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身肌肉名稱及位置是什麼
按肌肉的位置,分有胸肌、腹肌、腰肌等;按功能,分有屈肌、伸肌等;按形狀,分有長肌、短肌、闊肌等;按肌頭數,分有二頭肌、三頭肌和股四頭肌;按纖維排列方向,分有羽狀肌。羽狀肌又分為羽狀肌和半羽狀肌以及多羽狀肌。
人體淺層主要肌肉群的位置與功能:
一、頸闊肌位於頸部前麵皮下最淺層,收縮時拉口角向下,並拉緊頸部皮膚。
二、胸鎖乳突肌這是頸部淺層最顯著的肌肉。
三、斜方肌位於頸部和背部的皮下,一側成三角形,左右兩側相合構成斜方形,稱為斜方形肌。
四、三角肌位於肩部皮下。它是一個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該肌形成。兩側肌肉纖維呈梭形,中部肌纖維呈多羽狀,這種結構肌肉體積小而具有較大的力量。
五、背闊肌位於腰背部和胸部後下外側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闊肌。上部被斜方肌遮蓋。
六、骶棘肌背部一細長的肌肉稱為骶棘肌。位於脊柱兩側,象兩根大立柱從頭部的枕骨到脊柱的最末端(骶骨),脊柱置於骶棘肌之間明顯的凹形槽內,是一塊強大的脊柱伸肌。
七、胸大肌位於胸前皮下,為扇形扁肌,其范圍大,分為鎖骨、胸肋和腹三部。
八、前鋸肌位於胸廓的外側皮下,上部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蓋,是塊扁肌。
九、腹直肌位於腹前壁正中線的兩側。
十、腹外斜肌位於腹前外側淺層,為扁闊肌。
十一、腹內斜肌位於腹外斜肌深層,與腹外斜肌形狀相同,走向相反。
十二、肱二頭肌位於上臂前麵皮下。
十三、肱三頭肌位於上臂後麵皮下。
十四、腰肌位於脊柱腰部兩側和骨盆內。由腰大肌和髂(qia)肌兩部分組成。
十五、臀大肌這塊肌肉很發達,直接位於骨盆後外側面,維持人體直立姿勢。
十六、股四頭肌這是人體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位於大腿前表麵皮下,有四個頭,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股內肌。
十七、縫匠肌這是大腿前細長的肌肉,貫穿大腿至小腿,常涉及交叉或合並的肌肉,對大腿前群肌起加固作用和用於腿的整體動作。
十八、股二頭肌位於大腿後面外側皮下,有長短二頭。
十九、脛骨前肌位於脛骨的外側。
二十、小腿三頭肌位於小腿後面淺層,特別發達,使小腿後部隆起,它由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組成。比目魚肌位於腓腸肌的深層。
二十一、肱橈肌位於前臂的最外側皮下,呈長扁形。
二十二、橈側腕屈肌位於前臂前面的內側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
二十三、橈側腕長伸肌位於前臂背面的淺層外側,能使手伸並外伸和外展。
二十四、尺側腕屈肌位於前臂前面的全部淺層肌的最內側,有兩個頭,能使手屈和內收。
二十五、尺側腕伸肌位於前臂的背側皮下,能使手伸和內收。
⑵ 跳遠起跳時,踝關節肌群的工作特徵是什麼
起跳的主要任務是使身體以適當的角度上升,一般是18゜~24゜上升的初始速度越大,就越有可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優秀運動員初速度可達9.2~9.6 m/s,身體重心高度可達50~75 cm。起跳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落地、蹬踏和擺動。脛骨前肌:背屈+內翻;第三腓骨肌:背屈+外翻。那麼你往哪個方向彎背,哪個是主動肌,另一個+趾伸肌是輔助肌。
脛後肌:跖屈+內翻,長短腓骨肌:跖屈+外翻。對應上面不同的方向,主要有拮抗肌,以及腓腸三頭肌+趾屈肌群。距骨前寬後窄,嵌於脛腓骨圍成的關節腔內。因此,當踝關節跖屈時,較窄的距骨嵌入關節腔,會變得非常不穩定。踝關節兩側有韌帶。外側韌帶包括脛腓骨前、後韌帶和跟骨韌帶,分散而薄弱,內側韌帶也叫三角韌帶。
⑶ 比目魚肌在哪比目魚肌鍛煉方法是什麼比目魚肌訓練動作有哪些
比目魚肌是小腿上方的肌肉,在小腿後面。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形狀像比目魚肌。我們平時鍛煉的時候可以用一些動作來練習。
比目魚肌在哪裡?
