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元君廟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背景圖片大全小清新 2025-10-08 19:20:25
當前圖片在哪裡 2025-10-08 19:19:50

元君廟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25 22:37:31

1. 碧霞元君廟的簡介

①碧霞元君祠。位於平谷區丫髻山西頂。唐貞觀六年(632)建。元代改為碧霞元君祠。

明嘉靖年間在此建鐵瓦殿。清康熙年間重修,建成丫髻山行宮,於丫髻山東頂建玉皇閣。祠內有寢殿、斗姆宮、鐵瓦小殿和鍾樓等建築。1947年毀於戰火,1986年重修。存有元君祠基址、玉皇閣基址、回香亭基址和山下的行宮,以及《重修丫髻山碧霞元君廟碑文》等碑刻10餘通。
②豐台區大灰廠娘娘廟,全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行宮,俗稱娘娘廟,2003年被確定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此處文物建築,北京市文物局和豐台區人民政府、長辛店鎮政府於2002年7月共同投資對其進行整體修繕,是市政府3.3億元文物搶險修繕項目之一。
大灰廠娘娘廟地理位置優越,西距千年古剎戒台寺僅5公里,明清時期如逢廟會方圓十里視為節日,在民間享有盛譽。此廟明天啟年間重修,廟宇建築結構嚴謹,做工精細,為典型的明代風格,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據1958年普查資料證實,原建築格局很完整:南向,有山門三間、正殿三間、後殿三間、東西配殿二十四間、鍾樓一座、 街對面有戲台一座,當時是一座十分壯觀的廟宇,香火甚盛。1970年後,西配殿拆除,做為宅基地使用,其他建築淪為馬棚,破爛不堪,即便如此,此廟的香火一直未斷。現存功德碑數個,最早的是康熙三十六年「重建新天仙聖母碧霞元君前殿山門碑」,字跡清晰可辨。
娘娘廟的此次修繕工作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其本來面貌,除碧霞元君殿、十殿閻君殿、送子娘娘殿(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祈福殿(福祿壽財四星)、鍾樓鼓樓外,還恢復了曾經每年一度舉辦廟會的戲樓。娘娘廟原地獄場景為壁畫,修繕後全部為精美的泥塑彩繪,地獄變相栩栩如生。
大灰廠娘娘廟已經於2009年5月22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開放時間為5-9月8:30-17:30 10-4月 8:30-17:00
安徽淮南碧霞元君廟位於八公山主峰四頂山之巔,昔有碧霞元君廟。廟在四項山頂,故又稱四頂奶奶廟。這是八公山歷史名勝之一。廟殿始供神妃碧霞元名群象,故名;壽鳳人多又稱神妃為「四頂奶奶」,故知四頂奶奶廟者甚眾,謂碧霞元君廟者鮮少。明栗永錄嘉靖《壽州志》稱之為「東岳祠」,清李師沅嘉慶《鳳台縣志》則稱「元君廟。

2. 泰山老母的民間崇拜

泰山老母最早出現在清代文人韓錫胙所作的《元君記》。泰山老母定格為泰山老母同樣是民女得道升天,與西王母、九天玄女等女神仙一樣都曾出自於泰山,而這些女神通常都司管中國古代的婦女生育之職。碧霞元君自從修成正果後,除了統領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之外,其中也主宰了生育,是北方最為重視的生育神。大多元君廟中都配有送子娘娘,好協助碧霞元君管理生育。清代的大多小說中則描述泰山老母統領著天下的狐仙,地位與神通都與九天玄女同等。
明清時期有許多漢族民間的秘密宗教都來源自白蓮教,其中的基本信仰都來源於佛教凈土宗的彌勒信仰,之後又轉變為了無生老母信仰,而碧霞元君與無生老母同樣也成為了受苦受難人民心目中的慈愛聖母,所以漢族民間幾乎都無視了碧霞元君塑像的那副年輕的美麗容貌,都把她叫為「泰山老奶奶」,象徵著泰山女神猶如老祖母般的親密與信賴。
元君廟在泰山上分有上、中、下三廟,每年農歷四月十八為泰山老母的祭祀日。

