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拍攝特定環境人像
作者:張益福「特定環境人像」是人像攝影的種類之一,它是在被攝者本人生活或工作的特定環境中拍攝的,而不是一般環境中拍攝的人像。這種特定環境的主人是被攝者本人,並非你我。而且,它有特定的含義,能表述特定的內容。比如,這種人像可以表明被攝者的身份、職業、愛好,或者直接表現他所從事的工作。特定環境人像,可以在室內拍攝,也可以在室外拍攝;可以利用日光拍攝,也可以用燈光拍攝;甚至日光和燈光一起使用。但是,特定環境人像畫面中所展示的環境,必須與被攝者有內在的聯系。這類人像除去要表現被攝者的外貌、神態,說明他「是什麼樣子」之外,還要適當地展示他所處的典型環境,甚至正在從事的活動,表現出一定的情節,說明他「在什麼地方」,甚至「在做什麼」。普通的人物攝影(非指人像攝影)雖然也表現一定的生活情節,但是,它與特定環境人像不同。前者著重反映人物的活動與情節,並非側重表現被攝者的相貌與神態;後者則要求鮮明地刻畫被攝者的相貌及神態,著重表現人物形象。許多特定環境人像是在被攝者的工作場所拍攝的,多半表現他們在做什麼。這是一種很有效、很容易獲得成功的拍攝方法。當被攝者從事他自己習慣性的活動時,心情比較平和放鬆,神態、動作容易顯得自然,有利於拍攝。這種照片能強化被攝者的職業特徵,突出作品的內涵。為使畫面構圖更有表現力,攝影師也可對現場環境加以適當地選擇或調整,不過,這種選擇與調整,不可違背生活本質的真實。 特定環境人像的拍攝,除去要注意拍攝場所與背景的選擇外,也可利用某些小道具,將它納入畫面,幫助構圖,活躍氣氛。 特定環境人像歸屬人像攝影范疇,應遵循人像作品的基本要求——形神兼備。由於它在被攝者生活現場而非專門的攝影室內拍攝,要求攝影師善於利用拍攝現場的「現有光」,並能熟練地掌握它。用現有光拍攝特定環境人像,最突出的優點是能保留與主人公密切相關的環境本身的光線和色彩氣氛,強化真實的感受,增添畫面的藝術表現力,也能避免人工照明布光的痕跡,並使拍攝易於進行。當然,如果拍攝現場的現有光不夠理想,也要輔以必要的人工照明。美國攝影師麥克爾·弗里曼(Michael Freeman)拍攝的《建築師和他的作品》(圖1)是一幅優秀的特定環境人像。麥克爾是一位國際知名的攝影家和著作家。他不僅給許多攝影雜志和書報提供大量照片,而且具有堅實的理論修養,出版過20多部攝影專著。國內翻譯出版的、寫得相當不錯的《數碼攝影跟我學》一書(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便是他的著作之一。前些年,他應邀為新落成的「大英圖書館」及其設計師約翰·科林拍攝照片。麥克爾以銳利的目光選取了這座建築的一處過道作為背景環境烘托被攝者,並用極其簡練的構圖,集中精力去表現建築師和他得意的神態,揭示了主人公自豪的內心世界。我們不難看出,攝影師以高超的專業素養,利用了與被攝者有密切關系的特定環境,把主人公的心境和他的作品極其成功地融合為一體。 圖2是我的朋友——攝影師葉君奮女士訪問法國時拍攝的一幅特定環境人像,通過畫幅中房間里陳列的物品,我們可以看出被攝者的興趣、愛好和身份。這種特定環境,是對人物性格特點最具體的說明,把主人公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幅圖像的採光非常好——畫幅中近處的影調較暗,遠處的影調稍亮,室內的空間深度得到完美的表現。只要有可能,利用「現有光」拍攝特定環境人像,是一種易於成功的好方法。