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共黨旗、黨徽上的圖案是
中國共產黨黨旗為旗面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的紅旗。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
在特定場所需要使用非通用規格黨旗的,報縣級以上黨的委員會組織部批准。用於懸掛的黨徽的具體尺寸,由使用黨徽的黨組織提出並報縣級以上黨的委員會批准。
黨旗和用於懸掛的黨徽,由中央組織部從生產國旗國徽的企業中指定企業,按照本規定所附的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製法說明製作。
黨旗是代表一個政黨的旗幟。中國共產黨黨旗為旗面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的紅旗,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徵和標志。
黨的委員會及其工作部門、黨的中央和地方委員會派出的代表機關及其工作部門、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和黨組的印章(印模)中間應當刻有黨徽圖案。
2. 共產黨黨徽圖片、含義
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徵和標志。錘頭是工人的勞動工具,象徵著工人階級;鐮刀是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徵著農民階級。
1996年9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製作和使用的若干規定》。《規定》指出,黨旗黨徽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徵和標志。《規定》還就黨旗、黨徽的使用范圍及黨旗、黨徽的製作作出明確規定。
(2)紅色帶黨徽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在戰爭年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黨徽圖案一直處在變動的、不規范的狀態中。中共中央及各級組織有過多次明確黨徽圖案為「鐮刀斧頭」的規定和決議。但同時又受蘇聯國旗的影響,黨徽圖案既出現過「鐮刀斧頭」,也出現過「鐮刀錘頭」。從地域上看,中央革命根據地在許多會議等正式場合多使用「鐮刀錘頭」,閩西、湘鄂西、鄂豫皖、川陝、陝北等革命根據地則多為「鐮刀斧頭」。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舉行,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使用的印信標志,更多地體現為「鐮刀錘頭」圖案。
1943年4月28日,毛澤東在延安楊家嶺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中國共產黨黨旗樣式並作出決定:「中共黨旗式樣,寬闊為三與二之比,左角上有斧頭鐮刀,無五角星,委託中央辦公廳制一批標准黨旗,分發各主要機關。」
1945年4月至6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七大會場上第一次懸掛了黨旗。在七大會場上及在此前後各抗日根據地所出現的黨旗黨徽圖案,基本上都統一於「錘頭鐮刀」,已經鮮見「斧頭鐮刀」圖案。
1950年,中央組織部擬定黨旗製作方案,規定「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鐮刀斧頭。旗桿套為白色。」
1952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黨旗問題的批復》指出:「黨旗上只有錘頭鐮刀,並無五星(蘇聯國旗上有五星),此點請注意。」這兩個文件的發布,「鐮刀錘頭」的說法從此才固定下來。
「鐮刀錘頭」的圖案,或可從兩個角度理解:一方面,鐵錘是大工業的象徵物,錘頭更多地代表著當時的先進生產力,「鐮刀錘頭」組合才更能體現出中國共產黨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無產階級政黨;另一方面,從美學角度考慮,「鐮刀錘頭」的圖案更美觀大方。
1982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場主席台後部幕布中央第一次懸掛中國共產黨黨徽,黨徽兩邊分別斜插五面紅旗。這樣的會場布置成為此後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標配。但這次大會懸掛的黨徽是方柄鐮刀與方柄錘頭的組合。
198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會場懸掛的黨徽造型有了新的變化:鐮刀柄由方形改為圓形,錘頭也由方形改為缺角形狀,整體更加美觀。
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會場懸掛的黨徽與現行的黨徽基本一致,但同年發行的紀念郵票仍是方柄鐮刀的黨徽圖案。
1996年9月21日,經中央批准,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製作和使用的若干規定》,指出:「中國共產黨黨旗為旗面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的紅旗。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規定》對黨旗黨徽的性質、式樣、規格、製作和使用等都作出明確而具體的規定,並附有標准圖案和製法說明。在中國共產黨成立75年後,黨旗黨徽有了統一而明確的規范。
