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前囟門和後囟門分別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圖片列印保存在哪裡 2025-09-21 13:13:27

前囟門和後囟門分別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16 03:44:12

⑴ 囟門的後囟門

後囟門位於寶寶的腦後方,枕骨與兩塊頂骨之間的骨縫交點,尺寸較小,有時甚至摸不太到。後囪門在寶寶出生時已接近閉合,或僅可容納指尖,約在出生後6-8周閉合。
寶寶的囟門雖然不大,卻是反映寶寶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窗口。在寶寶1歲之內,通過觀察這個小窗口,就可及早發現多種疾病,從而讓寶寶早日得到診斷和治療。因此,媽咪應該對寶寶的囟門正常發育過程以及容易出現的異常現象多了解一些。
什麼叫囟門 應該在什麼時候關閉
嬰兒的頭頂部有一個柔軟的、有時能看到跳動的地方, 醫學上稱之為囟門。囟門在出生時主要有兩個:一個稱靜囟,在頭頂前部,由兩側頂骨前上角與額骨相接而組成,出生時斜徑為2.5厘米,一般在1~1.5歲閉合;另一個稱後囟,由頂骨和枕骨交接而組成,在頭頂後部,一般出生時就很小或已閉合,最晚在2~4個月時閉合。
囟門過早和過晚閉合見於什麼情況
囟門閉合的早遲時衡量顱骨發育的主要內容。閉合過早或過遲均為生長發育異常的表現。中醫把囟門突起稱為囟填,囟門凹陷稱為囟陷,囟門遲閉稱為解顱。囟門晚閉多見於佝僂病、腦積水、呆小症及生長過速的嬰兒。
嬰幼兒頭頂的囟門一般在12-18個月閉合,囟門的閉合是反映大腦發育情況的窗口,如果在6個月之前閉合,說明孩子可能小頭畸形或腦發育不全,在18個月後仍未閉合就屬於太晚了,這樣的孩子可能有腦積水、佝僂病和呆小病;囟門的隆起表示顱內壓增高,這種孩子可能得了腦膜炎、腦炎和維生素A中毒;囟門凹陷的孩子則有可能是因為脫水和營養不良。如果囟門關閉的較早,但只要頭圍還在長,也不必著急。發現囟門關閉異常,應立即帶孩子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嬰兒的囟門能不能洗
囟門是胎兒出生時頭顱骨發育尚未完成而遺留的間隙。後囟一般在出生後三個月內閉合,前囟大約在出生後1~1·5歲時閉合。由於囟門處沒有堅硬的顱骨覆蓋,應注意保護,以防大腦遭受損傷。
給嬰兒洗頭時。囟門處可以洗,但動作要輕柔,不能用手指抓撓。洗頭水不能過熱,要用溫水。
有的嬰兒前囟頭皮有一些黃褐色油膩性鱗屑,是嬰兒脂溢性皮炎,可用消毒棉花沾點石蠟油或煉過晾涼的植物油塗在鱗屑上,待其軟化後再用消毒棉花輕輕拭去,千萬不能強行揭下。這種病可以自愈,只要不感染可不必塗什麼葯。洗頭時,因嬰兒的皮膚嬌嫩,宜用刺激性小的中性肥皂。

⑵ 新生兒囟門分為哪兩種

鹵門,也被人們叫做鹵門或者鹵腦門,平時有些人還把它稱作頂門,鹵門相當於新生兒腦顱的窗戶,它的位置在嬰兒頭頂的中間,剛生出來的新生兒,骨頭還沒有合縫,通常會比較軟,這對新生嬰兒很重要,仔細觀察的話隨著微弱的呼吸還能看到鹵門的跳動,所以,此時的鹵門非常的微弱,特別容易受到傷害。我們平時應該多注意新生嬰兒的鹵門。

嬰兒囟門的閉合情況也可以反映嬰兒身體的生長發育狀況,是衡量顱骨發育的重要指標。囟門閉合過早或過遲,都是生長發育異常的表現,囟門閉合過遲,多見於佝僂病,腦積水等嬰兒。

