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孩子發熱按摩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照片唯美圖片高清壁紙 2025-10-13 00:29:49
中世紀圖片唯美壁紙 2025-10-13 00:16:13
容易誤會的男人圖片 2025-10-13 00:13:10

孩子發熱按摩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06 23:46:13

Ⅰ 小兒常用發熱推拿穴位

  小兒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輕快、柔和、平穩、著實。

  一般情況下,小兒推拿一次總的時間為20--30分鍾。但是由於病情和小兒年齡的不同,在推拿次數和時間上也有一定的差別。年齡大、病情重,推拿次數多,時間相對長。反之,次數少,時間短。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

我建議由家長做推拿,因為孩子本身生病時就難受哭鬧見多,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更加劇了孩子的哭鬧。所以有家長來操作是最合適的。如果由醫生和按摩師來操作那就先幫孩子熟悉環境和醫生。然後再做手法治療。無論誰來操作治療都要集中精力、專注來做,即「要全幅慈心善念、無半點浮詞燥氣」。

  小兒皮膚嬌嫩,小兒推拿時切勿抓破小兒皮膚。小兒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爽身粉、食用澱粉等介質,以防推拿時皮膚破損。

  每次給寶寶做小兒推拿最好只針對一個問題,如果保健和治療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雜,會影響最終效果。

  下面我就把我在家給孩子常用的一些穴位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開天門

開天門(攢竹)——讓無氣自由出入

【位置】

兩眉中間至前發際成一直線。

開天門(攢竹)

【操作】 

操作者用兩拇指自眉心向額上交替直推,稱開天門,此操作法又稱推攢竹。

開天門(攢竹)

【次數】 

50~100次。

【作用】

疏風解表,開竅醒腦,鎮靜安神。

【主治】

  感冒發熱,頭痛,精神萎靡,驚惕不安等。

【臨床應用】

常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無汗,發熱等症,多與推坎宮 、揉太陽等合用;若驚惕不安,煩躁不寧,多與清肝經 、搗小天心、掐揉五指節、揉百會等合用。

【引文】

《小兒推拿 廣意》:「推攢竹,醫用兩手大拇指自兒眉心交替往上直推是也。」

推坎宮

推坎宮(眉弓)——守護孩子眼睛的衛士

坎宮 (眉弓 )

【位置】 

自眉心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橫線。

坎宮

【操作】 

兩拇指自眉頭向眉梢成分推,稱推坎宮或推眉弓,亦稱分推頭陰陽。

用雙手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這種操作稱為推坎宮(圖①、圖②)。

坎宮

【次數】 

50~100次。

【作用】 

疏風解表,醒腦,明目,止頭痛。

【主治】 

感冒發熱,頭痛,驚風,目赤痛。

【臨床應用】

推坎宮能疏風解表,醒腦,明目,止頭痛。常用於外感發熱、頭痛,多與開天門 、揉太陽等合用;若用於治療目赤痛,多和清肝經 、掐揉小天心、清河水合用。亦可推後用掐按法,以增強療效。

【引文】

《小兒推拿 廣意》:「推坎宮醫用兩大指自小兒眉心分過兩旁是也。」

【專家說法】

父母平時騰出一點時間,每天晚飯前就給他推推坎宮,可以有效預防眼部疾病。

具體做法是:父母將兩大拇指分別放在孩子的兩眉頭上,然後沿著眉毛向眉梢做分推,推的速度要慢,用力要輕。在春季乾燥的時候,要是發現孩子的眼睛發紅,就應該給他推坎宮,提早治療。

推坎宮還可以配合大椎穴 、風府穴 、風池穴 等穴位 ,治療孩子的外感發熱、驚風、頭痛等症。

揉太陽穴

【位置】眉梢後凹陷處(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寸凹陷處)。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

【主治】感冒、發熱、頭痛、目赤痛、口眼歪斜等。

以兩拇指撓側自前向後作直推,稱推太陽。

若用中指指端揉之,稱揉太陽或運太陽。(向眼睛方向揉為補,向耳朵方向揉為瀉。)

【次數】

50-100次。(次數根據寶寶大小調整。)

揉太陽

【知識補充】

太陽穴是位於眉梢後部的凹陷,說是凹陷,其實有些寶寶的太陽穴是非常鼓的,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太陽,「太」就是大,就是陽氣特別充盛的一個穴位。

