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小班網路圖片我從哪裡來
擴展閱讀
ps怎麼把圖片關閉 2025-10-08 17:26:18
嘴唇乾到什麼程度圖片 2025-10-08 17:07:58

小班網路圖片我從哪裡來

發布時間: 2023-02-02 23:26:28

㈠ 我是誰我在哪圖片

我是誰我在哪圖片如下:

(1)小班網路圖片我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我是誰我在哪兒,網路流行詞,形容自己迷茫,經常出現在B站以及各類視頻網站的彈幕評論中,用來表達觀眾對UP主的視頻目瞪口呆的復雜心情,有時也表達裝傻充愣。

詞語來源:

B站彈幕評論,意「黑人問號問號問號.jpg「代表,源自Youtube上的視頻《透過鏡頭第4集:尼克楊的日常生活》,在視頻的5分38秒處。

他媽媽說:「If that boy ever takes it seriously he'd be great. But you are the clown,man.(大意是如果他能正經起來的話,一定能上天,但他總是......",然而尼克楊一臉「你是認真的嗎?!」表情。

由於實在是表現力太到位了,瞬間火了起來,在國外這個表情被叫做"Confused Nick Young(懵逼的尼克楊)"。

㈡ 孩子問你我從哪裡來的時候,別再說從垃圾桶里撿來的了

「我從哪裡來?」可以說是家庭性教育困擾中位列榜首的問題。幾乎在我所有的家長性教育培訓中,家長們都會問到這樣的問題。

除了直接問「我從哪裡來」,孩子們還會有各種各樣提問的方式,比如:3歲女孩,看見了懷孕的阿姨,問是怎麼回事?4歲的男孩,聽說孩子是從媽媽的屁股里生出來的,很疑惑這是跟拉大便一樣嗎?

而家長們為了避免不知如何作答的尷尬,絞盡腦汁想出了很多「有趣的答案」,比如:河裡撿來的,垃圾桶里撿來的,石頭縫里蹦出來的,買東西送的,土裡長出來的……在網路上,也有很多類似的段子。

但這樣的答案,也只有我們成年人覺得有趣吧!試想一下孩子聽到這樣的答案會做何感想?孩子會信以為真,認為事實就是如此。然後呢?有沒有可能每當孩子覺得父母不喜歡自己的時候,比如父母批評自己的時候,他就會想:就是因為我是撿來的,所以父母才不喜歡我。看到這里,我們成年人,還會覺得這樣的答案有意思嗎?

當然,我知道沒有哪個家長會有意地去欺騙孩子,這么作答的家長通常是因為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或是覺得尷尬開不了口。我也問過一些家長朋友,為什麼覺得這個問題那麼難以回答?很多家長會告訴我,這事怎麼和孩子講啊?孩子就是父母通過性生活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但是性生活這事兒怎麼和孩子說呢?也有家長會說,我能夠講精子卵子結合啊,或者告訴孩子你是在媽媽肚子里生長的,但是當孩子問到精子卵子是怎麼進到媽媽肚子里的,或是問自己是怎麼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時候,就不知道怎麼回答了。

看,這就是家長們的慣常思維。當孩子問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會在腦子里極力搜羅所有和這個問題相關的知識點,然後試圖把這些知識點全部講給孩子。而在搜羅的過程中,我們突然發現,天哪,越來越不知道怎麼講了,而且有一些內容,真的不好開口和孩子講啊!但是,孩子真的想知道所有這些知識點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孩子對於性的 探索 和求知慾是隨著他的認知水平的發展而發展的,所以在不同的年齡段,孩子想知道的並且能理解的知識內容都是不同的。我們把成年人知道的知識點一股腦兒地倒給孩子,他也理解不了呀!

所以,我們到底要怎麼做呢?答案就是前面講到的性教育原則:先通過詢問孩子,了解孩子的好奇點在哪裡,然後針對他的好奇點做盡量簡單的、簡短的、科學的回答。如果孩子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就讓他繼續提問,然後再繼續用簡單、簡短、科學的詞句來回答。如此反復,直到解答了他的所有困惑就可以了。

當然,很有可能是孩子很小的時候,聽到了一個簡短的解答就覺得可以了,不再追問了,而當他長大一些之後又來繼續追問,那麼,我們就在他再次提問的時候按照同樣的模式繼續應對就可以了。

下面來說說具體怎麼做吧!