3. 碧霞元君是誰什麼來歷

碧霞元君,是坐鎮泰山,能為百姓賜福,消災去難的神。在民間極有影響,碧霞祠常年香火不斷。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證位仙真,統率泰山嶽府之天將神兵,照察人間一切善惡生死之事。神通廣大,治病救人,護佑一切農耕、商賈、旅行和婚姻等事。

反正中國老百姓能想到的所有保佑的她都能做到——感覺有點像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不過她是道教的,觀世音是佛教的。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俗呼「泰山老母」。

按道家的說法:男子得仙稱為「真人」,女子則稱「元君」;泰山老母上通乾象,降靈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為她身穿碧衣紅裙,所以全稱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關於碧霞元君的由來,有很多說法,不過主要是是這幾種說法。

一說是泰山神之女晉代的《博物志》、《搜神記》都有記載。但泰山女神之受封是北宋真宗時的事。二說原是天仙神女,泰山女神是黃帝所造玉女。

當年皇帝建岱嶽觀,曾派遣7個女神,頭戴雲冠,身著羽衣,到昆侖山上迎接西王母來坐岱嶽觀,泰山玉女就是七個女神中修道成仙的其中一個。還有種說法是她是漢明帝時,西牛國孫寧府奉符縣善士石守道與妻金氏所生的女兒,名玉葉,後來是修煉得道。

(3)元君廟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碧霞元君宋真宗東封泰山,還次御帳,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於是下令疏浚該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並更名為「昭真祠」,遣使致祭,號為「聖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明朝時,將昭真祠又更名為「靈應宮」,後又擴建,增大規模,為碧霞宮。賜號「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認為碧霞元君乃應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證位天仙,統攝岳府之神兵天將,並照察人間一切善惡之事。

傳統說法以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五為代表:泰山頂碧霞元君,宋真宗所封,世人多以為泰山之女,後之文人知其說之不經,而撰為黃帝遣玉女之事以附會之;不知當日所以褒封,固真以為泰山之女也。今考封號雖自宋時,而泰山女之說則晉時已有之。

張華《博物志》稱:「文王以大公為灌壇令,期年,風不鳴條。文王夢見有一婦人當道而哭,問其故,曰:『我東海泰山神女,嫁為西海婦。欲東歸,灌壇令當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風疾雨過也。』

文王夢覺,明曰,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風驟雨自西來也,文王乃拜太公為大司馬。」此一事也。干主《搜神記》記載:「後漢胡母班嘗至泰山側,為泰山府君所召,令致書於女婿河伯。雲:『至河中流,扣舟呼青衣,當自有取書者。』果得達,復為河伯致書府君。」

4.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生日是幾號

2009年06月18日。

第三朵雲的聖母指的是第三朵雲的皇後。他們是道教神仙傳說中的三位仙女。她們是財神趙公明的三姐妹,分別叫趙雲曉、趙瓊曉和趙必曉。

碧霞遠君又稱仙玉碧霞遠君,俗稱泰山奶奶,其誕生的時間和起源自古以來,就有女道家,黃帝說、華山說等。

(4)元君廟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碧霞元君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山神(道教),被稱為碧霞元君,泰山,東岳的天上女神,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它的道場是泰山,中國五嶽的東部山脈,位於山東省泰安市。

碧霞的影響是在山東泰安傳播的,幾千年來,尤其是明清以後,對中國北方的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碧霞的故居是泰山祖母居住的地方。它已經滲透了近一千年的精神文化,被視為民族文化的縮影。

項目景區內有建於公元前280年的魏王城,現存的古城牆遺址,是樂陵的起源。景區內的三女墓是碧霞的姐姐碧鍾的墓。從戰國晚期到西漢早期,出土了許多文物。

林夏元君故居修復,恢復該項目佔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建兩個大廳(太後廟,雲寺)六分房子,翼二橋,廣場,四大天王,明,轉運館,寺廟,廟宇,日月潭,觀音殿,文昌廟,古代的網站。花園建於宋真宗時期早期夏元君的故居。

