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諾貝爾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什麼叫海蝶魚圖片 2024-05-02 05:43:27
烹飪是學什麼的圖片 2024-05-02 05:33:15

諾貝爾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1-27 03:42:27

① 關於勵志青春的唯美背景圖片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喜歡找一些關於勵志青春的唯美圖片來作為空間背景,那麼關於勵志青春的唯美背景圖片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勵志青春的唯美背景圖片欣賞

關於勵志青春的唯美背景圖片1(拖動圖片查看大圖)

關於勵志青春的唯美背景圖片2(拖動圖片查看大圖) 關於勵志青春的唯美背景圖片3(拖動圖片查看大圖)

關於勵志青春的唯美背景圖片4(拖動圖片查看大圖)

關於勵志青春的唯美背景圖片5(拖動圖片查看大圖) 青春 勵志語錄 名言

1. 青春能彌補一切。英國 散文 作家 赫茲里特

2. 樂觀的人永葆青春。 英國詩人 拜倫

3. 青春時光轉眼即逝。古羅馬詩人 賀拉斯

4.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19世紀美國浪漫主義詩人 朗費羅

5. 濫用青春勝於虛度青春。法國作家 喬治·庫特林

6. 青春是不耐久藏的東西。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 莎士比亞

7.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元代雜劇作家 關漢卿 《竇娥冤·楔子》

8. 蒼蒼芳草色,含露對青春。唐代詩人 張友正 《春草凝露》

9.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唐代詩人 孟郊 《勸學》

10. 白日曜青春,時雨靜飛塵。三國文學家 曹植 《侍太子坐》

11. 青春留不住,白發自然生。 唐代詩人 杜牧 《送友人》

12. 勿以朱顏好,而忘白發侵。唐朝詩人 李端

13. 青春豈不惜,行樂非所欲。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

14. 青春的幻想既狂熱又可愛。英國劇作家 約·肖特豪斯 《約翰·英格爾桑特》

15. 青春,就像受贊美的春天。 英國小說家 勃特勒

16. 遲到的青春是持久的青春。德國哲學家 尼采

17. 百日莫空過,青春不再來。英國詩人 拜倫

18. 青春是沒有 經驗 和任性的。印度詩人,作家,哲學家,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泰戈爾

19. 白日莫閑過,青春不再來。唐朝詩人 林寬

20. 所謂青春,就是心理的年輕。 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 松下幸之助

21. 青春是惟一值得擁有的東西。英國作家 王爾德

22. 青春是美好的!財富是美好的。海派清口創始人 周立波 《壹周立波秀》

23. 只有自由的靈魂才能永葆青春。德國作家 讓·保·里克特

24. 青春時期的任何事情都是考驗。 蘇格蘭作家 史蒂文森

25.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戰國時期愛國主義詩人 屈原 《離騷》

26. 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時間。德國哲學家 黑格爾

27. 青春的愛情之吻是一個長長的吻。英國詩人 拜倫

28. 酒神永遠盡如意,永遠青春不老。英國劇作家兼詩人 約·德萊頓

29. 青春是塊原料,遲早要製作成形。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 莎士比亞

② 特麗莎修女的照片,哪裡

找到一張,不過似乎是老年的,希望不介意:
http://photos.nphoto.net/photos/2006-12/23/.shtml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麗莎修女外表毫不起眼,生活樸素無華,生命卻迸射出閃爍光芒。她的自述集展示了她靈魂中美麗的大風景。
愛是大樹下的家
她們在那裡做飯
她們在那裡吃飯
她們在那裡睡覺
那裡就是她們的家。
這不是一首無意義反復、回環吟唱的兒歌,而是關乎一棵成為家的大樹、一對貧弱母女悲慘而又溫暖的故事。這個故事的講述者是特麗莎修女——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
有一次我在街上找到一個大約六七歲的小女孩,然後把她帶回施舒瓦,我給她洗了一個澡,並給她衣服及好的食物。當晚這孩子跑掉了。
我把她尋回,但是她一而再再而三地逃跑了。
她這樣逃跑三次後,我派一位修女跟著她,看她往哪裡去。修女在一棵樹下找到她,她和她的母親、姊妹坐在一起。那裡有些食物;她母親正在用她在街上揀來的食物做飯。
直到那時,我們才明白她逃跑的原因。她的母親愛她,而她又非常愛她的母親。她們在對方眼中都是美的。那女孩說:「我的家!」——那裡就是她的家,她的母親就是她的家。