第一步:做好准備。

在孩子提問的時候,你是否胸有成竹呢?如果擔心自己會不知所措,先來做個演習吧!對著鏡子或另一半,來說這幾句:「你是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的。爸爸的身體可以產生精子,媽媽的身體可以產生卵子,精子和卵子相遇就結合成了受精卵,受精卵會在媽媽的子宮里長成小寶寶。10個月後,你在醫生、護士的幫助下,就從媽媽的身體里出來了。」

如果你的表情、語氣,就和給孩子解釋「為什麼小鴨子會游泳」一樣,那麼就OK啦!怎麼樣,要不要這就去試試?但是,可不能一股腦兒把這個標准答案,嘩啦啦背給孩子哦!所以,下面這個第二步非常重要。

第二步:先別急著給答案,先問問孩子他的好奇點在哪裡。

記住,這時候,不要露出慌張的表情哦!

你可以對孩子說,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呢?你是怎麼想的呢?千萬別一臉嚴肅地說:你為什麼問這個!這個語氣可是很不一樣的,如果你用這種語氣,孩子就會知道你不喜歡這個問題。

通過反問,先了解孩子關於這個問題的想法。因為孩子的想法,孩子所了解的東西,可能和你想像的非常不一樣。網上有這樣一個段子:我家兒子問「我從哪裡來」,然後我特別緊張地解釋了一通精子和卵子結合後在媽媽肚子里長成小寶寶的故事,然後孩子反問道:「為什麼小明說他是從山東來的呢?」

所以,先反問孩子非常重要。這時孩子可能會說:「我聽小明說,他是媽媽從屁股里拉出來的,是這樣的嗎?」也有的孩子會直接說:「老師上課說了,我們都是精子和卵子變成的寶寶,是這樣的嗎?」甚至有的孩子會說:「我看電視上說了!」

不論孩子的答案是什麼,最重要的是你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去做判斷,而是通過提問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然後見招拆招。

還有一些家長很想知道,是否能用一些比喻來回答孩子的問題,比如:你本來是一顆生命的種子,這個種子最終變成了你。這種比喻的確很美,很童話,對家長們來說也更容易開口,但是要注意的是,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他們理解的方向很可能和你想像的很不一樣。比如,有的孩子真的以為自己是種子變大的,然後他會擔心媽媽肚子里還有種子,會變成一棵樹,會撐破媽媽的肚子,從而背負很大的心理壓力。

所以,與其費盡心思想各種招兒,不如一開始就誠懇、簡單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無論孩子問什麼問題,在通過反問了解了孩子的好奇點以後,接下來就可以用簡單的、科學的、簡短的語言回答他的問題。原則是:不多回答,但也絕不迴避。回答完之後,再問問孩子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如果孩子對答案滿意,他就不會再追問了。因為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可多呢,他還著急去玩自己的玩具呢!而當孩子還有不明白的地方,你就繼續反問,然後繼續用簡單、科學、簡短的語言回答就可以啦!

當然,問著問著,就有可能出現那個讓家長最為頭疼的問題了。因為,孩子可能會好奇:我是怎麼進到媽媽肚子里的,又是從哪裡出來的?

你可以直接和孩子說,爸爸和媽媽的生殖器官接觸後,精子就會游啊游到陰道里,再游到子宮里;卵子這時候也在往前游,游得最快的那個精子就遇到了卵子,然後它們就結合在一起了。

你也可以這樣說,這個問題我之後再和寶寶解釋哦!然後可以選擇一些市面上的繪本,把精子和卵子的故事都告訴他。但要注意,繪本只是你的輔助工具,而不是主導。

而且,在使用繪本的時候,還要注意做一些引導。比如,在一些繪本故事裡,經常會講,和卵子結合的精子是游得最快、生命力最強的那個,所以寶寶你是冠軍。但其實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補充說:卵子也並不是在被動等待哦,卵子為了和精子相遇,也在努力往前游,最終選擇了最強壯的那個精子;卵子和精子結合在一起後有了你,所以你既像爸爸,又像媽媽。

除了看繪本外,還有很多方法你都可以去用。比如和孩子學習各種動物、植物的繁衍;看關於小動物出生的電視紀錄片;孩子再大一些,還可以找一些人類孕育紀錄片,和孩子一起看。

