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拖地掃地卡通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女人手繪圖片頭像 2025-10-11 20:04:35
圖片演算法用什麼軟體 2025-10-11 20:04:32
錦鯉缸背景圖片欣賞 2025-10-11 20:03:40

拖地掃地卡通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14 00:36:05

① 全家大掃除的時候,你最喜歡乾的活是拖地還是掃地

很多人都特別的喜歡打掃衛生,因為把家裡面打掃干凈之後,看起來整個房子就要干凈許多,心情也變得更加的舒適。特別是回到家的時候,和家人一起打掃衛生,每個人的分工都特別的明確,有人去洗碗,洗衣服。

二、適當的做家務有利於鍛煉我們的身體:如果我們在大量的進完食之後,不對自己身體的一些能量做一個消耗,那麼我們就會導致我們的身體變得肥胖和行動遲緩。但是如果我們在飯後洗一洗碗筷,掃一掃地。讓身體得到一個很大程度上面的放鬆,這樣也就達到了鍛煉的目的。

其實做家務各有各的好處,只要我們願意去做,都能夠很深刻的體會到做家務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那麼朋友,你有多久沒有做家務了呢?

② 夢見掃地拖地

1、夢見掃地拖地的吉凶指數

人格之木立於地格土之上,順應天地自然之妙配,莫作木克土論,此局兆,乃必安泰自在,境遇堅固穩當,如立盤石之安泰一般,能成功發達,容易達成目的,名利雙收,順利發展,幸福長壽,但切戒貪污,否則招凶以受瀆職犯法之罪懲。【大吉昌】

吉凶指數:78(僅供參考)

2、夢見掃地拖地的宜忌

「宜」宜暗戀,宜會談,宜跑步。

「忌」忌下廚房,忌喝酸奶,忌自言自語。

3、夢見掃地拖地的預兆

夢見拖地,暗示你的人際關系很不如意。

夢到你正在很努力的打掃,這是人際關系不如意的預兆,很有可能跟朋友、同學、同事合不來,你必須想辦法跟身邊的人和平相處,否則你每天的日子會很難過。

上學的人夢見褲子拖地,文科成績差,准備不周難錄取。

夢見拖地掃地,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 藍色 ,財位在 正北方向 ,桃花位在 正南方向 ,幸運數字是 5 ,開運食物是 麵包

夢見掃地,代表最近壓力很大。

懷孕的人夢見同事拖地,生男,忌動土驚胎神不妙。

夢見拖地,暗示你的人際關系很不如意。

夢見掃地,代表最近壓力很大。

夢到自己掃地,表示最近可能會遇上破財之事,要特別小心,尤其不要亂花錢,守住荷包才要緊。

本命年的人夢見拖地,大投資大虧損,退守為安,希望愈大失望亦愈大。

本命年的人夢見家人拖地,諸事平順,貴人扶助。置房地產有利,防朋友背信。

夢見老頭拖地 ,雖然過去的友情及回憶曾經美好,但畢竟人事已非,在經歷過不同的時空事物後,你也不再過於留戀過去,而開始將眼光看向未來。或許有些人會覺得你變的理性無情,但你心裡非常清楚這樣的切斷是必須的,只是你提前決定而已。

孕婦夢見掃地和拖地,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 黃色 ,幸運數字是 0 ,財位在 西南方向 ,桃花位在 正北方向 ,開運食物是 海鮮

夢見拖地,暗示你的人際關系很不如意。

本命年的人夢見拖把拖地,意味著諸事如意順利,唯應慎防朋友背信設計損財,防盜賊。

出行的人夢見給單位掃地拖地,建議夏占不利,其餘可行。

做生意的人夢見頭發拖地,代表損失財物、虧本,防火、防官司,以免更慘。

上學的人夢見女人拖地,意味著很難如願,阻礙多。

本命年的人夢見掃地拖地,意味著只要有信心,自有貴人相助,可得平安順利。

做生意的人夢見家人拖地,最好退守,不可擴大,先難後易。

③ 掃地拖地一步到位,iRobot機器人i7+和m6使用體驗

大家好嘞~估計有很多人和筆者一樣,在家喜歡光著腳丫子。腳底貼地的感覺,真的很棒,尤其是夏天,光腳踩在地板上實在舒服啊,有一種走在自由自在的森林中的感覺(人猿泰山?)。但在家光腳的前提是,地面必須干凈,最好一塵不染。否則腳底能明顯感覺到異物感,很難受。

我家最近在用的掃地機和擦地機。

所以有條件的話,最好在家配備一台吸塵器,甚至是掃地機。不,吸塵還不夠,最好能再用濕布拖地一遍。掃地機千萬種,怎麼選?對於剛開始裝修或者家裡沒有吸塵器的朋友,筆者推薦iRobot的i7+掃地機和m6擦地機。為啥?往下看就知道了。