愛,要先變成窮人

1952年,特麗莎修女在街頭偶遇一個奄奄一息被遺棄的老婦人,老鼠和螞蟻正肆無忌憚地咬嚼著老婦人的身體。她帶老婦人去醫院,可醫院卻不肯收容。特麗莎修女只好把這個老婦人帶到政府官員辦事處,要求他們為那位老婦人和那些被遺棄街頭的垂死者提供一個安身之處。一個醫務官員說,只有一個廢棄的破廟可以用。從這一天起,特麗莎修女開辦了一個專門安置窮人和垂死者的組織。
她在加爾各答遍尋病弱垂死者,把他們帶回,給他們衣食,為他們治療,握著臨終者的手,安慰他們,按照他們自己的信仰與習俗辦里喪事。有一次她路過一個明渠,發現裡面有東西在動,她上前一看,是一個垂死的人,她把那人帶回「善終會」,讓他在愛和平靜中死去。那人臨終時說:「我在街上活得像頭畜牲,如今我卻像天使般死去。」
特麗莎修女1910年出生於南斯拉夫,1928年參加愛爾蘭洛雷托修院,同年被派往印度,在一所教會學校任教近20年。她的居住地有高高的圍牆,與周圍印度混亂貧窮的生活隔開,里邊有花園和舒適的樓房,那差不多是一種貴族式的和平安寧的生活。1946年,她說,我聽到呼召,要放下一切,深入到貧民區去服侍那些貧窮中最貧窮的人。她離開了修道院,先是在貧民區辦了一所學校,後來她又創辦了仁愛修會。年復一年,她救助了4萬多名被遺棄街頭的人。她的事業在壯大,她創建的組織已經有4億多資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她依然過著極其簡朴的生活,直至去世前,已逾80高齡的她仍與其他修女一起睡在地板上,只有兩套換洗的棉質修女服,自己洗衣洗餐具,每日與普通修女一樣從事繁重而瑣碎的各類勞動……
她說,為了為貧窮者服務,首先要把自己變成窮人。
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授獎公報指出:「她的事業有一個重要特點:尊重人的個性、尊重人的天賦價值。那些處境最孤獨的人、處境最悲慘的人,得到了她最真誠的關懷與照料。這種情操發自她對人的尊重,完全沒有居高施捨的姿態。」公報還說,「她個人成功地彌合了富國與窮國間的鴻溝,她以尊重人類尊嚴的觀念在兩者之間建起了一座橋梁」。

愛是做微小的事

特麗莎修女認為,愛是表現於為他人設想,善待他人,與別人分享喜悅,愛通過日常細微的事表現出來。通過一些微小的事人能表達彼此間深切的愛:也許只是嫣然一笑,也許只為對方提一桶水,也許只是在席間多為對方著想,這等「微小微小的事」。
特麗莎言辭簡潔,直指人心。她從來不止於高談闊論,而是身體力行。她說,我在孟買有一次不尋常的經歷。那裡正在舉行一個有關飢餓問題的龐大的會議。我本該出席,但我迷了路。不知怎樣,我後來到達那會場,而就在那會場門前,我發現了一個垂死的人,與會的人士在那裡高談闊論有關食物與飢饉的問題。我把那垂死者帶回「善終會」,他死於飢餓,而那會堂裡面的人則仍在高談闊論,講及在十五年內生產足夠的糧食。
她說,假若我不扶起這個人,我就不會幫助近四萬二千個人。我只會看到個別的人,我只會在一個時間去愛一個人。
她的一切行動能力來自她對信仰與人性的洞見。她的信仰是愛———不圖回報的愛,以卑微者能夠接受的方式。她看到了人更深一層的需要。她說:「除了貧窮與飢餓,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是孤獨和冷漠……孤獨也是一種飢餓,是期待溫暖愛心的飢餓」。「人活著除了需要口糧以外,也渴求人的愛、仁慈和體恤。今天就是因為缺乏愛、仁慈和體恤,所以人們的內心極度痛苦」。
她指出,飢餓的人所渴求的,不單是食物;赤身的人所求的不單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想的不單是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資豐裕的人,都在切求愛、關心、接納和認同。被人棄絕乃是最嚴重的病症。英國是一個福利國家,「我去拜訪他們的時候,依然看到有人在愛的匱乏中死去——他們有另一種貧困,心靈上的匱乏,即那種孤寂與被人棄絕的情況。在今天的世界中,肺結核和麻風病不是可怕的疾病,心靈上的貧乏才是最嚴重的病症」。
於是她竭盡全力給予別人具體的愛,殘病者腐爛發臭的傷口不會讓她退縮,她也更在意那些日常小事:一句溫言,一個微笑,握著垂死者的手,直至他們平靜地安息。

愛至受傷:生命的悖論

要愛得真摯就無法避免受到傷害,就像一個酷愛糖果的小孩子,如果三天三夜一直在吃糖果必然也會傷害自己。這是特麗莎修女的思路。她說,我們必須不斷付出愛,直到受傷害的程度。她不是愁眉苦臉的受虐狂,她的臉上滿是和平喜樂,她做一切都是憑著愛,哪怕愛至受傷。她將日復一日的受苦和沖擊,視之為人的成長。

她認為當代人對受苦有很大的誤解,而這種誤解源於我們內心的憤懣和痛苦。痛苦是一種傳染病,是癌症,是藏於內心的怨憤。受苦使我們變得純潔、變得聖潔。並不是深思熟慮的言辭,而是愛的果效,才能深入人心。她為每日簡單而踏實的工作而喜樂。
她的這種觀念如同另外一些源於基督教文化背景的觀念,充滿悖論,然而又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合而為一:柔弱與剛強、喜樂與悲苦、高貴與卑微、衰微與興盛……基督教哲學本身博大精深、卷帙浩繁,有如迷宮,充滿奇花異草也滿是陷阱,有多少信徒和學者古卷青燈、皓首窮經,仍然還有爭執和迷茫。令人驚訝的是特麗莎這樣一個瘦小朴實的女性,以自己平實的信仰和行動,完全穿透了這濃重的「不知之雲」。
她以自己的行動實現了這個生命的悖論:獻出生命然後得到生命。