【溫馨貼士】

1、給寶寶做推拿時力道要輕柔均勻,如在沙灘上畫線一般。

2、根據寶寶大小、穴位和身體情況靈活掌握推拿次數。

3、對於上肢部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一般均以左手為主。

4、若寶寶皮膚乾燥,可適當使用介質,如清水、油等。

清肺經

操作:推法為主。通常以末節指紋推向指尖方向為清,稱清肺經;以旋推或反向直推為補,稱補肺經。

次數:推100~300次。

作用

治療:感冒、發熱、咳嗽、胸悶、氣喘、虛汗、脫肛等。

應用:

(1)補肺經能補益肺氣。用於肺氣虛損,咳嗽氣喘。汗出氣短等肺經虛寒證。

(2)清肺經能宣肺清熱,疏風解表,化痰止咳。用於感冒發熱及咳嗽,氣喘、痰鳴等肺經實熱證。

其他

說明:肺經一般用清法或瀉法,不用補法。小兒慢性腹瀉、虛寒瀉,應用本穴時應慎重,推清本穴時間要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當,多見腹瀉加劇;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時,可推清本穴1~2次,待症見緩解後,應停用。自汗、盜汗及脫肛可用補法,對肺風喘急等症,禁用補法。

清天河水:

1、推拿介質:水、滑石粉都可以。

2、推拿手法:用食、中二指指腹,自總筋(腕橫紋中央)起,推至肘橫紋。

3、推拿次數:約200-400次。

4、動作要領:動作要輕、快。

5、注意事項:與天河水有關的操作很多,還有大清天河水、打馬過天河等,這個操作要在寶寶出現了經熱證的時候才能使用,不能作為保健用穴。如果寶媽們把握不清孩子的病機,建議還是請專業醫生診治,不可耽誤病情。

1、功能:

書中記載天河水,性微涼,具有清熱解表、瀉心火、除煩躁、潤燥結之功,可用於一切熱症。也就是說天河水不僅僅作用在解熱,對於心經有熱的所有疾病都有療:比如孩子晚上睡眠不好、口舌生瘡等。

2、主治:

這是一個涼性的穴位,可以用於一切熱證。比如,感冒發熱、內火—煩躁、夜睡不寧、臉紅、舌頭口唇紅、口乾口渴、鼻涕黃、痰黃、小便黃、大便臭等都是有內熱的表現。

3、作用原理

天河水得位置在心包經上,清天河水的操作是逆著心包經的走向,心包經在前臂是從肘部到手部,根據「順經為補,逆經為瀉」的經絡規律,逆推心包經是能夠瀉熱的,而「心包代心受邪」,疾病如果要影響到心,首先要突破心包的「保護」,如果突破不了心包的「保護」,就不會對心產生影響,當心足夠強大的時候,疾病也就只能影響到心包了,所以說,清心包經的熱,也就能瀉心經的熱。

現代小兒發熱多為食積發熱,胃腸積熱波及肝經後發熱,根據「木(肝)生火(心)」、「實則瀉其子」的臟腑作用規律,退熱就要瀉「肝(木)」之子--「心(火)」,又因為「心包代心受邪」,所以通過瀉心包經可清瀉肝火,火滅則熱退。

現代醫學研究得出通過清天河水能調節小兒肢體靜脈微循環,使血液重新分配,從而激發小兒內在的免疫系統和抗病能力而恢復健康,還發現清天河水退熱的機理可能與抑制下丘腦中發熱介質前列腺素E2、環磷酸腺苷的分泌有關。

退六腑

位置:六腑位於前臂尺側,自肘橫紋

位置:六腑位於前臂尺側,自肘橫紋頭至腕橫紋頭連線的直線上。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者食指、中指指腹螺紋面著力,沿著小兒前臂的尺側(內側緣),自肘橫紋想腕橫紋推300次。

功效:可以清實火,退高熱。

拿鳳池

操作:用拿法,稱拿風池。

次數:5~10次。

主治:感冒、頭痛、頸項強痛。

臨床應用:①感冒、頭痛可與常用手法清肺經等穴合用;②頸項強痛可與揉列缺、揉頸項部肌肉合用。

湧泉穴

按摩湧泉穴的方法步驟

1、睡覺前給寶寶用熱水洗腳,浸熱湧泉穴。

2、家長用手指和掌心從足跟向前輕輕推擦湧泉穴,使掌心和足心均有熱感。

3、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做「蹭腳掌」的動作:盤腿坐在床上,兩只手抱著兩只腳,讓腳掌對搓,馬上就會感到小腳熱熱的,很舒服,不但可以強身,還可以矯正X型腿。

