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王侯墓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悍馬器械圖片大全 2024-05-16 16:28:20
抗擊疫情勛章圖片素材 2024-05-16 16:03:51
眼睛長東西圖片大全 2024-05-16 16:02:07

王侯墓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07 12:14:54

A. 漢代諸侯王洞崖墓葬考古發現

漢代諸侯王墓一般分為崖洞室墓、豎穴岩坑墓和豎穴土壙墓。所以問題問的應該是「崖洞室墓」或「崖洞墓」,而非「洞崖墓葬」。
從地域上看,因山為藏的豎穴岩坑墓和崖洞墓主要見於地處南方地區的長沙王墓、楚王墓和部分梁王墓。從年代上看,西漢文帝時期開始出現了"因山為藏"的墓葬崖洞墓(楚王山陵和獅子山楚王陵);截止到武帝時期共發現豎穴岩坑墓5座、崖洞墓11座;到武帝以後因山為藏的豎穴岩坑墓和崖洞墓開始擴散,在東部的山東地區(魯王墓、濟北王墓、昌邑王墓、淄川王墓)和北部的河北地區(中山王墓)出現;西漢末年至東漢,諸侯王墓中的崖洞墓消失。
以下是部分崖洞墓的發現概況:

(一)中山王墓
西漢中山國位於今河北省中部偏西,易水南,原為中山郡,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始封國,都盧縣(今河北定縣),轄十四縣,是漢代較大的諸侯王國。現發現西漢王、後陵三座[4]。
1.中山靖王劉勝墓[5]
1968年發現的中山靖王劉勝墓(滿城1號墓)和其妻竇綰墓(滿城2號墓),位於今河北省滿城縣(漢北平縣)西南的陵山主峰,整體位置處於中山國北部,其都之東北。兩墓南北並列,相距120米。墓穴鑿於山岩石中,均為大型崖洞墓,墓門朝東。劉勝墓全長51.7米,最寬處37.5米,最高處6.8米;竇綰墓容積與之類似。兩墓形制與結構基本相同,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等六部分。墓道斜坡式。墓道口用兩堵土坯牆封門,兩土坯牆之間灌以熔化的鐵水,鑄成一道鐵牆。墓室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兩墓隨葬品眾多,各按用途置於各室。各出金縷玉衣一件。劉勝墓甬道和南耳室共置實用的車6輛、馬16匹、狗11隻、鹿1隻。竇綰墓出大車3輛、小車1輛、馬13匹。墓中出土隨葬的銅器銘文"中山內府"和紀年"卅四年四月"是推斷墓葬年代的重要依據。由於滿城中山王劉勝夫婦墓是目前所見少有的未經盜擾的墓葬,因而其布局結構可為其他墓葬研究提供參考。

(二)曲阜九龍山魯王墓
西漢魯國位於今山東省中南部、泰安市與濟寧市交轄地帶。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改封子淮陽王劉餘為首代魯王,都治魯縣(今曲阜)。其後子孫安王劉光、孝王劉慶忌、頃王劉勁、文王劉睃相繼襲封,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被王莽廢除[14]。
九龍山魯王墓位於今曲阜縣城南9公里處,共發現5座,東西並列,墓門皆向南,為鑿於半山腰的崖洞墓。發掘的4座墓均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和四個耳室組成。2、3、4號墓墓室皆由前、後室組成,前室兩側又各置兩個側室。5號墓較小,為單室墓。4墓各置3車和馬若干匹,均位於墓道側的二耳室中。甬道側的二耳室主要放置糧食、禽畜和食品。前室兩側的四側室主要放置禮樂器、生活用具及錢幣等。3號墓出"王慶忌"銅印,發掘者依此將其定為魯孝王劉慶忌之墓[15],但有人對此持異議[16]。

(三)長清濟北王墓
西漢濟北國原為齊國濟北郡(今山東省東阿縣及其周圍地區)。因在清除諸呂勢力中有功,漢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東牟王劉興居被封為濟北王,都盧縣(今長清西南),次年因反叛兵敗自殺,國除。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復立齊悼惠王子、安都侯劉志為濟北王。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徙淄川。次年,徙衡山王劉勃為濟北王,傳三代,至劉寬時國除[17]。
1995年在山東省長清縣(今濟南市長清區)西南、西漢濟北國國都盧縣東北四公里雙乳山發現大型漢墓兩座[18],一大一小,東西並列。清理一座,為"甲"字形石壙豎穴式木槨墓,坐南朝北,主要由封土、墓道、墓室等幾部分組成。墓道與墓室之間有闕門。墓室南北長25米、東西寬24.3米,深5米,底部傾斜,南高北低。槨室位於墓室的底部中央偏北,葬具為二槨三棺,外槨與內槨之間分為東、西、南、北4個邊箱。墓葬中發現銅器、玉器、漆器、鐵器、陶器、金餅、錢幣等隨葬品2000餘件,墓主未著金縷玉衣,但有玉覆面、玉枕、玉手握等隨葬。墓中共發現馬車5輛,其中大車3小車2、另有馬1匹。所出20枚金餅中有7枚刻畫有"王"字,發掘者推測墓主為西漢末代諸侯王劉寬之墓[19],但有學者對此持不同意見[20]。