永不脫落的愛的陽光

特麗莎修女獲諾貝爾和平獎後,好多記者問她,為什麼不追究、不抨擊印度貧窮、混亂的根源?她說,有別人去做那些事。街頭那麼多呻吟、病弱、垂死的人需要刻不容緩的救助,這是沒到過印度的人難以想像的。她只想盡力做自己能做的事。她的信念就是這么單純,無怪有好多評論者將之稱為「天真的婦女」。可是她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特麗莎修女的自述集《活著就是愛》,這個單純靈魂中美麗的風景令人驚異。她的光芒、她的震撼並不因她自己生命的死亡而結束。就像那句話:果實里包裹著陽光,但果實脫落之後,陽光並不脫落。
她仍在呼喚人們,要有愛的行動:走出圍牆和山谷,觸摸和醫治,受傷與得救。
這是一條創造的道路,一條得勝之路、一條美麗之路。在仰慕上蒼者的眼中滿是淚水,滿是驚奇和燦爛。

③ 這幾個人都是誰 知道的給我說下 謝謝了

從左至右:原圖

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了,因為發軔於這次會議的愛因斯坦與玻爾兩人的大辯論,這次索爾維峰會被冠之以「最著名」的稱號。一張匯聚了物理學界智慧之腦的「明星照」則成了這次會議的見證,十數個涵蓋了眾多分支的物理學家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愛因斯坦、玻爾更是照片的靈魂人物。參加這次會議的二十九人中有十七人獲得或後來獲得諾貝爾獎。

第一排:歐文·朗繆爾、馬克斯·普朗克、瑪麗·居里、亨得里克·洛侖茲、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保羅·朗之萬、Ch. E. Guye、C.T.R.威爾遜、O.W.里查森

第二排:彼得·德拜、馬丁·努森、威廉·勞倫斯·布拉格、Hendrik Anthony Kramers、保羅·狄拉克、亞瑟·康普頓、路易·德布羅意、馬克斯·波恩、尼爾斯·玻爾

第三排:奧古斯特·皮卡爾德、E. Henriot、保羅·埃倫費斯特、Ed. Herzen、Théophile de Donder、歐文·薛定諤、E. Verschaffelt、沃爾夫岡·泡利、沃納·海森堡、R.H.福勒、里昂·布里淵

具體說明:照片的前排,坐著的都是當時老一輩的科學巨匠,中間那位當然誰都認識,那就是愛因斯坦,他其實應該算一個「跨輩份」的人物。左起第三位那個白頭發老太太就是居里夫人,她是這張照片里唯一的女性。1867年出生的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1934)盡管受教育較晚,卻一點都沒阻攔她在物理學、化學等領域的研究和所作的貢獻。居里夫人憑著堅韌的精神前進在嚴肅的學術領地中,她選擇「放射性」作為其一生要攻克的領地,研究了許多物質,發現釷及其化合物的特性與鈾相同。研究瀝青鈾礦時,她發現了鐳和釙。1910年她成功地分離了純鐳。因居里夫人的突出貢獻,她曾兩次獲諾貝爾獎,1903年的物理獎,1911年的化學獎。

在愛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當中那位老者是真正的元老級人物荷蘭物理學家亨德瑞克·安圖恩·洛侖茲(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1928,前排左四),電動力學里的洛倫茲力公式,是與麥克斯韋方程組同等重要的基本原理,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里的「洛倫茲變換」也是他最先提出的。在萊頓大學任教期間他創立了電子論,並與塞曼因研究磁場對輻射現象的影響,發現塞曼效應,分享了190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不僅是物理學界的明星人物,由於其通曉人文地理,且掌握多門外語,是國際物理學界的各種集會很受歡迎的主持人,此次物理學家的峰會便是由其主持

左起第二位則是量子論的奠基者馬克斯·普朗克(MaxPlanck1858~1947,前排左二),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之父」,他在解釋黑體輻射問題時第一次提出了「量子」的概念。參加這屆索爾維會議時他已經69歲,德高望重,是當然的前輩。19世紀末,揚棄古典物理學的觀念已提上日程。因而消除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場這兩大理論之間的不一致,就成為二十世紀物理學發展的前提。普朗克此時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說,在科學界一鳴驚人。這一假說認為輻射能(即光波能)不是一種連續的流,而是由小微粒組成的。他把這種小微粒叫做量子。普朗克的假說與經典的光學學說和電磁學說相對立,使物理學發生了一場**,使人們對物質性和放射性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這一排里還有提出原子結合能理論的保羅·朗之萬(Paul Langevin,1872—1946,前排右四)。他生於巴黎,1905年他看到愛因斯坦的論文後,對相對論表示了濃烈的興趣,並和愛因斯坦結下了深摯的友誼。他形象地闡述相對論並作了大量宣傳工作,因而有「朗之萬炮彈」的美稱。1931年,正值「***事變」發生,朗之萬受國際聯盟委託來中國考察教育,對中國人民的抗日活動表示聲援。他甚至呼籲中國物理學界聯系起來,催化了當時醞釀已久的中國物理學會成立。朗之萬本人也成為中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名譽會員。發明雲霧室的威爾遜也在這一排,同樣堪稱德高望重。