內熱是寶寶的常見病,而內熱的孩子容易上火、口渴、咽干、臉色潮紅、手心腳心熱、愛光腳、睡覺踹被子、愛出汗,甚至有的孩子容易出鼻血。這樣的孩子,每晚臨睡前洗完腳,家長可以上下來回輕輕地搓孩子腳心,即按摩湧泉穴,兩只小腳各50次,能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

另外,當看到孩子溜清鼻涕時,先給他泡腳至微微出汗,再作手法治療效果更好。我試過多次了,效果很好。日常保健捏脊和揉湧泉給孩子去火,小毛病基本就好了。推拿中孩子會出汗,病情也隨之減輕。如果推幾次不見出汗,那就屬於病毒性感冒。及時到醫院就醫。

願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Ⅱ 寶寶發燒怎麼按摩寶寶發燒按摩穴位有效退燒

寶寶一般免疫力都會比較差,稍不注意就會容易發燒感冒。那麼不少媽媽們困惑,寶寶發燒怎麼按摩呢?關於,寶寶發燒怎麼按摩?寶寶發燒按摩穴位有效退燒。我來為您一一解答!

寶寶發燒怎麼按摩 1.推清天河水:握住寶寶的手,掌心向上,露出手臂,用媽媽右手食指、中指,自寶寶前臂內側腕部向肘部超快速的推,我當時手指蘸了涼水推的,速度要非常快,一分鍾要200-300下呢! 2.推清肺經(其實就是無名指):從指尖往指根推,勻速吧,200-300下,這個我蘸的是爽身粉,滑溜一點。 3.推脊柱:我拿個小毛巾包住食指和中指,蘸溫水(或者直接蘸爽身粉)沿著寶寶的脊柱,自上而下反復推,200下。 4.按壓足三里:勻速按1-2分鍾。 5.按壓湧泉穴:腳心偏上,勻速按1-2分鍾。

寶寶發燒按摩穴位有效退燒 1、清天河水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時橫紋呈一直線。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

約推100~500次。

主治:發熱,煩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瘡,驚風等一切熱證。

治療寶寶發燒的4個推拿法2治療寶寶發燒的4個推拿法2

2、清肺經
穴位:肺經(肺金)

位置:無名指掌面

操作:

①補肺經:在無名指面上旋推,約補200~400次。

②清肺經: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清200~400次。

主治:發熱,咳嗽,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

治療寶寶發燒的4個推拿法2治療寶寶發燒的4個推拿法2

3、開天門
穴位:天門(攢竹)

位置:自兩眉中間至前發際呈一條直線。

操作:用兩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發際,約推30~50次。

主治:感冒發熱,頭痛,精神萎靡,驚風等。

治療寶寶發燒的4個推拿法2治療寶寶發燒的4個推拿法2

4、推坎宮、揉太陽
穴位:太陽

位置:在兩眉梢後凹陷處。有左為太陽,右為太陰之說。

操作:兩拇指或兩中指端分別在左右兩太陽穴上揉動。

向前揉為補,向耳後揉為瀉。揉30次。

主治:外感發熱,頭痛,頭暈。

小兒發熱推拿手法總結
小兒推拿療法,亦稱「小兒按摩術」,是在中醫兒科學和中醫推拿學的基本理論指導下,根據小兒的生理和病理特點,在其體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病、治病或助長、益智的一種中醫外治療法,也是中醫的一種獨特療法。小兒推拿是中醫學家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專門用於防治小兒疾病,又自成體系的保健和治療方法。早在明代,小兒推拿即已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臨床實踐。

小兒發燒推拿手法,以上就做了詳細的介紹,對於很多的家長來說,學會推拿,就能當孩子在發燒的時候,能通過推拿的這種方法,盡快的緩解自己孩子的發燒,所以作為家長,要對以上內容有一個了解,當孩子發燒的時候可以通過推拿,幫助孩子盡快治療改善。

Ⅲ 十二歲兒子發燒按摩哪裡會退燒

孩子的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外關穴是退熱的特效穴位,有時候可以立竿見影退熱,可以試試。也可暫且可以用25%-50%酒精擦浴的物理降溫方法,將紗布或柔軟的小毛巾用酒精蘸濕,擰至半干輕輕擦拭患者的頸部、胸部、腋下、四肢和手腳心。如若不見效 ,及時醫院就診。