(四)昌樂淄川國王後墓
淄川國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北(今臨淄、壽光、昌樂三縣交界地帶),為原西漢臨淄郡屬地。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2年),封齊悼惠王子劉賢為淄川王,都治劇縣(今昌樂西北)。景帝三年(公元前152年),劉賢因叛亂被誅。同年徙濟北王劉志為淄川王,傳八世,王莽篡位(公元8年)的第二年廢,歷時170餘年[21]。
1987年在山東省昌樂縣縣城西六公里處發現兩座西漢墓葬,東西並列。發掘一座,為鑿山豎穴石坑洞室墓,由甬道、南室、北室及四個耳室組成。墓道作豎井式,邊長四
米,深11.7米,墓道底部接甬道。南北兩室分別開鑿於甬道兩頭,四耳室則分別鑿於北室的西、北、東三壁上,南室、北室及四個耳室均為圓角方形或長方形,弧形頂,並設門框、木門。墓中出有"淄川後府"封印85枚和"淄川宦謁"銅燈,故定為淄川王後墓,與之並列的另一墓推測為淄川王墓,年代在西漢中期[22]。

(五)巨野昌邑王墓
昌邑國位於今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和濟寧兩市交轄地帶,屬漢代山陽郡。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武帝立子劉髆為昌邑王,都昌邑(今金鄉西北),傳二世國除。
昌邑王墓位於今山東巨野東南,為鑿山豎穴石室墓,由墓道、封土、墓坑和墓室等四部分組成。墓道長60.5米,前部寬7.1米,置木車1輛、馬4匹。墓道內壘築兩堵石牆。墓門也以石牆封堵。墓室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室置漆器、銅器;後室低於前室50厘米,有二層台,室中置一棺一槨。棺內外有大批玉器、鐵兵器,銘刻的銅器和葯石。墓坑和墓上墳丘均採用夯土石塊分層填築。根據地望與史料接合推測墓主為公元前100年封於此的昌邑王劉髆墓。

(六)章丘濟南王墓
公元前164年漢文帝分封齊悼惠王的兒子劉辟光為濟南國王,公元前154年,劉辟光參加"七國之亂",兵敗自殺後濟南國除[29]。
危山濟南王墓位於山東省章丘市之西的平原與山地交界處,2003年經考古勘探發現。整個陵區分為主墓室、半山腰陶製品製作區及陪葬坑、山腳東部陪葬坑及墓區、山腳西部陪葬坑和墓群四個區。主墓室位於危山頂部,墓上有半圓形封土和地上建築。墓室為甲字形豎穴岩坑墓,大致20米見方,墓道長40餘米。半山腰陶製品製作區發現三座燒制車馬俑的陶窯。山腰東部發現兩座車馬俑坑和一座墓葬,陪葬墓已被盜,但仍殘存有銅弩機、鐵鏃、彈丸等武器和陶罐、盆、漆壺、盤等生活用品。年代在文景之際。危山漢墓兵馬俑坑是我國目前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兵馬俑、咸陽楊家灣漢兵俑和江蘇徐州獅子山兵馬俑後的又一重要兵馬俑發現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30]。

