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笑起來顴骨上面出現的酒窩叫什麼窩啊
笑起來顴骨上面出現的酒窩叫淚窩。
酒窩是在做表情「微笑」時,臉部的肌肉相互牽動,而產生一個凹陷,稱之為「酒窩」。也有人稱之為「笑窩」,或因位置、大小不同,而有另一個名稱「梨窩」。位於臉頰兩側,梨窩位於嘴角斜外下側約1公分處,梨窩較酒窩小且沒有酒窩明顯的叫淚窩。
(1)面頰溝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淚窩的形成的原因:
面部的表情肌是個例外,他直接附著在面部皮膚上,表情肌收縮的時候會牽動面部皮膚,於是面部出現各種皺紋,產生喜、怒、哀、樂的表情。一笑臉上的兩個小酒窩,就是面部皮膚與面部表情肌如頰肌、笑肌相對牽動形成的。
能不能有酒窩,跟表情肌的發達程度有關。笑肌不那麼豐滿,面部皮下脂肪不那麼多的人,一般微笑時候不會出現小酒窩。當然,酒窩也可以通過手術後天做出來。
酒窩是隱性遺傳,隱性遺傳是指一對基因中隱性基因必須成對,其決定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顯性遺傳是指一對基因中,顯性基因不用成對,只要含有一個顯性基因其決定的性狀就會表現出來,比如美人尖、雙眼皮就屬於顯性遺傳。也可以通過手術後天做出來的。
Ⅱ 臉部如何區分各區域的,什麼臉頰位置等等
臉部有五官中的「眉、眼、耳、鼻、口」以及腮等部位組成。
1、額:眉毛至發際線的位置。
2、眉頭:眉毛最內側的位置。
3、 眉峰:眉毛最高點。
4、眉尾:眉毛最外側。
5、眉骨:沿眉毛下方的骨頭與眼窩交界處。
6、上部眼窩:閉上眼睛,眼皮蓋在眼珠上的部位,眼影就是塗在這里的。
7、眼角(尾):眼睛最靠外的一側,上下眼臉交匯處。
8、眼眶:眼皮的外緣所構成的眶。
9、鼻樑:由額頭到准頭之間位置,是臉最高的地方
10、鼻翼:鼻頭兩側,是鼻子最寬的地方,亦是鼻孔所在。
11、鼻唇溝:鼻翼兩旁凹陷下去的部位。
12、鼻孔:鼻腔的通道。
13、面頰:位於臉的兩側,從眼到下頜的部位。
14、顴骨:眼睛下方較突出部位,以手輕按可以摸到骨頭,一般腮紅都是搽在這里以修飾臉型。
15、嘴角:上下嘴唇連接處。
16、唇點:上唇中間最突出的一點。
17、唇峰:上唇中央往兩側如山峰般高起的曲線、唇:口周圍的肌肉組織,通稱「嘴唇」。
18、頜:構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頭和肌肉組織,上部稱上頜,下部稱下頜。
(2)面頰溝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臉部五官比例∶
三庭即:人臉縱向分為三庭,發際線到眉心為上庭;眉心到鼻尖為中庭;鼻尖到下巴尖為下庭。三庭長度的比例成1:1:1為佳。
五眼即:在眼部同一水平線上的兩鬢角之間距離是五隻眼睛的長度。也就是鬢角到眼尾的距離是一隻眼睛,兩眼之間也是一隻眼睛。
Ⅲ 鼻子底部有條溝,是在人中上面,那個位置叫什麼
叫鼻溝,也叫鼻凹,鼻窪子。被人們熟知為法令紋、八字紋。是人面部老化、衰老的重要特徵之一。
是將面頰部及頜分開的標志,鼻唇溝是由於面頰上有動力組織和無動力組織相互作用從而形成的。人們在做如多表情的時候都是通過鼻唇溝來完成的。我們一生中會大量使用鼻唇溝,所以會造成鼻唇溝的加深、變寬以及延長,在加上年齡一但超過三十歲面部會逐漸的衰老更加深了鼻唇溝的明顯化,鼻唇溝是測量一個人年齡的重要標志。
鼻溝的形成原因:
1、皮膚本身衰竭、變薄、缺乏彈力纖維、由於重力作用被拉長;顴弓韌帶、皮膚咬肌韌帶因衰竭缺乏彈性、鬆弛,由於重力作用被拉長;鼻唇溝外上方與內下方組織結構的差別,外上方疏鬆,內下方緻密;