這張圖片其實是經過了ps處理的,1927年,那個時候只有黑白照片。所以,這張照片另外一個牛逼之處在於其PS,簡直可以稱得上神P,如此多的細節,做得那麼精緻,那麼完美。真真是毫無

這張圖片其實是經過了PS處理的,1927年,那個時候只有黑白照片。所以,這張照片另外一個牛逼之處在於其PS,簡直可以稱得上神P,如此多的細節,做得那麼精緻,那麼完美。真真是毫無

第二排右起第一人是與愛因斯坦齊名的「哥本哈根學派」領袖尼爾斯·玻爾,玻爾第一個提出量子化的氫原子模型,後來又提出過互補原理和哲學上的對應原理,他與愛因斯坦的世紀大辯論更是為人們津津樂道。

玻爾旁邊是德國大物理學家馬克斯·玻恩(MaxBorn,1882-1970,中排右二),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從1923年開始,他致力於發展量子理論。由於他從具體的碰撞問題的分析出發,提出了波函數的統計詮釋波函數的二次方代表粒子出現的概率,於1954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提出了量子力學的概率解釋。

再往左,是法國「**王子」德布羅意(Louls-Victorde Broglie,1892-1987,中排右三),物質波理論的創立者。1924年11月,德布羅意在博士論文中闡述了著名的物質波理論,並指出電子的波動性。這一理論為建立波動力學奠定了堅實基礎。由於這一劃時代的研究成果,使他獲得192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同時也使他成為第一個以學位論文獲得諾貝爾獎金的學者。

德布羅意左邊,是因發現了原子的康普頓效應而著稱的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AHCompton,1892—1962,中排右四),他於1922—1923年間研究了X射線經金屬或石墨等物質散射後的光譜。在索爾維的峰會上,他傾心於他的實驗成果,報告了康普頓實驗以及其和經典電磁理論的不一致,而勞倫斯·布喇格則做了關於X射線的實驗報告。

再左邊,則是英國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保羅·A·M·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1984,中排左五)。他長期從事科學研究,創立量子電動力學;1928年建立「狄拉克方程」,即相對論形式的薛定諤方程;這個貌似簡單的方程式從理論上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對原子結構及分子結構都給予了新的詮釋。1935年他曾來中國,在清華大學講學,並曾被選為中國物理學會名譽會員。

這一排里,還有發明粒子迴旋加速器的布喇格。出現在照片中的威廉·亨利·布喇格(W.H.Bragg,1862-1942,中排左三)是康普頓的父親,現代固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由於在使用X射線衍射研究晶體原子和分子結構方面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他與兒子分享了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第三排右起第三人,就是量子力學的矩陣形式的創立者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7-1976,後排右三),他更是為後人留下了一個神秘詭譎的「海森堡之謎」,測不準原理也是他提出來的。。「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召集眾多科學家研製原子彈,海森堡是其中核心人物,但最後德國並沒有造出原子彈,有一說法正是海森堡沒有盡全力,但海森堡本人一直拒絕披露其中的真相。

他的左邊,是他的大學同學兼摯友泡利。美籍奧地利科學家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後排右四)是迎著20世紀的曙光來到世界的,父親、教父堅深的物理學背景使其從小在物理學的潤「物」細無聲中成長。泡利是上世紀主要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不相容原理、核子自旋的假設、中微子的假設,以及粒子自旋和統計之間關系的闡述,都是他對物理學的發展作出的卓越的貢獻。泡利是「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微觀粒子自旋理論泡利矩陣的始作俑者。他與海森堡同在索末菲門下學習時,經常不按老師的要求循序漸進,而是自搞一套,老師竟也完全同意並鼓勵他們這樣做。

右起第六人,就是量子力學的波動形式的創立者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後排右六),量子力學里薛定諤方程,就像經典力學里的牛頓運動方程一樣重要。20世紀20年代,因為量子力學的發展,薛定諤的名字與愛因斯坦、玻爾、玻恩、海森堡等捆在了一起,而那隻半死半活的「薛定諤的貓」更是科學史上著名的怪異形象之一。1933年,薛定諤因建立描述電子和其他亞原子粒子的運動的波動方程,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在愛因斯坦和玻爾的論戰中,他是支持愛因斯坦最有力的科學家。

以上這些人物,是二十世紀物理科學的最傑出代表,他們在量子論和相對論兩個方向上所做的貢獻,不僅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物質生活,而且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和時空觀念。在知識界可以這樣說,不懂得這些思想的人,基本上可以視為落後於這個時代。

④ 有些磚蠻喜歡的,想貼在卧室床頭位置當背景,不知道可行嗎,諾貝爾的數碼磚,附上圖。急急急!