(七)徐州楚王墓
西漢曾三次封楚,公元前202年高祖封異姓諸侯王韓信於楚,都下邳(今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古邳鎮),但很快被除,未留下王陵遺跡。公元前201年,劉邦封其異母弟劉交於楚,都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至宣帝地節元年(公元前69年),因第八代楚王劉延壽謀反除國,為第二次封楚。公元前51年,宣帝封子劉囂為第九代楚王,亦都彭城,傳三代,至王莽時絕[38]。目前基本上可以認定為楚王或後陵的有8座,為:小龜山漢墓(南墓、北墓)、東洞山漢墓(M1、M2)、北洞山漢墓、馱籃山漢墓(M1、M2)和獅子山漢墓及其兵馬俑陪葬坑。均為"鑿山為藏",且均屬於西漢時期。其中北洞山漢墓、獅子山漢墓、馱籃山漢墓(M1、M2)四墓坐北朝南,都有長墓道,墓室結構近似,年代較早;其餘四墓則坐東朝西,墓道短、甬道較長,墓室結構略同,年代較晚。下面分別介紹:
1.小龜山漢墓[39] 位於徐州市西北8公里九里區小龜山。此墓由兩條墓道銜接兩條甬道,南北平行並列,兩條甬道後各有一墓室,實際上是一組夫婦異穴合葬墓。二墓結構基本相同,均由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後室和若干側室、耳室組成。南墓全長82.5米,北墓長83.5米。從殘存遺物判斷,前中後室象徵前庭、中堂、後寢,耳室和側室為車馬庫、倉庫、飲食庫和庖廚室之屬。由於南墓出土"劉注"龜鈕銀印一方,故認定其為第六代楚王劉注夫婦之墓,年代在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在該墓之西有其附屬墓,編號龜山漢墓M1。
2.東洞山(石橋)漢墓[40]
位於徐州市區東北下淀鄉石橋村南,洞山北麓,為崖洞墓,兩墓道南北平行並列,相距僅10米。南墓規模較大,全長61米,墓道長4.2米,甬道長46米,甬道北側有一耳室,甬道後接前室、後室附4個側室。北墓墓道已毀,甬道長19.9米,後接一主室。出土器物167件,其中銘刻"明光宮"、"王後家"、"趙姬家"銅器多件,故推定北墓墓主為某代楚王後,南墓墓主為某代楚王。
3.北洞山漢墓[41]位於徐州北10公
里京杭大運河的北岸,系石室墓,早年曾被盜。由墓道、主體建築和附屬建築組成,全長66.3米。主室坐北朝南,前有墓道、甬道,甬道中用巨石堵塞。主體建築有側室、耳室、前堂、後寢8間,主室牆面用石粉塗平,髹漆後再塗硃砂,用以防腐防潮。附屬建築共計11間,當為其府庫倉儲,有儲藏室、更衣室、浴間、廚房、井、灶、廁所等,還有舞樂宴飲的場所。該墓雖曾被盜,但還清理出有金器、銅編鍾、門鎖鋪首、弩機箭頭、玉器、漆器、陶俑、錢幣等珍貴文物。其中半兩錢總數約有七八萬枚。此外還出有銅印,如"楚宮司丞"、"虹之左尉"等印。7個小壁龕有彩繪陶俑,共222軀,歷史、藝術價值較高。墓中出土有金縷玉衣的玉片五六十片。
4.馱籃山漢墓[42] 位於徐州市東北郊馱籃山東西兩山丘的南麓,兩墓均坐北朝南,東西並列,甬道內均以大型塞石封堵,自西向東編為一、二號墓。一號墓墓道長26米,洞室長27.74米,兩側鑿有三組對稱耳室,後面是前堂和後寢。二號墓結構亦同,
只不過稍小點。兩墓不僅有常見的前堂、後寢、耳室等,還設置有廁間、沐浴室、武庫等。墓室雕琢細致平整,以澄泥塗遍,外敷朱漆加以裝潢,墓室四周並有排水的設施。兩墓早年被盜,仍出土文物千餘件。兩墓形制相近,建築風格及出土文物時代特徵一致,均屬西漢早期。一號墓的墓室規模均優於二號墓,並發現有用以貯藏鐵甲和兵器的武庫,故推斷一號墓主人應為男性,二號墓是附葬墓。
5.獅子山漢墓及其兵馬俑陪葬坑[43] 位於徐州市東郊的獅子山漢墓 "鑿山為藏",墓全長117米,面積851平方米。由外墓道、內墓道、天井、耳室、甬道、側室、棺室和陪葬墓等部分組成。墓主所著金縷玉衣為用4000片和田玉作質料的上好玉。此墓共清理出漢半兩錢17萬枚之多。東西排列的3個小耳室未經盜擾,清理出金帶扣4個,每個重390克,金羊頭浮雕飾物。此外還見大量玉器、銅容器、銅兵器等。此外,在墓室里還出土了大量的銅官印,總數有200多枚,封泥80餘枚,這為研究西漢早期楚王國官制、區域地理及中央與諸侯國的行政關系提供了翔實資料。更為重要的是,在該墓以西約500米處發現一處附屬該墓的兵馬俑坑,目前共知有3處,出土兵馬俑2000餘件。這在漢代諸侯王墓中是少見的。
徐州8座楚王墓,目前僅有龜山2號墓可確定墓主為第六代楚王劉注及後,其餘墓墓主爭議均較大。西漢有楚王12個,早於劉注的有劉交、劉郢(郢客)、劉戊、劉禮、劉道。由於大家在北洞山漢墓、馱籃山漢墓(M1、M2)和獅子山漢墓四墓早於劉注墓已形成共識,因而有關這四墓的墓主也就在劉交、劉郢(郢客)、劉戊、劉禮、劉道之間產生分歧,目前尚無定論[44]。石橋二墓稍晚於劉注墓,有可能為後於劉注的劉純或劉延壽夫婦墓。

(八)永城梁王墓
在西漢歷史上曾四封梁國,公元前202年,劉邦封異姓王彭越為梁王,都定陶(今山東定陶),公元前197年因叛亂國除。同年封子劉恢,公元前181年,呂後徙恢為趙王,改封呂產為梁王,一年後呂產因叛亂被誅。公元前178年,封文帝子揖為梁王,後墜馬死。公元前168年,改封淮陽王劉武為梁王,稱梁孝王,都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這是西漢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封梁。由於孝王曾幾次對中央構成威脅,公元前144年,孝王死後,梁國一分為五,除長子共王外,其餘四王皆一代而終,封國並入漢郡。共王後傳七代,至王莽篡漢後,國除[49]。根據歷史資料,西漢梁國的八代九王墓都葬在今河南省商丘地區永城縣東北部的芒碭山群,目前已在該區保安山、黃土山、夫子山、鐵角山、南山、窯山和僖山發現大型陵墓18座,經發掘可以認定為梁王(後)
的大約8座:保安山一、二、三號墓,柿園村漢墓,窯山一、二號墓和僖山一、二號墓。其中以保安山樑孝王、後墓保存較好[50]。
保安山一號墓位於保安山南峰,以山為陵,墓頂有封土,並發現大面積的建築遺跡。整個陵區用夯土築成平面近方形的大陵園,南北長約900米,東西寬約750米。在東門外有類似闕的建築。兩墓均為開鑿在山岩之中的大型崖洞墓,由墓道、甬道、耳室、主室、迴廊及許多側室組成。甬道兩側有3個耳室、1個側室。甬道後通主室,主室兩側有6個側室,四周鑿成迴廊,迴廊四角有四個角室。惜因墓內盜掘一空,對各室性質無法判斷。保安山二號墓在北峰,距一號墓約200米,二者南北並列,亦為大型崖洞墓。只是規模更大,由東西兩墓道、三甬道、前庭、前室、後室、迴廊及30個側室構成。前庭北壁兩側室為車馬廄室,東甬道兩側的四側室出有成束的劍、鏃等兵器和車馬器。前室(又稱"東宮")出土宴飲器具,估計象徵為墓主待客之所。"東宮"兩側有6個側室,應為庖廚和倉儲之所。後室(又稱"西宮")象徵墓主後寢之所。根據勘查結果兩墓使用同一陵園,考慮到其位置關系及墓中所出刻有"梁後園"的銅印,發掘者推測為梁孝王夫婦墓。但對兩墓具體所屬有人持異議[51]。保安山三號墓位於梁孝王墓陵園范圍之內,為土坑豎穴結構,形制較小,曾遭盜擾,現發現金縷玉衣殘片586枚,玉璧、玉環、瑪瑙貝、青銅鏡等遺物若干,根據所出半兩錢,發掘者推測該墓為梁孝王夫人墓。
柿園漢墓所在山為保安山南部的余坡,墓上原有高大封土,周圍原有陵園建築。墓葬結構為依山開鑿的崖墓,從西向東依次為墓道、甬道,最後是主室、巷道及各個側室。墓全長95.7米,面積383.55平方米。墓葬曾遭盜擾,但仍發現大量有價值的文物。其中墓道底部東南角所發現的錢窖有錢幣225萬枚,均為漢半兩錢。墓中還發現隨葬車25輛及分屬於100多匹馬的馬飾件。墓室頂部的壁畫繪制技術代表了西漢繪畫的最高水平。根據各種材料綜合分析,墓葬年代在下西漢景帝至武帝早年之間。
窯山兩座漢墓南北並列,均為"甲"字型石室結構墓。由於兩墓曾遭盜擾,原遺物擺放情況已不清,各發現金縷玉衣殘片一套,其他玉禮器、青銅器等文物若干。根據墓葬形制推測為西漢晚期某代梁王墓。
河南僖山一號墓,為鑿山豎穴墓。地面上有封土,墓道用408塊塞石封堵。墓室用方形石塊壘砌四壁,墓口以長石條封蓋。墓主著金縷玉衣,出土了精美鎏金器、玉器等。該墓體現了從黃腸題湊向黃腸石過渡的特點,年代在西漢晚期[52]。僖山二號墓與之背向而葬,結構為豎穴石室墓,出土玉衣片若干及玉禮器和瑪瑙、銅錢等,應為某代梁王後墓。