2、長期反復的表情肌的運動,鼻唇溝充當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支點。表情肌的長期反復運動使得皮膚和顴部脂肪墊表情肌之間產生剪切應力,皮膚和顴部脂肪墊產生向下的相對位移堆積在鼻唇溝的外上方形成了鼻唇溝脊。
表情肌長期反復的運動使得鼻唇溝部位上下兩種質地、結構密度相差較大的組織之間產生相對運動,從而在兩種組織之間形成摺痕,由此形成了鼻唇溝。
(3)面頰溝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其實按摩鼻溝是能夠有效預防感冒的。
兩手對搓,掌心熱後按摩迎香穴(位於鼻溝內、橫平鼻外緣中點)十餘次,可以預防感冒及在感冒後減輕鼻塞症狀。
其他預防感冒的小妙招:
1、鼻子擦蔥
感冒後鼻子不通氣怎麼辦呢?可以睡覺時在兩個鼻孔內各塞進一鮮蔥條,3小時後取出,通常一次可愈。倘若不行,可於次日再塞一次。值得提醒的是:首先,蔥條要選擇粗一點,細了,一是葯力小;二是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其次,若患者的鼻腔接觸鮮蔥過敏,可在蔥條的外麵包上一層薄薄的葯棉。
2、白酒擦身
用銅錢、硬幣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輕刮前後胸、曲池及下肢曲窩處,直至皮膚發紅發熱,然後喝一碗熱薑糖水,約15分鍾後便大汗淋漓。汗後周身輕松舒適,此時注意免受風寒,感冒很快痊癒。
3、呼吸蒸氣
初發感冒時,在杯中倒入開水,對著熱氣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涼為止,每日數次,可減輕鼻塞症狀。
4、熱風吹面
感冒初起時,可用電吹風對著太陽穴吹3至5分鍾熱風,每日數次,可減少症狀,加速痊癒。
Ⅳ 臉部各個部位名稱
臉部各個部位名稱
1、額:眉毛至發際線的位置。
2、眉棱:生長眉毛的鼓突部位。
3、眉毛:位於眶上緣的一束弧形的短毛。
4、眉心:兩眉之間的部位。
5、眼瞼:環繞眼睛周圍的皮膚組織,其邊緣長有睫毛,俗稱「眼皮」眼瞼分為上眼瞼和下眼瞼。
6、眼角:亦稱眼眥。眼角分為內眼角和外眼角。
7、眼眶:眼皮的外緣所構成的眶。
8、鼻樑:鼻子隆起的部位,最上部稱鼻根,最下部稱鼻尖。
9、鼻翼:鼻尖兩旁的部位。
10、鼻唇溝:鼻翼兩旁凹陷下去的部位。
11、鼻孔:鼻腔的通道。
12、面頰:位於臉的兩側,從眼到下頜的部位。
13、唇:口周圍的肌肉組織,通稱「嘴唇」。
14、頜:構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頭和肌肉組織,上部稱上頜,下部稱下頜。
(4)面頰溝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面部五官比例
自古以來,橢圓臉形和比例勻稱的五官被公認為最理想「美人」的標准。臉形的長度和寬度是由五官的比例結構所決定的,五官比例的測量一般以面部的「三庭五眼」為依據。「三庭五眼」是對面部五官比例精闢的概括,對面部化妝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所謂「三庭」,是指臉的長度,即由前額發際線到下頦分為三等份,故稱「三庭」。「上庭」是指前額發際線至眉線;「中庭」是指眉線到鼻底線;「下庭」是指從鼻底線至頦底線,它們各占臉部長度的1/3.
所謂「五眼」是指在眼水平線上面部的寬度。以一眼睛長度為標准,把面部的寬度。以一眼睛長度為標准,把面部的寬度五等分,兩眼的外側至同側發際各為一隻眼的長度。事實證明,「三庭五眼」的比例關系完全適合我國人體面部五官外形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