Ⅳ 小兒感冒咳嗽發熱如何按摩

小兒咳嗽的按摩
1.
拍背
嬰幼兒不會吐痰,即使痰液已經咳出也只會將痰液吞下胃。父母在寶寶咳嗽時,抱起患兒,用空掌輕輕拍寶寶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如果一拍到某一部位時寶寶就咳嗽,說明寶寶的痰液就積在此處,應重點拍。多數是肩胛下的部位,也就是肺底部容易積痰。只要有痰的刺激,寶寶就會咳嗽,一旦有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暫時緩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寬胸理氣,促進痰液排出的作用。拍背最好在寶寶剛睡醒或臨睡前進行。
2.
對於風熱咳嗽,並同時伴有咽痛、扁桃體發炎的寶寶可以採用腳底按摩的方法。
先上下來回搓寶寶的腳心,每隻腳搓30下。然後每個腳趾都上下按摩20~40下。重點按摩腳面大腳趾根部兩側的部位,只要扁桃體發炎時,這個部位就會很疼,每隻腳按摩5
分鍾。按摩後,寶寶咽喉腫痛的症狀會明顯減輕。按摩後要及時給寶寶多喝溫開水,也可以喝淡淡的鹽開水。每天堅持給寶寶按摩兩次,再配合食療,寶寶的病會很快癒合。

Ⅳ 少兒發燒怎麼按摩退燒

孩子發燒多為外感引起的發燒,可以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穴、清天河水、清肺經,能夠起到清熱解表,發散外邪的作用。開天門,可以用雙手拇指交替推拿小兒天門穴,從兩眉正中推向發際。推坎宮,可以用兩手拇指外側面著力前額,自眉心向眉梢分推。揉太陽穴,是指兩拇指螺旋紋面緊貼於頭部兩側太陽穴,環旋揉動,其餘四指附於腦後。清天河水是以食指、中指螺紋面,沿小兒前臂正中向腕部推進。清肺經是指拇指指尖從小兒無名指根向其指尖方向直推
當兒童發燒的時候就要知道發燒的具體度數,如果超過了38度5的話,此時可以使用中醫的方法來進行按摩,可以使用清天河水的小兒推拿手法進行退燒,這種方法也是不可以盲目使用的,一定要到正規的中醫處進行使用。

天河水的穴位在前臂內側的正中線,就是從手腕橫紋起到手肘的一條直線,找好穴位以後利用食指和中指並攏在一起沾一些清水,從手腕的橫紋處一直推到手肘處,在按摩的時候方向千萬不能夠搞錯了,一般推300~500下,每推20次左右的時候就要沾水。

如果清天河水推了300下左右的時候,過了一段時間,兒童的體溫還是沒有任何的變化,沒有發生退燒的情況,或者是溫度也沒有在明顯的升高,那麼就要重復此方法,還應該再推300~500下,在推的時候要注意用力必須要均勻。

Ⅵ 小兒發燒按摩什麼穴位

孩子感冒發燒了,大部分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先要把燒給退下來。而做到快速退燒,勢必要吃退燒葯或者打退燒針。尤其是高燒,家長真是一刻都等不了,恨不得退燒「立竿見影」。 孩子如果生病了不用葯,那應該怎麼辦?現在,一些簡便易行的中醫綠色療法已經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青睞,如小兒推拿、針灸等。 溫州市三醫理療康復科副主任醫師胡建鋒介紹,小兒推拿主要是根據小兒的生理、病理等特點,在特定穴位上進行機械的作用,達到活血、調節經絡、防治小兒某些疾病的作用。一般是針對6歲以下的小兒,特別是對3歲以下的嬰幼兒更有療效。早在明清時期,小兒推拿受到了廣泛的應用,適應症也很廣,如腹瀉、嘔吐、便秘、發熱、咳喘、斜頸、斜視、小兒癱瘓等症。 目前小兒推拿在一些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裡也開展得比較好。小兒推拿主要以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為主,如常見的小兒感冒、發燒、腹瀉、消化不良、便秘等;以及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如腦癱、斜頸等。但目前溫州市民對此卻缺乏了解,不大相信這種「捏捏按按就能治病」的方法。 溫州市二醫針灸推拿科黃克勤醫師介紹,從去年開始,他們推出了小兒推拿專科門診,目前每天有十幾個小兒患者前來治療,其中2/3為斜頸患兒,其餘的為內科患兒。但內科患兒大多是本院醫護人員的親戚和朋友,普通市民對此還是不大認可。其實,小兒推拿在治療小兒內科疾病上有著獨特的療效。曾經有個一周四大的患兒,患便秘就有一年時間,經過做腸鏡、灌腸、用開塞露等種種方法,就是不見效,後來家長抱著嘗試的心理來這里治療,僅治療了20天就緩解了病情。 他說,小兒推拿對治療秋季腹瀉,有些快的僅治療1-3天就能見效。一般在治療小兒腹瀉上,會要求家長給患兒換奶粉,停止輔食;但用小兒推拿治療時,家長可以給孩子正常飲食,經過慢慢調理,均能緩解病情。 溫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推拿科章文宇醫師認為,小兒推拿在針對小兒感冒發燒、消化不良、胃口差等症狀有獨到的療效,家長不妨學幾招,可居家對孩子進行護理。 他向大家推薦了幾個治療感冒咳嗽的小兒推拿方法: 1、清肺經:用拇指羅紋面自小兒無名指指端向指節直推,稱為「清肺經」,約100次,能宣肺清熱、化痰止咳。 2、按天突:用中指指端按胸骨切跡上緣的凹窩處的天突穴,稱為「按天突」,約10次,能理氣化痰、降逆平喘、止嘔。 3、黃蜂入洞:用食中兩指端在小兒鼻孔下緣揉動,稱為「黃蜂入洞」,約100次,能發汗解表、開肺竅、通鼻心。 4、推太陽:用拇指或食指指端自前向後直推眉梢後的太陽穴,稱為「推太陽」,約50次能疏風解表、止頭痛。