掃地機器人,大家都見過,相信也看過很多評測,但是擦地機器人呢?我估計有朋友會像我一樣還是第一次使用。雖然說很多掃地機器人都結合了擦地功能, 那麼iRobot這個擦地「專業戶」m6,是不是比其他「混合型選手」更強一些呢

還記得第一次使用m6擦地機時候,覺得體積怎麼這么小巧?因為往常一般掃地機器人,身材實在是比較粗壯。

而m6其實比一個手掌就是大了一圈而已。但是不要小看它,其實重量非常重,比我使用過好幾台掃地機器人都要沉。所以在它頂部有一個凹槽提手設計,方便需要時拎著它移動。

我們先來看m6正面外觀和設計。首先從最簡單的按鍵入手。右邊是三個按鍵,大家應該都能從圖標猜著是什麼功能,分別是返航鍵、開始清掃鍵以及局部清掃鍵。而正前方就有一個像手機充電口一樣的小孔,其實就是噴水地方,專業名字叫做噴嘴。在噴嘴上面這個圓形小按鈕,並不是裝飾件,其實是一個感測器。

而在掃擦地機後部,有一個攝像頭,沒錯,這就是一個攝像頭。中間像光碟一樣位置,聰明朋友應該猜到了,就是水箱,可以單獨拎出來裝水。而且,水箱上面有一個小提手,也很方便使用。所以在這台小小擦地機上面,現在已經看到兩個小提手了,設計還是相當用心。

整個水壺拿出來後,豎立著看,進水口就是在上面。整個水箱看著非常像一瓶酒,或者是一瓶超大號香水哈哈。個人還挺喜歡這個外形設計。


再來看一下iRobot的i7+(按英特爾cpu的型號,說不定以後還有i9)掃地機器人。

先從充電底座說起。一般掃地機器人都有兩種底座,一種就是簡配版,只有一個充電底座。另外一種,就是選裝版或者是叫做豪華版的集塵底座。兩者之間都可以充電,但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有集塵功能。

先來說說這個簡配版的充電底座,個人覺得也足夠用了,性價比很高,不用再准備價格不低的集塵底座。

而這個集塵底座就更為復雜了,是我用過的體積算很小的。准確來講算是高挑的吧。它有個專業叫法,叫做Clean Base。一樣地從上面打開蓋子,就可以更換集塵袋。底部是斜坡形的停車坪,可以看到前面有一個小孔,沒錯,掃地機器人的垃圾就是從這里被吸到集塵盒裡邊去的。集塵袋,足足有4層厚(可以鎖住粉塵和黴菌)。

個人覺得好評的是背後的集線設計,可以把過長電源線收納起來。


再來看一下i7+這個掃地機器人的外觀和設計。

看過一遍之後,我不得不說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從外在看,不管是用料或者設計,i7+也是我使用過最好的掃地機器人。

首先看下正面,大概分為幾個部分,一個是操作區域,一共三個觸摸鍵,沒錯,它是觸摸鍵,而不是可以按下去的按鍵。中間是開始清掃按鍵,同時也是暫停按鍵。非常好玩的地方在於,它也有一圈燈光,可以發出白光或者藍光。燈亮起來時,極具 科技 感,也提高了顏值。

在大按鍵的兩邊各有一個小按鍵,就是返航鍵和局部清掃鍵。兩個小按鍵都有一個凹下去的設計,所以即使是觸摸鍵,在操作的時候,也會有一定的反饋,這樣的設計蠻好。按鍵區域往下一點,一個橢圓形的洞洞里,藏著一顆攝像頭,沒錯,跟前面提到的擦地機m6是一樣的,同樣有一個攝像頭。

按鍵上面和掃地機一樣,也有一個提手,方便拎著走動。為什麼說是方便拎著走動呢?比如需要局部清掃的時候,又等不及通過APP或者語音控制,可以用提手把它帶過去,它會自動識別所處位置進行清掃。 如果沒有一個提手的話,就只能兩手搬動了。有了這把提手,就感覺像拎著一隻可愛的小貓咪一樣。

再來看一下掃地機的側面和底部。除了正常的防撞設計之外,在後半部分就有一個 一鍵打開 的塵盒。塵盒裡邊還有 一鍵打開倒垃圾 的設計。 方便化的設計,真的是無處不在! 邊上也有一個濾芯,可以進一步過濾粉塵。

在底部,很明顯除了兩個驅動輪子之外,就是清掃工具區域,只有一個邊刷以及兩個滾刷,而且滾刷都是軟硅膠塑料的,不是那種毛刷。 因為雙膠棒防毛發纏繞的巧妙設計,幾乎都沒發生過繞毛發的情況。 另外一塊就是感知區域,包括一些防跌落感測器等等。個人挺喜歡它這個滾刷的顏色的,翠綠翠綠。

