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五嶽山是哪幾座山
五嶽,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有人認為,五嶽來源於中國的五行思想與山嶽、以及對山神的崇拜。傳說盤古死後,頭和四肢化為五嶽。雖然五嶽不是中國最高的山,但由於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險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修行和到訪,留下遺跡,大大增添了五嶽之名聲。
歷史
五嶽起源於古代中國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國君對山神的祭祀聯系在一起的。五嶽一詞始見於《周禮》的「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禮記》「王制」記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這里的五嶽並沒有列出具體山名。東漢的鄭玄對《周禮》的注釋說:「五嶽,東曰岱宗、南嶽曰衡山、西曰華山、北嶽曰恆山、中嶽曰嵩山。」
至於為什麼是"五嶽",而不是"四岳"或者"六岳",人們經過研究,認為我國五嶽制度立始於漢朝,可能是當時的一些經學家根據殷商時的"五方"(東、南、西、北、中)和五色(青、赤、白、黑、黃)等觀念,加以附會而成。
五嶽具體山名見諸文字並得到官方確認,是在秦漢時期。《爾雅》「釋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書?大傳》都記載了五嶽分別為「岱(泰)山、霍山、華山、恆山、嵩高(嵩山)」。其中的霍山,又稱衡山。《漢書》的「郊祀志」載,漢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頒詔,正式確定東岳為泰山、西嶽為華山、南嶽為霍山(即衡山)、北嶽為常山(即恆山)、中嶽為嵩山。由此可見,確定這五山為五嶽,可能早在《周禮》成書的春秋或戰國時期,最晚也在西漢時期。
漢武帝之後中國歷代皇帝都對五嶽不斷加封,唐代把五嶽封為王,宋代加封為帝,元代繼續加封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為神。
道教創立以後,繼續將五嶽神話,認為五嶽乃是神仙居住之地,把東岳稱為蓬玄太空洞天,南嶽稱為朱陵太虛洞天,西嶽稱為太極總仙洞天,北嶽稱為太乙總玄洞天,中嶽稱為上聖司真洞天。晉朝的道士葛洪在《枕中書》中,融合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顏色的說法(木代表東方,青色;火代表南方,赤色;金代表西方,白色,水代表北方,黑色,土代表中央,黃色),聲稱太昊為青帝,治東岳岱宗山(泰山),祝融為赤帝,治南嶽衡霍山(即天柱山),金天氏為白帝,治西嶽華陰山(即華山),顓頊為黑帝,治北嶽太恆山(即恆山),軒轅氏為黃帝,治中嶽嵩高山(即嵩山)。
但是,歷史上所稱的北嶽恆山和南嶽衡山,其所指的並不是如今的山西恆山和湖南衡山。其中北嶽恆山在歷史上長期都是指河北省曲陽的大茂山(古稱恆山),直到1660年才由山西的恆山所取代。 而南嶽衡山舊指安徽的天柱山(古稱霍山、衡山),直到隋朝(公元589年)才改湖南衡山為南嶽。
一些中國的地方割據政權,也曾以自己的視角封過五嶽,例如三國時代,東吳的孫皓封離縣(現於江蘇宜興縣)為中嶽,又封其南的荊南山為南嶽。五代十國時期,閩帝王延均封霍童山(現於福建寧德縣)為東岳,高蓋山(現於永泰縣)為西嶽。唐朝時,南詔則稱雲南境內的蒼山(中嶽)、烏蒙山(東岳)、無量山(南嶽)、高黎貢山(西嶽)和玉龍山(北嶽)。
因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古代朝鮮也封過五嶽。
東岳泰山(1532米),位於山東泰安市。
西嶽華山(1997米),位於陝西華陰縣。
南嶽衡山(1512米),位於湖南長沙以南的衡山縣。
北嶽恆山(2017米),位於山西渾源縣。
中嶽嵩山(1440米),位於河南登封縣。
❷ 五嶽山各在哪個省份
五嶽所在省份分別為:
東岳泰山(山東省泰安市)
南嶽衡山(湖南省衡陽市)
北嶽恆山(山西省渾源縣)
西嶽華山(陝西省華陰市)
中嶽嵩山(河南省登封市)
❸ 五嶽山是哪些山
五嶽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五嶽的說法始見於《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周禮》成書於戰國後期,是儒家思想融合道、法、陰陽等諸家而形成的。因此我們認為五嶽的思想是糅合夏代、商代以來的四方神和戰國初期的五行觀念而形成的山嶽崇拜。五嶽是封建時代帝王加封的。《史記集解》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帝王們為了"報天之功",常以雄偉險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
1、東岳泰山
海拔1491.71米,嵩山位於中國中東部河南省西部,中原腹地,屬八百里伏牛山系,古時曾稱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後稱中嶽嵩山。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十三朝古都洛陽,南依潁水,北鄰萬里母親河黃河。
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核心發源地,也是世界著名風景名勝區,入選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5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各類文物古跡共956處。其中,有重9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99處屬於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❹ 五夷山在哪個省
武夷山位於江西省和福建省兩省境內。
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在江西省鉛山縣、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內,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里,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4)五代山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武夷山歷史:
早在新石器時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如今懸崖絕壁上遺留的「架壑船」和「虹橋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
西漢時,漢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用干魚祭祀武夷君。
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受到封表,並刻石記載。還明令保護山林,不準砍伐。
唐末五代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記》里,把武夷山列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稱之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
宋紹聖二年(1095年),禱雨獲應,又封武夷君為顯道真人。
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
❺ 敦煌壁畫中最大的一幅是哪一幅
敦煌壁畫中最大的一幅是《五台山圖》。《五台山圖》再現了1500年前五代時期五台山佛國聖境的宗教氛圍和世俗風情畫卷。
作品以豐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繪畫技藝,採用鳥瞰式的透視法,描繪了巍峨敦厚、磅礴晉冀的五台山及其周圍八百里以內的山川景色、寺庵蘭若、城池房宇等建築199處、橋梁13座、佛菩薩畫像20身、僧俗人物428位、乘騎駝馬48匹、運駝13峰,是世界上罕見的古老的巨大的形象地圖。
(5)五代山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五台山圖》自古以來就是朝聖者夢寐以求的供奉聖品。敦煌石窟現編61窟的洞窟是五代時期專為供奉文殊菩薩而開鑿的洞窟。
