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嬰兒的頭圍是指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腳圖片卡通圖片 2025-08-26 12:40:19
奶瓶十毫升有多少圖片 2025-08-26 12:34:44
所有女人圖片大全 2025-08-26 12:34:31

嬰兒的頭圍是指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11 17:47:44

『壹』 如何查看嬰兒頭圍發育標准對照表

嬰兒頭圍發育標准對照表

1、出生時:男孩:31.8-36.3厘米,平均為33.9厘米。女孩:約為30.9-36.1厘米,平均為33.5厘米。

2、滿月:男孩:約為35.4-40.2厘米,平均為37.8厘米。女孩:約為34.7-39.5厘米,平均為37.1厘米。

3、第二個月:男孩:約為37.0-42.2厘米,平均為39.6厘米。女孩:約為36.2-41.0厘米,平均為38.6厘米。

4、第三個月:男孩:約為38.2-43.4厘米,平均為40.8厘米。女孩:約為37.4-42.2厘米,平均為39.8厘米。

5、第四個月。男孩:約為39.6-44.4厘米,平均為42.0厘米。女孩:約為38.5-43.3厘米,平均為40.9厘米。

6、第五個月:男孩:約為40.4-45.2厘米,平均為42.8厘米。女孩:約為39.4-44.2厘米,平均為41.8厘米。

7、第六個月:男孩:約為41.3-46.5厘米,平均為43.9厘米。女孩:約為40.4-45.2厘米,平均為42.8厘米。

頭圍的測量:採用軟尺測量。小兒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將軟尺0點固定於頭部一側眉弓上緣,軟尺緊貼頭皮(頭發過多將其撥開)繞枕骨結節最高點及另一側眉弓上緣回至0點即為頭圍的長度。成人取坐位或立位,用皮尺從被檢者頭枕骨粗隆部經耳顳部,至前額以水平圍成一圈(頭圍最大徑)。

『貳』 新生兒的正常頭圍是多少,該怎麼測量

新生兒體格標准 新生兒身長標准 新生兒誕生時的平均身長為50厘米,男、女嬰有0.2~0.5厘米的差別。正常新生兒之間,身長也略有差異,但差異很小。 新生兒體重標准 新生兒誕生時平均體重為3~3.3千克。最新統計表明,新生兒平均體重已達3.5千克,目前還有繼續增長趨勢,巨大兒出生率同樣有所提高。 新生兒頭圍標准 新生兒誕生時平均頭圍在33~35厘米之間。由於新生兒平均體重在增加,平均頭圍也相應增加,最新統計顯示,新生兒平均頭圍已達35厘米。 怎樣測量寶寶頭圍 寶寶每次去體檢,都會有「量頭圍」這一步驟。可是,如果媽媽平時在家裡就想知道寶寶頭圍的大小,是否可能呢?如果測量,用什麼方法才能准確測出數據呢?下面,我們就來一探究竟吧。 寶寶又去體檢啦! 體檢中,「量頭圍」這一項目是必不可少的。每次測得的頭圍數據,醫生都會記錄在冊,並和以往的數據加以比照。這是寶寶健康成長的一部分。 可要是媽媽在家想自己測量寶寶的頭圍,可以嗎?醫生的回答是,可以。只要方法得當,媽媽同樣可以在家中准確測得寶寶的頭圍,做到心知肚明。 材料准備 材料:軟尺一根。 具體步驟 第一步:尋找寶寶兩條眉毛的眉弓;(備註:眉弓就是眉毛的最高點) 第二步:想像左右兩眉中有一條線,並找到這條線的中心點; 第三步:將軟尺的零點( 0 cm 部份) 放在眉弓連線的中點上,以此為起點,准備開始測量頭圍; 第四步:將軟尺沿眉毛水平繞向寶寶的頭後; 第五步:尋找寶寶腦後枕骨結節,並找到結節的中點,這是寶寶頭圍測量中,腦後的最高點; 第六步:將軟尺繞過寶寶後腦結節中點,並准備將軟?杖蘋厙澳裕 第七步:將軟尺重疊交叉,交叉處的數字即為寶寶頭圍; 怎麼樣?媽媽做好准備了嗎?拿起軟尺,給寶寶測頭圍吧。 居家量頭圍的注意事項: 1、測量用的軟尺不能過於柔軟,否則測出的數據將會大失水準。 2、測量時,手勢不能過松或過緊,否則測出的數據也不會准確。 3、女寶寶如果平時扎有小辮的話,千萬記得將小辮散開再測量,否則是任媽媽怎樣測量都不會有標准數據出現的啦。 4、這只是媽媽居家自測,不能作為最後論斷,如要獲得專業的數據,還請媽媽帶上寶寶到專門的檢測機構,如衛生保健院、兒保所等,請醫生給予測量。 寶寶頭動來動去怎麼辦? 寶寶年齡較小的話,掌控他的頭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為寶寶的情緒波動大,會不停地動身體、動腦袋,如此一來,單是能否測出數據就是個疑問了。 所以,在此提醒媽媽,測量寶寶頭圍時,請先調整寶寶的情緒,讓寶寶處於一個比較安靜的狀態。其次,在測量的時候,動作要快速、輕柔,並盡量控制寶寶的頭不要移動。