有的朋友可能會覺得iRobot的i7+集塵功能有點雞肋,但就以我個人經驗而言,以及很多朋友反饋,集塵功能實在是太好用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倒垃圾的次數,如果只是單單的一個掃地機器人的話,清掃一兩次最多兩三次就得清理它的集塵了。而有了自動集塵系統之後,少說也有一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需要倒一次垃圾,又省事又省時間。

剛好今天周末,清理一下廚房。一般看著見的地方都不是很臟,但是在架子底下、箱子後面等等平時難以清掃到的地方,垃圾肯定不少的。所以借周末有空給大家展示一下這台i7+掃地機器人的清潔效果。讓我把機器人關在廚房裡,按下局部清掃鍵,就開始清理了,大概兩三分鍾之後清理完畢(速度是真快,i7+屬於行動果斷型的)。

來看看戰果!可以看到,起碼從可清掃的垃圾方面。已經收拾的相當干凈了。可以看到機器人的塵盒裡邊有各種垃圾,除了灰塵之外,甚至還有小蟲子,還有平時掉下來的一小根粉條。當然,塵盒是可以直接水洗的(記得先取下濾芯),不用怕臟。

至於掃地機器人的在 地板上的清潔效果 ,其實各個牌子都不會太差,i7+是我用過最好的。周末也收拾了一下卧室,平時懶得打理,地板還是有一些灰塵和毛絮的。i7+一上場,三下五除二就把地面清理干凈了。這就是掃地機器人的好處啊!自己也不用動手,可以做別的事情,真的省心省事。

i7+可以直接沖上地毯,對地毯的清潔效果也還不錯,畢竟是橡膠的滾刷,比一般的毛刷要更強力一些。就iRobot而言,個人比較喜歡它的反應速度,感覺它的行進速度是比較快的,避障功能也很靈敏,撞到東西立馬回頭,或者轉向,行動非常果斷。

為什麼要用兩台機器,而不是掃拖一體機?這是一個「分工與效率」的問題。

其實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掃拖一體的機器人為了顧及水箱、集塵盒、吸塵馬達等眾多設備, 一般體積比較大,而且多為圓形設計 ,這樣在擦地對邊緣和直角的覆蓋普遍不如小巧的方形機身。

二是,掃拖分離可以有更高的自由度,比如每天掃一次,但隔幾天拖一次,或者上面提到的地上有粘膩污漬時,只讓拖地機器人工作, 防止掃地機的邊刷和滾輪上沾滿黏糊糊的東西而造成重復污染

廚房的確是最容易臟的,除了這些可以清掃的顆粒物之外,最難搞的就是一些油污了。但是我不怕。在掃地機器人清理完畢之後,擦地機器人該上場了。下面先來看看這個m6擦地機怎麼用。

別小看這個像光碟一樣水箱蓋,它甚至還有一圈LED燈光,非常好看,比如說在充電時候,燈光是紅色,在運行時燈光是白色。 結合中文提示音,給人非常明顯的操作反饋 。所以人機互動體驗還是蠻好,我想這也是普通家庭用戶實實在在能感受到的,也是希望擁有的體驗。

m6擦地機底部,其實也別有洞天。不要以為只是有簡單兩個輪子,雖然說個人覺得這兩個輪子也相當不簡單,有點像貨車雙輪胎一樣,寬度非常大(後面明白了是為了防滑)。在底部四周都有防跌落感測器,防止擦地機掉下樓梯(當然家裡沒有樓梯,所以也沒有這個擔心)。

之所以說底部別有洞天,那是因為還是有黑 科技 的地方,就是有一個清潔墊讀取器,看著有點像智能手錶背後的心率感測器一樣。這個感測器有什麼用呢?比如說,如果你沒把清潔墊(也就是抹布)安裝到位,機器是無法啟動的。

清潔墊安裝其實很簡單,就從軌道劃進去可以了,而拆卸時候更簡單,按一下擦地機前面彈出按鈕,清潔墊就自動掉下來,一點都不臟手。當拆卸清潔墊時候,也終於明白為什麼要在擦地機上面設計一個提手了。四根手指提起擦地機, 拇指很自然就可以按下彈出按鈕,抹布就掉下來 ,一氣呵成。

剛入手時候,廠家配了三種清潔墊,其中包括一塊濕擦、一塊乾擦,還有兩片一次性濕擦清潔墊。為什麼要分為濕擦和乾擦呢?因為可以適用不同地面,比如說地板最好就是乾擦了,當然稍微濕一點點也可以,而瓷磚用濕擦效果是最好。從使用經驗來看,一片清潔墊使用時間應該很長,也不用太擔心耗材成本問題。

至於m6的充電底座倒是沒有太多可以介紹的,跟一般掃地機器人底座都差不多,不同是它底面板是可以拆卸下來。那麼拆下來之後,充電底座還能不能正常使用呢?遺憾地告訴大家,不能,因為底座過高機器人上不去了。所以還是老老實實把底座板子裝上吧。

那麼,掃地機真的那麼厲害嘛?來吧,來戰!