在其若大的西壁上,繪畫了佛教聖地五台山的全景,規模恢宏,氣勢壯闊,既是引人入勝的山水風景,又是一幅全息的地理圖,當地的掌故傳說都融入其中,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極高。
《五台山圖》據說是武則天稱帝後,有天晚上夢見了文殊菩薩在五台山說法。於是第二天便使畫工按她夢中所見五台山的樣子畫出了五台山圖。
❻ 五嶽名山各在什麼位置
1、東岳泰山
位於山東省中部,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萬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
2、西嶽華山
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嶽華山君神。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3、南嶽衡山
位於中國湖南省中部偏東南部,綿亘於衡陽、湘潭兩盆地間,,主體部分位於衡陽市南嶽區、衡山縣和衡陽縣東部。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蓋峰、嶽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
衡山主體部分介於北緯27°4′-27°20′,東經112°34′-112°44′之間,呈東北—西南走向,北起衡山縣福田鋪鄉,南迄衡陽縣樟木鄉,西起衡陽縣界牌鎮,東止衡陽市南嶽區,長38千米,最寬處17千米,總面積640平方千米。
4、北嶽恆山
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千米處,距大同市市區62千米。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
恆山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境內,恆山景區面積147.51平方千米,外圍保護區359.62平方千米,地理坐標北緯39º23′至39º44′,東經113º36′至113º57′之間。
5、中嶽嵩山
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西北部,西鄰古都洛陽,東臨古都鄭州,屬伏牛山系。嵩山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共72峰,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主峰峻極峰位於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連天峰位於少室山,高1512米。
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通鄭汴,西連十三朝古都洛陽,是古京師洛陽東方的重要屏障,素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和道教聖地,功夫之源。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
❼ 中國最美的五大名山,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看,你知道是哪五大么
中國最美的五大名山有五嶽之首的泰山、佛教聖地五台山、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瑪峰、松樹奇景的黃山、雄秀奇險的廬山。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看這五大美景名山。01五嶽之首的泰山
中國地理歸納了中國五大名山按地理方位的東南西北稱為五嶽名山,其中包括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泰山自古就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譽。這主要是與當年秦始皇在泰山腳下封禪有關。廬山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人們經常稱廬山為“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也是中國古詩廟會最多的一個名山,其中最出名的當屬“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詩也使得廬山成為了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山。作為我國5A級景區,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廬山看一看他的真面目。
❽ 五台山哪裡呢
五台山在山西省忻州市
五台山(Mount Wutai),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介於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之間,總面積592.88平方千米。
《名山志》載:「五台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截至2017年,五台山有寺院47處,台內39處,台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2018年10月1日起,五台山旺季門票價格由現行145元/人/次降為135元/人/次。
位置境域
五台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縣、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周五百餘里。介於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之間,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頂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見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方圓達250千米,總面積592.88平方千米。[1]
地質地貌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21)地層完整豐富,特別是前寒武系地層典型奇特,是中國地質科考的重點地區。五台山境內的絕大部分地層組段,都是以該地區的山、水、村、鎮命名的,它們在地質學領域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1][2]
五台山由古老結晶岩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台: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綉峰、北台葉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稱台外,五峰之內稱台內,台內以台懷鎮為中心。五台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北台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寒冷,台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1]
五台山地質古老,地貌奇特,地處華北大陸的腹地,與恆山-太行山連續,相對高差達2400多米,大面積出露了地殼不同層次的岩層和地質構造,展示出中國大陸基底的地質構造和地質組成,是由大於25億年的世界已知古老地層構成的最高山脈。在漫長的地球演進中,五台山經過了「鐵堡運動」、「台懷運動」、「五台運動」、「燕山運動」,形成了以「五台群」綠色片岩及「豆村板岩」構成的「五台隆起」,具有高亢夷平的古夷平面、十分發育的冰川地貌、獨特的高山草甸景觀,更有第四紀冰川及巨大剝蝕力量造成的「龍磐石」、「凍脹丘」等冰緣地貌的奇觀。
五台山擁有獨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質構造、地層剖面、古生物化石遺跡、新生代夷平面及冰緣地貌,完整記錄了地球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地質演化歷史,具有世界性地質構造和年代地層劃界意義和對比價值,是全球地質科學界研究地球早期演化以及早期板塊碰撞造山過程的最佳記錄,是開展全球性地殼演化、古環境、生物演化對比研究的典型例證。因此,五台山被譽為「中國地質博物館」。[1]
氣候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