囟門閉合過早時,如果同時伴有頭圍小於正常值,那麼很可能是因為腦發育不良。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嬰兒的囟門閉合情況,若有異常,家長應該盡早去醫院檢查。

⑶ 小孩的鹵門為什麼有時凹有時凸

嬰兒出生時頭頂有兩塊沒有骨質的「天窗」,醫學上稱為「囟門」。後囟門一般在出生後3個月閉合,前囟門要到1歲半才閉合。人們常說的「天窗」或「囟門」主要是指前囟門。 囟門的表面是頭皮,其下面是腦膜,其次是大腦和腦脊液。將手指輕放入在囟門上,可以摸到跳動。那是腦脊椎壓力隨著心臟搏動、血壓變化而變化,與脈搏一致。正常嬰兒坐位時,囟門略微凹陷。 顱內的腦脊液和身體的血液、組織液不斷交換,保持平衡。當身體丟失較多水分時,腦室的腦脊液也會減少,壓力降低,囟門便會明顯凹陷。如嬰兒因嘔吐、腹瀉後出現這種症狀,說明身體已中等程度的脫水,要及時補充水分,否則,因嬰兒自然調節能力差,耐受力不足,可能發生循環衰竭,有生命危險;由於喂養不當造成重度營養不良的極度消瘦嬰兒也會出現囟門凹陷,此時需加強營養,合理喂著。 極少數嬰兒因為胚胎時母體感染或因其他疾病大腦發育不良,頭顱較小。出生時頭圍小,出生後5-6個月囟門即提前閉合,造成小頭畸形;頭小而尖,前額狹窄,鼻樑塌陷,下頜小而後縮,同時伴有智力落後。甲狀腺機能低下所致的呆小症患兒,囟門也會遲遲不閉;同時有眉毛少而淡,鼻樑塌陷,兩眼距離寬,智力遲鈍等,可用甲狀腺素治療。 嬰兒時期生長特別迅速,骨骼發育需要維生維D和鈣。如不及時補充,容易患佝僂病。囟門在出生後18個月仍遲遲不閉合,出現「方顱」畸形,顱骨摸起來像乒乓球殼(顱骨軟化症)。此外,還可形成骨串珠樣改變、雞胸、「O」形或「X」形腿等畸形。 少數嬰兒長到5-6個月時,囟門只留下指類大小,似乎快要關閉,但實際上並未骨化,這不屬提前閉合,只要頭圍不少於出生時33-34厘米,1周歲時不少於46厘米,2歲時不小於47厘米-48厘米就是正常,不必擔心。 有人認為囟門不能摸,甚至說摸了會變啞巴,嬰兒因此囟積下污黑的痂皮,這很不衛生。囟門要像其他部位的頭皮一樣清洗,不過洗的時候動作要輕柔些。 可曾注意到小嬰兒的頭頂上方有一小片摸上去較軟的地方,有時還可見到它在上下跳動,這就是小嬰兒的前囟門。它是兩側額骨與兩側頂骨之間的菱形間隙。新生兒出生時他的對邊中點連線約 1.5-2厘米,頭幾個月頭圍增長快,前囟也隨著變大,約至6個月時最大達到 2.5-3厘米,以後隨著顱骨逐漸骨化,前囟逐漸變小,有的小兒1歲時前囟己閉合,最遲在1歲半時也應閉合。 在前囟後方兩側頂骨與枕骨之間形成一三角形間隙為後囟,出生時多已閉合或很小, 各顱骨間的骨縫出生時如為順產經過產道娩出的新生兒可有重疊,出生後隨著頭圍增大顱骨縫可稍分開,至生後3-4個月時閉合,前囟及骨縫的閉合反映顱骨的骨化過程,閉合過早形成了頭小畸形;閉合太晚多見於佝僂病、腦積水或呆小病(甲狀腺機能低下),如有囟門、骨縫早閉或晚閉情況,要及時就醫。 正常時前囟是平坦的,當小嬰兒嘔吐頻繁或腹瀉次數大多大量丟失水份可致前囟凹陷;腦膜炎、腦炎、維生素A過量,有時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高燒如幼兒急疹都可致前囟膨隆或凸起,小嬰兒發燒或吐瀉時,要多注意前囟的改變,凹陷或膨隆都就立即去醫院看病。 顱骨共有6塊骨頭組成,寶寶出生後由於顱骨尚未發育完全,所以骨與骨之間存在縫隙,並在頭的頂部和枕後部形成兩個沒有骨頭覆蓋的區域,分別稱為前囟門和後囟門。 前囟門--沿著頭頂的中線前後觸摸寶寶,會發現寶寶的頭骨在前後各有一個開口,摸起來軟軟的,前端的稱為前囪門,呈菱形。它是頭顱上最大的骨縫交點,因為此處並無骨塊存在,較其他部分略凹陷、柔軟,摸上去會有輕微博動。寶寶出生6個月後,前囟門隨著顱骨縫逐漸骨化而面積變小,到1周歲,最遲不超過18個月閉合,為骨質所取代。 後囟門--後囪門位於寶寶的腦後方,枕骨與兩塊頂骨之間的骨縫交點,尺寸較小,有時甚至摸不太到。後囪門在寶寶出生時已接近閉合,或僅可容納指尖,約在出生後2-4個月閉合。 您寶寶的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後囟門未閉合,另是可能長期仰睡引起寶寶骨骼的改變,引起內陷。可讓醫生做相應檢查以明確。 寶寶的囟門雖然不大,卻是反映寶寶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窗口。在寶寶1歲之內,通過觀察這個小窗口,就可及早發現多種疾病,從而讓寶寶早日得到診斷和治療。因此,媽咪應該對寶寶的囟門正常發育過程以及容易出現的異常現象多了解一些。 囟門正常發育過程 *人的顱骨是由6塊骨頭組成的,寶寶出生時前囟門和後囟門已經形成。 *寶寶出生時,顱骨尚未發育完全,骨與骨之間相互銜接的部位存在著縫隙。 *寶寶出生後,頭的頂部及枕後部形成了兩個沒有骨頭、只有頭皮覆蓋的特殊區域。這兩個特殊區域,醫學上分別稱為前囟門和後囟門。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前囪門大約為 1.5×2cm大小,外觀看