水流前面的噴嘴裡噴出,據觀察騰出的距離並不是很遠,也就是20cm頂多30公分的距離,剛好就覆蓋到機器人前面這塊區域,再利用機器底部的清潔墊進行擦拭。看上圖可以看到噴水量比較均勻,沒有形成水灘。噴水對地面進行溫潤,化解吸塵器難以清潔的污漬,再用底部的清潔墊(可以理解成抹布,干濕兩用)進行清潔,流程其實和人工差不多的,只不過是機器代替了咱們的工作,少了人力是其次,保護了腰椎和身體是最重要的,媽媽再不會抱怨腰酸背痛了。

m6擦地機器人工作方式,跟掃地機器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掃地機器人有點像一往無前,一條道走過去,或者是像S型一樣的行進軌跡。而m6擦地機器人,就是走兩步噴一下水,再回頭擦一下,再走兩步噴一下水,再回頭擦一下,循環反復,同時選擇一個S型重疊的軌跡前進。這樣的工作方法,就能保證每一個地方、每一片地面都能得到充分的濕潤再進行擦拭,可以保證比較好的清潔效果。

看了一下清潔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絕大部分廚房的污漬都已經擦掉了,而且也收集了部分嗯掃地機器人無法清理的一些垃圾,達到了雙重清潔效果。方形機身貼合硬裝,對角落和邊沿的覆蓋比圓形機身更細致;如果廚房的油污很重,可以先人工噴灑清潔液,然後讓機器人擦,這點是掃拖一體沒法去做的,因為油污會首先被卷在邊刷、滾刷和驅動輪上,以後再掃其他地方都會把油污帶出去。小不足就是雖然身材已經夠小,但還是有些位置進不去,還是需要人工來補充。

其實家裡最多的是米家的東西,所以米家APP是我最常用的智能家電APP。除此還用過天貓精靈、小度小度,還有蘋果的Home。其實這幾家APP都做得不錯, 但不得不承認在ios平台上,親兒子Home是體驗最好的 。至於第三方APP,iRobot Home數一數二。

APP說說iRobot Home這個APP使用,YYSY,個人覺得體驗是相當好,我是iPhone版本,不管是UI設計,還是功能使用,都符合他們家品牌定位。當機器運行時,APP界面上的機器也會有實時動畫,細節到位。點擊一下,就可以切換i7+和m6的操作界面,可以看到電池電量,也會有需要加水等提醒。

一般我喜歡先用i7+掃地機全屋清掃,再用m6擦地機進行全屋拖地,一前一後,清潔起來非常高效。在APP上可以設置兩個機器是否要聯動。到了擦地時,可以設定濕擦或者乾擦,這就根據自己家裡地面情況而定了。在深度設置里,還有許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可以自定義提示音的語種、清潔偏好等等。簡而言之,這是一個相當成熟好用的APP。

iRobot的i7+和m6還有很多優點我很喜歡,來不及給大家一一分享了,比如軟障穿越模式(比如窗簾、桌面,可以避免捲入)、虛擬牆(像西遊記里孫悟空畫的小圈圈一樣)、集塵盒水洗,都是很實用的功能,在一般掃地機上還真沒發現。當然,在物聯網時代背景下,iRobot的i7+也支持APP控制,在手機上安裝iRobot Home就行,可以通過手機對掃地機實施遠程式控制制和深度設置,可玩性更高。

如果在清潔家電方面想一步到位,iRobot的i7+掃地機和m6擦地機的組合是一個很棒的couple。 為啥?因為它們倆人可以雙機聯動。可能有的人心存疑惑,為啥有了掃地機還要擦地機呢?如果這樣想,建議現在把鞋子脫掉,光腳踩一下地板,你就明白了。因為,掃地機(或吸塵器)只能清潔地面的毛絮粉塵,但並不徹底,光腳踩就會有黏黏的感覺,很不舒服。所以,即使只有吸塵器,也最好再用微濕的拖把清潔一下地面。

以上就是筆者的真實使用體驗,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給到大家一點參考。謝謝大家!

④ 掃地機器人全解析

文章引用自 薛先生 ,版權完全歸屬薛先生。其公眾號:Alphatree and Evelyn2018-12-12

思考出發點:

那個多數人印象中亂碰亂撞、還拖著臟污滿屋跑的添亂掃地機,還需要多久才能變聰明?

掃地機器人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該用家電還是科技框架來分析?是什麼決定掃地機器人的發展速度和行業空間? 2018年處於行業生命周期的什麼位置,未來有何期待?