講到這里,又會有一些家長擔心了,孩子知道了這些事情,會不會和其他小朋友模仿?這樣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確實有一些小孩子,他們因為沒有接受任何的性教育,會懵懂地模仿。所以,性教育真的很重要,我們要在性教育里教給孩子,什麼樣的 探索 、什麼樣的行為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行的。同時,我們還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隱私部位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這些都是相通的。

孩子真的比你想像的聰明,只要你告訴孩子,某個行為是成年人才能做的,孩子不能做,大多數孩子都會去遵守的。就像孩子看到大人抽煙喝酒,一旦你告訴他們孩子不能做這樣的事情,他們中大多數都不會做的。

而如果你不講呢?也不代表孩子不會模仿,孩子有太多機會看到一些相關的信息了,如果你失去了正面引導他的機會,他很有可能會去做一些有問題的 探索 。

下面給大家模擬一下提問和回答的場景。當然,這個模擬場景涉及很多孩子可能追問的細節,有可能你的孩子並沒有問到這么多,我們要做的就是孩子問多少就解答多少就好了。

孩子: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媽媽:寶貝,你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呢?你覺得你是從哪裡來的呢?

孩子:我聽其他小朋友說他們是媽媽生的,我是不是也是媽媽生出來的呀?

媽媽:是的呀,你就是媽媽生出來的呀。

孩子:那我生出來之前住在媽媽的哪裡呀?

媽媽:你住在媽媽的肚子里。

孩子:我這么大,怎麼住在媽媽的肚子里呀?

媽媽:你住在媽媽的肚子里的時候沒有這么大,你一開始特別特別小,後來慢慢長大,直到長到這么大的時候(用手比畫一下),就從媽媽的肚子裡面出來啦!

孩子:這么神奇呀!那我是從哪兒出來的呢?

媽媽:女孩子的兩腿之間有三個洞,最前面是尿尿的洞,最後面是便便的洞,中間的那個就是你從媽媽身體里出來的洞啦!(對於剖宮產的媽媽來說,可能要容易一些,她可以指著自己肚子上的刀口告訴孩子,你是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的。)

孩子:哦,那這幾個洞長成什麼樣子呢?

媽媽:我給你找個圖片看,你看,這就是那三個洞。它們分別叫作尿道、陰道和肛門(可以在網上找一個卡通圖片給孩子看)。(如果孩子問這三個洞的名稱,一定要把科學的名稱講給他,這三個洞分別是尿道、陰道和肛門。如果孩子不問,我們也應該適時地講給他們。當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把這些名稱告訴給孩子,他就能科學地看待這些名稱,就像看待眼睛、鼻子、嘴巴這樣的器官名稱一樣。)

(這里還有一點需要補充說明,在我們教給孩子這些器官的正確的科學名稱後,也可以允許孩子用昵稱來稱呼自己的性器官,如果孩子願意的話。比如,把陰莖叫成小雞雞。但是,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其實這個器官科學的名字是陰莖,但是因為你和爸爸媽媽有這樣的約定,所以你和我們說的時候可以叫它小雞雞。但如果你和別人交流的時候,也許別人知道小雞雞指的是什麼,但也有可能不知道。所以,陰莖永遠是能夠讓別人理解的名詞。如果你想用小雞雞來指代,需要和對方確認,當對方知道你具體指的是什麼意思,並且也同意用這個昵稱後,你們再用這個詞進行交流。)

孩子:哦!原來是這樣,那我又是怎麼進到媽媽的身體里的呢?

媽媽:爸爸身體裡面有精子,媽媽身體裡面有卵子,爸爸的精子進入到媽媽的身體,和卵子結合以後就形成了一個叫受精卵的東西,這就是你啦,然後你就在媽媽肚子里慢慢長大了。

孩子:那爸爸身體裡面的精子是怎麼進到媽媽的身體里的呢?

媽媽:你看,男性的兩腿之間有一個器官,叫陰莖(可以用卡通圖片給孩子指明)。當成年人相愛結婚後想有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就像爸爸媽媽一樣,就會把陰莖放到這個叫作陰道的洞裡面,精子就會通過這樣的方式游到媽媽的身體里。

孩子:哦,原來是這樣。那我也可以有寶寶嗎?

媽媽:不行哦,只有成年人才能有寶寶,而且是相愛後經兩個人商量都同意之後才會要寶寶。這是成年人做的事情,孩子是不能做的。

孩子:那我長大以後就可以了嗎?

