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春節一文共寫了幾個節日哪些節日是重點寫的哪些是略寫的這些節日都有哪
1、一共寫了三個節日。
2、春節採用重點寫。
3、臘八節和臘月二十三採用略寫。
原文:
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在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進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孩子們准備過年,第一件大事就是買雜拌兒。這是用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乾果與蜜餞摻和成的。孩子們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各種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也忙亂。他們必須預備過年吃的、喝的、穿的、用得,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此文出自現代作家老舍《北京的春節》
(1)關於春節一文的課件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北京的春節》是現代作家老舍1951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同時對比新舊社會的春節。
突出了新社會移風易俗、春節過得歡樂而健康,表達了作者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贊美。全文充滿北京味兒的朴實語言,陳述樸素自然,不事雕琢,流暢通達,又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2. 小學春節主題班會教案
小學春節主題班會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春節主題班會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春節主題班會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春節的由來、有關傳說和習俗,知道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禮儀之邦。
2.感受春節親人團聚的幸福,感受家庭和諧,培養學生勤勞節儉、孝敬長輩的優良品質。
3.談談自己的親身體會,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感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嚮往。
二、教學重點:
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讓學生感受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傳統節日文化的豐富內涵。
三、教學難點:
回憶豐富多彩的節日場景和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傳說、習俗。
四、教學准備
1.教師准備:了解家鄉有關春節的習俗。有關春節傳說的視頻、圖片,各種與春節慶祝活動有關的文字介紹、磁帶。
2.學生准備:查閱資料,收集春節的風俗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各地有關春節的習俗。
五、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1.引導學生回憶過春節的情景。
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由談一談春節是怎麼過的,都做了些什麼。 交流收集的有關春節的資料。
2.導入。
過年時的熱鬧和快樂,過年時的親人相聚,過年時的爆竹聲聲……讓我們難忘,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年,再一次感受濃濃的節日文化。
(課件出示過年的紅火場面)
板書:春節
二、暢談春節,感受氣氛
1. 通過回憶春節時的歡樂情景及課前查閱、收集的資料,說說你對春節的了解。
(教學形式:學生介紹,教師用課件的形式同步呈現相關信息、場景、圖片、視頻等)
(1) 春節簡介(見補充材料)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
(2)過年的由來與傳說。(見補充材料)
熬年守歲( 觀看動畫 年的故事)
(3)你了解的當地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撣揚塵、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窗花、倒貼福字、點蠟燭、點香火、置天地桌、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等。
(4)你了解的當地過年的食俗有哪些?
吃年夜飯、吃年糕、包餃子、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生菜、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
(5)過年期間在衣著、言行舉止上對人們有什麼要求?
2.小組交流:你家裡是怎麼過年的?如何慶祝的?向同學描述一下過年時的歡樂情景。
3.暢想:現在過年的習俗跟以前有什麼不同?
(這些新年俗包括大年三十看春晚、電話拜年、簡訊拜年、網上拜年等等。)
三、拓展延伸,交流感受
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
除夕之夜,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願辭舊迎新。但是不同的地方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慶祝春節。
你知道哪些地方的春節與我們這里的春節有不同的習俗?
學生結合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可直接讓學生交流自己所在家鄉過春節都有哪些習俗---這是學生最熟悉、最樂意交流的話題。
四、實踐活動 收集描寫春節的詩詞。
春節簡介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習俗、食俗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中國人過春節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
年的來歷
春節是我們國家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又叫年。那麼,你知道年的來歷嗎?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上長著尖尖的犄角,樣子十分可怕,性情異常兇猛。它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為了躲避年,每年臘月三十那天,人們就扶老攜幼,牽著牲口,趕著雞鴨,躲進深山,等第二天再回來。
有一年除夕,鄉親們忙著收拾東西,准備逃往深山。這時,來了一個白鬍子老頭兒,手拄拐杖,精神矍爍,氣宇不凡。他來到村東頭老婆婆家。好心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食物,並勸他趕緊和大夥兒一直上山躲避年。白鬍子老頭兒擺擺手,說:我不怕『年』。你讓我在這兒住一夜,我一定會把它攆走的。沒有辦法,老婆婆只好留下他,自己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耀武揚威地闖進了村子。它走到老婆婆家時,發現門板上貼著大紅紙,屋裡所有的燈都亮著。它害怕得渾身戰栗起來。突然,院子里傳來劈劈啪啪的響聲,嚇得它一連退了好幾步。這時,大門開了,白鬍子老頭兒穿著一身紅袍,哈哈大笑著走了出來。年大驚失色,倉皇逃跑了。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來時,發現村子裡安然無恙,感到十分驚奇。他們一起擁進了老婆婆家,七嘴八舌地問老頭兒用了什麼法術,把年趕跑了。老頭兒笑了笑說:我也沒用什麼法術。我只是知道,『年』這東西,最怕紅色、亮光和響聲,所以我在門上貼了大紅紙,在屋裡點上紅蠟燭,身穿大紅袍,在它來的時候放鞭炮,這樣『年』就嚇跑了。明年你們用同樣的辦法,就會把它趕跑的。
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整夜不熄,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守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最後形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小學春節主題班會教案2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學習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學習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准備: 關於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共話春節
1、「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慶中,春節向我們走來。這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關於春節的資料:
①關於春節的來歷: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它是農歷一年的歲首,即正月初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不但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在此期間人們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如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春節,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融入了無限的留戀、回味和憧憬。中國的春節,是最具文化內涵和傳統魅力的節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個節日。
②關於春節的習俗:祭灶掃塵 貼春聯 守歲 鬧元宵等
③關於春節的傳說:年的傳說歲的`故事等
3、假如請你來寫春節,你打算寫些什麼?
