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松樹下面生長,像珊瑚一樣的一種菌類
就是【珊瑚菌】啊。
【珊瑚菌】又名「掃帚菌」;該菌體形俊俏,色澤秀美。珊瑚菌科Clavariaceae各屬含有不少質地脆嫩、別具風味的食用菌,是我國野生食菌資源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珊瑚菌有很多的品種,顏色艷麗,有紅、黃、白等色。像葡萄狀枝瑚菌、葡萄狀珊瑚菌都可以食用,一般別名帚菌、刷把蕈、掃把菌、笤帚、紅掃把。珊瑚菌的子實體由基部生出多回分枝,基柄粗大,圓柱狀或柱狀團塊,光滑,基部白色,具粉狀斑點手壓後變褐色;菌肉白色,有蠶豆香味;由基部向上分叉,中上部呈多次分枝,成叢,淡粉色、肉桂紅色,頂端呈指狀叢集,薔薇紅色,老時肉褐色,孢子狹長,臍突一側壓扁,有斜長的斑馬紋狀平行脊突。
珊瑚菌在世界很有名氣,被稱為野生之花,鮮甜爽囗,含有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絲氨酸、谷氨酸、天門各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蘇氨酸等15種氨基酸,其中有6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還可以用葯,具有和胃現氣、祛風、破血緩中等作用,對小白鼠肉癌S-180,艾氏癌的抑制率為70%。珊瑚菌口感香脆,可以與各種葷素食品原料相搭配,既可炒、燴、爆、炸、熘,也可煮、拌、燒、煨、蒸、瓤、燉等。 特別提示:先將干品反復多次洗凈泥沙,再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鍾待用。浸泡過的水可用來做湯或炒菜。菌內含異性蛋白質,食用蛋類、乳類、海鮮過敏者慎食!
㈡ 這是啥蘑菇,在路上拔的,路邊長了好多
要是球狀,是馬勃,俗稱牛屎菇、馬蹄包、葯包子、馬屁泡;擔子菌類馬勃科。嫩時色白,圓球形如蘑菇,體型較大,鮮美可食用,嫩如豆腐。老則灰褐色而虛軟,外部有略有韌性的表皮,頂部出現小孔,彈之有粉塵飛出,內部如海綿,黃褐色。
馬勃-中葯材
形,無不孕基部,直徑15~20cm
【包被】:灰棕色至黃褐色,紙質,常破碎呈塊片狀,或已全部脫落
【孢體】:灰褐色或淺褐色,緊密,有彈性,用手撕之,內有灰褐色棉絮狀的絲狀物。觸之則孢子呈塵土樣飛揚,手捻有細膩感
【氣味】:氣似塵土,無味
子實體近球形至長圓形,直徑15~20厘米。包被薄,易消失,外包被成塊地與內包被脫離,內包被紙狀,淺煙色,成熟後全部消失,遺留成團的孢體隨風滾動。孢體緊密。有彈性,灰褐色,漸退成淺煙色,由孢絲及孢子組成;孢絲長,分枝,相互交織,淺褐色,粗2~4.5微米;孢子褐色,球形,有小刺。直徑4.5~5微米。生於草地上。
大馬勃
【特徵】:不孕基部小或無,殘留的包被由黃棕色的膜狀外包被和較厚的灰黃色的內包被所組成,光滑,硬而脆,成塊脫落;孢體淺青褐色,手捻有潤滑感
子實體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5~20厘米,或更大,不孕基部無或很小;包被白色,後變淺黃或淡青黃色,由膜狀外被和較厚的內被所組成,初微具絨毛,漸變光滑,質脆,成熟後開裂成塊而脫落,露出淺青褐色的孢體;孢子粉狀,球形,光滑或有時具細微小疣,淡青黃色,直徑3.5~5微米;孢絲長,與孢子同色,稍分枝,有稀少橫隔,粗2.5~6微米。
紫色馬勃
【特徵】:呈陀螺形,或已壓扁呈扁圓形,直徑5~12cm,不孕基部發達;包被薄,2層,紫褐色,粗皺,有圓形凹陷,外翻,上部常裂成小塊或已部分脫落;孢體紫色
【性味】: 辛、平,無毒。
【成分】:含蛋白氨基酸、乾酪基酸、尿素、麥角淄醇、類脂質、馬勃素等。此外還含有磷酸、鈉、鋁、鎂、硅酸、硫酸鹽等。
(2)癰疽瘡癤:馬勃孢子粉,以蜂蜜調和塗敷患處。
【附方】:久咳不止。馬勃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即愈。(《普濟方》)
積熱吐血。馬屁勃為末,沙糖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冷水化下。(《袖珍方[1]》)
【貯藏】:置乾燥處,防塵。
【用法用量】:1.5~6g。外用適量,敷患處。
在六界分類法中,屬於真菌界,珊瑚菌類。
子實體陀螺形,直徑5~12厘米,不孕基部發達;包被薄,兩層,上部常裂成小塊,逐漸脫落,內部紫色,當孢子及孢絲散失後遺留的不孕基部呈杯狀;孢子粉狀,球形,直徑4~5.5微米,上有小刺;孢絲很長,分枝,有橫隔,互相交織,色淡,粗2~5微米。生曠野草地上。
㈢ 這種黃色的菌類是什麼長在君子蘭的花盆裡,也不知道多久了
黏菌,有水的時候是略圓的一團,沒水酒變成黑色的小顆粒。
正如其名,一種黏糊糊的生命體。他們並不完全是真菌,而是單細胞的變形蟲的表親。盡管它們沒有大腦和神經系統,它們卻能夠在迷宮中找到方向,還能記住食物的位置。
㈣ 請問這黃色的菌類植物是什麼在廣東粵西的深山山坡陰涼濕潤的腐土上長出來的。是不是傳說中的玉皇草
這個是能吃的。我在貴州這邊。這邊的超市裡基本上都會有賣。價格跟茶樹菇的價格可能差不多,也有可能略高一點。可以用來燉湯,煮火鍋等,我在吃自助餐的時候,也有用它來燉雞湯的,但是忘了叫什麼名字,下次去超市給你看一下。
問了一下那個廚師。
叫蟲草花。
蟲草花可以平喘止咳,對於秋季容易乾咳的人們,可以用蟲草花來熬湯,可以滋潤喉嚨,利於肺氣腫和氣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