媽媽:對呀,等你長大成人之後,如果到時候你想要一個寶寶,就可以考慮了。不過到時候你可能還會有其他的困惑和問題,如果需要的話,你還可以來問媽媽。

孩子:好呀,謝謝媽媽,那我先去看動畫片了。

媽媽:好的,寶貝,你要是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來問媽媽呀!

孩子:好的,媽媽!

當然,這只是一個模擬的過程,也許你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不是這個樣子的,但原則都是一致的。

在給孩子解答的過程中,除了要用盡量簡單的、簡短的、科學的詞句回答外,更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我們家長要先讓自己脫敏,要讓自己能把這些話說出口。

如果你真的覺得很難,不妨這樣想一想,當孩子問到這個問題時,只是想解決自己的困惑,和成年人腦子里想的性完全是兩回事。試想一下,當孩子問「小鴨子為什麼會游泳?」「雪花為什麼落到手裡就化了?」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你是怎麼回答的呢?就用回答那些問題的時候的思路和態度來解答孩子的困惑就好了。

當我們不知道怎麼給孩子做性教育的時候,往往都是因為我們自己想得太多!

㈢ 有沒有哪位老師講過《我從哪裡來》,幼兒園大班的,我經驗不足,這課沒准備好怎麼講,謝謝了!

