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奇趣博物館航海圖怎麼獲得
航海圖的獲取方式必須得通關古代比丘遺跡劇情,出了古代比丘遺跡後,學者奇諾比奧會要求我們前往太陽祭壇,在哪裡尋找古代人的信息
出了古代比丘遺跡後,太陽終於恢復了,熱情的沙漠也燥熱起來了.學者要我們一起前往太陽祭壇,猜測他一直以來的疑惑
太陽祭壇那裡出現了一個地下入口,原來傳說是真的,也許古代人的秘密就此揭開
我們進去秘密通道吧,發現裡面涼颼颼的,古代人比奧被冰凍在這里,
右邊的破罐子砸了出現一個魔法陣,利用火神紙的力量把冰凍的古代人比奧給救出來吧,比奧船長就是他了,原來博物館的那艘艦船也是他的,比奧講沒兩句就走了,
我們接下來要回去奇諾比奧鎮了,學者不跟我們一起去,從外面的3號旅行水管回去就行了,
在博物館找到比奧船長.讓帶著比奧和他的潛水艇一起出發吧,獲得航海圖
⑵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是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是《鄭和航海圖》。成圖時間具有爭議,但最晚不超過15世紀中葉。這個航海圖一個有20頁地圖,裡面有109條針路航線,包含500個地名。
原圖為自右而左展開的手卷式﹐茅元儀收入《武備志》卷二百四十後改為書本式。共二十四頁,包括茅元儀序一頁,圖二十頁,《過洋牽星圖》二頁(四幅),空白一頁。
(2)航海方面的圖片哪裡找擴展閱讀:
繪制過程
該圖製作時間不詳。一說作於鄭和第六次下西洋之後,全體下洋官兵守備南京期間。其時正值明宣宗朱瞻基醞釀再下西洋之際。加之暫停時間較長,有暇整理,遂將鄭和船隊歷次下西洋航程綜合整理,繪製成整幅下西洋全圖。
是為鄭和使團適應下西洋的需要而集體編制的作品。但也有觀點認為,該圖所繪航路與鄭和第七次下西洋中主船隊的路線相吻合,可能是第七次下西洋之後的作品,但成圖時間不應晚於15世紀中葉。
明代晚期,茅元儀將該圖切為二十幅分圖(四十頁)編入《武備志》的第五部分《占度載》中,系於《度·航海》下。另外還有兩幅(四頁)《過洋牽星圖》附在航海圖之後,以說明星圖引航法則。
⑶ 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是什麼
《鄭和航海圖》是世界上存在最早的航海圖集。
《鄭和航海圖》成圖時間具有爭議,但最晚不超過15世紀中葉。《鄭和航海圖》共20頁航海地圖、109條針路航線,以及2頁4幅的過洋牽星圖。其中的航海地圖高20.3厘米,全長560厘米,包含500個地名。
全圖以南京為起點,最遠至非洲東岸的慢八撒(今肯亞蒙巴薩)。圖中標明了航線所經亞非各國的方位,航道遠近深度以及航行的方向牽星高度,對何處有礁石或淺灘也都一一註明。
(3)航海方面的圖片哪裡找擴展閱讀
《鄭和航海圖》對山嶽、島嶼、橋梁、寺院,城市等物標,是採用中國傳統的山水畫立體寫景形式繪制的,形象直觀,易於航行中辨認。主要國家和州、縣、衛、所、巡司等則用方框標出,以示其重要。
當然和現代的航海圖作對比,發現這幅航海圖的比例和現實有很大出入,並不準確,但這無損對航海的實用性。該圖集除了成為當時遠洋的重要航海工具外,還對後人研究中國古代航海史和亞非航線的開辟,起重要的作用。
⑷ 帝國時代3航海圖位置
看小地圖,地圖上有 「X」 記號的地方就是三個海圖的位置。,第一個位置是你基地的下方小島上,第二個在海盜老家裡,第三個在你來的方向的左邊(也就是往下走,3點鍾位置 )
⑸ 最早的航海圖集是
最早的航海圖集是《鄭和航海圖》。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是《鄭和航海圖》,同時也是鄭和下西洋的重要研究資料,記錄下了當年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線,此圖大約繪成於1425至1430年間,共20頁航海圖,109條航海線路,2頁4幅過洋牽星圖。
《鄭和航海圖》原名叫作《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是鄭和下西洋的偉大成就之一,是鄭和團隊以當時僅存的書籍記載為基礎,實踐為依據經過整理加工繪制而成,全圖起點在南京,最遠到達了非洲東岸肯亞蒙巴薩。