3. 黨徽,黨旗圖案構成及象徵意義
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圖案為金黃色。錘子、鐮刀代表工人和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徵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著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黃色象徵光明。
中國共產黨黨旗為旗面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的紅旗。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1996年9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製作和使用的若干規定》,正式定下黨旗規范:「中國共產黨黨旗為旗面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的紅旗。」
黨旗的使用范圍是:
(1)召開黨的基層代表大會,舉行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
(2)黨內舉行重大慶祝、紀念活動,黨日活動;
(3)黨的委員會及其工作部門、黨的中央和地方委員會派出的代表機關及其工作部門、黨的紀律檢查機關的會議室,可以懸掛黨旗。按照國旗法規定應升掛國旗的場所,一般不同時懸掛黨旗。
用於懸掛的黨徽的具體尺寸,由使用黨徽的黨組織提出並報縣級以上黨的委員會批准。黨徽的使用范圍是:
(1)黨的委員會及其工作部門、黨的中央和地方委員會派出的代表機關及其工作部門、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和黨組的印章(印模)中間應當刻有黨徽圖案;
(2)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會議和地方各級代表大會、代表會議,應當懸掛黨徽,並在黨徽兩側各布五面紅旗;
(3)黨的各級組織頒發的獎狀、證書和其他榮譽性文書、證件上,可以印黨徽圖案;
(4)黨內出版物上可以印黨徽圖案。除上述情況外,使用黨徽及其圖案需經縣級和縣級以上黨的委員會組織部批准。黨的各級組織和每一個黨員都要維護黨徽的尊嚴。要按照規定製作和使用黨徽。
4. 誰用ps幫我把這個圖片的背景變成紅色呀。上面再加個黨徽
如果要加黨徽至少給100分才幫你,幫你做好了拿去請功,這里出10分太小氣了
5. 黨旗圖案什麼樣子
中國共產黨的黨旗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徵和標志。旗面為紅色,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紅色象徵革命,黃色的錘子(榔頭)、鐮刀代表工人和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徵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著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黨旗製作說明:
黨旗上黨徽兩面相對。為便利計,本件僅以旗桿在左的一面為說明標准。對於旗桿在右的一面,凡本件所稱左均應改右。
1、旗面長寬之比為3∶2,旗面左上方1/4部分綴黨徽圖案。
2、畫旗面長與寬中線將旗分成4等分的長方形,左上方長方形內劃出橫18豎12等分的小方格。黨徽圖案切於8×8小方格的正方形內,正方形的上部與旗上邊空3格,左側與旗左邊空4格。
3、旗桿套為白色。
4、黨旗有5種通用規格:長288厘米,寬192厘米;長240厘米,寬160厘米;長192厘米,寬128厘米;長144厘米,寬96厘米;長96厘米,寬64厘米。
6. 求以黨徽為主題的圖片,漂亮一點的,能做ppt背景的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5%B3%BB%D5&in=25242&cl=2&cm=1&sc=0&lm=-1&pn=1&rn=1&di=1093802165&ln=1413&fr= 紅底黃黨徽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5%B3%C6%EC%B1%B3%BE%B0%B4%F3%CD%BC%C6%AC&in=24412&cl=2&cm=1&sc=0&lm=-1&pn=0&rn=1&di=1548604&ln=18&fr= 黨徽和天安門(很適合做PPT)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5%B3%BB%D5%CA%B8%C1%BF%CD%BC&in=27359&cl=2&cm=1&sc=0&lm=-1&pn=1&rn=1&di=689674976&ln=7&fr= 大會堂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6%D0%B9%FA%B5%B3%BB%D5%CD%BC%C6%AC&in=9031&cl=2&cm=1&sc=0&lm=-1&pn=7&rn=1&di=2633045556&ln=347&fr=#pn12 建議你都去看看
7. 中國共產黨黨徽的含義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黨徽的含義是:
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圖案為金黃色。