上公開課是每位幼兒教師從教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種經歷,是幼兒教師職稱評定、各種晉升少不了的重要環節。一節成功的公開課,反映了幼兒教師的教學功底,奠定自己在同行心目中的地位,為今後工作的順利開展鋪平道路。上好公開課,是每位教師的共同願望,那麼,怎樣才能上好幼兒園公開課呢?一、上好公開課要做足准備(一)備內容1、注重內容的操作性——幼兒園公開課內容選得好,就等於成功了一半。一般來說,操作性強的活動內容是首選,不僅符合幼兒好動好玩的年齡特點,還符合聽眾心目中的優質課標准。因為,每位聽眾看到幼兒在操作中探索、在操作中學習,都會由衷地為幼兒驕傲,為幼師贊嘆!2、符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師要盡量選擇自己熟悉的、符合自己教學風格的內容,這樣備課及上起課來都得心應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聽眾。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比方說情感不是很豐富的教師,偏選了偏重於情感體驗類的教學內容,這樣的課上起來教師會感到不能揮灑自如。3、考慮氣候、環境等因素——選公開課內容時,幼兒教師要綜合考慮氣候、環境等因素,不要存在僥幸心理,選擇風險較大的公開課,如《我和太陽做游戲》,若遇到陰天或下雨,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二)備目標一節課能否吸引住幼兒及聽眾,取決於它的設計是否靈活,教法是否新穎。教師應在備課時注重創新,力求上出一節有自己風格特色的好課。1、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活動目標太難不利於幼兒的發展,而太簡單又會讓幼兒覺得沒意思,提不起興趣;教師應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幼兒設定「跳一跳,碰一碰」既能達到的目標,但這個度是很難把握的,教師需要全面的了解幼兒的水平。2、活動目標要直觀化——公開課上得好不好,離不開活動目標的完成情況。量化的活動目標使聽眾客觀的評價公開課,讓聽眾看到課堂效果,而抽象化的教學目標,如激發幼兒好奇心,豐富幼兒想像力……這樣的活動目標都是靠主觀臆斷,難以客觀評價,應盡量避免。(三)備自己1、知識儲備——「要想供給幼兒一碗水,教師自己必須有一缸鮮活的水」。在上公開課之前,幼兒教師要吃透各領域的教學特點,熟悉整個教學體系,做到心中了如指掌,才能做到整合有度又有效。2、自身能力——每位教師在教學上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在備課時,幼兒教師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盡量在活動課中展示自身的長處,做到熟而精,得心應手。反之,很容易產生不自信的心理,影響教學效果。 (四)備幼兒1、經驗儲備——幼兒的生活經驗直接影響到公開課的效果。在選擇公開課時,要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若需要前期收集資料的,應事先安排幼兒相關活動,讓幼兒積累必備經驗。2、年齡特徵——幼兒是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他們的狀態直接影響公開課的效果。備課時,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徵、生活經驗等,用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或話題來吸引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小班不適合「大灰狼、巫婆」之類的材料,大班的孩子則喜歡這種性的教法。3、注重個別差異——不同的幼兒存在個體差異。備課時,要考慮不同幼兒之間的能力差異,設置不同梯度的問題,以供不同層次的幼兒回答,讓每位幼兒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對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幼兒積極性有極大的幫助。(五)備突發事件在課堂中,時常會遇到突發事件,阻礙了課堂的順利進行。備課時,教師要盡可能地預設可能會出現的現象,盡量把這些偶發事件的發生率控制為零。比如,完成了教學任務,卻未到下課時間,應臨時增加哪些活動?萬一時間緊,差不多下課了還未完成准備好的教學內容,該刪掉哪些環節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備,就能處變不驚,應付自如,使公開課能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收到預期的效果。(六)備聽眾公開課上得好不好,直接關繫到自身的教學功底,甚至晉升。幼兒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不但要考慮幼兒的學習效果,還要考慮聽課者的感受和評價,把他們也融入到我們的課堂中來。1、多媒體教學——有些聽課者就往往不熟悉所聽的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因此在聽課過程中較難跟上師生的思路,也就難以對這節課作出正確的評價。多媒體的課件可通過優美而富動感的設計,直觀地把你所講授的內容、重點及思路躍然「幕」上,使幼兒及聽眾一目瞭然,心領神會。2、外向型活動——游戲、辯論、表演等多形式的外向型活動,能增加聽眾的參與機會,使他們也了解幼兒的動態,跟著幼兒歡笑、迷惑、或恍然大悟,營造一種非常融洽的課堂氣氛,讓聽眾也感到心怡神悅。(七)備教法1、善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平鋪直敘的講述剝奪了幼兒在通過思考後獲得知識的成功感,並容易使幼兒失去參與的熱情,課堂變得沉悶。而啟發式的教學,由淺入深,層層誘引,最後讓正確的答案或結論從孩子的口中得出,而不是老師自己在說。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幼兒的注意力,避免了「一言堂」,變成了人人參與的交流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幼兒對知識的印象特別深刻,有更強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有的老師說:「好是女子旁,海是三點水旁,拍是提手旁,對不對呀?」自己全說出來了。2、注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與孩子之間的交流,發現他們的疑難困惑,及時解釋清楚。同時也要抓住他們感興趣的活動或事物,利用表象、節奏等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師生默契配合,共同把活動推向。3、教學環節要過渡自然——一節課總是由好幾個環節構成,講解某個知識點也要經過幾個步驟。我們教學中分目標的確定、維度的把握(言語的聽說讀寫)、梯度的把握(分解難度、小步驟階梯化)、重點的把握(所有課程設置的步驟要按每節課重難點的把握)、量的把握(一節課5次量)。