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西方感恩節豐收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男人感情傷害圖片 2024-04-26 04:40:41
甜甜圈卡通圖片頭條搜索 2024-04-26 03:44:29
唯美句子和圖片 2024-04-26 03:44:29

西方感恩節豐收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25 17:00:57

Ⅰ 在感恩節這天,美國的家庭會吃什麼傳統食物

會吃火雞,印第安布丁,南瓜派,蘋果酒,玉米麵包,美國家庭都會吃這些傳統食物。

Ⅱ 西方的感恩節是什麼時候

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

當時美國是沒有固定的日期,都是由各個州自行確定,後來在1863年美國獨立的時候,美國總統林肯將感恩節納入全國性節日。直到1941年,美國國會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

(2)西方感恩節豐收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感恩節就其意義和慶祝方式來說,從1621年以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在這一天,各個教派的教堂都開放,向上帝的慷慨恩賜表示感謝。

感恩節是個家庭節日,全國各地,丈夫和妻子、孩子和老人,從市到鎮、從鎮到鄉、從鄉到庄,都回到老家共度節日。回不了家的人也打長途電話和父母家人暢談,分享感恩的事。感恩節的正餐,全國上下實際上都一樣。餐桌上總是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美味食品。自然主要是火雞。吃南瓜餡餅是讓大家記得當年印第安人曾送給第一批定居者這樣的禮物。

在大多數家庭里,飯後都會做一些傳統的游戲。感恩節是一項愉快的慶祝活動,是一個家庭團聚的日子,是重敘友情的時刻。在那一天,就是單身漢也總是被邀請到別人的家裡,同大家一起分享感恩的歡樂,並且感謝上帝的恩惠。這也是感恩節的意義所在。

參考資料:感恩節-網路

Ⅲ 感恩節是怎麼來的 感恩節的由來簡介

感恩節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端:

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

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印第安人給清教清教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

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於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並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

1621年11月下旬的星期四,清教徒們和馬薩索德帶來的90名印第安人歡聚一堂,慶祝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感恩節。

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後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交、賽跑、唱歌、跳舞等活動,第一個感恩節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在美國,1941年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假期則一般會從星期四持續到星期天。在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城市鄉鎮到處都有化裝遊行、戲劇表演或體育比賽等。分別了一年的親人們也會從天南海北歸來,一家人團圓。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些類似中國國內的春節。

必不可少的還有各類美食。豐盛的食物很早之前就會開始准備,人們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蘋果、桔子等水果,還有葡萄乾布丁、碎肉餡餅,以及紅莓苔汁和鮮果汁,還有傳統的烤火雞與南瓜派。

感恩節當天,成千上萬 的人們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大家一起享受一頓豐盛的節日晚餐。感恩節購物已經成為了美國人的習俗。

從感恩節到聖誕節這一個月,美國零售業總銷售額能佔到全年的1/3強,是各個商家傳統的打折促銷旺季。瘋狂的購物月從感恩節的次日(星期五)開始,這一天即被稱為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

(3)西方感恩節豐收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感恩節為何國內受歡迎

天橋民俗文化協會常務副會長趙興力認為,感恩節等國外洋節的流行,主要是因為國內年輕人的追捧,而中國傳統節日傳承又曾有過斷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其實不止感恩節,近年來,萬聖節、聖誕節等一系列國外傳入的節日都頗受國內年輕人的歡迎,或聚會狂歡、或瘋狂購物。但對其由來、歷史背景及文化內涵卻知之甚少。

這種追捧「洋節」的現象曾引起一些人「是否崇洋媚外」的質疑。民俗專家蕭放也注意到了此現象。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否認這一觀點,並表示,不能簡單做出這樣的判斷。

在蕭放看來,國內年輕人過這些節日,比如萬聖節等等,僅限於對形式的模仿,也無須過分憂慮,「只要能在理性觀察的基礎上,對發現的問題加以引導即可」。

趙興力則認為,目前國內年輕人,在過感恩節等節日時,還是處在模仿階段,娛樂性比較強,最先接觸到西方文化的人將看到的節日形式傳播回來,年輕人覺得新鮮就開始湊熱鬧,所以導致目前「愛過洋節」的現象。