本文結論:掃地機器人的發展,離不開技術浪潮的更迭;供給推動需求,是技術升級推動了行業的發展,每一次技術的重大飛躍,都極大地刺激了消費需求釋放。

一、理解掃地機器人的本質

掃地機器人的一般理解:家用電器,真正的家電智能化

1. 掃地機器人產生的背景是人類家務勞動自動化的需求。歐美發達國家的家務勞動自動化產品代表:洗衣機、洗碗機。隨著掃地機器人的技術發展逐漸成熟,未來有望實現類似洗衣機的高滲透率。

2. 掃地機器人是真正名副其實的智能家電。智能家電的三大特點是網路連接、互動和智能化,但目前大部分家電的使用依然是人類主導,通過感測器與家電本身連接、通過手機應用設定好相應的要求去實現半自動化。而掃地機器人的行走和清掃並不需要用戶事先設定任何規則,一切交由設備自主感知、自主決策,是真正的智能化體現。

3. 掃地機器人是動態的,是目前智能家電中唯一需要不停移動的品類,能夠掌握家庭地圖、掌握全部空間環境信息,占據未來物聯網時代家庭環境智能控制的制高點。

掃地機器人的深度理解:科技產品,搭載無人駕駛技術的家庭服務機器人

1. 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是計算機模擬人類的駕駛行為,通過車載感測系統感知道路環境,自動規劃行車路線並實現車輛駕駛行為控制。人類的駕駛行為是一個周而復始的「感知→理解→決策→執行」過程,無人駕駛功能的實現也可分為感知、理解、決策和執行四個層面。

2. 掃地機器人的原理是模擬人的清掃行為,在家庭環境中行走並完成清掃工作。從自主行走的角度,掃地機器人利用感測器對家庭環境信息進行認知分析、確定行走路線、做出行為決策,和無人駕駛擁有相同的技術框架,也可以從感知、理解、決策和執行這四個層面去理解。

3. 理解層和決策層體現掃地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當下掃地機器人的智商集中體現在路線行走是否有邏輯以及能否避開潛在風險物品,這兩個痛點的解決分別對應無人駕駛的SLAM技術(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和人工智慧基於深度學習的視覺物體識別技術。在掃地機器人的應用中,目前SLAM技術相對成熟,物體識別技術有待突破。

4. 搭載無人駕駛和人工智慧技術不斷發展的科技紅利,我們相信未來掃地機器人在這四個層面都能看到持續的技術突破,甚至未來掃地機器人的形態都可能發生巨大的變化,具有很大想像空間。

二、掃地機器人技術沿革

掃地機器人的發展,離不開技術浪潮的更迭;供給推動需求,是技術升級推動了行業的發展,每一次技術的重大飛躍,都極大地刺激了消費需求釋放。

梳理掃地機器人的產品和技術沿革,判斷掃地機器人技術路線目前已經歷了兩次主要的升級

目前行業處於第二次技術革命到第三次技術革命的臨界點

1. 第一次技術革命是真正量產的家用掃地機器人誕生,基本實現自動掃地吸塵的清潔功能,始於2002年iRobot推出Roomba系列掃地機器人。但是智能化程度很低,僅能通過碰撞障礙物來調整行進方向,即隨機行走和清掃。

2. 第二次技術革命是掃地機器人進入定位和規劃行走時代,2015年至2018年iRobot、小米石頭、科沃斯等行業龍頭分別推出了穩定量產的全局規劃產品。這一代產品能夠規劃清掃路線,進行實時定位、構建地圖,使得清掃覆蓋度和效率大大提升。SLAM技術的應用按感測器的不同主要分兩種,基於LDS激光測距感測器的SLAM技術,和基於攝像頭視覺感測器的VSLAM技術。掃地機器人連接WIFI後,用戶可以在手機端看到家庭地圖和掃地機器人的實時位置。

3. 第三次技術革命方向: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時代下掃地機器人技術的突破點在於人工智慧在掃地機器人上的融合應用,物體識別、語義識別、人機交互等等。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基於機器視覺的物體識別可能是最先突破的。

第二次技術革命中兩種主流規劃技術差異對比

SLAM技術(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的應用按感測器的不同主要分兩種,基於LDS激光測距感測器的LDS SLAM技術,和基於攝像頭視覺感測器的VSLAM技術。

1. LDS的技術原理是通過旋轉激光發射器不斷發射激光並接受反射光,利用三角測距原理測量邊界和機器本身的相對位置,據此繪制完整邊界的地圖和確定機器在地圖中的位置。優勢在於繪圖的速度和精度,對於演算法的要求低;劣勢在於對於激光感測器佔用空間大,外部有凸起部分,成本較高,對於鏡面材質有誤差。

2. VSLAM的技術原理是通過攝像頭不斷移動自身的位置進行拍攝,提取和匹配相鄰幀圖片特徵點、利用三角測距原理測算出障礙物的距離。優勢在於可以從圖片中提取更多屬性信息,佔用空間小、成本低;劣勢在於地圖精度有限,對於計算量和演算法本身的要求高,對於光的依賴度較高,暗處和無紋路處難以進行工作。