參考資料:
黃展岳:《漢代諸侯王墓論述》,《考古學報》1998年第1期。
孫波:《西漢諸侯王墓的發現和研究》,《漢代文化與漢代考古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B. 三國蜀國五虎將的墓分別在哪裡

關羽墓有三處,一處稱關陵,位於湖北當陽城區西北3公里處,坐西朝東,面臨沮水,和景山遙遙相望。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故洛陽關林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之地,前為祠廟,後為墓冢,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成都關羽墓,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是蜀漢政權為了祭祀關羽這位功臣而建的衣冠冢。


張飛墓,位於四川省閬中古城西街漢桓侯祠內。張飛遺體葬於閬中,墓坐北向南,全用黃沙土壘成,隆然高起,宛若一座橢圓形的山丘,墓周全用長方形石條壘成花牆。墓地綠樹成蔭,碧草鋪地,是目前閬中保護最完整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趙雲墓位於四川大邑縣城東1公里銀屏山下,是三國時蜀漢名將趙雲的墓。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四周有石砌女牆,古柏森森。另外在趙雲故里河北臨城縣,在臨城縣澄底村西1.3公里處還保存著一大墓冢,1982年全縣文物普查時發現。該墓北東西三面丘陵環抱,南俯泜河,保存基本完好,傳說為趙雲墓。


黃忠墓位於成都西郊營門口鄉黃忠村。史料記載黃忠死後安葬何處,《三國志》沒有說明,但他卒於吳蜀夷陵之戰發生以前,故鄉南陽當時又被曹魏占據,自然應該葬於成都。至於墓塋的具體地點,由於一千餘年來史志失載,後人難以確知而已。


馬超墓也有三處。一處又稱馬超廟、馬公祠,在陝西勉縣定軍山附近,北依雷公山,南臨漢江河。在勉縣城西兩公里處的108國道旁,隸屬於武侯鎮繼光村,與武侯祠相距約1公里。一處為新都馬超墓遺址,位於四川成都市新都區城南三里處桂林鄉馬超村。曾為縣文物保護點。新都馬超墓在各個時期遭到不同嚴重的破壞,現已毀。剩下則是這個在甘肅成縣,甘肅成縣此處據說位於甘肅省成縣西北,具體不詳,有名的為上面的兩處。

(2)王侯墓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五虎上將主要成就:

劉備建立蜀漢,五虎上將各自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關羽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劉備稱漢中王後,關羽率軍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一度想遷都以避其銳。

馬超有很高威望,尤其得羌、胡之心。馬超率軍參與合圍成都時,使得成都城內十分惶恐,加速了劉璋的投降。 漢中之戰時。馬超與張飛屯下辯,氐族雷定七部有一萬人馬來響應馬超。增加了劉備爭奪漢中的軍事力量。

張飛與趙雲駐守荊州時,截住東歸的孫夫人,搶回劉禪。劉備奔波半生,只有這么一個兒子(後來的兩個兒子是入川之後與吳夫人所生),作為劉備的繼承人,非常受到重視,早在長坂坡敗逃時,趙雲就曾冒死將其救出。張飛、趙雲入川時,一率軍往北平定巴西郡,一率軍往南平定江陽、犍為郡,將成都周圍各郡縣全部佔領,最後完成合圍成都。而後張飛於瓦口關大破張郃,平息了長久以來巴西的禍亂,趙雲於漢水大破曹軍,扭轉了漢中僵持不下的戰局。