5. 東岳大帝與碧霞元君是什麼關系

東岳大帝與碧霞元君二者為父女關系。

《太平御覽》所引張華《博物志》。其卷三百九十七引文曰:「太公為灌壇令,於時文王夢見一婦人哭於道,因問其故,答曰:『吾是東岳之女,嫁為西海之婦。吾行往來,必以暴風疾雨。今灌壇令當吾道,吾不敢以暴風疾雨過也。』夢覺,遂召太公。」①此引文與今本《博物志》有異。今本《博物志》皆作「吾是東海神女,嫁於西海神童」。

下圖為東岳大帝:

(5)元君廟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東岳大帝又稱泰山神,其身世眾說紛紜,有金虹氏說、太昊說等。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東岳大帝主管世間一切生物(植物、動物和人) 出生大權的。泰山神作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與人間溝通的神聖使者,是歷代帝王受命於天,治理天下的保護神,成為民間宗教信仰之一。

碧霞元君全稱為「東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經稱為「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鎮泰山,尊稱泰山聖母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萬山奶奶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

6. 泰山奶奶的廟宇分布

由於碧霞元君影響巨大,其行宮遍布山東、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蘇等地,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東、福建、四川、雲南、陝西、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也有分布。據不完全統計,上述地區
共有一千餘處碧霞元君廟,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山東、河北兩省,均在300處以上。在這兩省內的分布也不平衡,有些縣有一、二處、有的縣有十幾甚至幾十處。南方的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湖南、雲南等地數量
較少,每省僅有幾處。因所閱資料有限以及很多碧霞元君廟未收入地方誌等資料中,故數量還遠不止這些。各地行宮的建立,滿足了當地民眾的歲時致祭。另外,有行宮的地方一般會有廟會,廟會加強了碧霞元君信仰在當地的影響,強化了當地民眾對碧霞元君的崇信程度。
碧霞元君廟在各地的名稱不盡相同,有碧霞宮、碧霞庵、碧霞閣、碧霞觀、碧霞元君行宮、碧霞元君行祠、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宮、碧霞元君觀、碧霞元君殿、碧霞元君聖母廟、元君聖母廟、聖母廟、子孫聖母廟、元君行宮、元君廟、娘娘廟、子孫娘娘廟、娘娘行宮、奶奶廟、天仙宮、天仙行宮、天仙聖母行宮、天仙聖母祠、行宮廟、天仙廟、東岳天仙廟、東岱聖母行宮、泰山廟、泰山宮、泰山閣、泰山庵、泰山殿、泰山行宮、泰山
元君行宮、泰山行祠、泰山碧霞宮、泰山神母宮、泰山聖母廟、泰山聖母宮、泰山聖母祠、泰山聖母行宮、泰山聖母行祠、九天聖母廟、元聖廟、元女廟、護國天仙廟、聖姑寺、神州廟、泰安宮等50種別稱。
中國大陸 山東 碧霞元君祠,興於康熙、盛於嘉慶,前後歷經300餘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是碧霞元君的上廟,位於泰山極頂之南。中廟---紅門宮。下廟---碧霞靈應宮。
(1)山東省肥城市湖屯鎮呂仙村的小泰山頂。舊縣志稱石廟。始建於明萬曆十八年。碧霞宮供奉碧霞元君,每逢農歷正月初六和六月六日,舉辦廟會。1992年12月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山東棗庄市薛城區鄒塢鎮的泰山奶奶廟,在大清光緒「流芳不朽」碑中寫道:「歷覽陳郝之神廟,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屢經重修……惟泰山一廟,廟殿雖呈剝落而族祭宛如歸市」,可見建廟之早,聞名久遠也。
(3)山東省淄博市碧霞元君行宮,位於淄博市博山城區西南的鳳凰山巔,佔地1560平方米。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山東省德州市碧霞元君故居,德州市樂陵市花園鎮的王母殿村,初建於宋真宗時期,現重新修復。有一種說法是碧霞元君,真名畢霞,是戰國時期魏國公主。