⑷ 嬰兒囟門是什麼時候閉合的有什麼說法

大家都知道寶寶在剛出生的一段時間里,頭頂上方和後腦勺的部位有兩處摸起來軟軟的地方,這兩個地方就是囟門,那寶寶的囟門是什麼時候閉合的呢?一起來看一下。

⑸ 鹵門是哪個部位

應該是囟門。囟門指嬰幼兒顱骨結合不緊所形成的顱骨間隙。有前囟和後囟之分。後囟門靠近頭枕部,是兩側頂骨與枕骨之間的骨縫形成的三角形間隙;前囟門在頭頂部,是兩側額骨與兩側頂骨之間的骨縫形成的菱形間隙。

囟門是反映寶寶發育和身體健康的重要窗口。通過觀察囟門的變化,可及時發現多種疾病,從而早診斷、早治療。因此,家長們應了解寶寶囟門的正常發育過程,學會辨別一些異常的現象。

(5)前囟門和後囟門分別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對於寶寶前囟的變化,家長要密切觀察。若出現以上異常情況,要立即送醫院檢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

正常情況下囟門是平軟的,如果囟門有隆起、緊綳,伴有發燒、嘔吐,甚至出現抽搐,說明寶寶的顱內壓力增高,可能由於顱內感染(患腦膜炎、腦炎等疾病)所引起;

葯物因素,如長期服用大劑量的魚肝油、維生素A或四環素,也可使寶寶的前囟門出現飽滿,在停用維生素A及四環素後,前囟門才會變得逐漸平坦。

⑹ 囟門是哪裡

囟門分前囟和後囟,前囟是額骨和頂骨形成的菱形間隙,位於頭頂前部。感覺就是頭頂正中間有一條線,用手一摸軟軟的,偶爾會見到它像脈搏般在跳動。
出生時大小約1.5-2厘米(對邊的中點連線距離),在生後數月隨頭圍增大而稍變大,6個月以後逐漸骨化而變小,一般在1-1.5歲閉合。
在此之前,盡量不要去摸它。
後囟位於頭頂後部,是兩塊頂骨與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間隙,有的出生時就已閉合或很小,一般在生後6-8周閉合。