這款瓷磚本身就是為客廳,餐廳,卧室牆面設計研發的。

很好。

⑤ 諾貝爾獎史上哪些理論獲獎了但後來又被證明是錯誤的

諾貝爾獎是由一群社會觀察者,文學家和科學家(注意: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諾貝爾獎)對同一個時代(或者上一個時代)中在自我領域有很大影響力的政治家,作家和學者的頒獎。這個獎項帶來的常常並不是該研究者在本領域的地位提升(因為如果別人已經知道他的工作,並不應該因為其得了諾獎對其觀點發生改變)。

諾貝爾獎官方認為給予 Roger Sperry諾貝爾獎,就是為了對其分裂腦的工作的贊許。而一些科普者,思想者,教育型Youtuber(如下面視頻中的CGP Grey,是的,國外是有通過普及知識和思考問題產生的網紅的)就很好的了解。現在我們可以看一段小視頻來了解Roger Sperry得諾貝爾獎的工作想表達意思。




⑥ 諾貝爾獎再次引發爭議,是實至名歸還是另有隱情

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詹姆斯·皮布爾斯,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方面的研究發展。同時,在此方面做出研究的一位科學家也不應被遺忘。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傑出的科學家們,而有些人卻團結起來支持一個從來沒有得到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



圖:劍橋大學迪迪埃·奎洛茲教授與米歇爾·馬約爾共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位科學家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為我們理解宇宙的演化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做出的巨大貢獻。但一些人卻站在一位從未獲得過該獎項的天體物理學家背後。



周二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儀式上公布了獲獎名單,詹姆斯·皮布爾斯、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是這一著名獎項的獲得者。



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皮布爾斯因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獲得了一半的獎金。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20多年裡,他建立了一個理論框架來詮釋宇宙大爆炸的 "痕跡",為我們現代理解宇宙的演化做出了貢獻。



"利用他的理論工具和計算,詹姆斯·皮布爾斯能夠解釋這些來自宇宙初創時期的痕跡,並發現了新的物理過程。"諾貝爾獎新聞稿中這樣寫道。

正如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主席拉森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說的那樣,皮布爾斯(以及其他一些人)預言了所謂的CMB,即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存在,同時,這也是大爆炸的 "余暉"。此後,科學家們對CMB進行了研究,以拼湊出宇宙的形狀和結構,重要的是,確定了它的日期。



"宇宙背景輻射是在1965年被發現的,結果成為我們了解宇宙如何從早期發展到今天的『密鑰』,"他告訴新聞媒體。

諾貝爾組織指出,皮布爾斯的發現 "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宇宙,其中只有5%的內容是已知的,即構成恆星、行星、樹木--以及我們的物質。其餘的95%,是未知的暗物質和暗能量。這是一個謎題,也是對現代物理學的挑戰。"



有人指出了另一位科學家——天體物理學家維拉·魯賓,她多年前通過發現一種被稱為星系旋轉問題的現象,證明了這種暗物質的存在。但她並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而是在2016年去世,享年88歲。

據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報道,"暗物質的存在是由瑞士天體物理學家弗里茨·茨威基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但在魯賓之前,其並沒有得到證實"。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一半承認了關於宇宙 "黑暗 "部分的理論。

這讓很多科學家感到疑惑。為什麼證明了暗物質存在並徹底改變了宇宙學的維拉·魯賓卻沒有得過獎?

- Sarah Kaplan (@sarahkaplan48) 2019年10月8日。

其他人也有同感,有網友指出了明顯的變數。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頒發是當之無愧的。然而,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她為什麼沒有因為發現宇宙學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而獲獎:她是個女人。

- Sophia Gad-Nasr (@Astropartigirl)2019年10月8日。

實際上,我已經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再認真對待諾貝爾物理學獎了,但我將永遠為維拉·魯賓感到痛心,尤其是在其他人因為受益於她的工作成果而獲獎的日子裡。

- Dr. Chanda Prescod-Weinstein (@IBJIYONGI) 2019年10月8日

科學家和科學的朋友們對諾貝爾獎,尤其對諾貝爾獎委員會有諸多不滿。如果你知道得夠多,就會對這種不公正的情況見怪不怪了。

— Helen Shin (@H_X_S) 2019年10月8日

55年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是2018年的唐娜·斯特里克蘭。她是第三位獲得該獎的女性物理學家,也是自55年前因發現原子核而獲獎的瑪麗亞·戈佩特·梅耶爾之後的第一位女性。唯一的另一位女性獲獎者是 歷史 上著名的物理學家瑪麗·居里。



2019年的另一半獎金由日內瓦大學和劍橋大學的馬約爾和奎洛茲分享,原因是他們發現了一顆環繞太陽型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太陽系外的行星)。

新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米歇爾·馬約爾在西班牙巡迴演講時,聽到了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消息。而馬約爾正在聖塞巴斯蒂安機場的自助餐廳里,看著所有涌來的消息!