錘子、鐮刀代表工人和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徵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著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黃色象徵光明。
(7)紅色帶黨徽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黨徽的由來:
中國共產黨的黨徽黨旗是黨的象徵和標志。與黨旗演變相伴生的,黨徽圖案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和規范過程。
1922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河北開灤五礦工人舉行大罷工,參加罷工者近5萬人。罷工時舉出的工友俱樂部旗,圖案由煤礦工人所用的勞動工具「輪鎬」和「鐵錘」的實物形態組成,直接體現出煤礦工人的革命運動。
成立於1922年11月的粵漢鐵路總工會,其「粵漢鐵路總工會會員證」,為景泰藍八瓣梅花形,用銅胎壓制而成,琺琅中央嵌有一顆紅色五角星,五星中有鐮錘圖案,明顯受共產國際旗徽的影響。
1927年8月1日,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珍藏了一枚起義參加者鍾步全戴過的帽徽。這枚銀質帽徽呈五角形,主體就是「鐮刀斧頭」圖案。
1927年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廣東省委聯席會議通過《中共廣東省委通告(第14號)——南方局、省委聯席會議通過的最近工作綱領》,明確指出:「一律廢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紅旗以斧、鐮為標志,與國際旗同。」
「用紅旗,以斧、鐮為標志」這既是黨的領導機關第一次對黨的旗幟作出的正式決定,也是對黨徽構成要素的第一次明確表述。
在戰爭年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黨徽圖案一直處在變動的、不規范的狀態中。中共中央及各級組織有過多次明確黨徽圖案為「鐮刀斧頭」的規定和決議。
但同時又受蘇聯國旗的影響,黨徽圖案既出現過「鐮刀斧頭」,也出現過「鐮刀錘頭」。從地域上看,中央革命根據地在許多會議等正式場合多使用「鐮刀錘頭」,閩西、湘鄂西、鄂豫皖、川陝、陝北等革命根據地則多為「鐮刀斧頭」。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舉行,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使用的印信標志,更多地體現為「鐮刀錘頭」圖案。
1943年4月28日,毛澤東在延安楊家嶺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中國共產黨黨旗樣式並作出決定:「中共黨旗式樣,寬闊為三與二之比,左角上有斧頭鐮刀,無五角星,委託中央辦公廳制一批標准黨旗,分發各主要機關。」
1945年4月至6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七大會場上第一次懸掛了黨旗。在七大會場上及在此前後各抗日根據地所出現的黨旗黨徽圖案,基本上都統一於「錘頭鐮刀」,已經鮮見「斧頭鐮刀」圖案。
1950年,中央組織部擬定黨旗製作方案,規定「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鐮刀斧頭。旗桿套為白色。」
1952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黨旗問題的批復》指出:「黨旗上只有錘頭鐮刀,並無五星(蘇聯國旗上有五星),此點請注意。」這兩個文件的發布,「鐮刀錘頭」的說法從此才固定下來。
「鐮刀錘頭」的圖案,或可從兩個角度理解:一方面,鐵錘是大工業的象徵物,錘頭更多地代表著當時的先進生產力,「鐮刀錘頭」組合才更能體現出中國共產黨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無產階級政黨;另一方面,從美學角度考慮,「鐮刀錘頭」的圖案更美觀大方。
1982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場主席台後部幕布中央第一次懸掛中國共產黨黨徽,黨徽兩邊分別斜插五面紅旗。這樣的會場布置成為此後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標配。但這次大會懸掛的黨徽是方柄鐮刀與方柄錘頭的組合。
198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會場懸掛的黨徽造型有了新的變化:鐮刀柄由方形改為圓形,錘頭也由方形改為缺角形狀,整體更加美觀。
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會場懸掛的黨徽與現行的黨徽基本一致,但同年發行的紀念郵票仍是方柄鐮刀的黨徽圖案。
1996年9月21日,經中央批准,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製作和使用的若干規定》,指出:「中國共產黨黨旗為旗面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的紅旗。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
《規定》對黨旗黨徽的性質、式樣、規格、製作和使用等都作出明確而具體的規定,並附有標准圖案和製法說明。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75年後,黨旗黨徽有了統一而明確的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