3. 目前LDS技術在掃地機器人行業的應用已相對成熟,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成本的降低、與其他感測器融合。VSLAM主要是現階段還停留在位移測量,期待未來能和物體識別技術相結合。

第二次技術革命推動全球市場加速增長

1. 北美、EMEA(歐洲、中東、非洲等)和亞太市場是全球三大主要市場,自2015年第二次技術升級開啟,全球收入增速加速,3 年復合增速達到 34.5%,北美市場更早進入全局規劃時代,3年復合增速快於APAC和EMEA市場。2012-2017 年,高端掃地機器人(Robot Vacuum Cleaner, RVC)全球市場規模從 6.5 億美元增長到 17.3 億美元,份額佔比從 13%提升至 23%,復合增速為 22%,同期高端吸塵器的全球市場規模從 50 億增長到 75 億美元,復合增速為 8.6%。

2. 市場份額較為集中,EMEA地區缺乏有力的當地品牌。美國企業iRobot是全球龍頭,2017年全球高端市場市佔率62%,北美高端市場佔有率85%;其次是中國企業科沃斯(Ecovacs),雖然2017全球高端掃地機器人市佔率僅為11%,但是預計2018年產品結構升級後高端產品佔比大幅上升,推升市佔率。

附註:EMEA市場主要覆蓋歐洲、中東、非洲,APAC市場主要覆蓋亞洲地區;全球市場只統計了200美元以上的吸塵器和掃地機器人。

第二次技術革命為全球龍頭iRobot帶來增長紅利

1. iRobot是掃地機器人行業開創者,2002年開始從特種機器人向消費機器人轉型,目前主要產品是Roomba掃地機器人系列、Braava拖地機器人系列。

2. 2015年是iRobot的Milestone,推出了第一款基於VSLAM技術的全局規劃產品Roomba980,2015年之前Roomba系列都是隨機規劃產品。受益於突破性的技術升級,2016年起公司收入增速拐頭向上。海外市場發展有市場開拓因素影響,因此觀察美國國內的銷售能夠更直觀地看到新技術、新產品對於公司收入增速的拉動。

3. 雖然距離iRobot的VSLAM技術突破已經有三年,但公司通過對原有產品線進行持續優化創新,收入持續快速增長。2018年9月iRobot在美國國內推出新命名的產品系列Roomba i7/i7+, 推動三季度國內銷售增速再次大幅增長,銷售火爆將近缺貨。

三、中國掃地機器人企業的發展機遇

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具有最大的發展潛力

1. 掃地機器人功能更加匹配中國家庭的清潔剛需。歐美家庭面積大,以地毯為主,對於吸力的要求高,在掃地機器人功能性和智能化完善到一定階段之前,吸塵器的清掃效率更高;中國家庭面積大多在70-100平米,以瓷磚和地板為主,帶拖地功能的掃地機器人可以解決吸塵和拖地的剛需,同時中國年輕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忙碌,這兩年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自動清掃的掃地機器人能夠提高生活品質。

2. 目前中美兩國的掃地機器人保有量相當,但是滲透率只有美國的一半。2013 年到 2017 年,國內掃地機器人銷售量從 57 萬台上升至 407 萬台,銷售額從 8 億元上升到56 億元,4年CAGR 超過 60%。估算掃地機器人保有量在1200萬台左右,中國城鎮家庭約2.5億戶,2017年掃地機器人在中國的城鎮家庭滲透率不到5%。2017 年北美高端掃地機器人市場規模為 6.3 億美元,同比增加42.6%。 北美市場以美國市場為主,美國擁有 1.3 億戶家庭,iRobot估算掃地機器人在美國家庭的滲透率約10%。

3. 對比歐美市場線下銷售為主,中國掃地機器人主要在線上銷售,相比線下渠道能夠加速滲透。

4. 雖然掃地機器人行業由美國企業開創,但是中國企業快速跟進,帶領國內掃地機器人行業進入全局規劃時代。iRobot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逐年下降。目前中國市場主要由科沃斯和小米兩家企業主導。小米的產品由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研發生產。

中國掃地機器人企業正在從技術追趕走向技術領先

中國掃地機器人企業雖然起步晚於海外,但是十幾年來一直堅持不斷地進行多種技術研發和探索、持續推出新品並不斷改進修正,已不再是全局規劃技術的追趕者,未來有望在第三次技術革命中成為技術領先者。

註:2010年Neato最早推出了LDS全局規劃產品,但技術並不成熟,後來Neato自14年後全球市場份額一路下滑,因此這里不分析Neato的情況。

多方面對比中國掃地機器人龍頭和全球掃地機器人龍頭的核心產品

中國掃地機器人企業已經具有非常強的產品競爭力

1. 定位和建圖能力

iRobot於2015年推出第一款VSLAM全局規劃產品,但並不能儲存地圖,虛擬牆的設置也需要實物發射器。2018年9月的i7/i7+作為最新款,可以儲存地圖、實現房間分區和指定房間清掃。