比目魚肌在小腿後部,也就是腓骨和脛骨後面,水平插入腓腸肌下至小腿內側。比目魚肌因其形狀與比目魚肌非常相似而得名。比目魚肌的作用是支配人體的站立和彈跳,是小腿上的重要肌肉。平時可以做一些肌肉訓練,避免肌肉萎縮。訓練時要有意識地保護比目魚肌,避免拉傷。
2.跑步:跑步和走路的區別在於走路時騰空一條腿,即擺動腿和支撐腿交替進行;跑步的時候,會有雙腳同時飛起的瞬間。
3.跳:跳分為直腿跳和彎腿跳。無論是直腿跳還是彎腿跳,比目魚肌都要充分收縮,才能完成快速抬腳跟動作。
⑷ 四肢肌的下肢肌
可分為髖肌、股肌、小腿肌、足肌。 位於髖關節周圍,作用於髖關節。分前後兩群,前群主要有髂腰肌,後群主要有臀大肌和梨狀肌等。
(1)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組成,可使髖關節前屈旋外。
(2)臀大肌:位於臀部淺層,大而肥厚,其外上1/4部無重要血管神經,是臨床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作用於髖關節,使其後伸和旋外。
(3)梨狀肌:能使髖關節旋外。 也稱大腿肌,分三群。
(1)前群 ①股四頭肌,位於股前部,是膝關節 強有力的伸肌。②縫匠肌,呈扁帶狀,屈髖屈膝。
(2)內側群:為5塊內收肌,即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恥骨肌、股薄肌。均可使髖關節內收。
(3)後群:共三塊。①股二頭肌、②半腱肌、③半膜肌,三肌均可屈膝關節、伸髖關節。 也比較復雜,分為前群、外側群和後群。前群多為足的伸肌和內翻肌,後群多為足的屈肌和內翻肌,外側群為足的外翻肌。
(1)前群:包括?長伸肌、趾長伸肌、脛骨前肌等。
(2)外側群:包括腓骨長肌、腓骨短肌等。
(3)後群:淺層為小腿三頭肌,以跟腱止於跟骨。深層有趾長屈肌、?長屈肌和脛骨後肌。
1)內翻足的肌:脛骨前肌和脛骨後肌
2)外翻足的肌: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 可分足背肌和足底肌。
⑸ 請問股四頭肌在人體什麼位置
股四頭肌在人體的大腿。
股四頭肌位於大腿肌肉前面,要使大腿強壯首要是發展股四頭肌,因為股四頭肌是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
大腿肌後群包括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共同起於坐骨結節,經髖關節和膝關節後面止於脛骨和腓骨上端,故有伸髖關節,屈膝關節的作用。
大腿肌前群有股四頭肌,以四個頭分別起於髂骨和股骨,四頭相合,形成強大的股四頭肌腱,包繞髕骨的前面和兩側,再向下以髕韌帶止於脛骨粗隆,主要作用是伸膝關節。
(5)脛骨後肌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肌構築特點及其意義
肌構築是對每一條骨骼肌在力量、速度、動幅等方面做出的定量化測定。生理橫切面積(CSA)和肌纖維長(FL)是其中兩個最重要的構築學指數,CSA決定肌力產生的大小,而FL決定肌收縮速度的大小。
羽肌的優勢是在同樣體積內可以容納更多的肌纖維,使生理橫切面積明顯增大,從而顯著增強肌收縮力,並且依靠羽狀角的變化,增加整肌的動幅。
⑹ 推牆腳跟踩地的跟腱拉筋操可拉哪些肌群呢
推牆腳跟踩地的跟腱拉筋操的步驟是身體靠牆站直,雙手搭在牆上,雙腳一前一後,腳趾一定要朝前,腳跟要著地。後腿屈膝,並讓上半身傾向牆面。 拉到的肌群如下:
(1)主要肌群:比目魚肌。腓腸肌下面的扁平的小腿的肌肉,起自脛、腓骨上端的後面,因形似比目魚,故名比目魚肌。它與腓腸肌合稱小腿三頭肌。
(2)次要肌群:脛骨後肌、拇長屈肌、趾長屈肌、腓骨長肌、腓骨短肌。 其動作訣竅是後腳的腳趾一定要朝前。如果腳趾朝向側邊,會讓小腿肌肉受力平均,時間久了會導致肌肉失衡。 可通過放低身體來調整拉筋的強度。
⑺ 639塊肌肉分別叫什麼名字
命名原則
肌肉的命名原則有多種,主要有:
①按形狀,如斜方肌肉、三角肌肉;
②按位置,如岡上肌肉、岡下肌肉、脛骨前肌肉、肋間肌肉等;
③按起止點,如胸鎖乳突肌肉、胸骨舌骨肌肉等;
④按位置和大小,胸大肌肉、胸小肌肉、腰大肌肉等;
⑤按作用,如旋後肌肉、大收肌肉、屈肌肉、伸肌肉等;
⑥按構造,如半腱肌肉、半膜肌肉等;
⑦按結構和部位,肱二頭肌肉、股四頭肌肉等;
⑧按部位和纖維方向,如腹外斜肌肉,腹橫肌肉等。
肌肉用進廢退
隨著年齡的增加,細胞萎縮、運動神經元丟失、激素分泌減少,肌肉便開始衰退。劉欣告訴記者,衰退一般發生在40歲後,55~60歲時會出現較明顯的肌肉流失和肌力下降,特別是更年期的女性。日本研究發現,衰退最快的是下肢肌肉。
人過了20歲,上肢和軀乾的肌肉量還可能有一定的提升,但下肢的肌肉量大多呈減少趨勢。
日本順天堂大學運動醫學教授櫻庭景植表示,下肢衰退最快的肌肉是位於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它一般在25歲左右迎來巔峰,之後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到60歲時,肌肉量只剩下60%左右。劉欣說,生活中還有很多因素會使骨骼肌在不知不覺中流失。