1995年10月,兩人宣布了他們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天文台的發現。利用特製的儀器,他們得以觀測到51號行星Pegasi b——一個可以與太陽系最大的氣態巨行星木星相提並論的氣態星球。



它就在那裡。

圖片: JOHAN JARNESTAD /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瑞典皇家科學院)

自馬約爾和奎洛茲的發現以來,科學家們已經在銀河系中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



當新的諾貝爾獎得主迪迪埃·奎洛茲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出時,他正在參加一個科學會議。在這里,他剛和同事們慶祝完,就接受了諾貝爾獎的采訪。

除了聲望,獲獎者還將獲得900萬瑞典克朗(908,820美元)的現金獎勵,其中一半歸皮布爾斯,另一半則由馬約爾和奎洛茲共同獲得。

作者: SHANNON CONNELLAN

FY: Nep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⑦ 搞笑諾貝爾獎都頒給了哪些研究

搞笑諾貝爾獎誕生近20年來,評出了各種令人意想不到又啼笑皆非的獎項。
如今它不僅是科學界自娛自樂的盛宴,也吸引了大批粉絲,這裡面當然不能少了醫學領域的奇葩研究。
在搞笑諾貝爾獎的一系列獎項中,醫學獎看起來是最重要的:20年來不僅年年都有,有的年份里還會從醫學里單獨開出一個公共衛生之類的獎項。
這裡面一些的獎項真是能讓人笑出眼淚來,但說起來還真有些實際意義,今天,思姐就帶你去回顧那些奇葩醫生和他們的奇葩研究。
腳臭者的自知之明1992年,日本橫濱資生堂(Shisedo)研究中心的幾名研究人員以極具先驅意義的研究報告「腳臭的原因和形成的混合物的闡明」勇奪醫學獎。
他們認為,腳臭是由於某些特定化合物引起的。
而且他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些認為自己腳臭的人,他們的腳就臭;而那些認為自己的腳不臭的人,他們的腳就不臭。
該研究發表在《英國皮膚病學雜志》(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上。
這項研究和一大批其他搞笑研究已經結集成書。
拉鏈夾住丁丁該如何是好?對,你沒看錯,這是1993年醫學獎的獲獎獎項。
善良而細心的男醫生諾蘭(James F. Nolan)、史迪威(Thomas J. Stillwell)和小桑德斯(John P. Sands, Jr.)發現被拉鏈夾傷丁丁是個極其「嚴重」的問題,因此他們煞費苦心撰寫了研究報告《被急性拉鏈夾傷丁丁後的治療》並獲此殊榮。
該研究成果被發表於1990年的《急診醫學雜志》(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上。
還有另一種思路…… 圖片來源:Paul Jaulmes對付響尾蛇咬傷的電擊療法:失敗科學嘛,有成功就會有失敗,醫學似乎也是如此。
1994年奪得搞笑諾獎醫學獎洛基山中毒救治中心的理查德?達特醫生(Dr. Richard C. Dart)就是為以 「對被響尾蛇毒液螫入的病人進行電擊療法的失敗」的醫學報告而獲獎。
而那一年獎項的另一半頒發給病人甲。
病人甲是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他被自己養的寵物響尾蛇咬了一口後,勇敢地決定接受電擊療法。
在他自己的堅決要求下,連接汽車火花塞上的電線被夾在他的嘴唇上,汽車發動機以每分鍾3000轉的速度,連續轉了5分鍾。
可見醫生研究成果絕對離不開病人的瘋狂支持呀。
充氣娃娃傳播性病好吧,這是一個更奇葩的研究,來自格陵蘭島艾倫·克雷斯特(Ellen Kleist)和來自挪威的哈羅德·莫伊(Harold Moi)通過在美國哈佛大學進行的研究認認真真的撰寫了一篇名為《淋病經可充氣人偶傳播狀況》的文章發表在《泌尿生殖醫學》雜志上,並因此而獲得了1996年的搞笑諾貝爾公共衛生學獎。
分娩也有助力1999年的公共衛生獎被授予了美國紐約市的喬治和夏洛特·布隆斯基(George and Charlotte Blonsky)夫婦,因為他們發明了一種「離心力分娩加速器」。
這種裝置可以幫助婦女進行分娩,孕婦被固定躺在一張圓桌上,桌子則以高速進行運轉。
但是很可惜的是,這項「偉大的發明」被授予搞笑諾貝爾獎時,這對夫婦已經去世。
丈夫喬治是一位思維活躍的工程師,有一天他在布隆克斯動物園看到一頭懷孕的母象不停地旋轉著自己的身體,顯然正在為生下象寶寶做准備,因此工程師大受啟發,和妻子一起研製了「加速分娩」的裝置,並申請了專利(美國專利號:3216423)。
設想一下,如果這個「離心力分娩加速器」經過改良和完善,一旦用於臨床,產房裡多台分娩加速器上都安置著產婦,它們同時呼呼地轉動,寶寶們就在旋轉之中誕生,這會是何等的壯觀和奇妙。
在獎項被宣布之後的幾個月,搞笑諾貝爾獎組委會收到了好幾封即將臨產的婦女的來信。
她們都表示這個裝置很贊,也有人表示願意嘗試。
讓人難以想像的離心力分娩加速器。
圖片來源:improbable.com自殺了?聽鄉村音樂聽的吧2004年獲獎者是美國亞拉巴馬大學的社會學學者吉姆·岡德拉施(Jim Grundlach)和斯蒂文·斯塔克(Steven Stack),想必這兩位一定和鄉村音樂有仇,因為他們的「研究成果」是《鄉村音樂對於自殺行為的影響》。
在做了大量調查後,他們得出結論,愛聽鄉村音樂的人自殺的幾率比其他人高。
岡德拉施表示:種種調查結果顯示,美國自殺率最高的城市就是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因為那裡盛產鄉村音樂。
看到這個你是不是也要放棄鄉村音樂了?打嗝咋辦?按摩直腸2006年的搞笑諾獎醫學獎頒發給了美國田納州傑克遜維爾市大學醫院的弗蘭西斯克·菲斯米爾(Francis M. Fesmire)醫生和以色列海法市錫安醫學中心的馬傑德·歐戴 (Majed Odeh)醫生,因為他們發明了一種讓人匪夷所思的「按摩直腸止嗝法」。
菲斯米爾和歐戴醫生介紹了止嗝的操作步驟:「手指深入患者肛門,按摩其直腸,並進行緩慢的圓周運動。
病人打嗝的頻率就會立即開始減慢,30秒內可完全停止。
」菲斯米爾醫生在認真的講述他的「直腸按摩法」,不過這次怎麼沒帶手套呢? 圖片來源:improbable.com文胸變面具,快速又健康來自伊利諾伊州的埃琳娜·博德納爾(Elena N. Bodnar)、桑德拉·馬里詹(Sandra Marijan)和拉斐爾·李(Raphael C. Lee)因為他們發明的一項專利而獲得了2009年的公共衛生獎,這項美國專利號為7255627的專利,能迅速把文胸轉化為兩副防毒面具,用以應對緊急情況。
埃琳娜·博德納爾參加了頒獎儀式,人們甚至還猜測她會不會穿著自己發明的應急文胸以備不時之需。
不管如何,頒獎現場很多人都見識了這種「神奇」的男士可佩帶「文胸」。
這項研究的背景來源於研究員博德納爾在職業生涯之初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影響。
他們認為如果在那次災難發生的最初幾個小時人們可以很好地利用這種可變成面具的文胸,那就會有很多人免受碘-131和由此導致的輻射病的侵害了。
好吧,不知道這種文胸能不能防PM2.5呢?還有……男生是不是也要穿文胸了。