(5)山東省濟南市千佛山碧霞元君祠,千佛山是泰山余脈,祠中對碧霞元君尊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6)濟南市長清區馬山碧霞元君殿,五峰山碧霞宮。 北京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廟,分別是東頂、 西頂 、南頂、北頂和中頂 。五頂廟中保存較完整的一個是西頂的碧霞元君廟。
(1)北京平谷區丫髻山西頂的碧霞元君祠,唐貞觀六年(632)建。元代改為碧霞元君祠。明嘉靖年間在此建鐵瓦殿。清康熙年間重修,建成丫髻山行宮。1947年毀於戰火,1986年重修。
(2)豐台區大灰廠娘娘廟,全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行宮,俗稱娘娘廟,2003年被確定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3)北京市區海淀區四季青鄉藍靛廠的西頂碧霞元君廟。西頂廟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是由明神宗的生母孝定皇後和明神宗捐錢修建的,明神宗賜名為「護國洪慈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稱西頂碧霞元君廟,俗稱西頂。為環列於京城四周的五頂之一,是京西著名古剎。「西頂」主要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該廟正在修繕中將於2014年5月份開放
(4)門頭溝區的金頂妙高峰(妙峰山)碧霞元君廟。「妙峰山廟會」,已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天津 河北 (1)河北邢台市的沙河市綦村鎮孔庄聖母宮:又叫碧霞元君聖母寺始建於隋開皇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由於抗戰時期的焚燒,解放後破壞,聖母宮基本上被徹底毀沒。現已經重修。
(2)景忠山碧霞元君廟,位於中國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景忠山頂,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歷經多次修葺。現屬清代宮殿建築,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吳橋碧霞祠,位於河北省吳橋縣王台碧霞祠始建於明代,具體年月已不可考。至民國末年,殿宇荒蕪,神像湮滅。文革中廟宇被毀,唯基址尚存。2005年重建。
(4)廊坊碧霞宮,位於河北省大城縣西留各庄村,約明朝永樂年間建,2009年重建。 河南 (1)永城市的芒山寺又叫泰山奶奶廟,原名碧霞元君祠,始建於唐朝,位於永城芒碭山保安山南峰山頂。大殿中供奉三尊神像,中為碧霞元君,左為佩霞元君,右為紫霞元君,俗稱「三仙奶奶」。自從唐代開始每年農歷三月二十至三十逢泰山奶奶香火廟會(芒碭山古廟會)。
(2)河南鶴壁市浚縣的碧霞宮,即碧霞元君行宮,又名聖母廟,俗稱奶奶廟。位於河南浮丘山南端。宮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歷時21年落成。經明、清年間多次重修擴建,是河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蘇 山西 山西長治市城區東南兩公里的南石槽村東側奶奶廟,供奉的碧霞元君,碧霞宮建在山腰,座東向西,二進院落,佔地1300平方米。碧霞宮始建年代不詳,依現存碑刻記載,唐貞觀十三年(639)曾重修並擴建, 宋、明、清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繕。聖母殿已修復。 安徽 (1)安徽六安市壽縣帝母宮 相傳道教創始人老子及莊子都曾在這一帶活動過。「帝母宮」則興盛於漢唐,現存遺址建於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後,帝母宮在皖西北兩淮一帶一直是道教活動中心,帝母宮主
殿是「碧霞祠」。
(2)安徽滁州琅琊山碧霞宮 每年正月初九廟會非常熱鬧。 黑龍江 (1)黑龍江省牡丹江天仙宮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北部邊陲著名的道教宮觀。牡丹江天仙宮的原址位於牡丹江市興隆鎮下乜河地區,「文革」中被毀,2009年重建於牡丹江
南岸大灣近郊旅遊度假區。天仙宮坐北面南,由碧霞元君殿、三官殿、玉皇殿、慈航殿、聚仙殿、花園等組成,佔地3萬多平方米。整個道觀的主殿堂碧霞元君殿。殿內供奉著9位娘娘,中央主祀的是碧霞元君,漢族民間俗稱「泰山奶奶」。