黃忠在隨劉備入川作戰時,常常先登破敵,漢中之戰時,一舉將夏侯淵斬殺。夏侯淵是曹操留在鎮守漢中的主帥,他的死使得曹魏在漢中的守軍一時間群龍無首。


參考資料:

網路-關陵

網路-成都關羽墓

網路-河南省洛陽市關林

網路-張飛墓

網路-趙雲墓

網路-黃忠墓

網路-馬超墓 (東漢末年軍閥、蜀漢驃騎將軍馬超的墓地)

網路-馬超墓 (四川成都新都馬超墓遺址)

網路-馬超墓 (甘肅成縣馬超墓)

網路-五虎上將 (蜀漢五位名將的合稱)

C. 王侯之墓多次被盜,為何重要陪葬品沒人敢帶走

王侯之墓陪葬品多且貴重不假,但同時也是機關重重,險象環生,沒有什麼人敢深入進去將其帶走。人都是趨利避害的,之所以王侯墓中的重要陪葬品沒人敢帶走,自然是因為弊大於利,風險大於收益。

王侯生前萬人敬仰,死後他們也要地下當王當候、無限風光,所以都會有很多貴重物品作為陪葬,但摸金校尉古以有之,為了防範那些盜墓賊,越貴重的陪葬品越在墓穴的深處同時也越危險。

王侯們在設計自己的陵墓時就已經考慮到了會有人打擾,為了防止泄密,他們會讓打造地宮的工匠們強行陪葬,也正因為這樣,很多打造陵寢的工匠們都會在打造之時給自己留條生路,這也是摸金校尉觸發機關後的唯一活路,但更多的是只敢在墓穴口拿點東西就走,不敢繼續深入。

D.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王侯墓群在哪裡

湖北江陵的望山沙冢楚墓。
湖北荊州西北40公里川店鎮的熊家冢楚墓,主要由主冢、陪冢、車馬坑、排葬坑和壕溝等5部分組成。主冢是一座有斜坡墓道的「甲」字形木槨墓,主冢南面還有56座排葬坑,分4列呈南北向均勻排列,每列14座。此座古墓規模非同一般,僅棺槨面積便達248平方米,是中國已知的帝王棺槨中最大的。據《江陵地名志》記述:「熊家冢,因埋葬熊姓祖先而得名」。而熊姓則是楚國王室的姓。熊家冢是我國迄今已知的楚國高級貴族墓地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布局最完整的一處墓地。

E. 蜀國五虎將墓在何處

張飛墓現在在成都市中心的桓侯巷的張飛廟里;
關羽墓在洛陽城南(在中國百姓的墓叫「墳」,王侯的墓叫「冢」,皇帝的墓稱「陵」,聖人的墓稱「林」。關羽墓由冢改陵又改林,是關羽地位不斷提升的象徵。關林,前為祠廟,後為墓冢,俗稱「關帝廟」。)
趙雲墓在四川大邑縣,那裡是羌人聚居地。現在成都的和平路以前就叫子龍塘,和平路小學那一片以前是趙雲洗馬池。
馬超墓在成都新都區,現在是開放的旅遊區
黃忠墓在成都黃忠村。從成都蜀漢路往西浦走,過黃忠路口向南走就是黃忠村,黃忠墓就在那裡

F. 普通的一座墓穴,挖出了哪一段驚人的歷史

河南位於我國中部,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很多封建王朝的政治、經濟中心,歷史上有20多個封建王朝的首都,都在河南境內。所以,河南境內經常會發掘出一些古代的王侯貴族之墓,給考古學界帶來很大的研究價值。

1976年春,考古學家們又在河南省安陽一個叫小屯的村莊附近挖掘了一個完整的古代王室墓。這次考古挖掘,是由我國著名的考古專家鄭振香主持的。墓葬所在地,是有名的殷墟遺址,也就是商朝都城遺址,在這座墓葬之前,已經先後挖掘出了11座王族大墓,雖然已經被盜,但還是出土了一些具有極高研究價值的文物。

婦好死後,武丁非常悲傷,他還為婦好舉辦了冥婚,希望她在另一個世界,也能生活無憂!婦好雖是一介女流,但她做到了99.9%的男人都做不到的事。她是大將軍、也是一方諸侯、更是國家重臣。她的一生,真可以用“傳奇”二字來形容!

G. 古時候很多的王侯將相埋葬在洛陽,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洛陽邙山,歸葬了歷代上千位王侯將相,形成了中國最大的古陵墓群遺址。大大小小的陵墓「擠」在一起,古人稱其「無卧牛之地」。然而,這些生前顯貴卻幾乎無一能享身後安寧,同古墓歷史同樣悠久的盜掘、破壞早已讓這座地下寶藏「傷痕累累」。

「歷史上,邙山陵墓群所遭受的破壞主要來自戰火和有組織、大規模的盜掘。董卓一把火燒了洛陽城,把邙山上的墓也挖了不少,現在邙山上考古發掘有時還能發現一些紅土。」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研究室主任嚴輝說。

同時,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的洛陽,自然也就免不了歷史上大小軍閥對於地下寶藏的垂涎,有組織或私人的盜墓也使得邙山陵墓群這座「東方金字塔」傷痕累累。「邙山之上,十墓九空」是洛陽人北邙盜墓之盛的形象描述。