⑧ 瓷磚電視背景牆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呢

牆磚背景牆是一種在家庭中使用非常多的,是我們裝飾房屋最重要的一個產品,現在牆磚背景牆也是有很多的品牌的喔,面對琳琅滿目的牆磚背景牆品牌,其實很多朋友都是不知道應該怎麼樣去選擇的,多多學習一下牆磚背景牆的知識,對於我們選牆磚背景牆,也是很有幫助的喔,接下來,跟著小編的介紹,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牆磚背景牆的簡介

牆磚背景牆是最近兩年流行並為大眾接受的裝飾材料,它運用當代最新的印刷技術,加上特殊的製作工藝,可以把任意所喜愛的圖案印製或雕刻到我們日常所見的不同材質的普普通通瓷磚上,讓每一片常規的瓷磚成為一件件藝術品,再把瓷磚鋪設在室內牆面上就成為了瓷磚背景牆。由於是個性定製,可根據家庭的裝修實際尺寸來進行訂做,圖案個性選擇,獨一無二的體驗逐漸讓其成為人們裝修的選擇首選。

牆磚背景牆的價格是不定的,關鍵看你用的是什麼材質和施工工藝如何,幾百到幾千元是比較常見的,甚至上萬元也是有可能的。例如全拋釉和微晶石的瓷磚價格就比較昂貴,但是檔次高;還有精雕和幻彩的瓷磚背景牆,工藝比較復雜,與價格是成正比的,工藝越高,價格越高。


牆磚背景牆的優點

1.從視覺角度來看,瓷磚光潔亮麗的特性讓其看上去顯高檔,而且同樣的有著不輸於牆紙背景牆的色彩和圖案的數量選擇。且瓷磚上的圖案比牆紙更加艷麗逼真,尤其是其能夠防水防潮,使用年限遠遠超過牆紙背景牆,能夠長達50年之多。

2.牆磚背景牆比壁紙有著更加良好的隔音隔熱效果,且能夠有效的阻隔有毒氣體。

3.牆磚背景牆的施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方便的,且其不易損壞,從後期的清潔上來講,也更加的方便。

牆磚背景牆的缺點主要是在其購買渠道與終端售價上,畢竟是屬於牆體的高端裝飾,因而其售價相比較於壁紙背景牆更加昂貴。且其要根據家庭的電視背景牆大小來專門定做尺寸,所以其周期也比較長,一般要超過一個禮拜左右。