4、的確,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古都北京,過起春節來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節。
二、放手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准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課文自學情況:
①同桌互查讀文情況。
②出示本課需會寫的生詞集體認讀。
③對這些生字你有沒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導學生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3、默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麼過春節,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4、選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其餘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些天中人們的活動?你可以用筆畫下來,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培養學生邊聽邊想,讀書動筆的習慣。)
5、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圍繞春節的熱鬧,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順序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概括:
臘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節像一場大戲,在臘八粥的濃香中悄悄的拉開了序幕,請同學們速讀瀏覽,按照年前、過年、結束的順序找出相應的段落。
三、細讀鑒賞,感受春節。
⒈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⒉小組研讀。出示研讀提示: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讀一讀,劃出最能表現春節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②小組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自己再讀相關段落,補充完善自己的閱讀感受。
第二課時
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體會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節前的年味主要表現在哪?重點交流節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裡人們的主要活動、講究及人們的心態。
②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關鍵的詞語,讀中體會人們忙碌中洋溢著的喜悅和希望:你是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的。④指導學生抓住學生反饋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
⑤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在過春節的這段時間都幹些什麼呢?
2、體會過節的熱鬧
①交流過節時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過節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熱鬧)
②同是熱鬧,但鬧中各有不同,默讀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十五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麼?抓住文中關鍵詞句反復讀一讀,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相機引導:除夕:喜慶、團圓;初一:悠閑、快樂;十五:紅火、美麗。
④再讀一讀,討論、交流:這些感受你們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的?
⑤交流反饋「除夕」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喜慶、團圓。
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
抓「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⑥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除夕,作者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及時梳理:老舍筆下的除夕為我們展現的是全景圖,抓住除夕人們主要的活動簡單勾勒,語言簡潔明快;而「閱讀鏈接」短文二由回憶外婆入手,重點寫了一家人怎麼過除夕的情景,其中細致描寫了准備過程和圍爐情景。
⑦交流反饋「初一」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初一的悠閑、快樂。
重點指導朗讀「逛廟會」時人們的表現來體會悠閑與快樂。
⑧交流反饋十五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引導想像: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燈,還有什麼?
出示老舍的原文,創設情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綵,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⑨總結: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卻被作家僅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個節日最突出的特點,用極其凝練的語言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幅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畫卷。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比較閱讀,領悟寫法。
1、先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①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②再讀臘八一段,思考:臘八的活動很多,為什麼單寫臘八粥、臘八蒜,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種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文中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例嗎?
2、自主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過年,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3、假如此時再請你寫春節,你打算怎樣寫?
