信息從大腦,脊髓傳遞至到軀乾和四肢。腦神將運動信息傳遞至眼睛,嘴巴和臉部區域。
2、感覺
感覺神經系統涉及感覺信息的接收和處理。這些信息通過特定的感受器官(視覺,嗅覺,聽覺和味覺)的被接受傳至大腦。
3、語言
雖然傳統上語言功能被認為是定位於威爾尼克區(Wernicke)和布洛卡區(Broca),但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更廣泛的皮層區域對語言使用有貢獻。語言如何被大腦表徵,處理和獲取的是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等領域正著力研究的一個問題。
4、情緒
嘗試將某些大腦區域的喜怒哀樂等基本情緒相關聯目前還存在著極大的有爭議,一些研究沒有發現與情緒相對應的特定位置。 杏仁核、眶額葉皮質、腦島及外側前額葉皮層區域似乎參與到了情緒的加工過程。
5、執行功能
執行功能是允許認知控制行為所需的一套認知過程的總稱:他負責選擇並成功監測促進實現所選目標的行為。執行功能通過注意控制和認知抑制過濾無用信息和降低與抑制無關的刺激,處理和操縱在工作記憶中保存的信息,同時思考多個概念的能力,並以認知靈活性切換任務,抑制沖動性行為等。
⑹ 基底節到底在大腦的什麼位置
基底節就是紋狀體,埋在大腦底部深處,有幾個神經核組成,有尾狀核、豆狀核,其中豆狀核又由殼核和蒼白球組成。紋狀體與丘腦、下丘腦共同組成了大腦皮層下較高級中樞。大腦運動區的下行神經纖維中有一路叫錐體外系的,就是通過基底節與中腦的紅核、黑質及小腦發生聯系,再下行與運動神經元聯系,主管機體大肌肉群運動的協調。
(在大腦底部,就是下部)
⑺ 生理題 簡述小腦對軀體運動的調節包括哪三個方面!專業的來!
運動除了能夠促進大腦功能,還會影響兒童的大腦生理結構。現在大家都知道「大腦可塑性」概念。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正確引導孩子所觀所感來潛移默化改變孩子行為相類似,人的大腦也會受到外界的影響而產生相應變化。
此外,兒童時期的學習還處於灌輸式、記憶式的學習,由此可見記憶能力對孩子的重要性。那麼多學多背就能夠達到學習的目標嗎?
相信眾多家長已經發現,壓力下的死記硬背效果並不明顯。那何不讓孩子在學習之餘來一次運動放鬆呢,既能夠緩解學習的緊張情緒和改善身體不適,又能夠增強記憶能力。
後者已經得到了實證數據的支持,研究者發現有氧體能越高的孩子,其雙側海馬體體積越大,並且記憶任務成績越好,海馬體主要負責學習記憶能力。
⑻ 人的邏輯思維活動是在大腦的哪個部分進行的
人的邏輯思維活動是在大腦的左半球進行的。
從功能上來說,在正常情況下,大腦兩半球是協同活動的,進入大腦任何一側的信息會迅速通過胼胝體傳達到另一側,做出統一的反應。割裂腦研究表明大腦兩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語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負責語言、閱讀、書寫、數學運算、和邏輯推理等。而知覺物體的空間關系、情緒、欣賞音樂和藝術則定位於右半球。
(8)小腦肢體運動神經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功能:
1、運動功能
大腦的運動系統負責產生和控制運動。產生的運動從大腦通過神經傳遞到身體運動神經元,達到控制肌肉的作用。皮質脊髓束將運動信息從大腦,脊髓傳遞至到軀乾和四肢。腦神將運動信息傳遞至眼睛,嘴巴和臉部區域。
大幅度運動(如運動和手臂和腿的運動)在運動皮質中產生,分為三部分:在前額葉回內的初級運動皮層,其負責用於不同身體部位的運動的部分。這些運動由位於主運動皮層前面的另外兩個區域支撐和調節:前運動區域和輔助運動區域。
在運動皮層中手和嘴比其他身體部位有更大的面積,這使得更加精細的運動成為可能。小腦和基底神經節在精細,復雜和協調的肌肉運動中發揮作用,皮質和基底神經節之間的連接控制肌張力,姿勢和運動起始,並被稱為錐體外系統。
2、感覺
感覺神經系統涉及感覺信息的接收和處理。這些信息通過特定的感受器官(視覺,嗅覺,聽覺和味覺)的被接受傳至大腦。
大腦從皮膚接收關於觸摸,壓力,疼痛,振動和溫度的信息。從關節收關於關節位置的信息。感覺皮層位於運動皮質附近。像運動皮質一樣,具有與不同身體部位感覺相對應的區域。由感覺受器在皮膚上收集的感覺信息被轉換為神經信號,其通過脊髓中的一束神經元傳遞至大腦。
神經元沿脊髓的後部向上延伸到髓質的後部,在那裡它們與「二階」神經元連接。然後,這些神經元向上移動到丘腦中的與「三級」神經元連接,並行進到感覺皮層。脊髓會傳導關於疼痛,溫度和總觸覺的信息。
神經元在脊髓上行進並與腦干網狀結構中的二階神經元連接,用於疼痛和溫度,並且還可以在髓質的腹膜復合體上進行總體觸摸。