在20世紀初,邙山盜墓已呈現高度的專業化、集團化。其間,大量文物流失海外。新中國成立後至「文革」結束,盜墓基本得以遏制。但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邙山盜墓死灰復燃。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的蠶食和侵佔,也使其遭受嚴重破壞。

H. 海昏侯墓到底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在考古界流傳著一句話叫“漢墓十室九空”,但是海昏侯卻是一個例外,出土了海量的珍貴的文物,成為我國目前發現地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那麼,海昏侯墓到底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隨後,考古人員對海昏侯進行了挖掘,發現海昏侯墓在這千年裡歷經盜掘,但是奇跡般都倖免於難,堪稱奇跡。特別是這一次,正是由於盜墓賊第一次看走了眼,錯過了先盜挖海昏侯墓的機會,給考古人員爭取了時間,真是不幸中的萬幸。總之,從一定程度上說海昏侯墓的發現,要“感謝”這些盜墓賊。各位,你們說呢?

I. 蜀國所有名將的墓在哪兒

劉備墓,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之正殿西側。史稱惠陵。

諸葛亮墓,位於勉縣城南四公里的定軍山古戰場腳下。

龐統墓,龐統祠德陽綿竹縣。

姜維墓,姜維墓有很多座,孰真孰假一直存在爭議,這些墓分別位於四川蘆山縣、劍閣縣、汶川縣、江油縣及甘肅天水市。

馬超墓,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城西馬公祠村。

其他的沒找到相關資料

回答人的補充 2010-06-04 14:43

黃忠墓,成都西郊營門口鄉黃忠村。

趙雲墓,在大邑縣城東1公里銀屏山下。

馬岱墓,四川省新都縣軍屯鎮與彌牟鎮交合之處。

張飛墓,四川省閬中市古城區西街。

關羽墓,湖北當陽

王平墓,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永安鄉臨江村鳳凰山。

魏延墓,陝西省漢中市北門外2公里的石馬鄉。

李嚴墓,四川省梓潼縣城東南。

張嶷墓,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漢台區龍江鎮柏花村街道中部北側民居之中。

J. 三國時期名人的墓找到幾個了都在哪裡

華佗墓 位於河南許昌城北15公里蘇橋村南石樑河西岸,墓高4米,佔地360平方米。墓呈橢園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立石碑一通,楷書∶『漢神醫華公墓『。墓地六角形,青磚花牆環繞,翠柏青松掩映,1985年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河南分會在許昌召開『華佗學術研討會『,鐫立『東漢傑出醫學家華佗之墓 『石碑一通。 1993年,華佗墓被許昌縣民眾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鄭玄墓 位於山東省高密市雙羊鎮後店村西,又稱鄭公墓。東漢建安五年(200年)春,袁紹命其子袁譚逼鄭玄隨軍,行至今河北大名東病故。初葬劇東(今青州市鄭母鎮)。後因墓壞,歸葬故里。原封土高6米,1993年為砌護牆。 鄭公祠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有通德門、享殿、配殿等,規模頗大。後幾經毀壞倒塌,歷代多次重修重建。建國後,於1987年重修,1993年修繕,築院牆環繞。院內有祠堂3間,高8.1米,長9.6米,寬5.7米,磚石架構。從地面到祠宇門口築有台階,內有泥塑坐像。龕門上方橫批為「海岱宗師」,左右楹聯為 「含海岱之純異,體大雅之洪則」。祠東南有亭,內立1987年修繕鄭公祠碑。祠前石碑兩座,東邊一座是金承安五年重修鄭公祠碑,額頭篆刻「大金重修鄭公祠記」,記述鄭康成簡歷及其功績;西邊一座是清乾隆六十年(西元1795年)重修鄭公祠碑。 孔融墓 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永流鄉范家村東。墓高12米,南北長13米,東西長18米。 袁術墓 位於安徽省長豐縣 公 鎮西南3公里處。孤堆回族鄉蔡圩村閻家小集,有個袁氏孤堆,相傳為三國時期的袁術墓。已被考古學家證實。文丑墓 位於河南省禹州市,箕山余脈過藍河是三峰山的西峰。西峰西南有寨子賈村。村南有文丑冢,村東有文丑廟,村北有興國寺。 鴻暢鄉東南寨子賈,地處磨石山與西峰山之間。村南有文丑墓,為一碩大之土冢,村東頭有文丑廟,僅有瓦房兩間,碑亭一座。近年來,村舍擴建,廟房已圈至村內,內設村辦麵粉廠。村東有大坡,號稱「白馬坡」。傳說為東漢末年關羽大戰文丑處。文丑後裔在此築寨定居,村名文家寨。地處兩崗之間窪地,聚落東西長,不規劃,面積0.21平方公里,有南北街與東西街巷相通,布局疏散。明朝末年,文姓式微。賈姓從郟縣賈樓遷來多戶,村名易稱寨子賈。 村民反映,文丑冢十分高碩,文丑廟也很靈驗。民國18年夏季,霪雨連綿,山洪爆發,洪水驟至,村寨被湮。村民都跑到文丑冢上去避水,可知文丑冢形體之高碩。民國14年4月,匪首魏國柱率眾千餘人,連陷坡街、鴻暢等寨。寨子賈的寨首夢見文丑向其警告。翌日寨首領眾在寨上安好「榆木噴」(即大鐵炮),向北試射,不響,向西南試射,連響兩發。誰知土匪正從西南向寨撲來,這兩炮正好落在匪隊之前。土匪見寨內早有準備,知不可攻,便向西退去。寨子賈得免於難。 劉璋墓 劉璋到公安後,曾出任過縣令一類官職,但最後隱居到離公安縣城(現南平鎮)西25公里處的古堤 。古堤現屬公安縣章庄鋪鎮指南村,在207國道2181公里處北側。