引導學生借鑒學到的寫法談,如:選材要詳略得當、描寫節日要抓最主要的特點、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夾敘夾議等。
三、布置作業,課外拓展。
以「春節」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內容如下:
1、春節印象:自己修改或寫一篇關於春節的習作。
2、春節花絮:從搜集到的關於春節的傳說、習俗中選擇編寫。
3、精彩再現:摘抄自己認為描寫好的關於春節的詩詞佳句或優美片段。
4、春節建議:春節怎麼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5、節日集錦:除了春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哪些,把你調查的結果記錄下來。
;3. 關於春節習俗的圖片『
1、一家人吃年夜飯習俗的圖片。
(3)關於春節一文的課件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1、吃年夜飯風俗的由來: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宋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
慢慢地,人們了解「年」的活動規律,原來它每隔365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後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
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少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神先的祖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里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稈,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稈充飢。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里親友見面道喜。
2、春節貼對聯風俗的由來:
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據歷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卧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 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春聯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入清以後,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對聯猶如盛唐的律詩一樣興盛 ,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3、春節吃餃子的習俗:
餃子是年夜飯桌上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中國北方,包餃子、吃餃 子,已經成為大多數家庭歡度除夕的一個重要活動。俗話說:「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過年,是中國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為了過好年,舊時農家一進臘月的門檻,就開始忙年。從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的時候起,就進入了過年的倒計時,張彩燈、貼對聯、打掃庭院,准備迎接遠方的親人,過個團圓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全家老小一起包餃子。
根據文獻記載,春節時候吃餃子這種習俗至遲在明代已經出現。那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清代,這種習俗已經非常廣泛,已經把它固定下來。這種習俗和中國古代的計時法有關系,中國古代用十二地支來記錄每一天的時間。就把每一天分為十二個時段,那麼每天開始呢是子時,子時就相當於今天半夜二十三點到一點這個時間,那麼到了每年的年底,年三十的時候,那麼這就不僅是新舊兩天的更替,而是新舊歲的更替,中國人管它叫「交子」。
中國人非常注意界限,尤其是辭舊迎新這個界限,那麼在這個時候,應該搞一些儀式來祈求來年的吉祥如意,那麼在這個時候吃餃子,餃子和這個「交子」正好是諧音,而且餃子還有那麼豐富的寓意吉祥的文化涵義,所以中國人才慢慢形成,在春節、在大年初一、在交子這個時刻,吃餃子這么個習俗。
4. 春節傳統文化主題班會教案
春節傳統文化主題班會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春節傳統文化主題班會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春節傳統文化主題班會教案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和學唱歌曲,感受春節熱鬧、歡騰的氣氛,體會音樂豐富的表現力。
2、能用歡快、活潑的歌聲演唱歌曲《過新年》,通過小組合作用歌聲、舞姿、樂器創編節目「過新年」。
教學重、難點:
1、在音樂中感受春節的熱鬧與歡騰。
2、用音樂去表現春節的熱鬧與歡騰。
教具准備:
教材配套光碟多媒體課件各種春節飾品鼓鑼其他的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
1、媒體播放《好日子》MTV,帶著課前准備要的「春節飾品」自由進教室。
2、聽《晚會》的音樂。師:我們來聽段音樂,這段樂曲給你感覺是表現了一個怎樣的場面?好像是什麼時候?
3、學生回答後,並請說說你們在過春節的時候都幹些什麼?
4、觀看錄像「北方人過春節」,再次聆聽樂曲,感受熱鬧氣氛,了解春節的傳統活動項目。
5、春節是熱鬧的、歡騰的,聽!同樣是這段音樂,它給你的感覺又是怎樣的呢?聽鋼琴曲《晚會》。
6、學生比較後,談談自己的感受。教師簡要說明演奏樂器的不同,給人的音樂感受也是大不相同的。
7、今天,我們在此提前過一回簡單的新年吧!播放樂曲(管弦樂演奏。)學生拿出准備好的東西,隨樂曲布置「新年教室」。教師在黑板上寫對聯,上聯:鞭炮聲聲鑼鼓響。下聯:唱歌跳舞多歡暢。橫聯:過新年。
8、布置好後,齊念對聯。(解決學唱歌曲中的難點句。)
二
1、聽歌曲《過新年》,提問:他們在干什麼?從哪裡聽出來的?(讓學生有目的的去聆聽歌曲。同時,了解歌詞內容。)
2、教師提問:「咚咚咚咚鏘」是什麼聲音?為什麼在春節中會用上這兩樣樂器?
3、教師出示這兩種樂器,並示範演奏方法。
4、畫面出示歌曲。為歌曲加上這兩種樂器伴奏:在「咚」上加鼓聲,在「鏘」上加鑼聲。學生聆聽,教師示範。
5、指名請幾組(兩位一組)上台演奏,其他小朋友徒手做。
6、學唱歌曲:
①用「La」隨琴模唱歌曲,提示學生正確的演唱姿勢。
②教師范唱歌曲,從真實是聲音中讓學生感受歌曲。
③老師給小朋友一分鍾的時間,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回憶一下,你在過新年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再想好,該用怎樣的歌聲來演唱這首歌曲?