「現有光」是被攝場景中原有的光線,不包含攝影師附加上去的任何輔助照明光線,照明效果顯得更真實生動,更有藝術表現力,更少人工雕琢的痕跡。正如這幅照片所表明的,拍攝特定環境人像,常常不僅僅是表現被攝者的面部,也不只是表現被攝者自身,許多時候還要把具有特徵的被攝場景納入畫幅,讓它在畫面的構成中起重要作用,引導觀眾產生一種感覺,幫助刻畫被攝人物。選定場景的關鍵是確定拍攝場所和畫面中需要出現的道具。這些道具,可能是拍攝現場已有的,可適當利用;有時候需要把一些物品帶去,安排在畫幅中,幫助烘託人物。總之,特定環境的選擇與道具的准備和安排,都要認真進行考慮。 圖3是筆者拍攝的兩位工藝美術師,攝制於他們的工作現場,藉以反映主人公的身份和職業特徵。由於畫面中具有一定的情節,使得人物的心境、動態比較自然。這幅畫面不是完全用現有光拍成的,因為現場的照明狀況不太理想。拍攝時採用了窗子投射進來的日光,從二人的右前方照明臉部,又用一盞碘鎢燈放置在照相機位置作輔助光,調整照明反差。碘鎢燈是鎢絲燈,它的色溫與日光色溫差別很大,這兩種性質不同的光線同時反映在被攝者臉上、身上,必然遇到色彩不統一的問題:假若用日光型彩色膠片拍攝或將數字相機設定為日光白平衡,碘鎢燈照明的部位偏橙紅色;如果用燈光型彩色膠片拍攝或將數字相機設定為鎢絲燈白平衡,日光照明的部位會偏藍色。因此,最好的處理方法是將照明光線加以調整,使它們的色溫盡量接近。拍攝這個場景時的具體做法是:在用作輔助照明的碘鎢燈前面加藍色燈光紙(離開燈頭一點,免得將藍燈光紙烤焦),使它發出的光線色溫升高,盡量與日光色溫接近,然後用日光型彩色膠片(或數字相機設定為日光白平衡)拍攝。當然,也可在窗子外面用橙黃色的透明燈光紙遮擋日光,使它的色溫降低,盡量與鎢絲燈光色溫靠攏,用燈光型彩色膠片或數字相機設定為鎢絲燈白平衡拍攝。這種用光方法,叫作「混合光照明」。 圖4是一幅婚禮特定環境人像。國外的婚禮攝影,常常由主人聘請自己信任的攝影師,從新娘化妝向父母告別開始,直至婚禮宴會,教堂里的儀式,包括新郎、新娘的新居,親朋的活動等,記錄婚禮全天的事件。其中有些照片由攝影師抓拍而成,稱作「非正規的婚禮照片」;有些則由攝影師選擇場景仔細組織拍攝而成,叫「正規的婚禮照片」。圖4便是一幅以新婚之家為背景、特意為新娘組織拍攝的一幅「正規的」肖像。背景上的建築為新人所有,屬於他們的特定環境,具有特殊意義。這幅照片用中畫幅相機加閃光燈拍攝而成:一隻閃光燈安裝在相機上,另一隻「同步感應閃光燈」放置在新娘左方,並附加橙紅色濾光片從側面照明,在新娘面部和婚紗上形成一些暖調效果。這只感應燈的發光強度比照相機上的閃光燈高一倍。有一些特定環境人像,用很廣的畫面范圍把特定地點展現在畫幅中,甚至讓背景環境起主要的作用,著重表現環境氛圍和場景的細節。當然,這樣拍攝不免使人物在畫面中顯得較小。不過,人像攝影應該有多樣的表現形式,要有獨創性,它是否動人,主要不在於人物形象的大小。圖5是麥克爾拍攝的一位中國書法家。 對於這幅特定環境人像,攝影師自己寫道:「我採用了寬泛的構圖,使照片盡量表現中國書法家工作室濃郁的氣氛與細節,人物相對小一點,而偏於一側。」這幅特定環境人像,同樣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B. 活動現場照片怎麼拍攝
1、准備工作
確認活動行程時,需要准備相機、鏡頭、腳架、收音設備、移動設備及其他。在器材的選擇上,一般活動拍攝的單反推薦索尼A7S2,或佳能5D3;鏡頭可預備50mm的定焦、80mm的定焦,以及17mm-40mm、24mm-105mm、70mm-200mm的鏡頭,以便適應不同的場景;移動設備可預備0.5m小滑道、1.5m滑道、3m搖臂,以便多視角、全場景的進行拍攝。