小米石頭16年開始主推米家和石頭兩款高端LDS全局規劃產品,憑借LDS本身的定位建圖優勢,早於iRobot就實現了保存地圖、前往指定點、劃區清掃、APP端設置虛擬牆的功能。科沃斯雖然在13、15年都推出過LDS產品但是定價太高銷售不佳,2018年同時推出優化之後的LDS和VSLAM產品均稱為爆款。雖然LDS建圖可能不如小米那麼精確、擁有前往指定點的功能,但是科沃斯的房間分區和指定房間清掃的功能非常實用、並且比iRobot推出該項功能提早了一年。

2. 清潔能力

清潔能力主要體現在吸塵能力、拖地功能等。歐美家庭使用地毯較多,因此可以發現iRobot很多的產品更新在吸力大小和吸口零部件的升級,最新推出的平價e5也是專門對口寵物家庭,匹配高端機才有的碎片主刷頭。iRobot的地毯自動識別增加功能幾乎是標配,科沃斯在18年的高端LDS產品也配備了地毯自動識別技術。從拖地能力來看,科沃斯幾年前就推出掃拖一體功能並成為行業標准,石頭雖然也具有掃拖一體功能但是拖地功能的清潔力較弱。iRobot的掃地機器人不帶拖地功能,而是推出單獨的Braava拖地機。

3. 運動能力

2厘米的爬坡能力對於三家都不是難事。由於iRobot的專利設計使得其脫困能力明顯強於小米石頭和科沃斯。

4. 人工智慧方向

iRobot的最新i7/i7+能進行簡單的語義識別,命令掃地機器人打掃指定的房間。目前科沃斯和小米石頭的語音交互還停留在命令開始和停止,小米加入方言包的設計使得對話更風趣討巧。

科沃斯在2018年德國 IFA 展會上展出新技術 AIVI(人工智慧和視覺解讀),能夠識別並避開常見的地面雜物障礙,例如電線、鞋子等。

5. 結構件和其他

掃地機器人的機身高度決定能否進入沙發底、床底位置清掃。iRobot 的VSLAM產品機身高度低於科沃斯和小米石頭的LDS產品,但是不如科沃斯的VSLAM產品,預計可能和iRobot的塵盒更大有關,歐美家庭由於面積大對於塵盒大小要求更高。小米石頭在相對更薄的機身下做到最長的續航能力,但是水箱壓縮到150ml,降低了用戶體驗。

6. 價格

科沃斯和小米石頭有較大的產品價格優勢。iRobot的兩款核心全局規劃產品價格約為450美元和800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100元、5500元,隨機類產品價格在200-300美元;18年創新產品i7和i7+(區別為是否帶自動吸垃圾功能)的價格分別為699美元和950美元。科沃斯和小米石頭的全局規劃產品大多在1500-2500元的水平,科沃斯的隨機產品均價不到1000元,陀螺儀局部規劃產品價格區間在1000-1500元左右。

7. 功能創新

自動化:iRobot最新的i7+可以讓用戶不用再手動清理塵盒。每次打掃結束,帶真空吸塵功能的充電座會吸出機器人塵盒內的垃圾,吸滿30次之後扔掉垃圾袋即可。原裝贈送2個垃圾袋,重新購買是15美元3個垃圾袋。iRobot表示2019年還有新的產品可以期待。

帶吸塵器的底座:科沃斯最新的DJ35+3D帶吸塵器底座。預計這可能又是一款科沃斯獨創但是會成為行業標準的功能。帶吸塵器底座的掃地機器人能夠實現掃地、拖地、無線吸塵的功能,將清潔覆蓋延伸到全屋和車載,是對吸塵器的完美替代。

四、站在第三次技術革命臨界點看未來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及硬體成本的下行,隨著5G和萬物互聯的時代到來,第三次技術升級浪潮漸行漸近

1. 預計第三次技術升級過程中,特別是物體識別技術突破後,很快就會產生90分用戶體驗的產品,推動行業滲透率大幅提升。規劃行走之後,現階段消費者的最大痛點在於額外的勞動量:掃地機器人不能很好地處理復雜的地面情況,1)經常被電線、襪子等散落在地面的小件物品卡住,需要「人為解救」幫助掃地機器人脫困;2)沒有避開寵物糞便、家中小朋友打翻的牛奶等污漬物,反而這些帶著污漬滿屋跑。物體識別技術能夠幫助掃地機器人主動避開這些風險物品,大大提升用戶體驗。

2. 預計物體識別技術發展也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通過深度學習使得掃地機器人能夠識別某些特定物體屬性並做出決策判斷,避免吸入物、避免進入狹小區域等。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精確位置判斷、場景識別,與語義識別、人機交互相互應用等等。