④帶上歡快、活潑的歌聲齊唱歌曲。
三
1、請小朋友找找,還有哪些歌曲也是唱春節的?
2、分小組合作,加動作表演唱這些新年的歌曲。
播放《難忘今宵》的錄象,第一段在原位上拍手觀看,可以跟唱,第二段邊拍手邊出教室。
第二課時
教學思路:
緊緊抓住一條情感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小拜年》和欣賞樂曲《窗花舞》,讓學生在音樂中對現代小朋友的幸福生活和舊社會孩子的貧窮日子的對比,這樣的情感觸動下,去激發學生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的想法。
2、能用歡快、活潑的歌聲演唱歌曲《小拜年》,通過小組合作隨歌曲伴奏敲響鑼、鼓、鑔,模仿舞龍燈、舞獅子來表演春節的.熱鬧場面。
教具准備:
多媒體光碟、鑼、鼓、鑔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聆聽歌曲《小白菜》的音樂進教室。(營造教學氣氛,牽引學生情感。)
二、欣賞芭蕾舞劇音樂《窗花舞》
1、播放背景音樂《小白菜》,教師講述《白毛女》的故事。(發揮音樂和語言的魅力,引發對「喜兒」的同情之情。)
2、初聽樂曲《窗花舞》,感受樂曲輕快、活潑的特點。提問:你感覺喜兒在干什麼?
3、教師小結後,說出樂曲表現的喜兒為迎接新年在裝點房子。
4、請同學說說你們是怎樣為迎接新年裝點房屋的?(讓學生與喜兒的生活條件相比較,感覺到自己生活條件的優越。)
5、再聽樂曲,跟樂曲輕聲哼唱旋律,感受輕松、歡快的情緒。
6、請幾位簡單的哼唱旋律,熟悉樂曲的主題音樂。
7、欣賞芭蕾舞《窗花舞》,說說舞蹈的特點:芭蕾舞的特點、輕盈跳躍的舞步等。(從舞蹈中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
8、結合音樂和舞蹈說說喜兒在你心目當中是怎樣一個人?(滲透心理教育:面對什麼事情都要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
三、學唱歌曲《小拜年》
1、說說你認為新年是怎樣的?
2、什麼打擊樂器能夠表現新年的熱鬧?(讓學生自己的分析的表現特點,選擇典型樂器:鼓、鑼、鑔。)
3、教師演奏鼓和鑼,請學生按節奏模仿聲音。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
咚咚鏘咚咚鏘咚咚鏘鏘咚咚鏘
4、聽歌曲,在鑼鼓聲中加上動作並隨歌聲模仿聲音。
5、你知道過新年有那些傳統活動嗎?(為聆聽歌曲內容做准備。)
6、聽歌曲《小拜年》,他們在新年裡干什麼?(認真聆聽歌曲,熟悉歌詞內容。)
7、聽教師范唱歌曲,會唱的.地方輕聲跟唱。
8、學唱歌曲,注意幾處附點八分音符節奏。
9、分成兩大組,熱鬧的跟他們過新年。(相互協力合作唱著歌敲鑼、打鼓、擊鑔,模仿舞龍燈、舞獅子等,還可以外加其他新年的活動,來表演新年的的熱鬧場面。)
四、課堂小結
1、集體簡單評價各組的表現。
2、布置工作:下節課舉行一台春節聯歡會,文娛委員為總策劃,去落實主持人、節目編排,其他同學自由組合起精心准備節目,要求每位同學都得參加,節目名稱及時上報文藝委員,便與安排。同時這次演出的質量直接與期末成績有關聯。當然我們年紀小小的文娛委員可以大力求助老師。
3、下課,聽音樂出教室。
第三課時
學生自行組織,教師大力協助,上演一台「春節聯歡會」。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現自己組織能力、文藝才能的舞台。教師認真欣賞,記錄下他們在文藝成長驛站中的點滴。
春節傳統文化主題班會教案2
活動名稱:
快樂大拜年
活動前言:
新年轉眼就快要到來了,小朋友們也都進入了新年的氣氛之中,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幼兒園所開展的有關迎新年的幼兒園活動教案,可以讓小孩子們更深刻的感受到新年的氣氛!