2、試拍取景
准備工作完成後,拍攝人員需提前到達會場,確認活動現場流程、現場光線、活動布景、取景角度等(如果是雙機位,固定主機位對向主席台,取大景深、全景圖)。在活動開始之前,需要通過自身觀察與拍攝設備試拍取景,確定主機位的位置與其他機位的拍攝角度。
3、畫面構圖及活動主旨演繹
在畫面布局與畫面連貫的故事性選擇上,需要兼顧活動主線與支線。所以,主機位畫面的布局上,要取中央對稱構圖結構,突出主體對象,也需要棋盤式多點構圖帶來獨特的韻味,同時兼顧活動拍攝場地,運用建築拍攝中的立體構圖;其它機位、相機也可選擇重要任務的花絮、或現場觀眾的反應拍攝。
4、重要人物的拍攝技巧
選擇與會議主題有關的主要人物,進行重點拍攝,可根據近景、中景(半身照)、全景(帶活動主旨的背景牆),選擇相應的光圈大小。如果拍攝直播錄像,也可拉近景、中景、遠景進行切換。
5、抓拍有趣的鏡頭
可根據活動進行的程度,抓拍與會的相關人員,或者非活動主旨的元素,形成有趣的鏡頭。有時,這些反而會成為熱議話題。這樣,不僅吸引觀者的注意力,同時從某一個側面宣傳了品牌活動。但在抓拍過程中,一定需要注意,抓拍過程有較大的明暗差,調整快門速度並穩定相機。
C. 超實用的17個步驟 教你如何拍好人像攝影
一、更多讓人物呈現最佳狀態的技巧
人物攝影要獲得專業效果比你想像中更難,原因很簡單:專業攝影師僱傭令人賞心悅目的模特,而你也知道,模特之所以是模特,原因也只有一個——他們廢寢忘食。當然,我是開玩笑。他們之所以成為模特是因為他們非常上鏡。所以,讓我們的工作更有難度的是:我們不是被迷人的模特環繞著。我們通常是為朋友,或者是為很多長相介於憨豆先生和赫特人賈巴之間的人拍攝。這也是作為一名人物攝影師,其工作比經驗豐富的職業攝影師更有挑戰的原因——我要從非模特相的人身上獲得魔術般的效果。這也正是我們常常對我們的人物照片感到失望的原因(當然是在不是我們的過錯時)。本章我們將會看到兩種經過力證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每次都獲得更好、更專業的照片。
(3)如果被攝體的耳朵較大,那麼讓他們擺姿勢,這樣只顯示出一隻耳朵,然後照亮它們,這樣一隻耳朵就會出現在臉部的陰影側(所以基本上,只出現一隻耳朵,而另一隻隱藏在陰影中)。
(4)如果被攝體長著白人的大鼻子(這只是技術術語),那麼讓他們轉過頭,直接對著相機,讓他們的下巴略微抬高,然後從一個較低角度拍攝,這個角度不會強調鼻子。
(5)如果被攝體有雙下巴,那麼讓他們直接看著相機,然後他們的頭部朝相機前方稍稍延伸。這樣就拉伸並緊固下巴的皮膚。而且,如果直接照亮他們(把燈直接放在拍攝者所在地點的上方),這樣在下巴下面增加了陰影,隱藏了雙下巴。
(6)如果被攝體是圓臉或者臉部較胖,你可以嘲笑他們,讓他們減掉幾磅。然後當他們的眼中飽含淚水時,你就會有他們一天中最自然的表情。當然你也可以讓他們的臉朝左或者朝右,只拍攝臉部的3/4,這樣他們的臉看起來不會那麼圓,盡管事實上當然是很圓的。
D. 怎樣把人物圖片合進圖片背景裡面
最主要的是摳圖,把人物摳出來,摳圖的方法有很多種,主要有:1、以選區把人物選出來,然後按shift+ctrl+i反選,然後delete刪除,背景為空。2、在「濾鏡」菜單里選擇「抽出」命令,快捷鍵alt+ctrl+x,然後按b鍵用筆在人物周圍畫出封閉的一圈,再按g鍵在圈內點滑鼠填充(也就是把想要的人物填充上顏色),按確定或者enter抽出人物圖像,背景為空。3、還有一種是蒙版,這個比較難說清,里就不再說了。按前兩種方法之一就可以把人物圖像摳出來了。還不清楚可以加我QQ問我412683361,非誠勿擾。