『叄』 怎樣測量嬰兒的頭圍胸圍

小兒頭圍、胸圍也是體格生長的指標。

頭圍是指自眉弓上方最突出處經枕後結節繞頭一周的長度。胸圍是自平乳頭經兩肩腫骨角繞胸一周的長度。

頭圍的大小,一般反映孩子大腦發育情況。而胸圍的大小則反映孩子胸部皮下脂肪、肌肉、胸廓及肺的發育。

小兒頭圍、胸圍的發育有一定規律,兩者之間在2-3歲內有一定聯系。剛出生的新生兒頭圍一般是33-34厘米,第一年增長11-12厘米,其中5-6厘米是在前4-5個月增加的。至1歲時頭圍約46厘米。2歲時頭圍為48厘米。2歲至14歲僅增加6-7厘米。若頭圍過小,反映腦發育差,我們稱之為「頭小畸形」。若頭圍在短時期內增長過快,則有可能患有腦積水、巨腦畸形等。

剛出生的新生兒胸圍32厘米,比頭圍小1-2厘米,第一年增加12厘米,第2年增加3厘米,3-12歲每年平均增加3厘米。一般1歲時胸圍與頭圍相等,1歲後胸圍超過頭圍,其差數(厘米)約等於小兒的歲數。若到2.5歲胸圍仍比頭圍小,表示有營養不良或胸廓、肺發育不良。顯著的胸廓畸形見於佝僂病。肺氣腫和心臟病等。

頭顱的大小與腦及顱骨發育有關。部分家長認為頭大的孩子其腦組織多,孩子就聰明。其實孩子的智力並不與頭顱大小成正比。在人活著的時候,無法直接測量腦組織的重量,此時主要通過測量頭圍大小來估計。

人們對部分著名人物的腦重量進行了測量,如原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腦重2014克,法國著名作家法朗士的腦重僅1017克,雖然相差如此大,而他們都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寫出了不朽之作。

頭大的原因很多,如父母頭大,受遺傳因素影響,孩子的頭也可能大。患某些疾病時,孩子也可能表現為頭大,如佝僂病。營養不良、腦積水、巨腦畸形等,此時孩子不但不聰明,智力反而落後,應引起家長重視。

判斷孩子頭圍是否過大,可以給孩子測量頭圍,對照標准,如頭圍超過平均數加兩個標准差,則為頭圍過大。也可以用胸圍作參照,1歲以內頭圍大於胸圍,1歲時頭胸等於胸圍,1歲後胸圍超過頭圍,相差的數值大約等於小兒的歲數。