教師備課時應注意這些環節或步驟間的的自然銜接,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跡。這樣,一節課的思路就顯得非常清晰,而幼兒的思維也不會因某個教學環節的突然中斷或突兀轉折而打斷,從而順暢流動,思維非常活躍,聽眾也就感到整節課是一個完美的整體,與上面幾個方面是密不可分的。4、多種教學方式——選擇好得心應手的教學方法,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各種教學方法均有其長處和短處,選擇時一定要認真各種方法的職能、應用范圍和自身實際,切忌削足適履,弄巧成拙。5、玩教具的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能幫助幼兒理解一些抽象的,或者不容易理解的內容,以保證公開課教學的順利進行,聽眾看到幼兒在操作中學習,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也會對公開課留下美好印象的!①要創新——幼兒天生愛玩,在公開課中,讓幼兒通過「玩」教具,能很好的吸引住幼兒,也樂於操作玩教具,使整節課井然有序地進行。不過,幼兒教師要注意玩出新花樣,讓聽眾耳目一新,給自己的公開課加分。②規格、顏色適宜——教具要精緻、大方、美觀,不小於2cm,圖片要孩子越小圖越大一些,有的老師畫的圖很可怕,就適得其反。③合理利用——在恰當的時間運用適宜的玩教具,不僅能吸引住幼兒,還可以讓公開課的內容豐富多樣。有的老師上了三分之二的課,教具才出來,孩子早就坐不住了,嚴重影響了公開課的效果。 二、公開課中要注意的問題1、教師的言行舉止——普通話標准、咬字清晰、教態自然、有親和力、身資優美的教師,總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給自己的教學課加分。因此,幼兒教師要在每一個環節注意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的協調配合,用眼神、動作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但不要過分表現,以免讓聽課者看著緊張,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2、教師的鏡面示範——對於幼兒,區分左右手還是有定難度的,教師在示範時,一定要做鏡面示範,比如「敬禮、刷牙」等動作教師要用左手,而基本動作順序,教師則要從右面開始,不要太隨便,因為我們要做好幼小銜接,順應學校的教育,從左到右,由內向外等動作。3、配班老師——配班老師協助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公開課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配班老師也要熟悉教案,熟悉玩教具的用法與操作。在上公開課時,配班老師要注意巡視每一位幼兒的狀態,幫助組織幼兒活動,維持活動秩序,並幫助主班遞送教具等,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但是這些不是說明一位主課教師要完全依賴配班教師,主班教師要有完全的控制能力自己把課上完。4、指導語——指導語規范要體現在每一環節當中,思路清晰、明確的指導語,能讓幼兒愉快的接受,避免說話太快、指導語啰嗦,造成環節不緊湊。有的教師上課習慣用「這兒、那兒、啊、呀、好了寶貝」等等,在公開課里要盡量避免,可以用一些空間詞,如「左右、前後、上下」等來代替,尤其是指導幼兒指讀、拿筆、用剪刀、折紙等操作性環節的時候,要做到心中有數。另外,雙語教學是我們的重要目標與任務,每個環節要滲透、利用英語,比如:「好了、過來、回去、起立、坐下」 等等日常用語,運用起來會得心應手。5、板書——即排版和書寫得很漂亮。板書是教師基本素質的體現,一定要經常練習。要在白板上書寫,一定要做到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假如寫字就是很難看,或沒有把握寫好,在卡片、字卡之前,可以通過列印的來進行,以保證在課堂上達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你備課之外出現的情況,比如:意料之外孩子說的字、詞,老師就要馬上在黑板上寫出來,不能置之不理。6、課堂常規——課堂中不要反復強調常規,用限制性語言過多,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並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浪費時間。教師在公開課中的一切語言都要緊湊、嚴謹,還有課堂應變能力的體現,這就要求教師的腦子要靈活、機動。也是體現我們平時教學常規訓練成果的一部分。7、游戲——游戲環節,一定要作為鞏固知識點的一個環節,不要隨便什麼都是游戲,而且游戲是充滿神秘感的。比如:百寶箱、神秘盒子、走迷宮等等。也是樹立教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的一個方面,老師什麼都會!8、站位/蹲位——課堂中的站位,作為主班教師要考慮到你所講、所做的是否在孩子視線范圍內。9、幼兒狀態——幼兒狀態直接決定你這節課的好壞,抽孩子回答問題,孩子聲音小,老師要鼓勵孩子聲音響亮,並且要知道回答問題不是檢測孩子學的好壞,而是帶動孩子,互動全班的一個過程。三、影響公開課效果的心理因素1、狀態欠佳——公開課面對眾人,教師擔心自己上不好,受到聽課者的紕漏,或同事們的指點指點,很容易出現心理因素不穩定、難以進入狀態的狀況,導致不能真正發揮出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師要相信,「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更何況我們呢!2、好勝心強——上課教師都唯恐「出醜」而不及 ,很大程度上是教師自己嚇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應該正視這一事實。相反,教師非但不必擔心「出醜」,而且要敢於「獻丑」,向評課者積極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教學效果。 3、功利心態——公開課作為一把標尺,被賦予這樣或那樣的特殊意義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教師一心獲獎,或是寄此厚望,必將方不開手腳,不能輕裝上陣。這也是導致教師上課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幼兒教師應當注重事物的過程,而非結果。以「我本平常,平常視之」勉勵自己。擯除這些額外的思想負擔,也有利於課堂教學水平的正常發揮。那麼,上好課、獲獎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編後語:綜上所述,一節高質量的幼兒園公開課,需要幼兒教師們用心備課,用平常心對待,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心理壓力,畢竟「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只要用心了,堅持以「幼兒發展為本」,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就是一堂有價值的公開課。