濱州關於泰山奶奶介紹
碧霞元君又稱「泰山玉女」,全稱「東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漢族民間俗稱為「泰山奶奶」,是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
據《玉女卷》稱:漢明帝時,西牛國孫寧府奉符縣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七月十八日子時生女,名玉葉。貌端而生性聰穎,三歲解人倫,七歲輒聞法,嘗禮西王母。十四歲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長指,入天空山(泰山)黃花洞修焉。山頂故有池,名玉女池;旁為玉女石像。可見,漢晉時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漢代還在泰山頂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極頂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時殿堂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渙剝蝕,玉女也淪落於泰山嶽頂玉女池內。宋真宗東封泰山,還次御帳,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於是下令疏浚該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並更名為「昭真祠」,遣使致祭,號為「聖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時,將昭真祠又更名為「靈應宮」,後又擴建,增大規模,為碧霞宮。賜號「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認為碧霞元君乃應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證位天仙,統攝岳府之神兵天將,並照察人間一切善惡之事。
碧霞元君的聖誕為農歷的四月十八,又一說是農歷的三月十五,是時,供奉碧霞元君的廟觀均要舉行隆重的慶典或廟會。
根據漢族民間傳說:泰山奶奶曾在古井琉璃一帶居住,為當地百姓祁子求福,消災去病,因此,早年間這里就建有泰山奶奶廟,香火旺盛,逐步形成了當地百姓供奉泰山奶奶的習俗,並形成一個較大規模的廟會,每逢泰山奶奶聖誕這天,四里八鄉的百姓都來此趕廟會,直到文革初年才逐漸消失。

7. 三宵聖母和碧霞元君是什麼關系

沒有關系。

三霄聖母是指三霄娘娘,她們是道教神傳說中的三位仙女,為財神爺趙公明的三個妹妹,分別叫趙雲霄、趙瓊霄及趙碧霄。

碧霞元君全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稱「泰山老奶奶」。其誕生年代和身世自古說法不一,有凡女得道說、黃帝玉女說、華山玉女說等等。

拓展資料:

碧霞元君是以中國大陸華北地區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稱為「東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其道場是在中國五嶽之尊的東岳泰山,位於山東省的泰安市。

碧霞元君的影響力由山東省泰安市傳播開來,歷經上千年,特別是在明清時期以後,對於中國北方地區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碧霞元君故居,是泰山奶奶生活過的地方,有近千年的精神文化滲 其中,被譽為民族文化之縮影。項目景區內有公元前280年修築的「魏王城」,現古城牆遺跡尚存,為樂陵之來歷;景區內的「三女冢」為畢霞之胞妹畢仲之墓地,出土了很多戰國末、西漢初時期的文物。

正在修繕、恢復中的碧霞元君故居項目佔地100畝,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建大殿二座(王母殿、碧霞祠)、偏殿六座、廂房二座、廣場、四大天王、明橋、轉運亭、葯王殿、財神殿、日月潭、觀音殿、文昌殿等古址.碧霞元君故居初建於宋真宗時期。

8. 碧霞元君的行宮分布

(一)主要碧霞祠
1、碧霞元君祠祖庭(山東省泰安市)
上廟---碧霞元君祠。興於康熙、盛於嘉慶,前後歷經300餘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於泰山極頂之南,天街東首,北依大觀峰(即唐摩崖),東靠駐蹕亭,西連振衣崗,南臨寶藏嶺。系元君上廟,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築群,宋大中祥符年間創建,金碧輝煌,儼然天上宮闕。祠為二進院落,以照壁、金藏庫、南神門、大山門、香亭、大殿為中軸線,兩側為東西神門、鍾鼓樓、東西御碑亭、東西配殿。結構嚴謹,布局緊湊,南北長76.4米,東西寬39米,總面積2979.6平方米。碧霞祠現存建築保留了明代的規模及明代的銅鑄構件,建築風格多為清代中晚期的風格。
泰山護魯山口碧霞元君祠,位於泰山極頂南側,初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稱昭真觀,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改名碧霞靈應宮,又稱碧霞靈佑宮,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後改稱碧霞祠,沿用至今。碧霞祠大殿為五楹,九脊歇山式頂,瓦壟三百六十條,以象周天之數。蓋瓦、鴟吻、戧獸、大脊等均為銅鑄。檐下高懸雍正帝「贊化東皇」、乾隆帝「福綏海宇」巨匾。整個大殿雕梁畫棟,睛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璨,蔚為壯觀。殿內正中神龕內的碧霞元君貼金銅坐像,鳳冠霞帔,慈顏安詳端莊。大殿左右為東、西配殿。東配殿祀眼光娘娘。傳說眼光娘娘能治療各種疾病,保佑人們眼明心亮、身體健康。西配殿祀送子娘娘。送子娘娘掌管人類生兒育女之事。香客往往在殿中用紅布包一個石膏娃娃帶回家去,放在床上,以求娘娘賜子,稱為「拴娃娃」。東、西殿之間是香亭,祀碧霞元君。封建時代,大殿輕易不開,只有帝王大臣才有資格進大殿朝拜元君,普通百姓只能在香亭中求禱泰山娘娘。