E. 如何把動態人物放入背景圖片里
人物和背景分層,人物有沒有帶Alpha通道?沒帶的話要摳像,這些在前期就應該考慮好。
背景和人物放不同層里合成 即可。
F. 會議或活動現場怎樣拍照
1、空鏡頭拍攝:到場後一定不要忘記拍攝會場以及會場各區域的空鏡。包括會場(曝光要以會場主體,如舞台等數值為主)、大門口簽到處、一些較大的會議活動還會在會場外布置橫幅、氫氣球一類的的布置,也不能忘掉,還有就是特別的細節拍攝(會場裝飾物),比如:准備發獎用的獎杯、獎狀特寫等等。
2、主要人物會前拍攝:活動前一定要和主辦方和承辦方的負責人溝通,確定拍攝人物重點(包括主辦方領導以及受邀主要來賓等),並且記錄主要領導或重要來賓交談的場面,包括寒暄和互贈名片,盡量能夠結合背景的陳設,交代會議場所和環境。
3、活動過程拍攝:
A、領導講話拍攝:如果條件允許,盡量抵近拍攝。這樣可以將主席台的橫幅、投影等反映會議內容的信息拍攝在畫面當中。拍攝時機需要攝影者掌握,一般在講話者抬頭與參會者眼神交流活有手勢時按下快門,這樣可使講話者顯得更加生動。也有的領導自始至終不抬頭交流,這樣的講話者拍攝一般可在講話開始時活結束時會出現講話這抬頭的機會。但是為了保險起見,低頭的時候一定要拍上幾張以免內容缺失。拍攝角度一般要與講話者同高,盡量不使用仰角或俯角拍攝,並和講話者保持45度左右的角度;
B、會場拍攝:主席台拍攝一定要有全景和單人的特寫。由主席台背景一般色調較暗,拍攝盡量使用人臉曝光值測光數據,注意不要讓麥克風、水杯等擋住面部,如果有必要可以有一定的角度。另外會場內前排就坐的一般為比較重要的參會者,所以需要從左右兩個方向對會場進行拍攝。最後還要對會場全景拍攝,拍攝位置一般為後場後左、中、右三個位置各拍一張,曝光值同樣應該以主席台測光數值為准。
c、活動拍攝:一定要注意主要領導和重要與會者的活動並兼顧其他與會者。拍攝盡量做到人物和能夠表現活動的主題的背景相結合。當參與活動的人員走動時,應盡量走到前面拍攝,而不是從後面跟隨。還要提醒一下,照片的曝光時寧欠勿過。
G. 攝影拍人像有什麼技巧呢
一、更多讓人物呈現最佳狀態的技巧
人物攝影要獲得專業效果比你想像中更難,原因很簡單:專業攝影師僱傭令人賞心悅目的模特,而你也知道,模特之所以是模特,原因也只有一個——他們廢寢忘食。當然,我是開玩笑。他們之所以成為模特是因為他們非常上鏡。所以,讓我們的工作更有難度的是:我們不是被迷人的模特環繞著。我們通常是為朋友,或者是為很多長相介於憨豆先生和赫特人賈巴之間的人拍攝。這也是作為一名人物攝影師,其工作比經驗豐富的職業攝影師更有挑戰的原因——我要從非模特相的人身上獲得魔術般的效果。這也正是我們常常對我們的人物照片感到失望的原因(當然是在不是我們的過錯時)。本章我們將會看到兩種經過力證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每次都獲得更好、更專業的照片。
(1)如何跟長相更好的人交朋友(如果你很富有,這非常有幫助)。
(2)學習控制燈光和控制被攝體的姿勢。關鍵是要使用戲劇化的燈光,我所說的「戲劇化的燈光」其實是指沒有光。這些非模特出身的被攝體被打亮得越少,最終的照片效果越好。實際上,考慮剪影或者長距離夜間拍攝,也就是距離被攝體100~200碼拍攝——在這個距離上任何人都看起來非常不錯(這也是距離產生美的原因)。不管如何,本章將告訴大家拍攝人物的方法,並提供一個地點清單,在這些地方經常有穿著比盧森堡的GNP還要貴的牛仔褲而且表情較好的人們遊玩。