視覺首先由視網膜接外部光刺激,其被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接受並轉化為神經信號,並最終發送到枕葉中的視覺皮質。左視野的視力落在視網膜的右側(反之亦然),並通過視神經傳導至外側膝狀體,使得關於視野一側的所有信息投射到對側的大腦視覺皮層上。
聽覺和平衡覺都是在內耳中產生的。平衡覺是由內耳內的液體運動產生的而由小骨骨骼產生的傳播振動產則負責傳遞聲音信息。他們通過前庭耳蝸神經產生神經信號。神經信號通過耳蝸核,上極的橄欖核,內側膝狀核,最後到聽覺皮層。
嗅覺由鼻腔中嗅粘膜上皮中的受體細胞產生。該信息通過顱骨的相對可滲透的部分到嗅神經。這種神經把信息傳遞到嗅覺皮層。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感覺信息中,只有嗅覺信息不需要經過丘腦上的核團而直接傳遞至到大腦皮層。
味覺是由舌頭上的受體產生的,並沿著面部和咽喉神經傳入腦干。一些口腔中的感信息也通過迷走神經從咽部傳入這一區域。然後將信息從這里通過丘腦傳遞到味覺的皮層。
3、語言
雖然傳統上語言功能被認為是定位於威爾尼克區(Wernicke)和布洛卡區(Broca),但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更廣泛的皮層區域對語言使用有貢獻。語言如何被大腦表徵,處理和獲取的是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等領域正著力研究的一個問題。
4、情緒
嘗試將某些大腦區域的喜怒哀樂等基本情緒相關聯目前還存在著極大的有爭議,一些研究沒有發現與情緒相對應的特定位置。 杏仁核、眶額葉皮質、腦島及外側前額葉皮層區域似乎參與到了情緒的加工過程。
5、執行功能
執行功能是允許認知控制行為所需的一套認知過程的總稱:他負責選擇並成功監測促進實現所選目標的行為。執行功能通過注意控制和認知抑制過濾無用信息和降低與抑制無關的刺激,處理和操縱在工作記憶中保存的信息,同時思考多個概念的能力,並以認知靈活性切換任務,抑制沖動性行為等。
前額葉皮質在調節執行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神經影像學研究表明,在執行諸如"stroop"任務等設計認知控制的任務時,前額葉皮層的皮質成熟與兒童的執行功能相關。
規劃能力則涉及包括背外側前額葉皮層(DLPFC),前扣帶皮層,右側前額葉皮質和緣上回。工作記憶操作涉及背外側前額葉皮層,額下回和頂葉皮層的區域。
⑼ 人腦的結構和功能
人腦的結構主要包括腦干、小腦與前腦三部分。
其功能如下:
1、腦干
腦幹上承大腦半球,下連脊髓,呈不規則的柱狀形。經由脊髓傳至腦的神經沖動,呈交叉方式進入:來自脊髓右邊的沖動,先傳至腦乾的左邊,然後再送入大腦;來自脊髓左邊者,先送入腦乾的右邊,再傳到大腦。腦乾的功能主要是維持個體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體溫、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與腦乾的功能有關。
2、小腦
小腦位於大腦及枕葉的下方,恰在腦乾的後面,是腦的第二大部分。小腦由左右兩個半球所構成,且灰質在外部,白質在內部。在功能方面,小腦和大腦皮層運動去共同控制肌肉的運動,籍以調節姿勢與身體的平衡。
3、前腦
前腦屬於腦的最高層部分,是人腦中最復雜、最重要的神經中樞。前腦又分為視丘、下視丘、邊緣系統、大腦皮質四部分。
①視丘呈卵圓形,由白質神經纖維構成,左右各一,位於駢胝體的下方。從脊髓、腦干、小腦傳導來的神經沖動,都先終止於視丘,經視丘在傳送至大腦皮質的相關區域。所以說視丘是感覺神經的重要傳遞站。此外,視丘還具有控制情緒的功能。
②下視丘位於視丘之下,是自主神經系統的主要管制中樞,它直接與大腦中各區相連接,又與腦垂體及延髓相連。下視丘的主要功能是管制內分泌系統、維持新陳代謝正常、調節體溫,並與生理活動中飢餓、渴、性等生理性動機有密切的關系。
③邊緣系統一般認為包括視丘、下視丘以及中腦等在內的部分。邊緣系統的主要功能為嗅覺、內臟、自主神經、內分泌、性、攝食、學習、記憶等。邊緣系統有兩個神經組織,即杏仁核與海馬,前者關系情緒的表現,後者與記憶有關。
④大腦皮質是大腦的表層,由灰質構成,其厚度約為1到4mm,其下方大部分則由白質構成。大腦中間有一裂溝(大腦縱裂),由前至後將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稱為大腦半球。兩個半球之間,由胼胝體連接在一起,使兩半球的神經傳導得以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