1983年,泰山碧霞祠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二十一處重點道教宮觀之一。1985年,這座千年古觀重新交由道教組織管理,作為宗教活動場所開放。
中廟---紅門宮。此處位於天門,天街坊之北,正殿斗拱彩繪、供元君神像。為碧霞元君的中廟,紅門宮創建年代無考。但是根據民國十八年《重修泰安縣志》所記載:「紅門宮,在一天門北,元君中廟也。明天啟六年重修, 登岱總會之區…………右合雲亭,」
下廟---碧霞靈應宮。元君下廟,此處位於蒿里山下。根據《岱覽》記載,此廟建築頗宏偉:「舊有天仙祠元君下廟也。明萬曆三十九年奉敕拓建,賜額`靈應宮',前後殿廡崇麗,迴廊周密,中為崇台,下門四達。
上設銅樓亦萬曆時造,號金閱,杯宇欄棚,象設皆范銅鍍金為之。自頂移遙參亭。」
2、台灣省草衙龍鳳宮
在台灣,碧霞元君的神廟被稱為「泰山行宮」即高雄市前鎮區的「草衙龍鳳宮」,廟中所供奉的碧霞元君金身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3、安徽省六安市壽縣帝母宮

相傳道教創始人老子及道教南華真人莊子都曾在這一帶活動過。「帝母宮」則興盛於漢唐,
現存遺址建於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來,在皖西北兩淮一帶一直是道教活動中心。三月十五,鄰近縣市的善男信女都會雲集於此,帝母宮內更是人流滾滾,香霧騰騰。虔誠的香客來此敬香、祈禱,使這一古老的宮觀更加煥發了昔日的靈光。元君前身為玉女,是東岳大帝的女兒,雕像出現於漢宮,為金童玉女雕像之一。到五代時,大殿傾塌,金童化為清風而去,玉女則隱入池中。宋真宗到泰山封禪時至池邊洗手,池中突然冒出一尊石人,真宗叫人撈起,在泰山建寺供奉,冊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專管人間生男育女之事,並能保護孩童健康成長。八公山自有帝母宮後,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來廟里求子求嗣者特別多。但凡想生男育女的少男少女和盼人丁興旺的婦嫗耆老,紛紛前來燒香求福,且時常應驗。一傳十、十傳百,帝母宮香火日漸興旺。這座帝母宮被譽為「淮上第一廟觀」