『肆』 嬰兒頭圍的計算公式

頭圍是指自眉弓上方最突出處,經枕後結節繞頭的周長。它反映腦及顱骨的發育狀態。出生時頭圍平均約34CM(男略大於女)。嬰兒期平均每月增長1CM

『伍』 正常頭圍是多少

成人頭圍是54-58cm。

頭圍與腦的發育密切相關,出生時平均頭圍34cm,前半年增長8-10cm,後半年增長期2-4cm。6個月時44cm,1歲時頭圍46cm(同胸圍),2歲為48cm,5歲時50cm,15歲接近成人54-58cm。

幼兒頭顱的發育與其它部位相比,處於領先地位。1~3歲內頭圍全年增長2厘米;以後直到15歲,僅增4~5厘米,達到成人的頭圍。

出生時新生兒的胸圍比頭圍小1~2厘米;1歲左右小兒的胸圍趕上頭圍;1歲後至12歲胸圍超過頭圍。

(5)嬰兒的頭圍是指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頭圍的測量

採用軟尺測量。小兒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將軟尺0點固定於頭部一側眉弓上緣,軟尺緊貼頭皮(頭發過多將其撥開)繞枕骨結節最高點及另一側眉弓上緣回至0點即為頭圍的長度。

成人取坐位或立位,用皮尺從被檢者頭枕骨粗隆部經耳顳部,至前額以水平圍成一圈(頭圍最大徑)。

胎兒頭圍

胎兒頭圍是指繞胎頭一周的最大長度,胎兒的頭部從前面到後面最長的部分,通常情況下是從「前額的鼻根」到「後腦的枕骨隆突」的距離最長,所以一般頭圍就是從「前額的鼻根」到「後腦的枕骨隆突」繞一周的長度。

『陸』 兒童頭圍標准對照表,看看你家寶寶的頭大小標准嗎

遺傳因素對孩子身高的影響不是絕對的,在遺傳學上身高的遺傳度為0.72,意思是說子女的身高有72%受遺傳影響,最終身高還受到其他後天因素的影響。寶寶的各種發育變化都會牽動父母的心。孩子胖了,瘦了,高了,矮了,生怕自己的孩子不符合標准。今天我們就看看出生時候的嬰兒身高的標准,以及影響嬰兒身高的各種因素。就隨便量量而已,怎麼可能都是50cm」。

『柒』 寶寶頭圍怎麼測量圖片

怎樣看寶寶頭圍是否正常?

准媽媽在做B超檢查的時候,會有一個胎兒頭圍的數據。到了孕中期,很多想要順產的准媽媽應該都知道,頭圍的大小關系著能否順產。那麼,不同時期的胎兒頭圍多大算是正常呢?什麼原因導致了胎寶寶頭圍過大或者過小呢?

胎兒頭圍大小關乎能否順產

胎兒頭圍是指胎頭的周長,通常情況下,醫生是將前額的鼻根到後腦的枕骨最隆突的部位,再繞回鼻根一周的長度作為胎兒的頭圍。

這可以評估胎兒頭部的大小,從而預測胎兒的發育情況,還可以評估孕婦在分娩時採取什麼樣的分娩方式。也就是說,如果胎兒頭圍越大,順產的難度就會越大。

一般來說,在孕早期和孕中期胎兒的頭圍長得會相對快一些,孕12周時,頭圍是55mm左右;在孕36周之前,每周的增長10-15mm;孕32周以後,增長的就慢一些了,每周約長7mm左右;孕37-41周時,頭圍通常在320-360mm。

胎兒頭圍偏大或偏小怎麼辦

1.胎寶寶頭圍偏大

如果產檢結果顯示胎寶寶頭圍偏大,首先應該請醫生排除胎兒疾病因素。如果頭圍偏大與疾病水無關,則說明胎兒發育偏大,准媽媽營養吸收好,但活動量相對較少。這時,准媽咪就要多注意運動了,平常多散散步、多做做體操,以免把胎兒養成巨大兒,增加順產的難度。

2.胎寶寶頭圍偏小

相反,如果胎兒頭圍偏小的話,則說明胎兒的營養發育還跟不上,所以准媽媽一定要加強營養。但如果偏差值太大,一般偏小2周以上,則有可能是遺傳、妊娠高血壓、畸形等因素引起,也有可能是胎兒宮內生長受限,具體情況還需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