「總而言之,在一般情況下,『洋節』時尚開放,追求自由、展示自我。」趙興力則從東西方文化內涵的角度,對這種現象進行了分析,「中國節日則多數傳統保守,強調道德規范,比較束縛人。」

Ⅳ 感恩節是哪天西方人在那天通常都吃些什麼

感恩節是很受歡迎的西方節日之一,不少人都很好奇西方人感恩節吃什麼。到底西方人感恩節吃什麼,你了解多少?除了烤火雞、南瓜餅,還有蔓越莓果醬、玉米麵包、蘋果派等感恩節美食。

西方人感恩節吃什麼?

1、烤火雞

每逢感恩節,美國人必有肥嫩的雞可吃。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它原是棲息於北美洲的野禽,後經人們大批飼養,成為美味家禽,每隻可重達四五十磅。現在仍有些地方設有獵場,專供人們在感恩節前射獵,有興趣的人到獵場花些錢,就能親自打上幾只野火雞回家。使節日更富有情趣。

火雞的吃法也有一定講究。它需要整隻烤出,雞皮烤成深棕色,肚子里還要塞上許多拌好的食物,如碎麵包等。端上桌後,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給大家。然後由各人自己澆上鹵汁,灑上鹽,味道十分鮮美。

2、蔓越莓果醬

歷史書告訴我們,蔓越莓是美國人在第一個感恩節上享用的美食,近400年後,這種水果依然出現在各家各戶的節日餐桌上。蔓越莓醬是美國感恩節主菜火雞的傳統配料。因為蔓越莓本身的酸味較強,作為飲料的果汁內一般兌有糖漿或蘋果汁等較甜的成分。

一顆小小紅苺果,富含大大營養源。由於新鮮蔓越莓果實的取得與保存不易,因此時下市面上較常見的蔓越莓產品,多以調和果汁、果乾或是錠劑的營養輔助品為主,而它之所以能夠成為保健食品的原因,除了因富含水果之中不可或缺的維生素C之外,它還有許多種榮登蔬果界當中含量最高寶座的營養素,因此對於人體健康有著多方面的益處。

3、甜山芋

甜山芋是感恩節的主要食物之一。甘薯含有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A、B、C、E及鉀、鐵、銅、硒、鈣等,營養價值很高,是世界衛生組織評選出來的「十大最佳蔬菜」的冠軍。

野生種山芋起源於美洲的熱帶地區,由印第安人人工種植成功,抗病蟲害強,栽培容易。哥倫布初見西班牙女王時,曾將由新大陸帶回的甘薯獻給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將甘薯傳至菲律賓。

4、南瓜餅

在西方國家,感恩節這天,女主人在餐桌上擺放的不再是鮮花,而是水果和蔬菜,其中就有南瓜。感恩節為什麼要吃南瓜餅?美國為懷念先民移民艱辛及慶祝一年一度的豐收,制定了一個感恩節,那時家家戶戶都要吃南瓜餅。

南瓜餅是感恩節傳統的美食,將南瓜洗凈,去掉皮和瓤後,切成塊。放入蒸鍋中蒸熟搗成泥,加入蜂蜜、麵粉,然後做成大小同一的圓餅,(不要加水,因為蒸過之後已經很濕了),再沾上麵包糠待用。坐鍋,倒入食用油,點火,到4成熟時,將圓餅投入油中炸至呈金黃色即成。

5、玉米麵包

玉米麵包,英國人和印第安人都喜歡的食物。玉米代表清教徒移民的死中求生經歷。用在餐桌或門上的裝飾,玉米代表著收獲和秋天。據說玉米麵包是美國媽媽們幾乎都會做的食物。玉米麵包是作為火雞的餡料食用。

玉米面中含有亞油酸和維生素E,能使人體內膽固醇水平降低,從而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玉米面中含鈣、鐵質較多,可防止高血壓、冠心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玉米面中有豐富的谷胱甘肽,這是一種抗癌因子,在人體內能與多種外來的化學致癌物質相結合,使其失去毒性,然後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粗磨的玉米面中含有大量的賴氨酸,可抑制腫瘤生長。