4、山東省慶雲泰山碧霞元君行宮
慶雲泰山行宮,佔地面積達1500平方米。築有行宮門樓,底層為大拱孔門,頂層為殿宇式建築,四角飛檐,柱廊環繞。佛殿為倒座式,內有13根明柱。
泰山行宮位於今慶雲縣治北10公里。現鹽山慶雲鎮西關西頭,原鬲津河北岸。建於明洪武六年(1373),佔地面積約4000多平方米。相傳姜太公保大周統一天下,各大小官員及眷屬均封神位,泰山頂封讓於碧霞元君,碧霞娘娘遂隆旨,為西地長安到泰山每500里建一行宮,為其歇間,故名曰泰山行宮。為舊志慶雲八景之一,曰「西山暮笛」群眾有「慶雲閣、海豐塔、東光縣的鐵菩薩」之說,
泰山行宮主體——正殿,進深五間,面闊三間,單檐四柱。建築在1.2米高的台基之上,四周沿築矮花牆。青磚筒瓦,花卉滴水,龍紋瓦當。大脊兩側各有一隻吞脊大獸,蟠屈上彎,北負寶劍。殿內6根朱柱布局合理。東西山牆的南北兩側各有一組鏤空磚雕,均為神話人物,一組是「王母東巡」,一組是「天女散花」,造型玲瓏獨特。山牆屬硬山小式造風格。殿內正位供奉泰山奶奶、東側眼光奶奶、西側送子奶奶,殿後面觀世音菩薩。
5、北京市豐台區草橋北部碧霞元君廟
在豐台區草橋北部有一個小村莊,名叫中頂村。村中有一座中頂碧霞元君廟。據史料記載,該廟建於明代天啟年間(1621-1627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碧霞元君在漢族民間赫赫有名,傳說她是東岳泰山大帝的女兒,又稱天仙玉女,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 」。她與從古天竺國遠道而來的觀世音菩薩,都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廟,分別是東頂、 西頂 、南頂、北頂和中頂。東頂碧霞元君廟在東直門外東頂村,毀於「文化大革命」。西頂碧霞元君廟在海淀區的麥庄橋北,緊挨著世紀金源時代購物中心,是五頂廟中保存較完整的一個,有四層大殿。南頂碧霞元君廟位於豐台區大紅門外的南頂村,原有殿宇3座。廟已無存,其舊址為今北京橡膠五廠廠址。北頂碧霞元君廟位於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北端的奧運主場館區內,與鳥巢、水立方毗鄰。2003年,修繕好的廟宇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現是北京民俗博物館分館。
中頂碧霞元君廟的前身是唐朝時修建的萬福寺。這一點在以往北京歷史資料書籍中極少談到。只有《順天府志》記載道:「碧霞元君廟,唐剎舊址,在右安門外草橋北。草橋,唐時有萬福寺,寺廢而橋存,明天啟年間即建中頂碧霞元君廟,士人稱為中頂。」中頂碧霞元君廟在明朝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年)建成後香客如雲,香火旺盛,曾經輝煌多年。後年久失修,又經戰亂,搖搖欲墜。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下旨撥款重修,贈送了一對石獅子,並為廟名及兩殿門額題字。至清末又頹廢不堪,無人繼修而成一瓦礫場。民國時也曾重修,但規模有限。新中國成立後曾作為小學校教室。「文革」中遭受厄運,神像、石碑、石獅均被拉倒、打砸,損毀嚴重。改革開放以後,有關部門撥款修葺了中頂碧霞元君廟。1984年5月被公布為豐台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8月北京市文物局投資20萬元對正殿、山門進行了修繕。
2011年初,豐台區政府又對中頂碧霞元君廟進行了修葺,修繕後的中頂廟保存有正殿、東西配殿、山門、院牆,其建築格局完整、恢復了歷史原貌,充分展示了其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
(二)中國大陸碧霞祠分布情況(添加中……) 山東 碧霞元君祠,興於康熙、盛於嘉慶,前後歷經300餘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是碧霞元君的上廟,位於泰山極頂之南。中廟---紅門宮。下廟---碧霞靈應宮。
(1)山東省肥城市湖屯鎮呂仙村的小泰山頂。舊縣志稱石廟。始建於明萬曆十八年。碧霞宮供奉碧霞元君,每逢農歷正月初六和六月六日,舉辦廟會。1992年12月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山東棗庄市薛城區鄒塢鎮的泰山奶奶廟,在大清光緒「流芳不朽」碑中寫道:「歷覽陳郝之神廟,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屢經重修……惟泰山一廟,廟殿雖呈剝落而族祭宛如歸市」,可見建廟之早,聞名久遠也。
(3)山東省淄博市碧霞元君行宮,位於淄博市博山城區西南的鳳凰山巔,佔地1560平方米。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山東省德州市碧霞元君故居,德州市樂陵市花園鎮的王母殿村,初建於宋真宗時期,現在重新修復。有一種說法是碧霞元君,真名畢霞,是戰國時期魏國公主。
(5)山東省濟南市千佛山碧霞元君祠,千佛山是泰山余脈,祠中對碧霞元君尊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濟南市長清區馬山碧霞元君殿,五峰山,碧霞宮。