二、不要留太多頭部空間
當一般人拍攝快照時,他們總是在被攝體頭頂上方留有太多空間(如上圖所示)。這是大多數業余愛好者常犯的錯誤,但幸運的是非常容易修正。但千萬不要這么做 ——不要留太多空間。如果你記得本書第一卷中的人物構圖技巧(被攝體的眼睛在景框上方1/3的地方),那麼你就可以避免這種「太多頭部空間」的問題。
三、人物方向
大多數圖片都是水平方向拍攝(風光攝影),這也創造了最完美的感覺,因為相機就是以此種方式設計——水平支撐,這是快門按鍵在右上方的原因,正好手指可以自然地放在那裡。但是,專業肖像攝影通常都是垂直方向拍攝(這也是被稱作「人物方向」的原因,但這個術語大多數時候都用在電腦列印圖片的情形——你會看見一個風光片(橫向)或者肖像(縱向)的按鍵)。所以,如果你想獲得更專業的人物肖像,那麼相機垂直放置,按照人物方向拍攝(當然,像其他規則一樣總是有例外的,本章稍後會討論這些例外情形)。
四、拍攝人物?一定要有電池手柄
如果拍攝很多人物,那麼你將花費很多時間在相機上下翻轉上,很快就會對按下相機最上面的快門鍵感到疲憊不堪。 此時,你需要一個豎拍電池手柄。除了可以讓你使用兩塊電池,無需更換電池就可以拍攝更長時間,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大多數電池手柄都包含垂直方向快門鍵和設置光圈和快門速度的旋鈕,這樣豎拍就跟水平拍攝一樣手感舒適。除了這些好處,我所認識的大多數攝影師都認為這樣讓整個相機拿在手上更舒服、更牢固,甚至水平拍攝時也是如此(相機在手中的感覺非常重要)。更好的消息是這些電池手柄可以用於大多數單反相機,相對於其優點,電池手柄比想像中要便宜(一般是700元人民幣以上)。
五、偽規則——「肩膀上的太陽」
你可能已經聽說過「肩膀上的太陽」規則,其大意是說戶外拍攝人物時,你應該背對太陽(在你的肩膀上面),這樣被攝體的臉部被照亮。這對於拍攝快照來說是非常完美的規則,但是對於集體人物照來說卻是最糟糕的(除了「高大人士站在後面」這樣的情形)。
如果你想使戶外人像攝影具備專業品質,那麼別讓太陽直接照射在臉部(雖然一般人都是這樣操作),這樣會使每個人都斜眯著眼睛,眼睛無法睜開,而且無法面對相機。更糟糕的是,他們的臉上有刺眼、直射、令人討厭的光 如果被攝體背對太陽(不是你背對太陽),這樣他們的周圍就有不錯的邊緣光效果(勾出頭發輪廓),然後略微使用閃光燈(保持閃光燈的較低亮度),讓他們的臉部有足夠的光線,這樣他們就與周圍的自然光融為一體了。 訂購電池手柄時只需尋找一件東西:不是所有的電池手柄都有垂直快門鍵,所以一定要確認你所訂購的電池手柄具有這項功能。
六、拉近廣角鏡頭
這個概念是指現場用廣角鏡頭拍攝——由於一直備受推崇的規則——不要用廣角鏡頭拍攝,因為他們會失真,看起來很奇怪,所以很多年我都未考慮過這個方法。
但是世界上最頂級的攝影師,優秀的Joe McNally 完全顛覆了這個神話,徹底改變了我拍攝環境肖像的方式——用廣角鏡頭拍攝,拉近鏡頭。當用廣角鏡頭拍攝時,你可以真正接近被攝體(你可以拉近),它們也不會失真,只是景框邊緣的景物看起來有點「寬」,但是景框邊緣的景物展示了拍攝環境。我一直都對此方法感到懷疑,直到Joe向我挑戰,看看People雜志,大多數圖片都是拉近廣角鏡頭拍攝的。我感到非常震驚,不僅是People雜志,幾乎一切地方都是如此——從雜志到廣告牌,到列印廣告、網路。專業攝影師拉近廣角鏡頭拍攝,你也可以!