㈣ 《兒童性教育繪本:我從哪裡來》全方位解答0-12歲孩子的所有疑問

近期,接二連三爆出的兒童性侵事件:韓國「N號房事件」、 高管性侵少女……沖擊著我們當父母的心,也再次將大家的目光引向了性教育。

提到兒童性教育,總有家長這么說:

不好意思開口,不知道談什麼;

孩子還太小,學校會教的;

我家是男孩,應該比較安全吧。

然而殘酷的事實是,中國的兒童中,遭受過不同程度性侵的,女童約佔9.5%,男童則佔8%,總數預估有2500萬之多。

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 長期的迴避、遮遮掩掩 也許是我們在性教育方面最大的誤區之一。

那到底要如何給孩子進行性教育,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呢?其實,家長可以藉助繪本這個工具。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就是一本既專業權威,又圖文並茂,讓孩子一看就懂,不需要爸媽費心講解的——

這本書是澳大利亞童書獎繪本,用輕松歡喜的方式系統表達了「創造一個新生命」的過程,適合0-12歲的所有孩子。

2018年由心喜閱童書引進出版,由兒童性教育專家胡萍審訂導讀,幫助即將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獲得關鍵的性健康知識,讓好奇與沖動得到正向滿足。

胡萍老師在認真審訂之後,也對圖書給予了極大的肯定。聽聽她推薦這本書的理由吧!

在我為10歲以上孩子講解「我從哪裡來」的課堂里,孩子們對於精子和卵子如何結合會提出很多疑惑,同時,一些孩子也會在課堂里大方地說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當一位同學提出:「胡老師,爸爸的精子是怎樣進入媽媽的身體的?」這個問題時,常常我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另一個同學會坦然地說出:「我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爸爸的生殖器和媽媽的生殖器結合。」然後還會繼續有同學發問:「生殖器怎麼結合啊?精子怎樣才能夠進入媽媽身體呢?」……

如何能夠科學地回答孩子的這類問題呢?在家庭里,父母們可能尚未准備好與10歲以上孩子溝通這類問題,孩子們或許也更喜歡自己通過書籍來了解,在眾多繪本中,《兒童性教育繪本:我從哪裡來》可以滿足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需要。

《兒童性教育繪本:我從哪裡來》以人類生命的傳承為核心,為孩子們講解了爸爸媽媽是如何創造一個新生命的過程,這本書科學詳實,圖文並茂,涉及的知識點深入廣泛,讓孩子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人類孕育生命的過程。

我推薦這本書的理由是:

第一,科學性

性健康教育一定是以科學知識為基礎的,這些科學知識與每一位孩子的生命都相關,這才對孩子具有吸引力。

本書涉及了男女生殖器、精子與卵子的作用、懷孕的過程、胎兒成長、試管嬰兒等知識,在我的經驗中,對於10歲的孩子來說,他們急需了解這些知識。即使父母不告訴孩子這些知識,他們也會通過網路、書籍、同伴交流等途徑來了解。

第二,邏輯性

本書從男性與女性生殖器不同作為講解的開始,為講解懷孕做好了知識鋪墊,然後從懷孕過程講到胎兒在子宮里的生長,最後講到胎兒出生。這樣的邏輯性讓孩子能夠看明白人類新生命誕生的整個過程。

第三,圖文並茂

本書中圖文結合緊密,文字與圖畫的表達能夠讓孩子輕松讀懂性與生命的關系,這一點非常適合0-12歲的所有孩子。

在本書中,女人如何懷孕的內容不可避免地涉及了男女的性活動,針對這一內容,父母可以從男人與女人創造新生命的神聖感角度來引領孩子理解這一過程,不要將創造新生命的過程看成是下流和色情。這樣幫助孩子理解本書的內容,不僅能讓孩子獲得孕育胎兒的科學知識,還能讓孩子獲得人文精神的提升。

隨著人們對兒童與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性健康教育繪本被引入中國,父母們在為孩子選擇書籍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選擇。當然, 父母在幫助孩子建構健康的性心理和性價值觀的同時,也需要理清自己的性價值觀,父母的性價值觀是健康開明的,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在我們身處當下的信息時代,性信息無孔不入,對於8歲以後的孩子來說,他們即將(或已經)進入青春期,對性的好奇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尋找性知識和性信息,父母要將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納入對孩子的教育日程,幫助孩子理解青春期身體的變化,理解性與生命的關系,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性沖動,這是父母的責任。在此,為0-12歲的所有孩子推薦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