(6)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寨里鎮山頭村黌山碧霞祠,玉皇閣,碧霞祠據說是泰山奶奶的行宮。
(7)山東省棗庄市台兒庄古城泰山行宮。始建於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後毀於1928年台兒庄大戰戰火。2011年台兒庄古城重建時對其進行考古發掘,並按清代建築風格原址復建,佔地約2000平方米。 北京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廟,分別是東頂、 西頂 、南頂、北頂和中頂 。五頂廟中目前保存較完整的一個是西頂的碧霞元君廟。
(1)北京平谷區丫髻山西頂的碧霞元君祠,唐貞觀六年(632)建。元代改為碧霞元君祠。明嘉靖年間在此建鐵瓦殿。清康熙年間重修,建成丫髻山行宮。1947年毀於戰火,1986年重修。
(2)豐台區大灰廠娘娘廟,全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行宮,俗稱娘娘廟,2003年被確定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3)北京市區海淀區四季青鄉藍靛廠的西頂碧霞元君廟。西頂廟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是由明神宗的生母孝定皇後和明神宗捐錢修建的,明神宗賜名為「護國洪慈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稱西頂碧霞元君廟,俗稱西頂。為環列於京城四周的五頂之一,是京西著名古剎。「西頂」主要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目前該廟正在修繕中將於2014年5月份開放
(4)門頭溝區的金頂妙高峰(妙峰山)碧霞元君廟。「妙峰山廟會」,已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河北 (1)河北邢台市的沙河市綦村鎮孔庄聖母宮:又叫碧霞元君聖母寺始建於隋開皇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由於抗戰時期的焚燒,解放後破壞,聖母宮基本上被徹底毀沒。現已經重修。
(2)景忠山碧霞元君廟,位於中國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景忠山頂,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歷經多次修葺。現屬清代宮殿建築,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吳橋碧霞祠,位於河北省吳橋縣王台碧霞祠始建於明代,具體年月已不可考。至民國末年,殿宇荒蕪,神像湮滅。文革中廟宇被毀,唯基址尚存。2005年重建。
(4)廊坊碧霞宮,位於河北省大城縣西留各庄村,約明朝永樂年間建,2009年重建。
(5)濡陽南關碧霞宮,位於河北省保定市的安新縣(古安州和新安兩縣合並而來)。 河南 (1)永城市的芒山寺又叫泰山奶奶廟,原名碧霞元君祠,始建於唐朝,位於永城芒碭山保安山南峰山頂。大殿中供奉三尊神像,中為碧霞元君,左為佩霞元君,右為紫霞元君,俗稱「三仙奶奶」。自從唐代開始每年農歷三月二十至三十逢泰山奶奶香火廟會(芒碭山古廟會)。
(2)河南鶴壁市浚縣的碧霞宮,即碧霞元君行宮,又名聖母廟,俗稱奶奶廟。位於河南浮丘山南端。宮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歷時21年落成。經明、清年間多次重修擴建,是河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 山西長治市城區東南兩公里的南石槽村東側奶奶廟,供奉的碧霞元君,碧霞宮建在山腰,座東向西,二進院落,佔地1300平方米。碧霞宮始建年代不詳,依現存碑刻記載,唐貞觀十三年(639)曾重修並擴建,宋、明、清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繕。目前,聖母殿已修復。 安徽 (1)安徽六安市壽縣帝母宮 相傳道教創始人老子及莊子都曾在這一帶活動過。「帝母宮」則興盛於漢唐,現存遺址建於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後,帝母宮在皖西北兩淮一帶一直是道教活動中心,帝母宮主殿是「碧霞祠」。
(2)安徽滁州琅琊山碧霞宮 每年正月初九廟會非常熱鬧。 黑龍江 (1)黑龍江省牡丹江天仙宮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北部邊陲著名的道教宮觀。牡丹江天仙宮的原址位於牡丹江市興隆鎮下乜河地區,「文革」中被毀,2009年重建於牡丹江南岸大灣近郊旅遊度假區。天仙宮坐北面南,由碧霞元君殿、三官殿、玉皇殿、慈航殿、聚仙殿、花園等組成,佔地3萬多平方米。整個道觀的主殿堂碧霞元君殿。殿內供奉著9位娘娘,中央主祀的是碧霞元君,民間俗稱「泰山奶奶」。

9. 求助:去泰山要去哪些廟拜

推薦景點

  • 泰安岱廟

    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