6、南瓜布丁

南瓜布丁也是感恩節不能少的美食之一,來源於印地安布丁。

南瓜布丁的做法也很簡單,南瓜去皮,去瓤,切塊,放微波爐里用專用器皿裝著,蓋蓋,轉熟,壓泥。雞蛋和蛋黃打散,和南瓜泥攪勻。牛奶和奶油和3大勺糖混合,用微波爐加熱2分鍾。加入混合,用篩網過篩。過篩後倒入布丁碗中,把碗蓋蓋,擱在一盤中,盤中放些熱水,一起入微波爐用解凍檔轉至凝固即可。小鍋中把4大勺砂糖和1大勺水一起加入,中火,一直攪拌,直出現糖色後,可再加少許開水。攪勻即可成焦糖汁。

7、蘋果派

提起感恩節的美食,很多人會想起那肚子里塞滿食材的烤火雞,但除了火雞,我們不能忽略感恩節的另一美食——蘋果派。蘋果派有著各式不同的形狀,大小和口味,包括自由式,標准兩層式,焦糖蘋果派,法國蘋果派,麵包屑蘋果派,酸奶油蘋果派,舉不勝舉。

除了感恩節之外,許多的場合都用上蘋果派。在冬天的暖爐前,吃片蘋果派,不搶戲的松軟派皮,蓋上一層蘋果肉,再加上焦糖和肉桂等餡料,一口咬下,蘋果香,焦糖香和肉桂香在嘴裡交織纏綿,揮之不去。

8、土豆泥

甜土豆也是感恩節餐桌上傳統食物。土豆(馬鈴薯)的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食物之一。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優質澱粉和木質素,被稱作人類的「第二麵包」。在美國,土豆通常用來做土豆泥,土豆絲,烤土豆,炸薯條和薯片。土豆泥在西餐中主要作為配餐。

將土豆削皮,切成大塊,放入鹽水中煮至變軟,取出濾干後搗成泥。加入溫牛奶、大部分黃油和蛋黃並調味。輕輕攪動蛋清直到成形,拌入土豆混合物中;用勺子將調好的混合物放入5品脫的耐熱淺盤中,將剩下的黃油點在頂部,並撒上黑胡椒。將淺盤放在烤箱的下層架子上,200°C的溫度下烤約45分鍾即可。最後灑上裝飾用配菜。

9、鹿肉

印第安人帶來了5頭鹿。歷史學家確定有兩種食品出現在第一個感恩節菜單上——鹿肉和野鳥。1621年的秋天是普利矛斯殖民地舉行的第一次感恩節。他們邀請他們的恩人印第安瓦帕諾部族來聚餐,印第安人帶來鹿肉燒烤,清教徒則提供火雞和其它的野味。

鹿肉可干燒、紅燒或紅扒。食用為肉類之極品,高蛋白,低脂肪,含有人身必需多種維生素,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之特效,純綠色食品。加工方式與牛羊類同,葯用可潤五臟、調血肪。治虛勞贏疲,產後無乳。

Ⅳ 感恩節的背景和習俗特點 急!!

感恩節是北美洲獨有的節日,始於1621年。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將它定為國家假日,並且規定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美國的感恩節。感恩節有四天假期。借著長假,很多人都會趕回家慶祝佳節,所以,美國感恩節的熱鬧程度絕不亞於中國的中秋節。

17世紀初,英國的清教徒遭到迫害。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登上「五月花」號帆船,於12月26日到達了美國的普利茅斯港,准備開始新的生活。然而,這些移民根本不適應當地環境,第一年冬天過後,只有50人倖存。第二年春天,當地印第安人送給他們很多必需品,並教會他們如何在這塊土地上耕作。這一年秋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11月底,移民們請來印第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雞等製作成的佳餚,感謝他們的幫助,感謝上帝賜予了一個大豐收。自此,感恩節變成了美國的固定節日。

感恩節食火雞:

感恩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屆時放假三天,合家團聚。在節日宴會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烤火雞」。為什麼要在感恩節都食火雞呢?這要從感恩節的由來說起。1920年,英國一批主張改革的清教徒,因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而退出國教,自立新教,此舉激起了英國當政者的仇恨。這些清教徒們不堪承受統治者的迫害和歧視,先逃到荷蘭,9月初,乘船遠渡重洋,准備流亡美國。船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漂泊了65天,於11月終於到達了美國東海岸,在羅得島州的普羅維斯敦港登陸。當時,此處還是一片荒涼未開墾的處女地,火雞和其他野生動物隨處可見。時值寒冬,來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惡劣的環境正在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當地的印第安人為他們磅去了食物、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並幫助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園。

這些英國人在安頓好新家以後,為感謝在危難之時幫助、支援過他們的印第安人,同時也感謝上帝對他們的「恩賜」,是年11月第四星期四,將獵獲的火雞製成美味佳餚,盛情款待印第安人,並與他們進行聯歡,慶祝活動持續了三天。此後,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都要舉行這樣的慶祝活動,除招待印第安人食烤火雞外,並在一起瘵辦射箭、跑步、摔跤等體育競賽,夜晚還圍著篝火盡情歌舞,共享歡樂。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從此,這一節日在西方國家流行開了。那麼火雞是如何烹制的呢?

火雞即吐綬雞(Turkkey),又稱七面雞,本為野生,現已馴化為肉用家禽。全身被黑、白、深黃等色羽毛。頭、頸上部裸露,有紅珊瑚狀皮瘤,喉下有肉垂,顏色由紅到紫,可以變化。公火雞尾羽可展開呈扇形,胸前一束毛球,母火雞重為8-9千克,年產火雞蛋50-80枚,每枚蛋重20-80克。目前飼養品種以「青銅火雞」和「白色火雞」為多。

火雞以其體形大,生長迅速,抗病性強,瘦肉率高而受人矚目,可與肉用雞媲美,被譽為「造肉機器」。火雞肉不僅肉質細嫩、清淡,而且在營養價值上有「一高二低」的優點。一高是蛋白南含量高,在30%以上;二低是火雞肉在國外被認為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同時,火雞肉也是益氣補脾的食療佳品。目前,世界上有許多國家以火雞肉代替牛肉、豬肉、羊肉和鴨肉。

Ⅵ 感恩節的習俗

外國的感恩節的風俗習慣有:舉辦盛大的晚宴、飯後進行游戲、外出郊遊、血拚購物、購物逛街等等。

1、晚宴

感恩節的晚宴是美國人一年中很重視的一餐,這一餐的食物非常之豐富,在餐桌上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

美國感恩節的食品富有傳統特色。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通常是把火雞肚子里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後整隻烤出,雞皮烤成深棕色,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給大家。

然後由各人自己澆上鹵汁,灑上鹽,味道十分鮮美。此外,感恩節的傳統食品還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餅、紅莓苔子果醬、自己烘烤的麵包及各種蔬菜和水果等。

2、游戲

飯後,經常還做些傳統游戲。比如:跳舞、各種比賽等許多娛樂活動。有種游戲叫蔓越桔競賽,是把一個裝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10名競賽者圍坐在周圍,每人發給針線一份。

比賽一開始,他們先穿針線,然後把蔓越桔一個個串起來,3分鍾一到;誰串得最長,誰就得獎。至於穿得最慢的人,大家還開玩笑地發給他一個最差獎。

3、郊遊

美國感恩節除去這些活動外,有些家庭還會驅車到鄉間去郊遊,或是坐飛機出去旅行,當初移民們安家落戶的地方——普利茅斯港是遊客們嚮往的所在。在那裡,可以看到按照「五月花」號仿製的船和普利茅斯石,還可以參觀仿照當年的樣子建成的移民村。

4、購物

2013年11月28日,感恩節當天,美國紐約民眾紛紛湧入各大商場和超市購物,提前開始血拚「黑色星期五」。

5、遊行

始於1924年梅西感恩節大遊行是全美感恩節最大規模的慶祝活動,該活動於每年感恩節(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當天舉行。