該地一脈青山,兩澗溪水,曾是山青水秀魚米之地。據當地百姓口口相傳∶劉璋隱居此地後,改姓為陳,以農耕為生,後病死於此,其墓就葬於家後。劉璋死後,恢復劉姓,歸葬時,置有雙碑,一銅一石.石碑立於土墓之外,銅碑埋於墓內,石碑刻有劉璋封號及字名,銅碑內容不詳。 現下公安縣章庄鋪鎮,有劉璋的後裔。他們仍沿襲劉璋隱居之俗,生為陳姓,死後恢復劉姓.所謂「生陳死劉」。劉璋後人曾在劉璋墓附近建廟祭祀,廟前有一匾額,刻有道勁有力的四個大字「生陳死劉」,廟內有劉璋的木刻雕像。可惜的是,廟在解放後被毀,其墓在1958年大煉人骨肥時被挖。但其墓中的銅碑未見,石碑現已不知去向。 馬騰墓 位於許昌縣北10公里的蘇橋鄉冢許村。佔地半畝,冢高兩丈余,數株翠柏環生其上。馬騰,字壽成,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漢靈帝末年,邊民叛亂,州郡招兵鎮壓,馬騰應募從軍,因戰功累累遷為征西將軍。漢獻帝都許後,他接受曹*的綏撫,為保衛關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召入京師,封為衛尉。其子馬超,輾轉入蜀歸順劉備,被封為「五虎上將」,馬騰及其家屬因受到株連被殺,葬於石樑河畔。 張燕墓 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內邱縣鵲山下的吳村 張燕被東漢召降後,封為中郎將。死後,葬於鵲山下的吳村,《順德府志》和 《內邱縣志》對張燕墓均有記載∶「張燕墓,在吳村西,俗稱面台」。墓前有四尊石雕神獸(俗稱四不象)。後經戰亂,現下兩尊收藏於美國費城大學博物館,一尊收藏於法蘭西巴黎吉米特博物館。一尊被當地人藏於地下;戰亂時軍閥多次挖掘均沒找到。1999年在搬遷十方村過程中,挖到這個稀世珍寶。內邱縣民眾政府將這座國寶,移到扁鵲廟內供遊人覽望,並作為鎮廟之寶。 韓玄墓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城南學府坪的現長郡中學內運動場,墓前有「漢太守韓玄之墓」碑。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汪應銓《韓玄墓記》載;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寬濃愛人,玄與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謂知順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對韓玄評價甚高,似在為其正名。 蔡文姬墓 位於西安城東南藍田縣三里鎮鄉蔡王莊村西北約100米處。墓封土高約7米,林木蔥郁。蔡文姬,名琰,東漢末年女詩人。博學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戰亂沒於匈奴達12年。曹*思賢慕才,用金璧贖回。卒後葬此。蔡王莊村就是守墓人一代代繁衍生息而成為村莊的。1991年建立蔡文姬紀念館,館內陳列著蔡文姬所著《悲憤詩》和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及《後漢書》中的《董祀傳》等。蜀漢 劉備墓 史稱「惠陵」,位於成都市武侯祠內。陵墓佔地2000平方米,封土高12米,有一道180米長的磚牆環護。陵前有「漢昭烈皇帝之陵」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立。史載,劉備於223年4月病逝於白帝城後,運回成都安葬;墓中還葬有劉備的先後死去的甘、吳二位夫人。劉備墓現有匾「漢昭烈陵」「千秋凜然『對聯 ∶「一杯土尚巍然,向他銅雀荒台何處尋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鱗古道令人想漢代宮儀」。 武侯墓 位於勉縣在定軍山西北腳下。墓地320畝,林木蔭翳,古柏參天。墓高5米,方圓60米,四周遭砌以八卦形花牆。墓前豎碑一塊,上刻「諸葛亮武侯之墓」,墓後有「護墓雙桂」,高達19米,胸圍1米左右, 樹冠如蓋,濃 蔭蔽冢, 清雅宜人。每年清明前後,有一年一度之廟會。數以千計的遊客,踏青瞻謁武侯墓,盛況空前。初建於西元234年,陵園現存建築多為明、清兩代 修建。陵園佔地24萬平方米,墓區古建築有四合院,房舍40餘間,大殿神龕上有諸葛亮泥塑彩飾坐像一尊,手持羽戾,神態自若。兩旁書僮像侍立,龕下兩旁是 關興、張苞塑像。東廂房辟為歷史文物陳列室;西廂房展示諸葛亮生平事跡。大殿院中有碑石20餘塊。大殿獻殿懸有匾額,均系後代名人贊頌之詞,如「漢代元勛」、「懦夫將後」;對聯如「日月同懸出師表;風雲常護定軍山」。武侯墓在大殿一,墓高6米,周長60米,青磚圍砌.墓呈南北向,取義北顧中顧,南立蜀漢。墓後有古桂兩株,高碩遮蔭,人稱「護墓雙桂」。墓前碑亭豎一石碑∶「漢諸葛忠武侯之墓」,雙桂之後有諸葛亮「寢宮」3間.陵園建築古樸,松柏常青,十分幽靜。 龐統祠墓 位於老陝路旁,距德陽僅15公里左右,祠墓為建安十九年(西元214年)龐統中流矢卒後,蜀漢昭烈帝劉備所建。墓基方圓10米,高4米多,由條石砌成圓形。祠三進四合布局,石木架構(石牆、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樸敦濃、肅穆莊重。依次排列著山門、「龍鳳」二師殿、「棲鳳」殿、龐統陵墓。祠內存有龐統及諸葛亮雕塑像,歷代匾聯、碑刻、字畫等大量珍貴文物史料。 徐庶墓 位於河南許昌縣,資料不詳。 馬良墓 位於湖北省宜城市上大堰鎮,系衣冠冢。真墓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永流鄉永流村西北, 墓高17米,東西80米,南北32米,儲存一般。 關林 關林,又稱關帝冢,位於洛陽縣城南7.5公里。關帝即關羽,是蜀國大將。