比較好的牆磚背景牆有哪些

1.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在牆磚行業中非常知名,是廣東省著名商標,中國名牌,馬可波羅這個品牌也是最具價格品牌500強,隸屬於廣東馬可波羅陶瓷有限公司;品牌知名度非常高,很受市場歡迎。

2.東鵬

東鵬牆磚有很高的知名度,很多人在選購瓷磚之前都會主動了解東鵬瓷磚的信息,東鵬公司擁有專業的生產線,在產品設計和開發上投入很大,牆磚雖然不是新科技產品,但它仍然有很大的可創新之處,而東鵬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

3.諾貝爾Nabel

諾貝爾是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杭州市的著名商標,知名度不小,除了在浙江有所發展之外,諾貝爾牆磚還走向全國,甚至進入國際市場,銷售網路不斷擴張,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以上就是關於牆磚背景牆的詳細介紹了,看了上文我們知道了牆磚背景牆還是很不錯的,其實背景牆的材料還有很多,除了牆磚背景牆以外,還有生態木背景牆、大理石背景牆、牆紙背景牆等等,每一樣的背景牆都是有不一樣的感覺和作用的,只有合適消費者的才是最好的背景牆,希望我的介紹可以幫助到讀者朋友。

⑨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研究的引力波到底是什麼

1916年,愛因斯坦預測了引力波的存在。物理學家們因此孜孜不倦地探尋。這場探尋在100年後,終於有了確定的結果。

1974年,美國科學家約瑟夫·泰勒(Joseph Hooton Taylor)和拉塞爾·赫爾斯(Russell Hulse)發現了脈沖雙星PSR B1913+16,他們的研究間接地證明了引力波的存在,因此獲得了1993年諾貝爾獎。2017年,LIGO科學合作組織的三位主要成員:雷納·韋斯(Rainer Weiss)、 巴里·巴瑞什(Barry Barish)、吉普·索恩(Kip Thorne)獲得了諾貝爾獎物理學獎——他們所帶領的由上千位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這項成就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發現之一,猶如推開了一扇觀察宇宙的全新窗口,遠方的風撲面而來。

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約瑟夫·韋伯(Joseph Weber)建造了一個直徑1米、長度2米的鋁制圓柱體——韋伯棒。他設想,當引力波經過圓柱體時,會使圓柱在不同方向上拉伸和壓縮。如果能探測到這些壓力變化,就能識別出引力波。雖然韋伯並沒有獲得成功,但他的嘗試啟迪了許多物理學家。

美國學者萊納·魏斯(Rainer Weiss)提出了用激光干涉的方法測量引力波的點子:當一束激光在經過一個分光鏡後,能朝向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前進,再通過反射鏡反射回來並重新匯聚;匯聚後的激光由於干涉而相互抵消,感測器上不會接收到任何信號;一旦引力波經過,兩條連接反射鏡與半透鏡的通道距離就會發生微小的變化,干涉現象就會改變,感測器就能接收到光波,從而確定有引力波經過。

基於這個原理,20世紀 90 年代,激光干涉引力波觀測台(LIGO)開工建設。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引力波天文台,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精密的物理實驗室。它由位於美國利文斯頓與漢福德的兩個相距幾千公里的大型激光干涉儀組成,每一條干涉臂都有4千米長。這兩個探測器互相印證,以區分引力波和環境雜訊。

在2015年9月14日格林尼治標准時間9點50分45秒,LIGO的兩台探測器同時觀測到了GW150914信號。科學家發現,GW150914是一個36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和一個29倍太陽質量黑洞的並合事件,發生於距離地球13億光年以外的地方。能讀取到這個信號,就好像在一個擁擠的大房間里從嘈雜的背景中辨析出一場對話一樣。經過大量後期工作,2016年2月11日,LIGO項目的科學家宣布,他們探測到的是真實存在的引力波。

在LIGO奠定的研究基礎上,科學家進一步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計劃:在太空中用衛星形成陣列,增加干涉臂的長度,以竊聽更低頻率上的引力波——這一想法催生了太空激光干涉儀(LISA)。此外,天文學家還希望能通過測量多個脈沖星的計時數據,把整個銀河系當成一個巨大的引力波探測器。宇宙學和物理學研究正在進入新的階段。

圖片註解:

① 質量為太陽29倍的黑洞

②質量為太陽36倍的黑洞

③產生了質量相當於62個太陽的新黑洞

④LIGO漢福德探測器接收到的擾動

⑤宇宙的啼鳴:相當於3個太陽質量的能量在幾十分之一秒內釋放出來。

本文由作者金吾編譯,系科貓平台原創編譯文章,如轉載或摘取,請標注來源:中國科技工作者之家「科貓」APP。


中國科技工作者之家」科貓APP(SciMall)於今年5月25日上線,是中國科協為全國8100萬科技工作者打造的智能、便捷、有效、安全的一站式服務的綜合社區,是專注科技人才知識分享與社交服務的平台。

授權及商業合作請聯系[email protected],網路知道日報保留追責權利。

文章出處:網路知道日報(https://..com/daily)

原始鏈接:https://..com/daily/view?id=9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