久坐不動。骨骼肌遵循「用進廢退」法則,你不去刺激它,它就不會生長。因此,長時間不運動、久坐久卧,會出現肌肉流失、萎縮、功能退化,這也是年輕人肌肉不足的主要原因。
上述日本研究表明,如果兩周不使用下肢肌肉,腘繩肌(大腿後側肌群)的力量會衰退14%,股四頭肌會衰退20%。
營養不良。除了運動,肌肉量還與營養密不可分。這是因為,肌肉的形成要經過「肌纖維撕裂—身體自動修復—形成更粗的肌纖維」這一過程,而修復需要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所以有些老人不吃肉,腸胃吸收功能差,年輕人靠節食減肥,或愛吃營養價值低的零食等,都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肌肉的形成和保持。
身患疾病。疾病也是肌肉衰退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經歷手術或患感染性疾病時,身體里儲存的能源物質減少,缺少某些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勢必會影響肌肉的形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肌肉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肌肉是長壽的本錢
⑻ 手臂上的肌肉分布位置
●軀干肌
軀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會陰肌。
背肌分為淺、深兩層。背淺層肌包括斜方肌、背闊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
背深層肌分為背長肌和背短肌。背長肌包括豎脊肌和夾肌。背短肌包括橫突棘肌、棘間肌和橫突間肌(包括半棘肌、迴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鋸肌等。胸固有肌包括肋間外肌、肋間內肌和胸橫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和腹後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
上肢肌包括肩帶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帶肌起自鎖骨和肩胛骨,止於肱骨。包括三角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和大圓肌。其中,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構成一種叫做「肌腱袖」(又稱「肩袖」)的結構,有加固和保護肩關節的作用。
上臂肌包繞肱骨周圍,分前、後兩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頭肌、喙肱肌、肱肌。後群(伸肌群)包括肱三頭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較高,多為具有長腱的長肌,分為前後兩群,每群又分為淺深兩層。前群肌位於前臂前面及內側,後群肌位於前臂後面及外側。前群肌的淺層主要有肱橈肌、旋前圓肌、橈側腕屈肌、尺側腕屈肌等。後群肌的淺層主要有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尺側腕伸肌等。
●下肢肌
下肢肌包括盆帶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帶肌分前後兩群。前群起自骨盆內面,後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內側群)有髂腰肌、梨狀肌。後群(外側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為前外側群、後群和內側群。前外側群有股四頭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後群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塊肌合在一起稱為腘繩肌或股後肌群。內側群有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後群和外側群。前群有脛骨前肌、趾長伸肌。後群有小腿三頭肌、趾長屈肌、跚長屈肌、脛骨後肌。外側群有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
●頭頸肌
頭頸肌中,頭肌可分為表情肌和咀嚼肌;頸肌分淺、中、深三群,頸淺肌群有頸闊肌、胸鎖乳突肌。
⑼ 關於人體肌肉,這個綠箭頭指出的腿部肌肉叫什麼名字它的左側是闊筋膜張肌,上面那個小塊叫臀中肌
您好 這個腿部肌肉叫 股直肌
股直肌是大腿前面中部較淺的一塊肌肉。它起自大腿根部外側、髂骨前下方的髂前下棘和髖臼上緣,下方包繞膝前方的髕骨以後,借髕韌帶止於脛骨上端前面的脛骨粗隆。有伸膝關節及屈大腿的作用
腿部肌肉參考圖
望採納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