Ⅶ 感恩節從何而來背後又有什麼故事

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節的由來可以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端。17世紀初,英國的清教徒遭到迫害,一批英國清教徒難以忍受宗教的迫害,於1620年9月,登上「五月花」號帆船駛往剛被哥倫布發現不久的「新大陸」——美洲,12月26日到達了今美國的普利茅斯港。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由於新鮮果蔬的缺乏和壞血病流行,加上飢寒交迫,102名清教徒只有50人倖存。當然這次航行名垂青史的原因是《五月花號公約》簽署,這份公約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約文件,被稱為美國出生證。

時值寒冬,來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惡劣的環境正在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當地萬帕諾亞格(Wampanoag)印第安人慷慨地拿出貯藏越冬的玉米和土豆,送去獵獲的野鴨和火雞。印第安人還教他們種植玉米和南瓜,飼養火雞。這些新移民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開始適應這片土地的生活。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終於獲得豐收。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把豐收的日子定為感恩節,邀請原住民一起過節,來感謝他們的饋贈,這就是最初感恩節的由來。

最初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美國各州臨時決定。1789年,華盛頓總統正式規定,11月26日為全國統一慶祝的感恩節。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各州都視自己的情況規定節日日期。直到美國獨立後的1863年,林肯總統宣布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1941年,為了延長聖誕購物季、刺激經濟,羅斯福總統簽署國會決議,宣布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

看到這里就你就弄明白為什麼我說感恩節變味了吧。

感恩節的背後由最初的善良的幫襯得到對方的感激的「感謝日」,到了後來的殖民者侵略殺害善良的印第安人的「慶祝日」,這就是感恩節最直觀的背景故事了,現實版「農夫與蛇」的故事。

現在的所謂的美國白人只不過是當初的殖民者,並不是北美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他們現在成為這片土地主人是殘忍的殺害了數不清的印第安土著才換來的,而且還恬不知恥的還在過什麼「感恩節」,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真的是當了婊子又立牌坊,說一套做一套。

現在生活在美國西部的印第安人仍然過著清貧的生活,因為美國人限制了他們的發展,他們沒有能力發展自己的科技,現在依然過著原始的耕種、放牧生活,機械化耕種根本就不現實,美國西部多麼荒涼看看地圖就知道了,沒有任何科技發展的印第安人面對美國現在的飛機大炮真的無能為力,「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提現的淋漓盡致。

很多愚昧的中國人還認為美國人高大尚,看完上面這些血淚史你還覺得他們高大尚么?完全就是一群屠夫強盜,靠著掠奪和殺戮滿足自己的貪婪,到現在依舊是沒有任何的改變,這就是美國的本質。

Ⅷ 關於感恩節資料

感恩節是北美洲獨有的節日,始於1621年。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將它定為國家假日,並且規定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美國的感恩節。感恩節有四天假期。借著長假,很多人都會趕回家慶祝佳節,所以,美國感恩節的熱鬧程度絕不亞於中國的中秋節。

17世紀初,英國的清教徒遭到迫害。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登上「五月花」號帆船,於12月26日到達了美國的普利茅斯港,准備開始新的生活。然而,這些移民根本不適應當地環境,第一年冬天過後,只有50人倖存。第二年春天,當地印第安人送給他們很多必需品,並教會他們如何在這塊土地上耕作。這一年秋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11月底,移民們請來印第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雞等製作成的佳餚,感謝他們的幫助,感謝上帝賜予了一個大豐收。自此,感恩節變成了美國的固定節日。

感恩節食火雞:

感恩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屆時放假三天,合家團聚。在節日宴會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烤火雞」。為什麼要在感恩節都食火雞呢?這要從感恩節的由來說起。1920年,英國一批主張改革的清教徒,因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而退出國教,自立新教,此舉激起了英國當政者的仇恨。這些清教徒們不堪承受統治者的迫害和歧視,先逃到荷蘭,9月初,乘船遠渡重洋,准備流亡美國。船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漂泊了65天,於11月終於到達了美國東海岸,在羅得島州的普羅維斯敦港登陸。當時,此處還是一片荒涼未開墾的處女地,火雞和其他野生動物隨處可見。時值寒冬,來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惡劣的環境正在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當地的印第安人為他們磅去了食物、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並幫助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園。

