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春節都干什麼
說到春節要干什麼當然要從春節前的准備開始啦。在春節前夕小朋友們放假的時候我們要帶著自家的小朋友們去逛街給自己和孩子買新衣服穿,新的一年新的模樣。女生可能會更傾向於做一個新的美甲、種一個睫毛、燙一個好看的頭發,而男生則更多傾向於剪一個新發型。買完新衣服就要開始准備買年貨了,家裡的碗筷、過年吃的糖果、水果、麻花、堅果、瓜子花生等等。此時也要挑選過年要貼的對聯福字了,准備過年的時候張貼出來。備完年貨之後就該將家裡都擦一遍,尤其是窗戶,還要掃房,將家裡的舊衣服洗干凈,新的一年一切都是新的。有的地方還要提前炸東西,在炸東西的時候是不允許說話的,這是一個習俗。到這里春節的准備工作已經完成了,可以期待除夕的到來了。
接下來就是除夕夜了,在除夕夜當晚,大家拿出零食、瓜子花生、水果,一起觀看中央衛視的春節聯歡晚會,討論著小品的搞笑程度,今年都取得了哪些成績等等,都會是大家圍坐在一起談論的話題。在將近十點多會開始准備晚上要吃的餃子餡料和面團了,大人們這個時候就要准備開始包餃子了,小朋友們往往喜歡伸手要一個面團,在旁邊捏一個自己喜歡的形狀,非要和大人們包的餃子一起煮才好。有的家裡在包餃子還會悄悄的在餃子里放上洗干凈的硬幣,誰要是吃到了硬幣別提多開心了。在吃餃子之前大家還會放煙花,放爆竹。吃過餃子之後應該還不到十二點,在除夕夜這天要守歲堅持到十二點,但小朋友們往往堅持不到十二點,吃過餃子之後便睡下了。在距離十二點到來十秒時,我們都會在心裡一起默數,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除夕夜過後的初一到初五便是大家走親訪友的日子了,大人和小朋友會穿上新買的紅襪子喝新衣服,見到路過的熟人都會道一聲新年快樂。小朋友們見到長輩時會跪下磕頭並祝長輩新年快樂,長輩們一般都會拿出紅包給小朋友們。
到這里春節也基本結束了,大家也就開始新一年的生活了。
B. 求製作一張海報,急急急!
有這100塊錢 ,甩給廣告公司 ,告訴他你需要海報的內容 ,風格 效果 就直接搞定啦 !哈哈
C. 怎樣在元宵詩詞中插入背景圖
用制圖軟體啊!比如ps 美圖秀秀等
D. 與春節有關的習俗
1、掃塵
掃塵,又稱掃屋、掃房、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春節傳統習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布新為活動主題,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稱「掃房」。
2、貼年紅
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稱為貼年紅。貼年紅是中華傳統春節習俗,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3、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又稱「吃團圓飯」。除夕飲食習俗。因除夕年飯既有祝賀豐收、慶祝全家團圓之意,又有驅疫健身、圖吉納福之願望,故極有講究。
4、守歲
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是中國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新年前夕夜晚守歲,民俗活動主要表現為點歲火、守歲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燈燭,合家歡聚,迎接新年。
5、拜歲
拜歲,春節風俗之一,是指在歲首新年辭舊迎新之際,拜祭歲神(太歲)。拜歲是中華民族流傳至今最悠久的傳統風俗之一,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人們在歲首舉行祭祀儀式,迎新歲、祈年、接福。
E. 元宵節花燈蘑菇燈有哪些特點
形狀形似蘑菇,很好看。
元宵節點燈的習俗出現的比這個節日要早,在漢文帝時期,因為皇帝信仰佛教,所以規定宮廷和民間在正月十五點燈敬佛,這作為一個禮佛的習俗,在漢文帝統治時期一直保持著。後來漢文帝去世後,新帝將正月十五確定為一個節日,點燈的習慣也成為一種慶祝方式。
元宵節的花燈寓意: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要設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裡面小桌上立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擺著香爐、供品,還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
元宵節花燈種類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編制的形象燈,如龍燈、虎燈、兔燈等,或是根據民間故事編制而成的活動燈,如牛郎織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精神。各種花燈製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F. 求一個元宵節的電子賀卡
電子賀卡軟體做,試試「效源電子賀卡」可以添加背景圖片,照片,音樂,個性語言以及錄音文件,選擇合適主題;送出您特別的祝福!
G. 怎樣畫元宵節圖
一家人在院子里吃元宵,看煙花,周圍再畫一些花燈
H. 中國畫里還有哪些類似清明上河圖那種全景式構圖的市井畫
元代朱玉《揭缽圖》卷 紙本 縱27.7、橫 111.4厘米
明 仇英 《漢宮春曉圖》 絹本設色。縱30.6厘米、橫574.1厘米.
明 商喜 《明宣宗行樂圖》紙本設色,寬36.8厘米,長6.89米
明 周臣 《四季行樂圖》設色絹本 40×96cm
明 陸治 二郎神搜山圖卷 絹本設色61 x 806 cm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明代,絹本設色,縱36.7cm,橫690cm。 本幅無作者款印。
清 郎世寧 《孝賢純皇後親蠶圖》絹本設色 51×590.4 公分
清 丁觀鵬《太平春市圖卷》 絹本著色 30.3×233.5公分
丁觀鵬《乞巧圖》,紙本墨筆,縱27.8厘米橫384.5厘米。
清 姚文瀚 四序圖 長卷,絹本,設色,縱31.5厘米,橫318厘米。
清 徐揚 《姑蘇繁華圖卷>,全長1225厘米,寬35.8厘米
清 徐揚 <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卷紙本設色縱48.9公分橫1342.6公分
註:以上作品分藏北京故宮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館,其中有兩個分藏在省博物館和美國博物館。
I. 左邊月字旁右邊天字下面韭字,整體讀什麼字
「月天韭」組合起來的字讀音為:[sà]。很多人在吃飯的時候會見到一種湯,這種湯的名字只有一個字是:「月」字旁邊一個「天」然後下面一個「韭」字。很多人不認識這個字並且不知道該怎麼讀,這個字念[sà]。這是一個人造字,字典中查不到,這個字據傳是由紀曉嵐創造的。典故出自於乾隆年間乾隆到俑橋郡(今安徽宿州)這一帶的時候,又飢又渴,這時喝到民間一位老婦的一碗沖了雞蛋的雞湯,感覺美味異常,於是問老婦這叫什麼湯,老婦年齡很大耳朵不好,於是反問「啥湯?」,乾隆問紀曉嵐:老婦說什麼?紀曉嵐靈機一動說:「老婦說這湯叫[sà]湯。」乾隆再問:「這[sà]字如何寫?」紀曉嵐說:「這[sà]字是月字旁邊一個天然後下面一個韭字。」其意取:月下天字救(或為「韭」字諧音)命湯。」
「月天韭」讀音:[s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