⑺ 嬰兒的囟門是指的哪個地方

寶寶出生後,頭的頂部及枕後部形成了兩個沒有骨頭、只有頭皮覆蓋的特殊區域。這兩個特殊區域,醫學上分別稱為前囟門和後囟門. 那個地方最好不要去弄。

⑻ 鹵門是哪個位置在哪

分為前鹵門和後鹵門。前鹵門在頭頂附近,後鹵門在頭枕位置。

囟門指嬰幼兒顱骨結合不緊所形成的顱骨間隙。有前囟和後囟之分。後囟門靠近頭枕部,是兩側頂骨與枕骨之間的骨縫形成的三角形間隙;前囟門在頭頂部,是兩側額骨與兩側頂骨之間的骨縫形成的菱形間隙。

囟門是反映寶寶發育和身體健康的重要窗口。通過觀察囟門的變化,可及時發現多種疾病,從而早診斷、早治療。因此,家長們應了解寶寶囟門的正常發育過程,學會辨別一些異常的現象。

鹵門清洗:

在清洗方面,家長要注意清洗頻率不必太多,不能用大人一般的洗手液之類的物品,家長應該購買專門的清洗物品,其他物品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鹵門,專門的清洗物品這樣更有安全性和幫助。在清洗過程中,家長要注意控制力度,要溫柔細致,不要傷害到孩子的健康。

孩子的身體都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孩子的鹵門,家長更應該高重視度鹵門的變化情況。一般情況下,鹵門的過早和過晚關閉都是不好的,家長一旦發現異常就要及時就醫,這樣才是最重要的做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囟門

⑼ 嬰兒的鹵門在哪裡啊 有圖片可以看嗎

後囟門靠近頭枕部,是兩側頂骨與枕骨之間的骨縫形成的三角形間隙;前囟門在頭頂部,是兩側額骨與兩側頂骨之間的骨縫形成的菱形間隙。

拓展資料:

囟門正常閉合時間

正常情況下,寶寶出生時後囟很小或已閉合,僅能容一指尖的大小,最遲生後6~8周閉合。前囟出生時斜徑大約有1.5~2.5厘米。出生後,隨著頭部的發育,頭圍逐漸增大,前囟也會有增大。生後6個月,隨著顱骨逐漸骨化而漸漸變小,通常在1歲~1歲半閉合。

提前閉合

極少數寶寶因為胚胎時母體感染或因其他疾病致大腦發育不良、頭顱較小,出生時頭圍小,出生後5~6個月前囟門即提前閉合,造成小頭畸形。少數嬰兒長到5~6個月時,囟門只留下指尖大小,似乎快要關閉,但實際上並未骨化,這不屬提前閉合,只要頭圍大小正常,1周歲時不少於46厘米,2歲時不小於47~48厘米就是正常,不必擔心。

⑽ 囟門在哪個位置

囟門有前囟和後囟之分。後囟門靠近頭枕部,是兩側頂骨與枕骨之間的骨縫形成的三角形間隙;前囟門在頭頂部,是兩側額骨與兩側頂骨之間的骨縫形成的菱形間隙。

囟門的閉合受顱骨的骨化和腦組織發育的影響。囟門是反映寶寶發育和身體健康的重要窗口。通過觀察囟門的變化,可及時發現多種疾病,從而早診斷、早治療。

(10)前囟門和後囟門分別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囟門正常閉合時間:

正常情況下,寶寶出生時後囟很小或已閉合,僅能容一指尖的大小,最遲生後6~8周閉合。前囟出生時斜徑大約有1.5~2.5厘米。

出生後,隨著頭部的發育,頭圍逐漸增大,前囟也會有增大。生後6個月,隨著顱骨逐漸骨化而漸漸變小,通常在1歲~1歲半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