這些英國人在安頓好新家以後,為感謝在危難之時幫助、支援過他們的印第安人,同時也感謝上帝對他們的「恩賜」,是年11月第四星期四,將獵獲的火雞製成美味佳餚,盛情款待印第安人,並與他們進行聯歡,慶祝活動持續了三天。此後,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都要舉行這樣的慶祝活動,除招待印第安人食烤火雞外,並在一起瘵辦射箭、跑步、摔跤等體育競賽,夜晚還圍著篝火盡情歌舞,共享歡樂。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

Ⅸ 感恩節背景是什麼呢

感恩節背景:

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是西方傳統節日感恩節。為了加強學生的感恩認識,我們特別藉以感恩節讓同學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靈去感受什麼是感恩文化,從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情感,無論對待父母、老師、朋友或對手,都能以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

那麼,他們就會明白,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當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喚起學生的感恩之心,讓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

感恩節的來歷。

早在1620年,一群英國本土的清教徒,他們對英國教會的宗教改革感到不滿,在遭到了英王及教會的政治鎮壓和宗教迫害後,共同商議脫離英國教會,遠走荷蘭,後來決定遷居到大西洋彼岸的無人區美洲,按照自己的意願信教自由生活。

9月6日這天,清教徒領袖布雷德福召集了共102名清教徒及家屬,乘坐「五月花號」木船駛往美洲,經過兩個多月的海上艱苦航行,他們在馬薩諸塞的普利茅斯登陸上岸。期間,有一個清教徒不幸死亡,但又誕生了一個嬰兒,所以他們還是102人。

Ⅹ 西方節日的感恩節

感恩節是美國民間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the4th Thursday in November)。感恩節的起源有一段有趣但很復雜的歷史,這一段歷史要從英國的宗教史說起。大約16世紀中葉,在英國教會()內出現了改革派。他們主張清除教會內殘留的天主教舊制和煩瑣的禮儀,取消教堂內華麗的裝飾,反對封建王公貴族的驕奢淫逸,主張過勤儉清潔的簡朴生活,因而被人稱為清教徒(Puritan)。清教徒中又分為溫和派和激進派。溫和派主張君主立憲,代表大資產階級和上層新貴族的利益。激進派則提倡共和政體,堅持政教分離,主張用長老制改組國會,代表中小資產階級貴族的利益,後來遭到當局的迫害,部分清教徒於是被迫逃亡國外。1620年9月,102名英國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木船(Mayflower)從英格蘭的普利茅斯(Plymouth)出發,經過將近3個月的海上漂泊,於當年12月23 日來到美洲的Massachusetts 東南部的 Plymouth 港口,並在附近意外地找到一個印地安人的村落,他們發現村內無人於是定居下來。但是當時是冬天,又人生地不熟,白手起家,缺衣少食,以及疾病的侵襲等原因,到第一個冬天結束時,活下來的只有50來人。但有幸的是,第二年的春天,這批倖存下來的移民得到了當地印地安人的熱心幫助。善良的印地安人給他們種子,教他們打獵,教他們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種莊稼等。就這樣,在印地安人的幫助下,再加上移民們的艱苦奮斗,終於迎來了1621年的大豐收。
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大豐收,移民們決定舉行一次盛大的慶祝活動,同時也是為了感謝印地安人的熱心幫助。於是他們在1621年的11月下旬的一個星期四,與邀請來的曾幫助過他們的印地安人一起舉行了一個慶祝活動。他們在天亮時鳴放禮炮,舉行宗教儀式,虔誠地向上帝表示感謝。然後他們用自己獵取的火雞以及自己種的南瓜、紅薯、玉米等做的美味佳餚,隆重慶祝上帝的賜予,這便是美國歷史上的感恩節的開始。
1789年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正式宣布將11月26日作為過感恩節的日子。一直到1941年由國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將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作為全國統一慶祝感恩節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