此航海圖從南京出發後達到過馬來半島海岸,穿過了馬六甲海峽,達到現今的馬爾地夫後分成兩條線路,一條橫穿印度洋來到了非洲東岸,一條從馬爾地夫橫渡阿拉伯到達霍木茲海峽。
圖冊內容
《鄭和航海圖》共20頁航海地圖、109條針路航線,以及2頁4幅的過洋牽星圖。其中的航海地圖高20.3厘米,全長560厘米,包含500個地名。充分說明當時中國海船的遠航經驗甚為豐富,航海技術水平已達到相當完善的程度。
圖上所繪基本航線以南京為起點,沿江而下,出海後沿海岸南下,沿中南半島、馬來半島海岸,穿越馬六甲海峽,經錫蘭山(今斯里蘭卡)到達溜山國(今馬爾地夫)。由此分為兩條航線,一條橫渡印度洋到非洲東岸,另一條從溜山國橫渡阿拉伯到忽魯謨斯。
圖中對山嶽、島嶼、橋梁、寺院,城市等物標,是採用中國傳統的山水畫立體寫景形式繪制的,形象直觀,易於航行中辨認。對主要國家和州、縣、衛、所、巡司等則用方框標出,以示其重要。圖上共繪記530多個記名,包括了亞非海岸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往返航線各50多條,航線旁所標注的針路、更數等導航定位數據,更有實用價值。
⑹ 為什麼有地圖沒有海圖為什麼有地圖沒有海圖去哪裡可以下載或找到海圖 要詳細點的 包括海面的一些障礙航
有地圖沒有海圖的原因:人們是在陸地上生活的,不是在海上生活,所以只有地圖沒有海圖!~海面沒有什麼障礙,只是海上變化大,產生個巨浪碰到個風暴什麼的不好說,暗礁、礁石:1、海洋(或江流)中經常隱在水面以下的岩石。是航行的障礙。為了安全,需在航海圖上精確地繪出它的位置;如位近航線,要在水面設置航標。2、低潮時也不露出海面的海底突起。如中沙群島的黃岩島(民主礁)有岩礁和珊瑚礁二類。低潮時能露出水面者稱明礁。如西沙群島的永興島。暗礁是航海中的危險區。3、經常在海面以下的岩礁。一般深度不到10米,是船隻航行的障礙。為航行安全,需在航海圖上標明位置,在航線附近的暗礁處,還需要設置燈塔等標志。4、指經常位於海面以下的岩體或礁體。多孤立地分布在海岸帶的下部,是海上航行時的禁區,常對海上航運造成危害和損失。為保證航運安全,在海圖上標記出它的確切位置,指示船舶行駛經過暗礁時需減速或繞航。(以上暗礁、礁石摘自網路,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⑺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是什麼
《鄭和航海圖》。
《鄭和航海圖》製作於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它不僅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也是研究鄭和下西洋的重要資料。
該圖是對於鄭和下西洋航路的記錄,全圖以南京為起點,最遠至非洲東岸的慢八撒,圖中標明了航線所經亞非各國的方位、航道遠近、深度、以及航行的方向牽星高度。
(7)航海方面的圖片哪裡找擴展閱讀
《鄭和航海圖》得以傳世,是由明代晚期作者茅元儀收錄在《武備志》中。原名叫做《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原圖呈一字形長卷,收入《武備志》時改為書本式,自右而左,有圖20頁,共40幅,最後附「過洋牽星圖」二幅。
航海圖以南京為起點,出海後沿海岸南下,一直到達中南半島、馬來半島海岸,穿越馬六甲海峽,經錫蘭山(即今斯里蘭卡)到達溜山國(今馬爾地夫)。在這里,開始分為兩條航線,一條橫渡印度洋到非洲東岸;另一條從溜山國橫渡阿拉伯到霍爾木茲海峽。
航海地圖高20.3厘米,全長560厘米,繪制了530多個地名,包括了亞非海岸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往返航線各50多條,更附有很多用作導航的定位數據,很具實用價值。充分說明當時中國海船的遠航經驗甚為豐富,航海技術水平已達到相當完善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