Ⅶ 寶寶發燒時,可以通過按摩哪個穴位使寶寶快速退燒

了解感冒發燒的原因

寶寶的正常腋下體溫是36~37℃,超過37.2℃就屬發燒了。雖然寶寶的症狀看起來都是感冒發燒,但背後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

在中醫看來,感冒屬於一種外感病,是感受了外界的風邪所引起的,也就是老人們經常說的“孩子是受了風,導致了感冒”。風邪,有冷風和熱風,所以這感冒也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1.大椎穴。大椎穴的位置是在我們的頸椎的位置,在兩個肩部連線的中間,但是位置要稍微往下一點,大概在三厘米左右。這個地方是我們的一身陽氣的匯聚之地,因此按摩這里能夠起到很好的解表退熱功效。當然了如果是大人發燒的話還可以去拔火罐,這樣效果會更加的好一些,按摩的次數一般在200次左右。

用的力氣小了,動作就要快,這樣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對穴位造成足夠的刺激。比如推法,一般針對成年人的操作頻率是120-160次/分鍾,而針對小兒,就需要160-200次/分鍾。

另外,操作的時候,用的力氣要均勻,不能力氣一會大、一會小,速度一會快一會慢。只有操作手法規范了,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Ⅷ 小兒發燒不出汗怎麼推拿,請附圖說明

天河水穴是一條直線,在孩子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處。用您的左手抓著孩子的左手,然後用您右手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300次左右即可。

Ⅸ 寶寶發燒按摩哪裡

寶寶發燒按摩哪裡僅供參考: 1、開天門100次 位置 兩眉中間至前發際成一直線。 手法 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 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稱推攢竹,又稱開天門。推50~100次。 功用 醒腦、鎮驚、安神。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為每分鍾200~300次。 2、推坎宮100次 位置 自眉頭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橫線。 手法 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 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稱推坎宮。推50~100次。 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鍾200~300次。 3、運太陽100次 位置 眉梢與眼角延長線相交處,眉後按之凹陷處。 手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環形運轉推動,稱運法。此法以順時針運為補,逆時針運為瀉。 操作 用中指指端運,稱運太陽。運50~100次。 功用 開竅、醒神。 要領 運法宜輕不宜重,宜緩不宜急,要在體表旋繞摩擦推動,不帶動深層的肌肉組織。頻率為每分鍾80~120次為宜,運時向耳廓方向稍用點力。 4、清肺經200次 位置 無名指末節羅紋面。 手法 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 旋推為補,稱補肺經;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肺經,補肺經和清肺經統稱推肺經。此處選用清肺經,推100~300次。 功用 用清法能清熱解表,止咳化痰,用補法補肺益氣。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為每分鍾200~300次。此處一定要注意推動的方向,這與補瀉有關,補瀉弄錯了治療效果可就不一樣了,因此家長一定要看仔細。 5、清天河水200次 位置 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呈一條直線。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稱推天河水,或稱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功用 此穴性溫涼平和,能清熱解表、泄火除煩,用於治療熱性病症,清熱而不傷陰。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鍾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6、退六腑200次 位置 在前臂尺側(小指側),自肘關節至腕橫紋呈一條直線。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 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推100~200次。 功用 清熱、涼血、解毒。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鍾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Ⅹ 寶寶發燒怎麼按摩退燒

可以通過按摩降低體溫,但是急性期如果不想吃葯,以酒精擦浴效果最理想。人體的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外關穴是退熱的特效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