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吳蜀爭奪荊州,關羽在湖北當陽為吳軍俘殺。吳國把守關口羽的首級送到洛陽,企圖嫁禍於曹*,曹*卻以王侯禮葬關羽首級於城南。 初稱「關冢」,明萬曆年間始在此建廟植柏,稱「關夫子冢廟」。清初名「關帝陵廟」,康熙時稱「關夫子冢廟」,道光時改稱「關林」。清乾隆時加以擴建。今林園佔地百畝,有翠柏800餘株,殿宇廊廡一百五十餘間,碑刻七十餘方,石坊四座,大小石獅、鐵獅子一百餘個。這里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辟為洛陽縣古代石刻藝術館。 關林的主要建築均在中軸線上,依次為舞樓、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後為關冢。 大殿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高26米。廡殿頂,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威。正門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說的是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等故事。 舊時帝王墓稱陵,王侯墓稱冢,百姓墓稱墳,聖人墓稱林。關羽被尊為『武聖『,故其墓稱『關林 『。關羽被過去歷代王朝尊為『武聖『,是民間信仰者『忠、勇、仁、義『之楷模。關林古廟會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前往關林朝聖之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 關陵 位距當陽市城區3公里處,是埋葬蜀漢名將關羽屍骸的地方。東漢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兵所殺,孫權怕劉備報殺弟之仇,將關羽首級獻與曹*,企圖嫁禍於人,將其正身以侯禮葬於當陽城西北。關陵開始是座土冢。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為關羽加封,使其成為武聖人,直至關帝,他的陵園隨之擴大,形成宏偉規模。明嘉靖十五年(西元1536年),已成陵園建築群,始名「關陵」,沿用至今。以後曾多次修繕,但仍保留著明代的建築風格。 現存陵墓封土高7米,周長70多米。墓門北向,有明代建的「漢室忠良」石牌坊。關陵建築群以宮牆相連,全是紅磚黃瓦,富麗堂皇。陵園中軸線上,由前而後依此排列著神道碑亭,華表,石坊,三圓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陵墓。兩側分設八角亭,春秋閣,碑廊等。正殿為主體建築,前檐懸「威震華夏」金匾。殿內供奉關羽父子和周倉的大型塑像,型式生動,威風凜凜,氣概不凡。寢殿內有台灣同胞捐資鑄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關公銅像。寢殿後的墓冢,高7 米,周長70米,石為垣,加上石雕欄桿,刻有「巨龍如海」等圖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漢壽亭侯墓」碑。整個陵園風景幽麗,古柏參天,遠山近水,四季常新,加之三國故事膾炙人口,關公品德世人景仰,於是常有海內外旅遊者結伴而來,拜謁憑吊。 周倉墓 在當陽縣東南,麥城之西2公里,相傳為蜀漢名將周倉安葬之地,墓在田中,略大於一般土冢,圓形條石砌墓。墓碑上刻∶「漢武烈候周將軍諱倉之墓」。1998年協天廟信眾捐資60萬元民眾幣對周倉墓進行加固,重建墓祠的台灣省宜蘭礁溪協天廟主委吳朝煌先生,將對周倉將軍重塑金身,以分靈儀式及安座大典告慰先聖之靈。 鮑三娘墓 在四川廣元市昭化古城北5公里外,有一座中型土墓--鮑三娘墓 (傳為關索之妻),南北長21米,東西長19米, 頂高為4米,是被盜後的殘墓,墓碑殘存,字跡依稀可辨,為「漢將軍索妻鮑夫人之墓」。 勉縣馬超墓 位於陝西勉縣城西老城鄉馬公祠村。坐北朝南,與武侯祠相距約1公里處。 劉備稱帝後,升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鎮守陽平關(即現勉縣老城)。西元222年病逝於勉縣,並安葬在此。墓冢周長56米,高3米多。墓碑為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所立,上刻隸書「漢征西將軍馬公超墓」。現存大殿3間,東廂5間,碑碣5通。殿門楣上懸「漢 鄉侯」匾。 趙雲墓 趙雲因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後主敕葬銀屏山麓。趙雲墓位於大邑縣城東1公里的銀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氣勢雄偉泅周有石砌女牆,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靜的木架構四合院建築,正中豎有高2.5米、寬1米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七篆體大字,兩側刻有填金對聯∶「赤膽永枯江原父老,忠魂猶壯蜀國山河。」匾文「永烈千秋」。 在十年浩劫中廟及雕像、墓碑均招破壞。 為宏揚民族文化,重現趙雲雄姿,正定縣在原道光年間遺址上重建趙雲廟,並於1997年4月13日正式對遊客開放。新建的趙雲廟氣勢恢弘,佔地12畝,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採用仿明清古建築架構,其格局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組成。