活動目標:
1、回憶和模仿春節人們互相拜年祝賀的話,進一步感受節日的喜悅。在快樂大拜年的活動中體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
2、願意與老師和同伴大膽交往,說說自己過新年的趣事,與同伴一起分享快樂。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幼兒與爸爸媽媽一起拜年
材料准備:
零食若干,《新年好》的音樂,VCD動畫影碟
活動重點:
願意大膽地說說講講
活動難點:
能與其他班級的朋友老是一起活動
活動過程
一、入場(將幼兒領入大二班),幼兒之間、師生之間相互拜年。
二、新年好
1、前些日子,我們剛過了一個中國人最熱鬧的節日,是什麼節日呀?
2、過了春節就代表我們大家又都長大一歲了,所以今天我們都特別地開心,
因為過了年,我們好朋友又見面了,在這里,我們所有的老師祝小朋友:
新年快樂 學習進步 身體健康 快樂成長 (一人一句)
三、互相拜年:
1、你們有什麼祝福的話要對老師和小朋友們說的呢?
想一想,過春節的時候,爸爸媽媽帶你們去做客,大家見面是怎樣說的?你是怎麼說祝福的話的?
2、同伴間互相拜年,或找老師拜年,手握手,說說祝福的話。(新年音樂)
四、聊新年
1、你們是怎樣過新年的?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哪一件事情讓你覺得最開心?(放煙火,放鞭炮,串門拜年,拿紅包……)
2、引導幼兒與同伴一起邊吃零食邊聊聊自己過新年的趣事,一起分享節日的快樂。
五、和小一班的朋友、老師一起相互拜年;給廚房、老師拜年。
春節傳統文化主題班會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手口一致地朗誦快板兒歌《拜年》,探索不同的念快板地方法。
2、運用模仿、商討和合作的方式,感受說快板的樂趣。
3、在與同伴互動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准備:
投影儀、幼兒用書每人一本,快板。
活動過程:
一、觀看教師表演快板兒歌《拜年》,初步感知兒歌內容。
老師有節奏地念快板兒歌。
老師:剛才,你聽到了什麼,你想來試試嗎?
請幾個幼兒上來學習打快板,注意握的姿勢,全班幼兒一起隨快板節奏年兒歌。
二、引導幼兒看圖學習兒歌。
老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剛才咱們聽了快板拜年,現在咱們一起來看看,人們是怎樣拜年的。請幼兒說出圖上人們在干嗎?小朋友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要說些什麼?老師用兒歌總結。如張燈結綵放鞭炮,左鄰右舍貼春聯。解釋一下張燈結綵和左鄰右舍(根據孩子的理解程度說明兒歌的意思。)全班看圖念兒歌。
提問:這是一首快板兒歌,這首兒歌的名字叫什麼?
三、學習打竹板念兒歌。
1、老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帶領幼兒右節奏地拍手。
2、老師打竹板帶領孩子念兒歌,老師放慢念兒歌的速度,讓大多數幼兒跟上。
3、分組跟老師的竹板念兒歌。
教學反思:
《拜年》這首兒歌的內容還是比較多的,讓孩子掌握兒歌的內容,還是有一定的挑戰性,特別是一些書面詞語「張燈結綵」「左鄰右舍」等詞語,還是比較難的。我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讓孩子們通過圖畫 和簡單的文字提示,將兒歌展示出來,如「張燈結綵放鞭炮」我就畫一個燈在再畫一串鞭炮表示;「左鄰右舍貼春聯」我寫下文字「左」「右」再畫一副春聯來提示孩子,而這些提示都是孩子們好我共同討論 ,當時在黑板是畫出來的,這比老師事先准備好要更能讓孩子們理解和記憶。
;5. 需要春節的資料
春節的由來春節是農歷的開始。春節的另一個名字是中國新年。它是中國最大、最繁忙、最重要的古代傳統節日。它也是中國人民特有的節日。自西漢以來,過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的春節,是指農歷節日第八天的第十二廚房在23日或24日第十二日農歷十五天的第一個農歷月,新年前夜的高潮和第一天的第一個農歷。
冬至祭祀活動在開始時沒有固定的日期,但一般都在每年冬季結束時進行。慢慢地,他們在新年和舊年交替時舉行慶祝活動。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原始社會的解體,冬祭的形式和內容也發生了變化,最終成為辭舊迎新的節日。所以人們開始叫它春節。
6. 關於春節的資料
一、什麼是春節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 我要畫一張關於春節的畫,有誰能給我提供畫什麼好
虎年畫虎比較好,卡通一點的話跳跳虎,然後和其他人,加一點鞭炮什麼的,我沒畫過,所以我也不太清楚,不過畫跳跳虎是最卡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