3. 技術突破指日可待:2018年8月科沃斯在德國 IFA 展會上展出新技術 AIVI(人工智慧和視覺解讀),能夠識別並避開常見的地面雜物障礙,例如電線、拖鞋、寵物食盆等等。iRobot於2018年9月發布的新品展示了簡單的語義識別,可以自定義房間名稱並語音命令清掃特定的房間。

進入人工智慧時代,掃地機器人可能真的不再那麼「氣人」了,與此同時,現階段的其他痛點也會被逐漸解決,偉大的技術進步浪潮不會轉瞬即逝

未來技術進步的四大方向

1. 對於空間信息、環境信息和屬性信息的理解和識別,包括多種感測器技術、SLAM技術的完善和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

2. 清潔功能的完善和拓展

3. 機械自動化,減少人工勞務量

4. 人機交互、與其他設備互聯、智能控制

⑤ 找一張圖片,卡通的,背景是藍天白雲草地,一個白裙女孩張開雙手站在草地上,草帽被風吹走

原圖在此~~滿意還請及時採納,謝謝

⑥ 如何拖地

首先用掃帚或吸塵器將地面上的垃圾和灰塵清潔干凈,把拖把浸濕,待不滴水後,在地面上來回擦拭,之後使用潮濕的毛巾擦拭下角落的灰塵及遺留的水漬即可。
怎麼拖地才幹凈

1、拖地的順序
nbsp;打掃衛生的時候建議先掃地,再拖地,最後再擦拭。
2、拖地要從里到外
nbsp;拖地的時候建議從里往外拖,這樣拖過的地方就不會被自己踩臟。
3、拖地的妙招
拖地水中加入白醋和食鹽,能大大加強清潔能力,還能消滅細菌。

⑦ 求幾張學生掃地的圖片,要背影的,樸素的就可以

⑧ 求電腦繪畫高手幫忙畫幾張環衛工人掃地和擦汗的簡筆畫或卡通畫

環衛工人掃地和擦汗的簡筆畫或卡通畫 :

⑨ 拖地的拖怎麼寫

如下:

1、窗戶擦完了,我的第二項任務是拖地,只見媽媽拿起拖布一下一下的就把地給拖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拖布,一下一下的拖地,哦真好玩,拖地雖然不累但是拖布有點沉,所以我覺得拖地的時候剛開始很輕松,到後來就有點累了。呼呼我拖地累的直冒汗、終於拖完地了。

2、奶奶放下毛衣,拿起拖把,忍著痛拖起地來。我馬上跑過去爭著拖,可是奶奶心疼我,又怕我拖不幹凈,於是就不讓我拖地。我三番五次想幫忙拖地,但奶奶卻一次又一次地推卻,就是不讓我拖地。我沒辦法,只好無奈地幫忙挪桌子、洗拖把。

奶奶的牙齒咬得緊緊的,臉上的肉緊綳著,眼睛裡透露出一種堅定、堅持到底的炯炯有神的目光。我看著奶奶彎著腰,咬著牙,忍著痛拖地,看著奶奶臉上露出痛楚的表情,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酸酸的,辣辣的,苦苦的,難受極了。

3、接下來是拖地了,我先把拖把泡上水,拖地也不能那麼多水吧!再拉動開關,把水擠了出來,就開始拖地了,我把我的.卧室,客廳拖了兩遍,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了。

4、地掃干凈,接下來就到拖地了,拖地可是要比掃地還要辛苦好幾倍。平時我最討厭的家務活非拖地莫屬了,要知道拖把又沉又笨在,不說它多麼臟,就說它像毛筆一樣在清澈的水一點,再清澈的水也會像碰到了墨水一樣,一下子水就變得烏黑。

我拿著笨重的拖把雖然不能敏捷地行動,但是如果我把拖把當做是滑板呢,那就不一樣了。辛苦的體力活一下變得格外輕松,我一邊拖一邊哼起了小曲,一眨眼的功夫客廳就拖完了。突然想起自己真傻,其實完全不用這么辛苦地勞動,可以向無所不能的哆啦a夢借一個可以讓家立刻變得乾乾凈凈的道具啊。

5、老師的話還沒落地,教室就熱鬧了起來。有的同學去拿掃把和拖把去掃地和拖地有的同學去擦黑板,有的同學擦桌子,洗椅子。掃地的人快速的把垃圾掃成一大堆。然後拖地的人就開始行動了!他們把拖把放進水桶里,然後把它用手擰干,然後,他們就用拖把認認真真的拖地。

6、我想到了拖地於是我便拿上拖把走到了洗手間打開水龍頭洗拖把,洗拖把的時候我一不小心把水開大了誰見了我一身,我立刻把水關上了。我輕輕地把拖把拿出來擰干,我就東拖一下西拖一下,拖得滿頭大汗,我一看還是一點都不幹凈,為生么呢?

我想到了媽媽拖地時的情形,慢慢的拖,從里往外拖,於是我便學著媽媽的樣子拖起來,果然不一會地板就被我拖得亮亮的,陽光照在地板上海發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