七、橫拍人物側面
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豎拍人物肖像的規則,讓我們打破這一規則(這是攝影規則里最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你學習了這些規則,就可能打破它們,非常酷吧!不過如果意外打破規則,就很不明智了,因為這是由於了解得不夠)。不管怎樣,故意打破這個規則的地方是我們拍攝被攝體側面的時候。原因如下:因為被攝體面對景框的邊緣,如果豎拍被攝體,他們看起來就像將人物肖像被限制在一個框里,視覺上非常不舒服。所以,打破豎拍規則,橫拍人物側面,會讓被攝體有視覺呼吸空間,景框中的被攝體看起來更舒服。
八、使用長焦獲得更好的人物肖像
你在電視上看過高端照片拍攝(可能是時裝拍攝或者名人拍攝),並注意到攝影師與被攝體的距離了嗎?這是因為他們利用了更長焦距鏡頭(此種鏡頭非常適合人物肖像拍攝)提供的「鏡頭壓縮」。上面的照片完全告訴了我們整個秘訣——左圖是用50mm鏡頭拍攝,右圖是用70-200mm鏡頭拍攝,其焦距為 190mm。
即使所有相機設置和燈光都一樣(它們拍攝只間隔幾秒鍾),她在右邊照片中的效果看起來更讓人喜歡。這也是你會看見很多專業攝影師以大范圍焦距拍攝人物肖像的原因。這也就是說,他們盡量用鏡頭的長焦端拍攝。所以,如果他們用28-135mm鏡頭拍攝,那麼在100mm-135mm的范圍拍攝會有最佳效果,人物肖像的效果此時最令人滿意。
九、戶外人物肖像拍攝需要柔光罩的原因
當拍攝人物肖像,光線非常刺目、不理想時,那麼在更糟效果之間可以投幣決定:相機內置彈起閃光燈或者直射光。 幸運的是,如同你在《數碼攝影手冊》中所學過的,如果戶外拍攝人物肖像,而且附近有一陰涼處,那麼你可以在陰涼處拍攝。但如果我們是在沙灘或者沙漠,或者是其他附近沒有陰涼處的地方拍攝呢?那麼你需要擁有下面這些設備其中之一——33英寸Lastolite TriGrip 1檔柔光罩(我在閃光燈部分也提到過,分散外置閃光燈的刺目光,所以在這里它有雙重任務)。請一個朋友手持柔光罩於太陽和被攝體之間(如上圖所示),你立即就可以獲得柔和、漂亮的自然光。其售價大約是480元人民幣,離開工作室,你會對這種輕便的救生圈愛不釋手。
十、為人物肖像選擇更好的背景
人物肖像攝影獲得理想背景的關鍵就是「少即是多」。如果在環境中拍攝(比如某人的家裡或者辦公室等),要想獲得專業效果,不是對背景精心改善——而是去除背景中的某些景物。你需要盡量少的背景分散主題因素,如果不可能,盡可能多地去除某些偏離主題因素,就像右邊這張照片中我所做的處理一樣。千萬不要忽略它 ——為了創建真正理想的人物環境,它不能只是發揮作用的前景。整個照片都要作為一個整體處理,通過選擇(或者創建)簡單、整潔的背景,勝利的可能性就直線上升。
H. 攝影技巧:走到哪拍到哪 13個場景人像拍攝攻略
廢墟
近年來,廢墟人像攝影越來越受到廣大影友的喜愛。作為一個瘋狂的人像攝影愛好者,當然無法抵擋廢墟和人像結合起來可表達的多樣題材的誘惑,可以情緒、可以文藝還可以唯美。
拍攝要點:
1、尋找比較有代表性的點來表現人物的情緒
2、利用現場的線條來突出人物和主體
3、尋找能夠突出主題的面來配合情緒的渲染
4、利用光影構圖來突出畫面的形式感
5、利用框架構圖延伸視角
6、利用逆光製造氛圍感
7、使用廣角收納更多環境信息
8、利用小道具烘托主題
詳細拍攝攻略請點擊圖片:
住宅樓
老式樓道大家不陌生吧,環境缺乏可陳,採光不良,悶熱帶著霉味,樓梯扶手上有雕花鐵欄。外面的公共露台上,掛滿了晾曬的衣服、還有老爺爺種的幾盆花。面對這樣的場景,該如何下手?
拍攝要點:
1、兩個萬能的拍攝位置:樓梯和陽台
2、「不會丑」的秘密
3、搞不定環境,你可以先搞定人
4、誰說一定要拍臉
5、拼圖神馬的,是帶來生活氣息的必備
6、兩個萬能的「簡潔背景」
7、黑白可以拯救你的作品(感情)
詳細拍攝攻略請點擊圖片:
I. 如何拍好人像
、器材的選擇。紀實人像攝影一般都是快照,要求在突發事件進行狀態中抓取人物典型瞬間,揭示人和事件本質。有拍攝距離近,景深要求大,拍攝要求快等特點。因此多用標准或廣角鏡頭,一般選擇一隻24-85mm廣角變焦鏡即可。通常拍攝時應使用現場光拍攝,當然有時必須在室內暗弱光下拍攝時也可使用閃光燈,但只能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使用。由於紀實人像攝影多是利用現場抓拍,所以,宜選用ISO200 或ISO400等快片拍攝。
二、快速對焦。一般對移動中的人物可採用區域對焦或和被攝人物同步進退的方法,保持固定焦距對焦。但如果被攝人物的位置不動或預知他們肯定要出現在某個位置上就採用定點對焦。紀實攝影中的人物是自由人,不受攝影者支配,因此,快速對焦是紀實人像攝影的基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